朱成華
王力《理想的字典》云:“中國字典對于時代性,雖沒有明顯的表示,似乎也不無線索可尋?!犊滴踝值洹返呐e例,大概是以‘始見’的書為標準的?,F(xiàn)代的字典也大致依照《康熙字典》的規(guī)矩。 ”[1]362《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是我國迄今為止收詞量最大、權威性最強的歷史性漢語語文詞典,它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為編撰方針,“著重從語詞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加以全面闡述”。因此,作為一部歷史語言詞典,它應盡可能地反映語詞的歷史演變,盡可能引述一個詞或一個義項的始見例或較早出現(xiàn)的書證以體現(xiàn)語詞之源流,以便讀者了解語詞的歷史及現(xiàn)實狀況。但在研究《鹽鐵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詞典》存有書證遲后情況,今就所檢得十一例臚列于下,以供《大詞典》修訂參考。
《大詞典》(第10卷):“【賦稅】 ①田賦和捐稅的合稱?!豆茏印ど街翑?shù)》:‘古者輕賦稅而肥籍斂?!祈n愈《潮州祭神文》之二:‘農(nóng)夫桑婦將無以應賦稅繼衣食也?!茇取赌憚ζ返谒哪唬骸疁p賦稅,省刑罰,開溝洫,選賢能,輕徭役,叫百姓先富足起來?!谡魇栈蚶U納租稅。《漢書·西域傳上》:‘賦稅諸國,取富給焉。 ’《明史·食貨志二》:‘糧長者,太祖時,令田多者為之,督其鄉(xiāng)賦稅?!肚迨犯濉な池浿径罚骸允雷娑ㄙx稅之制,正雜欵繁多。 ’”[2]221
按:《鹽鐵論》(下文簡稱《鹽》)中《本議》(下文省書名,只現(xiàn)篇名)篇云:“古者之賦稅于民也,因其所工,不求所拙。 農(nóng)人納其獲,女工效其功。 ”[3]4王貞珉《鹽鐵論譯注》(以下簡稱王《譯注》)譯“古者之賦稅于民也”為“古時向百姓征稅”。[4]14而白兆麟《鹽鐵論注譯》(以下簡稱白《譯注》)則將其譯為“古代向百姓征收賦稅”。[5]3可見,文中“賦稅”與《大詞典》中第②個義項之“賦稅”同,只是《大詞典》其首引東漢班固《漢書·西域傳上》文為書證,書證稍遲后,而以《鹽》文作書證則可將其提前至西漢。
《大詞典》(第9卷):“【蔽形】①遮掩身體。 漢班固《白虎通·衣裳》:‘圣人所以制衣何?以為絺纮蔽形,表德勸善,別尊卑也?!瘽h應劭《風俗通·愆禮·公車征士汝南袁夏甫》:‘巾所以飾首,衣所以蔽形。’晉王嘉《拾遺記·秦始皇》:‘﹝宛渠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陔[匿形跡。指隱身術。宋吳淑《江淮異人錄·潤州處士》:‘女至兄前,兄不之見也,乃棄刀于水中,復往,兄乃見之……復令取刀持之,則不能蔽形矣。 ’”[2]540
按:《錯幣》云:“此所以或儲百年之余,或無以充虛蔽形也。 ”[3]56王利器《鹽鐵論校注》(以下簡稱王《校注》)云:“《韓非子·解老》篇:‘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虛,則不憂矣。’《呂氏春秋·重己》篇:‘其為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為飲食酏醴也,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段淖印ぞ攀亍菲骸匙阋猿涮摻託?,衣足以蓋形御寒。 ’”[3]60而馬非百《鹽鐵論簡注》(以下簡稱馬《簡注》)云:“蔽形,即掩形?!保?]30可見,文中“蔽形”與《大詞典》中第①個義項之“蔽形”同,但其首引東漢班固《白虎通·衣裳》文為書證,稍遲后,而《鹽》文作書證則可提前。
《大詞典》(第12卷):“【開路】①開辟道路。 《漢書·刑法志》:‘齊桓南服強楚,使貢周室,北伐山戎,為燕開路?!端疂G傳》第一一八回:‘先使三五百軍人,于路上打并尸首。沿山巴嶺,放火開路?!谝曛搁_辟門路,途徑。五代王定?!短妻浴ず梅殴潞罚骸炎诨实垲H為寒畯開路?!斞浮丁椿ㄟ呂膶W〉序言》:‘于是從今年起,我就不大做這樣的短文,因為對于同人,是回避他背后的悶棍,對于自己,是不愿做開路的呆子?!垡?,帶領別人前進。漢劉向《說苑·君道》:‘郭隗曰:“王誠欲興道,隗請為天下之士開路。 ”’《西游記》第三四回:‘你兩個前走,與我開路。’茅盾《子夜》一:‘馬達聲音響了,一八八九號汽車開路,已經(jīng)動了?!苤赋鰡蕰r舉幡引路。巴金《家》三五:‘做“開路”法事的道士請來了?!輨由?,開始行進。楊朔《百花山》:‘吃的飽,睡的足,明天一早好開路。’郭澄清《大刀記》第十四章:‘這是軍事行動!通知到手,腿就得開路!誤了一分鐘,也是大錯誤。’⑥作詈詞。猶滾開。曹禺《日出》第二幕:‘王福升:“那,你就給我‘開路’!”’⑦電路中的開關呈開啟狀態(tài)或去掉一個負載,使電流不能構成回路的電路。 ”[2]60
