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文浩
(安慶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安慶 246133)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張元濟先生主持輯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是極為重要的文獻,其中《史記》以涵芬樓、傅增湘雙鑒樓、潘明訓寶禮堂所藏黃善夫本并配日本上杉侯爵家藏本配成全帙,為豐富《史記》的版本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在影印出版之前,張元濟先生取清代武英殿刻本與黃本進行對校,同時參校明代王延喆刻本,毛晉汲古閣單刻《史記索隱》本、清代劉喜海舊藏百衲本,以及劉承幹影刻蜀大字本,并廣參典籍,親自校勘《史記》異文,撰寫了《百衲本二十四史??庇洝な酚浶?庇洝?,是極為重要的學術著作。1997年12月,張氏《史記??庇洝方浲踅B曾先生等人整理后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手稿的原貌,揭示了眾多的《史記》異文,是我們研究《史記》與張元濟先生《史記》校勘成就不可多得的資料。然而,我在研讀時發(fā)現其中偶有誤摘例句,正文與注文互倒,以及引文不當等錯誤,且張元濟雖為一代大家,其《史記??庇洝分幸嗖粺o可商之處,因核《史記》之《百衲本二十四史》本及武英殿本,對《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記·史記??庇洝匪嬉蓡栠M行商榷,以供研習者參考,并期方家指正。
文中例句凡涉??狈柵c《史記》例文及張氏校語悉據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第1版 《百衲本二十四史??庇洝な酚浶?庇洝罚ㄒ韵潞喎Q“《??庇洝贰保┧梅柤霸摃舷聶谒小妒酚洝分?,對所引例句及張氏校語酌加標點以便閱讀,并標明其在該書相應頁數,以備檢覈。
1.1 《五帝本紀》卷一頁十七前三行注:[宋本]一黍∨為一分。[殿本]有“之起積于二百黍之廣度之九十分之一”。[1]9
按:《??庇洝匪畋纠渲`有二,“于”系“千”之誤,“九十分之一”殿本無“之”字。
按:“意”,覈殿本《樂書》作“謂”,《??庇洝氛`摘殿本。
1.4 《封禪書》卷六頁二后十行注:[宋本]員如辟∨雍∨以節(jié)。 [殿本]:有“蓋”字、“覩者也”字。[1]152
按:“覩”,殿本作“觀”,《??庇洝沸谓?。
按:《??庇洝氛伪揪渲跋隆弊终`。覈《魯周公世家》載,周武王病重,周公身以為質祭告周之先祖太王、王季、文王三王,愿以己代武王之身:“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發(fā)書視之,信吉”,遂藏其策于金滕匱中。[1]1516明《校勘記》摘句之“下”乃“卜”之形訛。
1.6 《魯周公世家》卷三頁十七后八行:[宋本]鸜鵒○來巢。 [殿本]鵒欲。[1]176
按:覈殿本《魯周公世家》作“鸜欲”。鸜鵒,亦作“鴝鵒”,《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載:“‘有鴝鵒來巢’,書所無也。師己曰:‘異哉!吾聞文、武之世,童謠有之,曰:“鴝之鵒之,公出辱之。鴝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鴝鵒跦跦,公在乾侯,征褰與襦。鴝鵒之巢,遠哉遙遙。稠父喪勞,宋父以驕。鴝鵒鴝鵒,往歌來哭?!蓖{有是,今鴝鵒來巢,其將及乎? ’”[3]895《??庇洝匪谤O欲”當系涉上下文而訛。
張元濟先生 《校勘記》手稿將所摘宋本皆置于第二欄,并于第一欄將《史記》正文在“前后行”下以“正”字標出,整理本則處理為:“注文均須于‘行’下加‘注’字,正文則不加‘正’字。 ”[4]13然整理本多有將正文、注文誤標者。
按:皇侃,南朝梁著名經學家,于《梁書》有傳,“皇侃云”者斷非《史記》正文,依《??庇洝防敇俗鳌绊摼藕笠恍凶ⅰ?。
2.2 《楚世家》頁廿五前八行注:[宋本]蘇秦約從山東六國共
按:覈《史記》各本“乃告于秦曰”系《楚世家》正文而非注文,整理本誤標“注”字,當刪。
按:覈《史記·吳王劉濞列傳》:“東越即紿吳王,吳王出勞軍,即使人鏦殺吳王,盛其頭,馳傳以聞。 ”[2]2834《正義》:“《括地志》云:‘漢吳王濞冢在潤州丹徒縣東練壁聚北,今入于江。 ’”[2]2835《??庇洝匪伪尽熬毐倬郾苯袢胗诮卑俗窒怠妒酚洝纷⑽亩钦?,整理本當標作“頁十三后五行注”。
張元濟??庇浭指逶兄炷P批語:“凡有關考辨異文是非者,均逐一迻錄于備注闌內?!保?]14今查考備注欄內??庇浺嘤锌缮讨?。
