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為[中原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鄭州 450007]
歷史的挽歌
——《額爾古納河右岸》與《根》的歷史書寫之比較
⊙陳大為[中原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鄭州 450007]
《額爾古納河右岸》與《根》兩部作品都通過家族興衰史的描寫展現(xiàn)出社會大歷史的變遷風貌,在對原始文明留戀的筆觸中引發(fā)讀者對現(xiàn)代文明產(chǎn)生深刻的思考。
《額爾古納河右岸》《根》 歷史
《額爾古納河右岸》與《根》得以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在于兩部作品都試圖通過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去展現(xiàn)一段特定時期的社會歷史進程,并從人類學的角度透視特定歷史時期中特定族群(“種族”更多的是強調(diào)身體的生理性特征,而“族群”更多強調(diào)的是人的自我界定和文化認同)的文化特性,分別建構(gòu)出“原始的我”與“現(xiàn)代的他”、“現(xiàn)代的我”與“原始的他”之間的文化血緣關(guān)系,從而使得讀者對特殊族群的歷史變遷及文化特性產(chǎn)生深厚的體悟和認知,亦對現(xiàn)代文明進程產(chǎn)生深刻的思考和反省,表現(xiàn)出了家族小說的獨特審美視閾。
1.明確的歷史意識
古往今來,厚重的文學作品往往離不開深刻的歷史意識。1977年4月,美國國家書籍獎金委員會授予《根》歷史特等獎,表彰它為“非虛構(gòu)的歷史作品”。2008年7月,《額爾古納河右岸》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時,授獎辭中有:“小說具有詩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厚度?!?/p>
為了充分表達出內(nèi)心深處縈繞不已的“歷史情結(jié)”,兩位作家在“歷史”知識方面狠下工夫。亞歷克斯·哈里為了找到自己的“根”,擠出大量時間泡在國家檔案資料處、國會圖書館及美國革命圖書館的各個分館,以掌握整個家族歷史及當時社會歷史的精華部分。而遲子建為創(chuàng)作《額爾古納河右岸》則長期在鄂倫春人生活聚居區(qū)考察,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民俗、地方志資料,寫下的創(chuàng)作筆記是作品文字量的幾倍。同時,作家都選擇了通過家族小史來寫社會文化大史,因為“家族的命運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人類文化的命運,家往往是文化象征,找‘家’就是在找文化的根,流浪的命運其實象征的是文化的漂泊”①。通過占有豐富的歷史資料深入歷史的“核心”,參透種種社會生活表象后把握住背后的歷史規(guī)律,再以家族史的形式展現(xiàn)出人類文化歷史的豐富性、生動性和曲折性,是這兩部作品共同的成功之處。
兩位作家對于歷史的處理方式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一方面,他們都執(zhí)著地將筆下的人物與故事置入一個個清晰的事件構(gòu)成的“歷史場景”之中:《根》中從越洋運奴到南方種植園中役奴再到黑人奴隸的解放斗爭,有著一條非常明確的線索;《額爾古納河右岸》中從日寇侵襲到文革陰云再到改革開放,歷史時刻“在場”。另一方面,通常意義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卻并不處于作品的前景,更多的是歷史現(xiàn)場中小人物日常生活與勞作情景的描寫及男歡女愛的情感敘述?!陡分锌颠_·金特從出世到被掠去之前的那一段非洲部落生活之淳樸和諧,第二代喬治斗雞生涯的引人入勝?!额~爾古納河右岸》中尼都薩滿、林克與達瑪拉、伊萬與娜杰什卡、我與拉吉達、瓦羅加、妮浩與魯尼之間一個接著一個的愛情故事無不蕩氣回腸。如此就把歷史、家族、小人物、日常生活與情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此外,作家們筆下的歷史都不是孤立的歷史,而是站在當下回望過去和展望未來的歷史。正如遲子建所說:“我總覺得僅僅憑吊歷史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能把歷史作為‘現(xiàn)實’來看待,作品才會有力量。”②
2.借“我”敘史