按:《復古》云:“故因勢變以主四夷,地濱山海,以屬長城,北略河外,開路匈奴之鄉(xiāng),功未卒。 ”[3]79王《校注》云:“《禁耕》篇:‘寶路開則百姓贍而民用給。 ’《漢書·谷永傳》:‘直言之路開?!瘎t‘開路’亦漢人習用語。開,通也。 ”[3]90而馬《簡注》云:“開路匈奴之鄉(xiāng),開辟一條通往匈奴地區(qū)的道路”[6]48王寧《評析本白話諸子集成》(以下簡稱王《評析》)卻譯“開路匈奴之鄉(xiāng)”為“開辟通到匈奴老家的道路”。[7]1346可見,文中“開路”與《大詞典》中第①個義項的“開路”同,但首引東漢班固《漢書·刑法志》文為書證,稍遲后,而以《鹽》文作書證則可提前至西漢。
《大詞典》(第5卷):“【歸本】①謂返回農(nóng)耕。 《后漢書·章帝紀》:‘流人欲歸本者,郡縣其實廩。’《晉書·郗鑒傳》:‘百姓懷土,皆有歸本之心?!缎绿茣だ钜u譽傳》:‘襲譽為引雷陂水,筑句城塘,溉田八百頃,以盡地利,民多歸本?!诨氐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jīng)》:‘正末歸本,不其懿歟! ’”[2]369
按:“歸本”于《鹽》中凡2見,即《刺權》:“己為之而彼取之,僭侈相效,上升而不息,此百姓所以滋偽而罕歸本也。 ”[3]120又《國疾》:“文、景之際,建元之始,民樸而歸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 ”[3]333前后兩處馬《簡注》皆注:“歸本,指務農(nóng)。 ”[6]71:212白《譯注》譯“此百姓所以滋偽而罕歸本也”為“這就是百姓滋長虛偽的作風而很少回去從事農(nóng)耕的原因所在”。[5]20而譯“民樸而歸本”為“百姓樸實而務農(nóng)”。[5]61可見,文中兩處“歸本”皆與《大詞典》中第①個義項之“歸本”同,只是首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章帝紀》文為書證,較遲后,《鹽》文作書證則可提前。
《大詞典》(第10卷):“【巡省】巡行視察。 《后漢書·應劭傳》:‘今大駕東邁,巡省許都。’南朝陳徐陵《與楊仆射書》:‘逮乎中陽受命,天下同規(guī),巡省諸華,無聞幽辱?!菩凇堆彩⊥敬紊宵h舊宮賦》詩序:‘爰因巡省,途次舊居。山川宛然,人事無間。 ’”[2]723
按:《刺復》云:“博士褚泰、徐偃等,承明詔,建節(jié)馳傳,巡省郡國,舉孝、廉,勸元元,而流俗不改。 ”[3]131馬《簡注》)云:“巡省,往來視察。 ”[6]80白《譯注》譯“巡省郡國”為“巡察各個郡縣封國”。[5]23可見,文中“巡省”與《大詞典》中“巡省”同,但首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應劭傳》文為書證,較遲后,《鹽》文作書證則更好。
《大詞典》(第6卷):“【斥境】開拓國境。 《漢書·地理志上》:‘至武帝攘卻胡越,開地斥境?!苿M《隋唐嘉話》卷上:‘衛(wèi)公既滅突厥,斥境至于大漠。 ’”[2]1055
按:《地廣》云:“秦之用兵,可謂極矣,蒙恬斥境,可謂遠矣。 ”[3]208王《校注》)云:“《漢書·食貨志》下:‘應劭曰:“秦始皇遣蒙恬攘卻匈奴,得其河南造陽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為筑城郭,徙民充,之,名曰新秦。四方雜錯,奢儉不同,今俗名新富貴者為新秦,由是名也。 ”’”[3]215馬《簡注》云:“斥境,開辟疆土。 ”[6]124而白《譯注》譯“蒙恬斥境”為“蒙恬開拓邊境”。[5]36可見,文中“斥境”與《大詞典》中“斥境”同,但首引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上》文為書證,稍遲后,當以《鹽》文作書證更好。
