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艷,李 貴
(中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長沙 410083)
學術危機與學術問責制
胡春艷,李 貴
(中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長沙 410083)
學術問責制是在學術危機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由于自身體系的不完善,它在現(xiàn)實的運用過程中陷入了困境,如內(nèi)在學術問責制度供給不足,學術法律制度供給不足,學術評價制度供給不足等等,應通過加強內(nèi)在學術問責制度建設,完善學術問責的法律法規(guī),建立多元的學術評價機制等措施來解決。
學術問責制;現(xiàn)實困境;策略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深化,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社會風氣開始在學術界盛行,學術腐敗事件屢見不鮮。繼遼寧大學副校長陸杰榮教授師徒論文抄襲事件、上海交大“漢芯造假事件”、浙江大學賀海波事件之后,武漢理工大學校長、2009年中科院院士候選人周祖德被曝涉嫌抄襲,而且是大膽而拙劣的抄襲——直接將外國同行的一篇論文拿來刪減縮編成自己的學術論文。接著在同年的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方網(wǎng)站發(fā)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鐘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發(fā)表在該刊物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xiàn)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銷的決定。這一系列發(fā)生的學術造假事件,使得學術問責成了公眾輿論的焦點。
學術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在《朗文當代英語詞典》中,“學術”有四層含義:一是指一所學院或大學教師和用學術方法觀察事物的人。二是指學院或大學教育。三是指結合學科教學發(fā)展思想而不是練習技巧。第四認為學術是理論性的不涉及實際操作。[1]另外,美國當代教育理論家歐內(nèi)斯特·博耶認為,學術不僅指純科學,還包括跨學科的研究、學術性服務和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學活動。[2]而筆者認為,學術應該是一門純科學,是知識和知識活動的結合體。
問責制,本身是個舶來品,最初產(chǎn)生于工業(yè)領域。國外學者杰·M·謝菲爾在其主編的《公共行政與政策國際百科全書》中指出“問責”是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間的一種關系,即獲得授權代理方(個人或機構)有責任就其所涉及的工作績效向委托方作出回答。[3]國內(nèi)學者把問責制當作責任追究制度來說。例如,蔣曉偉認為“問責制是現(xiàn)代國家由選民和行政上級依法追究因失職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政府官員,特別是失職高官的責任,以強化和明確政府官員職責,提高行政效率,克服行政權力可能帶來腐敗的一種政治制度”。[4]另外,周亞越女士在《行政問責制研究》一書中,指出問責是“特定的問責主體針對公共責任承擔者的職責和義務履行情況而實施的并要求其承擔否定性后果的一種規(guī)范”。[5]而本人傾向于從制度的角度解釋問責制。
學術問責制在國內(nèi)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而國外學者也僅僅是把學術問責放在教育問責中來講,對于具體的學術問責制方面的概念也提的很少。筆者認為學術問責制的概念應該由學術和問責制兩個方面構成。其中,問責制是其內(nèi)涵的核心,學術是其外延的限定。學術問責制應該是一種用來規(guī)范學術工作者的學術行為以及懲罰學術不端行為的一種制度,它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部門(教育部、科技部等等)依照法定的程序,對學術工作者的違法或不當行為進行責任的追究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其目的在于調(diào)整問責主客體之間的關系,規(guī)范問責活動,提高問責效能。學術問責制總是和學術責任聯(lián)系在一起的,哪里有責任,問責也就會跟蹤而至。學術問責制一般由以下幾個要素構成:(1)問責主體,即由誰來認定和追究責任。(2)問責的對象,即追究誰的責任,一般追究的對象是那些學術造假的學者或?qū)W術機構。(3)問責的范圍,即哪些情況下追究責任。(4)問責標準,即規(guī)責原則,是追究法律責任的根據(jù)和規(guī)則。(5)問責程序,即學術問責主體實施問責行為時所應遵循的方式步驟、時限、順序。(6)問責結果,即學術問責對象承擔責任的具體方式。
我國的學術問責制從學術危機中的非常舉措逐步走向理性建制,從個案整治走向制度規(guī)范,對學術道德轉(zhuǎn)型起到了很強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學術問責制極大的凈化了當前的學術環(huán)境,整治了當前腐敗的學術學風,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困境,表現(xiàn)為制度供給的缺失:一是內(nèi)在學術問責制度供給不足;二是外在學術問責制度供給不足。
內(nèi)在學術問責制度是指學術共同體在其歷史演進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學術傳統(tǒng)和行為習慣,類似于莫頓所說的“科學的精神氣質(zhì)”。[6]而我國內(nèi)在學術制度供給不足可以通過學術人的言行和思想得以體現(xiàn)。其主要表現(xiàn)為:
1. “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中國傳統(tǒng)的成就價值觀取向的理想形態(tài)是立德、立功、立言,而其背后的一個更高的價值觀念,是當官掌權,即以官為本位。立德、立功、立言是手段,當官才是目的。在這種“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下,嚴重影響了中國學術的發(fā)展,形成了官學一體化、權力與學術交易以及學術賄賂等不良現(xiàn)象。以至于每年科技部等國家重大課題申請時,各高校當權者跑“部”“錢”進。
2. 學術工作者責任意識缺乏
(1)重視利益而忽視責任。學術工作者往往只重視學術帶來的收益,而忘記了自己作為代理人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學術工作者的責任應該是遵循學術的基本原則,努力完成自己的學術研究,而不是通過所謂的“有效的手段”來迅速達到可觀的收益。如上海交大的陳進,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惜在芯片上造假,當看到有利可圖時,明知是造假還大量的生產(chǎn)這種芯片,完全沒有正視自己作為科研人員本身肩負的責任。
(2)在對與錯上面,不求優(yōu)秀,只求無過。當前一些學者借著自己當年積累下來的聲望或人際資源,大量拉項目,完全不顧自己是否真的有學術創(chuàng)造能力。而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往往把項目分給自己的學生或者下級去做,只是在以往的成果上小修小補,根本沒有考慮學術項目本身的要求。
3. 學術工作者缺乏道德自律
《Honesty, Accountability and Trust: Fostering Research Integrity In Canada》認為學術研究者要具備五種核心價值觀和遵循十一個基本學術準則,五個核心價值觀為honesty、fairness、trust、accountability、openness,而十一個準則為以正常的渠道去從事學術研究、建立一個富有責任和公眾信任的學術環(huán)境、正確使用學術資金等等。[7]而在國內(nèi)的一些高校,學者明顯地缺乏責任、真實、公開等價值觀。往往通過不正常的手段去不公平的競爭,對于學術缺乏責任,規(guī)避學術準則。如武漢理工大學周祖德,作為國家重點大學的校長以及2009年中科院院士候選人,他本應該為學術工作者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不料卻將外國同行的一篇論文拿來刪減縮編成自己的學術論文,這種缺乏道德自律的行為是可恥的。
外在學術問責制度是指由社會或機構(如高校及科研院所等)自覺制定的用以規(guī)范、導引學術人的各種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則,其包括學術法律制度、學術評價制度。[6]就目前而言,這兩種制度都存在絕對供給不足。
1. 學術法律制度供給不足
學術監(jiān)察制度、懲罰制度實質(zhì)性缺位。從形式上看,我國的學術法律監(jiān)察制度和懲罰制度的確存在,我國的《知識產(chǎn)權法》在第六章“罰則”中第52條規(guī)定:地方人民政府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本地區(qū)發(fā)生的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所列的侵權行為;國家版權局負責查處著作法第四十六條所列的侵權行為中的下列行為: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侵權行為、涉外侵犯行為、應該由國家版權局查處的侵權行為。[6]這表明我國的產(chǎn)權監(jiān)督機構和處罰機構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卻沒有發(fā)揮應有的監(jiān)督和處罰功能。另外我國學術法律懲罰制度也被“懸制”。首先雖然學術界暴露的學術腐敗事件很多,但真正受到處罰的不多,懲罰的力度也不足以警示違規(guī)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六章“罰則”規(guī)定,對違反著作權法第46條第一項行為,即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行為,罰款100元至5 000元,罰款最高額是5 000元,難以對違規(guī)者產(chǎn)生很強的威懾力,雖然我國的著作權法的確規(guī)定了違法者的刑事責任,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中,它卻不包括剽竊、抄襲等行為。[6]其次對已發(fā)現(xiàn)的學術腐敗行為,實施問責的主體并不是由《知識產(chǎn)權法》確認的相關機關,而是行為者所在的學校或其他部門,造成了法律的“懸空”。而由行為者所在學?;虿块T處理,增加了處理的不確定性,往往因為各種原因,到最后弱化了懲罰的強度。如西南交大副校長黃慶,在2007年被舉報有兩篇論文涉嫌抄襲,事件發(fā)生以后,校方及本人出來避嫌,相互推脫責任,整個事件發(fā)生至今已有三年多,但是校方的相關機構至今還沒給出相應的懲罰,這種情況還包括遼寧大學副校長陸杰榮師徒抄襲事件、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周祖德抄襲事件。
2. 學術評價制度供給不足
(1)學術規(guī)范缺失。當前,學術規(guī)范主要集中在學術道德層面,技術層面的學術規(guī)范要求不一致,僅僅停留在綱領式的規(guī)定上,沒有詳細的規(guī)范要求。對于如何進行引文參考、如何視為剽竊、如何處理學術違規(guī)等操作性的學術活動規(guī)范和何種情況應予以致謝等倫理守則十分缺少,使得一些學術人員有機可乘,為達到自身目的,不惜剽竊、造假等。[6]學術規(guī)范缺失更令人憂慮的表現(xiàn)是,不少人和學術機構明知學術活動需要遵守規(guī)范,但卻仍然不重視、不尊重甚至肆意踐踏已有學術規(guī)范。