兩部作品中都設(shè)置了第一人稱敘述者:“我”。《根》第一章到第一百一十七章中采用第三人稱視角,從一百一十八章開始“我”成為敘事主體,“我”以回顧性的目光集中了家庭七代的歷史。以“我”來查找和確定家族的歷史,不僅是一個敘述視角多樣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我”的回憶與尋找實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錯,加深了歷史的真實感可信度?!额~爾古納河右岸》中以“我”的口吻不緊不慢地娓娓道來上一代、這一代與下一代及下下代的人生故事?!拔摇笨吹?、“我”聽到、“我”認為,在“我”的有選擇的敘述中,表達著一代人對復雜歷史的困惑、無奈,對前人與后人的或認同或反對,各種認識與評價夾敘夾議地融入故事,從各個角度提供了比題材本身大得多的容量與信息。
兩個敘述者“我”的身份都是小人物?!额~爾古納河右岸》中的“我”是鄂溫克族最后一個酋長的妻子,相對于整個民族與歷史來說,不過是一個年邁的老嫗?!陡分械摹拔摇鄙线^大學入過伍寫過書,是一個普通非洲黑人的后代。他們不曾在自己的族群中有過驚天動地的功名,也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濃重的一筆。而且“我”在作品中都不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們對故事的敘述比故事的參與更為重要。
正是在普通的“我”對族群的講述中,“我”十分輕巧地調(diào)動“視線”去突出想突出的,省略想省略的,帶領(lǐng)著我們深入了歷史。對“我”及“我”身邊一批小人物的書寫使兩部作品呈現(xiàn)出“小傳統(tǒng)”的路子:即從平凡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枝節(jié)入手,以個體和群體的生活經(jīng)歷與命運作為敘事動力,從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到生活資料的獲取及風俗習慣等方面落筆,使得整個民族的整體性存在自然呈現(xiàn)出來,這樣使得作品在總體上保持了一種敘述的穩(wěn)定性,更有利于讓讀者在感性層面獲得對特定民族歷史身臨其境的體會。
1.“古”——巨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根》中所描寫的昆塔家族的歷史幾乎都是真實的,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甚至某些細節(jié),大多可以通過文件加以確認?!额~爾古納河右岸》亦如此。它們展現(xiàn)出大量具有學術(shù)價值的文化史料,可以作為我們深入了解西非岡比亞河畔居民和鄂溫克族居民生活與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參考文獻來閱讀。
對一個族群特征的認識,最易識別的當屬語言標識,《根》中反復出現(xiàn)的土霸、割禮、波隆河和《額爾古納河右岸》中處處運用的希欏柱、薩滿、瑪魯王等,這些特定族群的語匯頻頻出現(xiàn),在增加小說故事原發(fā)特征的同時,讀來特別富有異族風情,極易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這些特定詞匯加上其他一系列的特定區(qū)域才有的森林動物、衣著器物以及一些只有韻律而不知其義的人名、地名等構(gòu)成了一個特殊的生存空間。這樣的語言標識和特定空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
此外,《額爾古納河右岸》中諸多關(guān)于額爾古納河兩岸地貌的描寫及大量關(guān)于植被和動物的記載,蘊涵著重要的地理學價值。關(guān)于氣候的描述可以為我們探討河岸兩邊區(qū)域氣候狀況提供旁證材料?!拔覐男】吹降姆课菥褪窍駛阋粯拥南逯覀円步兴扇酥?。希欏柱很容易建造,砍上二三十根的落葉松桿,鋸成兩人高的樣子,剝了皮,將一頭削尖了,讓尖頭朝向天空,匯集在一起;松木桿的另一端則戳著地,均勻地散布開來,好像無數(shù)條跳舞的腿,形成一個大圓圈,外面苫上擋風御寒的圍子,希欏柱就建成了。早期我們用樺皮和獸怪做圍子,后來很多人用帆布和毛氈。”③關(guān)于河岸右邊居民的“居室”介紹,增加了我們對其時鄂溫克族人的生活狀況的了解。此外,《根》中敘述的黑人買賣交易、喬治斗雞、白人賭博及湯姆非凡的鐵藝技術(shù)等,這些均可作為珍貴的經(jīng)濟史料,它是我們研究美國二百多年黑人血淚史期間的農(nóng)業(yè)、林業(yè)、畜牧、漁獵、采集乃至手工業(yè)、原始商業(yè)部門經(jīng)濟地理的重要參考文獻。
除去作品表面的原生風味外,原始歷史文化還深入在從婚喪嫁娶到節(jié)日慶典及各種習俗中,具體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在每一個人物的思維中。在這個空間里,有《額爾古納河右岸》中薩滿一次又一次深情而悲傷的歌唱,也有《根》中史官一次又一次連續(xù)幾日幾夜的傳誦,原始文化以碎片的形式進入我們的視野。
2.“今”——對現(xiàn)代文明的反思