《大詞典》(第8卷):“【矜己】夸耀自己。 《隋書·煬帝紀論》:‘恃才矜己,傲狠明德。’明李贄《復宋太守書》:‘如以為大言不慚,貢高矜己,則終將緘默,亦容易耳。 ’”[2]580
按:《訟賢》曰:“矜己而伐能,小知而巨牧,欲人之從己,不能以己從人,莫視而自見,莫賈而自貴,此其所以身殺死而終菹醢也。 ”[3]284馬《簡注》云:“矜己,自尊自大。 ”[5]171而白《譯注》譯“矜己而伐能”為“因為夸耀自己而顯示才能”。[5]49王《評析》將之譯為“自高自大、夸耀才能”。[7]1367可見,文中“矜己”與《大詞典》中“矜己”同,只是首引唐魏徵等《隋書·煬帝紀論》文為書證,太遲后,若以《鹽》文作書證則可提前至西漢。
《大詞典》(第2卷):“【受賞】 受賞賜。 《漢書·王莽傳上》:‘今公每見,輒流涕叩頭言愿不受賞,賞即加不敢當位?!端鍟だ钗牟﹤鳌罚骸p罰之設,功過所歸,今王妃生男,于群官何事,乃妄受賞也?!翁K轍《論冬溫無冰札子》:‘無功受賞。 ’清魏源《趙汝愚擁立寧宗論》:‘汝愚,樞密使也,受賞不受賞,無所加損。 ’”[2]887
按:《論誹》曰:“賢者受賞而不肖者被刑,固其然也。 ”[3]300白《譯注》譯“賢者受賞而不肖者被刑”為“賢能的人受到獎賞,無能之輩遭到刑罰”。[5]54而王《評析》)將其譯為“賢者受獎勵,不肖者遭刑法”。[7]1369可知,文中“受賞”與《大詞典》中“受賞”同,但以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上》文為首引書證,嫌遲后,若以《鹽》文作書證更能溯源。
《大詞典》(第9卷):“【納善】 接納善言。 《漢書·梅福傳》:‘昔高祖納善若不及,從諫若轉(zhuǎn)圜,聽言不求其能,舉功不考其素?!赌鲜贰R豫章文獻王嶷傳》:‘及至州,坦懷納善,側(cè)席思政。’唐陸贄《興元論解姜公輔狀》:‘求諫如不及,納善如轉(zhuǎn)圜。 ’”[2]761-762
按:《刺議》曰:“夫怫過納善者,君之忠臣,大夫之直士也。 ”[3]318馬《簡注》云:“納善,引導之使歸于善。 怫過納善,猶言規(guī)過勸善。 ”[6]200而王《評析》譯“夫怫過納善者”為“能讓人改正過錯接納善言的人”。[7]1371由此可知,文中“納善”與《大詞典》中“納善”同,只是也以東漢《漢書·梅福傳》文為其首引書證,稍遲后,而以《鹽》文為書證則可將其提前至西漢。
《大詞典》(第7卷):“【慕效】亦作‘慕効’。 羨慕仿效;仰慕仿效?!端螘の逍兄疽弧罚骸页既畹璺騽輧A朝廷,室宇豪利……時人多慕效?!顿Y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五年》:‘道玄數(shù)從秦王世民征伐,死時年十九。世民深惜之,謂人曰:“道玄常從吾征伐,見吾深入賊陳,心慕効之,以至于此。 ”’清嚴允肇《〈今世說〉序》:‘晉人尚清談,一時名流慕效,相與蔑棄禮教。 ’”[2]674
按:《散不足》曰:“故黎民相慕效,至于發(fā)屋賣業(yè)。 ”[3]354馬《簡注》云:“慕效,羨慕、仿效。 ”[6]241而白《譯注》也譯“故黎民相慕效”為“所以民眾相互羨慕和仿效”。[5]69可知,文中“慕效”與《大詞典》中“慕效”同,但其以南朝梁沈約《宋書·五行志一》文為首引書證,書證較遲后,而以《鹽》文作書證則可將其書證提前至西漢。
由上可見,如果深入專書研究,就更有可能發(fā)現(xiàn)《大詞典》書證遲后例,其滯后時間長短不一,短的幾十年,長的上千年,而對于這類問題的解決還需要更多專家學者長期不懈地努力。
[1]王力.龍蟲并雕齋文集(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羅竹風等.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4.
[3]王利器.鹽鐵論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2.
[4]王貞珉.鹽鐵論譯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5]白兆麟.鹽鐵論注譯[A].許嘉璐.文白對照諸子集成[C].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
[6]馬非百.鹽鐵論簡注[M].北京:中華書局,1858.
[7]王寧.評析本白話諸子集成[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