(2)學術評價導向錯誤。當前我國學術評價主要以量化評價為主,但量化評價方法不夠完善,未能根據(jù)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的特點制訂科學的評價方法,忽視了學校的多樣性、學科的多樣性和教師類型的多樣性特點,這從根源上造成高校教師只重數(shù)量不重質(zhì)量的科研異化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學術浮躁。[8]
(3)評價機制不健全。其一是評價專家由評價實施部門任意選擇,專家組成隨意性較大,專業(yè)性不強,評價公正性受到質(zhì)疑;其二是評價的評審程序、評價指標、評審結果反饋等透明度不高;其三是缺乏必要的同行和公眾監(jiān)督機制,沒有形成正常的學術批評氛圍。
1. 要提倡一種無功利化的學術創(chuàng)作精神
即加強內(nèi)在的學術制度建設,加強科學的精神氣質(zhì)的培養(yǎng)。當前,在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我們必須樹立一種無功利化的學術精神,我們要從長遠的眼光和深遠的層次來看待學術的意義和價值。
2. 要學術自律,加強自身的道德建設
現(xiàn)代倫理學認為,良好的倫理素養(yǎng)和道德自律是主體掌控和約束自己思想與行為的暈要保障。一般而言,學術工作者的倫理素養(yǎng)和道德自律性越高,其思想和行為的準確性與合理性就越高。假如他們跨越倫理規(guī)范,喪失道德約束,則縱有權威也難以獲得良好的行為預期和效果,其后果必然是導致行為失范,引發(fā)腐敗。學術腐敗實際上是學術研究者跨越職業(yè)倫理道德的規(guī)約,放任自身不良學風的直接結果。學術研究中的道德自律不僅關乎學術自身的健康發(fā)展,也關乎學者個人的存在價值。
1. 完善有關的學術問責法律法規(guī)
要保證學術問責制的有效運作,防止學術失范,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完善的學術問責法律法規(guī),才有可能依法問責。我國至今沒有專門的學術規(guī)范的法律法規(guī),現(xiàn)有的《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懲處學術不端行為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guī)范(試行)》《學術規(guī)范與學風建設實施細則》《關于科技工作者行為準則的若干意見》等只是學術道德準則,不具備強制性和懲罰性,對學術失范行為不能起到威懾作用。[9]因此,必須要有一部具有懲罰性和可行性的法律,切實加強學術問責有法可依性,對學術造假者依法處置,加大造假的后果處罰,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
2.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學術評價機制
(1)改進量化評價標準。學術活動是需要一定周期的,但現(xiàn)在學術量化評價標準一般規(guī)定一年內(nèi)的工作業(yè)績,誘發(fā)了急功近利的思想,改革現(xiàn)有的量化評價標準,目的是通過以學者的學術質(zhì)量為考核標準,真正提高學術水平。[8]具體的做法是:放寬評價的時間尺度和數(shù)量標準。大凡優(yōu)秀的學術成果都應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兩三年一評的獎,時間尺度太短,難以全面反映成果的真正水平,因此,獲獎的成果至少應是幾年前創(chuàng)作的。我們可以對學術工作者提供的最有代表的幾件成果,以同行評議的方法進行考核,以此來評價他們的學術成果。
(2)建立同行評議專家?guī)臁D壳?,科研論文的評價方式分為兩個方面,其一從專業(yè)的角度來講,對論文內(nèi)容本身的科學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及其價值性的評審,這主要靠同行評議。其二是從科研的角度對科研人員或科研機構的績效考核。而同行評議是科學共同體內(nèi)學術評價最主要、最基本的評價方法。建立同行評議專家?guī)?,首先要科學合理的遴選專家。[6]第一專家必須是同行,即必須是相關領域或接近相關領域的專家。[6]第二專家要有較好的學識和學術能力。[6]第三專家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6]即便專家既是同行,又有好的學識和學術能力,但個人道德素質(zhì)不強,也不足以保證學術評價的科學性。在一些學術評價活動中,有些專家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自己評自己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因此僅僅靠專家是否是同行、是否有學識是不夠的,必須要求專家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6]
(3)建立科研誠信檔案管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專門為各高校建立科研人員誠信檔案,根據(jù)各高校的人員情況,系統(tǒng)自動為每一名科研人員建立其誠信檔案,并實現(xiàn)定期數(shù)據(jù)更新。該套系統(tǒng)能夠在單位的研究課題立項、研究成果鑒定及評獎、科研人員職稱晉升、崗位聘任等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當前,許多學術腐敗現(xiàn)象屢禁不止,原因在于沒有一個完善的措施禁止這些搞學術腐敗的學者繼續(xù)申請科研項目。建立科研人員的誠信檔案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旦誠信檔案建立,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查詢哪些學者有學術不良的記錄,在下一次的學術申請中,我們可以禁止他們繼續(xù)申報或在學術評價中給予一定比例的扣除分,以此保證學術的公平、公正性。