如果僅是對原始文化一一做出展示,讓讀者讀取偏遠山林間的異域風情,獲得一點歷史文化知識,這樣的作品無疑缺乏力度與深度?!陡泛汀额~爾古納河右岸》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們可以引發(fā)我們對于現(xiàn)代文明進行深入的思考。
兩部作品首先沖擊讀者的應(yīng)當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狀態(tài)的描摹。眾所周知,今天我們?nèi)祟惻c自然界的聯(lián)系早已從單純的“自然關(guān)系”變成了屬人的“為我的”關(guān)系。在這種關(guān)系中,人為了自身目的把自然界作為索取不盡的對象,由此,人類也不斷受到來自大自然的無情重罰?!陡分锌媳亍げ『由厦咳粘快F蕩漾,一任獨木舟劃破它的寧靜,林間鳥兒婉轉(zhuǎn)輕語,狒狒驚醒,人們在此播種、收獲、歌舞、祈禱……人與自然完全和諧。如果可以以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如何來檢測一個族群的文明程度,康達·金特的族群文化絕不野蠻和落后?!额~爾古納河右岸》中的鄂溫克族人與自然相親相愛,在他們眼里,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河一石都與人一樣有著生命與靈魂??梢哉f,兩個時空不同的族群在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及信奉萬物有靈的信念與實踐上不謀而合,他們在認識到自己渺小的同時,都表現(xiàn)出了對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無限崇拜,繼而對世間所有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質(zhì)無限敬畏。
其次,我們在讀完這兩部作品之后都會追問:是誰在以何種方式破壞、毀滅了這美好的原始文明,使得他們失去昔日美好的天堂?“所謂失去的天堂,指那種先于現(xiàn)存人類狀況的一種至福狀態(tài),一種理想化的和諧完美狀態(tài)。由于人類祖先的過失和墮落,或者由于宇宙發(fā)展的循環(huán)法則,現(xiàn)在人類已經(jīng)遠離這種逝去了的初始天堂狀態(tài),處在社會衰敗和道德淪喪之中?!雹茏畹湫偷木腿缈颠_·金特自從離開嘉福村,就成了無所憑依的流浪者,童年的那一段美麗的日子永遠只能存在于腦海,記憶中的寧靜與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形成強烈的對比?!额~爾古納河右岸》中具有千年歷史的鄂溫克族也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將是從生產(chǎn)方式到生存方式乃至思想方式都變得全新的一代新人。
在現(xiàn)代文明的進程之中,黑人的血淚史和鄂溫克族人的變遷史都不是個案,世界上許多國家與地區(qū)都經(jīng)歷或正在經(jīng)歷與它們相同的命運與遭遇,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正在以“連根拔起”的方式被破壞。面對現(xiàn)代文明的急速發(fā)展給原始文化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的嚴峻考驗,兩部作品的敘述者敘述的立場是一致的:在異族入侵與現(xiàn)代“文明”入侵面前,無論是黑人還是鄂溫克人,他們都以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進行著無聲的反抗。故兩部作品展現(xiàn)的都是滴血的演化史。作品中都對現(xiàn)代文明的虛偽與膚淺進行揭露與批判,對自然人性的贊美,對弱小民族的深刻關(guān)愛,讓我們意識到了人類文化的多樣性的意義;讓我們意識到了從基因到生活方式,再到精神價值,不同民族的獨特性理應(yīng)被敬重。
① 鄧勇軍:《作家高建群提出“作家地理”新概念》,中國作家網(wǎng),2006年1月24日。
② 胡殷紅、遲子建:《與遲子建談新作》,中國作家網(wǎng),2006年1月24日。
③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十月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第7頁。
④ 葉舒憲:《高唐女神與維納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20頁。
作 者:陳大為,文學博士,中原工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
編 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