3.1 《河渠書第七》頁六后三行:[宋本]在華州縣東北。[殿本]鄭。[備注]《史記》元封元年,“乃禱萬里沙”。應劭注:“萬里沙,補祠也,在東萊曲城?!泵峡翟唬骸吧硰饺儆嗬铩?”[1]164
按:《??庇洝匪龖孔ⅰ把a祠”,不辭。覈今本《史記》知《校勘記》所引應劭及孟康注乃《史記·孝武本紀》之《集解》注:“應劭曰:‘萬里沙,神祠也,在東萊曲城。 ’孟康曰:‘沙徑三百余里。 ’”[2]479“禱”,向神祝告求福之義,故應劭注其為“神祠”,《校勘記》之“補”當系“神”之形近而訛。
3.2 《田敬仲完世家》卷十六頁二前六行注:[宋本]始食地。[殿本]采。[備注]“采地”,禮,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 《周禮》:公卿大夫采邑。 《漢書》注:“采,官也。 因官合地曰采地。 ”與“菜”同者,《周禮》“舍菜”鄭注:“舍,釋。 采即菜,謂蘋蘩之屬?!暴栍疫厵谥炫骸安丝赏ㄗ鞑?,采不應通菜。 ”[1]212-213
按:備注所錄張元濟??庇浛缮陶哂卸浩湟?,??庇浺稘h書》注誤?!稘h書·刑法志》“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顏師古注:“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保?]1083其二,張氏朱批“采不應通菜”者意謂殿本“采”當誤,可商?!逗鬂h書·楊震列傳》“弘農太守移良承樊豐等旨,遣使與陜縣留停震喪”李賢注引《風俗通》:“齊公子雍食菜于移,其后氏焉。 ”[7]1767《詩經·大雅·烝民》“保茲天子,生仲山甫”孔穎達《正義》:“《周語》稱‘樊仲山甫諫宣王’,是中山甫為樊國之君。韋昭注:‘食菜于樊。 ’”[8]568《國語·周語》韋昭注作“食采于樊”。[9]22《左傳·昭公五年》“晉人若喪韓起、楊肸,五卿八大夫”,陸德明《春秋左氏音義》“楊肸,叔向本羊舌氏食采于楊,故又號楊肸也?!保?0]276阮元??獭妒涀⑹琛匪疥懙旅鳌兑袅x》作“食菜”,[8]2042阮元《春秋左傳正義??庇洝芬斡癫谜Z:“羊舌肸食采于楊,故亦稱楊肸。”[8]2045《論語》:“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焙侮套ⅲ骸翱鬃釉唬骸~公名諸梁,楚大夫,食菜于葉,僭稱公。 ’”[8]2483阮元《論語注疏??庇洝芬吨芏Y·太宰》注“公卿大夫之采邑”,[8]2485明“采邑”、“采地”于典籍亦作“菜”。
《校勘記》整理本前附張元濟先生《史記??庇洝肥指逵坝〖环?,將此圖錄與《??庇洝废鄳糠直瓤焙蟀l(fā)現整理本有新誤。
按:《??庇洝氛肀尽暗畋尽睓趦取皣弊终`。 覈《??庇洝非八綇堅獫壬指逵坝〖?,原稿所摘字形雖與“圍”近然絕非“圍”字??嫉畋局撟謱嵶鳌袄А保瑥堅獫壬指逅畋尽袄А弊峙c“圍”相近,整理者先誤其為“圍”,進而迻錄時再訛為“圍”之繁體而作上例之“圍”,此為整理本迻錄所致新誤。
按:檢視《??庇洝非八绞指逵坝〖?,張氏與所摘宋本“惠懷”旁出校記符號“〇〇”,“校勘記過錄時須按原稿在異文及衍文旁加‘〇’為記,倒文加‘〇〇’為記。 ”[11]14今覈殿本《正義》實作“以懷惠棄民,故民相從而歸心于文公”,故“惠”、“懷”均非衍文;而張元濟手稿與殿本欄內雖僅摘“懷”字,其意在表明宋本“惠懷”與殿本“懷惠”互倒,故張元濟先生原??庇洸⑽慈缯戆凑Z之謂“原校記漏?!?,實為整理者未明張元濟先生??庇浽弩w例而致新誤。
[1]張元濟著.王紹曾,杜澤遜等整理.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記·史記??庇洠跰].商務印書館,1997.
[2]司馬遷.史記[M].中華書局,1982.
[3]趙生群.左傳新注[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
[4]張元濟著.王紹曾,杜澤遜等整理.整理凡例·三[A].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記·史記??庇?[M].商務印書館,1997.
[5]張元濟著.王紹曾,杜澤遜等整理.整理凡例·八[A].百衲本二十四史??庇洝な酚浶?庇?[M].商務印書館,1997.
[6]班固.漢書[M].中華書局,1962.
[7]范曄.后漢書[M].中華書局,1965.
[8]十三經注疏[Z].中華書局,1980.
[9]徐元誥撰.王樹民,沈長云點校.國語[M].中華書局,2002.
[10][唐]陸德明撰.黃焯斷句.經典釋文[M].中華書局,1983.
[11]張元濟著.王紹曾,杜澤遜等整理.整理凡例·七[A].百衲本二十四史??庇洝な酚浶?庇洠跰].商務印書館,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