3. 完善學術問責的懲戒機制
(1)明確懲戒執(zhí)行主體。國家層面的懲戒執(zhí)行主體可設在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其職權是接受舉報并會同有關部門調(diào)查處理學術違規(guī)行為和違規(guī)人員;在高校和學術行業(yè)設立學術道德委員會,負責調(diào)查處理高校學術人員的違規(guī)行為;除此之外,還應成立獨立的學術懲戒民間機構或第三方獨立機構,主要負責調(diào)查處理學術違規(guī)事件,具體操作中可根據(jù)違規(guī)情節(jié)選擇同行專家進行獨立公正的調(diào)查處理,并向社會公布調(diào)查處理結果。
(2)擴大懲戒對象。目前的學術懲戒主要是針對學術腐敗的當事人,但在整個學術過程中有多方的參與,因此,要擴大懲戒的對象,首先是學術腐敗當事人所在的單位。在整個學術腐敗過程中,單位也有會種種利益參與,而在事發(fā)之后,往往會迅速地理清自己與當事人的關系。其次是評價學術體系中的相關專家,在整個學術評價活動中,往往因為有些專家道德素質(zhì)低下,在尋租面前放過一些低質(zhì)量的學術科研。最后是學術期刊編輯或出版社,往往在利益的驅(qū)使下,大量出版一些抄襲的、低質(zhì)量的學術論文期刊,甚至有些期刊專門就是為那些出錢發(fā)論文的人發(fā)行的。
(3)明確懲戒處理的程序。學術懲戒處理程序要絕對的透明,應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的質(zhì)詢,確定后嚴格執(zhí)行。其主要流程為:出現(xiàn)涉嫌學術違規(guī)事件→學術懲戒執(zhí)行部門組織開展調(diào)查取證,必要時另行組織重復評議→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提出懲戒處罰,通知個人和所在單位,接受申訴和復議→向社會公布處罰結果。[8]
[1] Della Summers.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Z]. Essex: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5: 231.
[2] 蔣華. 博耶學術思想及其對高等教育的意義[J]. 高教發(fā)展與評估, 2005(1): 74.
[3] Jay M Shafritz. 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 of Public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M]. New York: Facts on File Publications, 1998: 137.
[4] 蔣曉偉. 要重視中國特色問責制的建設[J]. 檢察風云, 2005(6): 30.
[5] 周亞越. 行政問責制的研究[M]. 北京: 中國檢察出版社, 2006: 33.
[6] 江新華. 學術何以失范—大學學術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M]. 北京: 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110-270.
[7] Pual Davenport. Honesty, Accountability and Trust: Fostering Research Integrity In Canada[M]. Canada: Ottawa, 2010: 43.
[8] 劉逸君. 高校學術評價問題及防治對策[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9(4): 68-71.
[9] 楊強. 論高校學術問責制的理論建構[J]. 江蘇高教, 2009(4): 21-23.
Academic Crisis and Academic Accountability System
HU Chun-yan, LI Gui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
The academic accountability system emerges as the times demand on the background of academic crisis. Because of its imperfect system, it comes to a pretty pass in the process of real use, such as inadequate supply of internal academic accountability, inadequate supply of academic legal system, inadequate supply of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etc.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internal academic accountability and improve academic accountability laws and regulations, we establish multiple measures of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to solve it .
academic accountability system;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trategy
G 31
A
1672–1942(2011)02–0055–04
(責任編校:高 武)
2010-05-08
胡春艷(1977-),女,湖南郴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行政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