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商君書》君本位下的經(jīng)濟攫取方略

2011-08-15 00:44侯長安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官吏農民

侯長安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北京 100088)

《商君書》君本位下的經(jīng)濟攫取方略

侯長安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北京 100088)

《商君書》著力于用政治權力來支配操縱國民經(jīng)濟和人民生活,以達到富國強兵兼并天下的目的。它所構想的高度集權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以利出一孔、驅民于農增加社會生產,用貧富轉化和消滅市場的手段盡可能地攫取社會產出,并通過重刑、告奸等制度達到對民眾和官員的監(jiān)督,在古代思想史中獨具特色。

《商君書》;利出一孔;法治;君本位

先秦法家并非只有關于法術勢的權力理論,還有著豐富的經(jīng)濟思想,主要的論著有《管子》的《輕重》諸篇和《商君書》,但兩者的經(jīng)濟思想?yún)s大相徑庭。在他們的理論中,經(jīng)濟和政治所處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是不同的?!豆茏印氛J為,經(jīng)濟控制是政治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強調國家應通過谷物、貨幣政策達到對市場的控制,進而控制國民生活。而在《商君書》那里,卻是經(jīng)濟上的考慮規(guī)定了政治的運作。在富國強兵原則的指引下,《商君書》認為必須通過各種手段提升國家對社會資源有效動員和最大程度汲取的能力。它主張運用政治權力來改造經(jīng)濟體制,通過消滅商業(yè)市場,全民皆農和法治等手段,將臣民置于君主的絕對支配下,以實現(xiàn)君主對國民生產力、戰(zhàn)斗力及其生活的全面掌控。

《商君書》研究權力與經(jīng)濟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意義上,可以堪稱為一部“政治經(jīng)濟學”的著作。它立足于君本位,為君主設計了一套精巧的攫取機制。

一、攫取的起點:驅民于農

《商君書》認為,“國之所以興者,農戰(zhàn)也?!?《商君書·農戰(zhàn)》,以下引用皆只注篇名)的道理很簡單,農業(yè)可以提供軍糧和裝備,農民則提供充足而優(yōu)良的兵員;而戰(zhàn)的目的,除了爭霸外,就是經(jīng)濟方面的擴張土地,但土地仍需要人去耕種,所以“封建國家尤其注重對生產者的支配”[1]??梢钥闯?農戰(zhàn)的表面關系是“以農養(yǎng)戰(zhàn)”,但重點實則落在“農”字上。在春秋戰(zhàn)國無義戰(zhàn)的背景下,君主對經(jīng)濟利益的訴求才是農和戰(zhàn)共同的目的,所謂的富國強兵,不過是君主利益的婉轉表達,民眾在其中只是工具而已。為增加可供君主攫取和掌控的社會財富,并實現(xiàn)軍事擴張的目的,《商君書》認為必須增加對農業(yè)的投入和提高農業(yè)的生產率,具體方式是“摶之于農”(《農戰(zhàn)》),即盡可能將所有的勞動力驅趕入農業(yè)生產。

《商君書》很清楚地認識到人性好利,可以通過利益驅動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尤其是,它洞察到政治權力對于經(jīng)濟具有強大的引導作用?!暗烂裰T,在上所先。故民可令農戰(zhàn),可令游宦,可令學問,在上所與。上以功勞與則民戰(zhàn),上以詩書與則民學問。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四旁無擇也?!?《君臣》)為把勞動力集中到農業(yè)中,國家必須實施“利出一孔”。

所謂“利出一孔”,簡單來說,就是將所有社會資源和逐利的途徑置于國家權力的控制之下,這樣,社會要追求利益,只能在權力規(guī)范的軌道內進行。這大體包括兩個方面,“凡人主之所以勸民者,官爵也;國之所以興者,農戰(zhàn)也”(《農戰(zhàn)》)。即以官爵為唯一激勵內容,以農戰(zhàn)為唯一的逐利途徑。但是,利出一孔的實際運作并非溫和的利益引導,而是通過各種嚴酷的強制手段去實現(xiàn)。

一般而言,農業(yè)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要增加產量,可以從增加勞動力、擴大土地規(guī)模和延長勞動時間方面入手。由于古代地廣人稀,增加勞動力的投入成為提高生產的主要手段。為此,《商君書》認為除了官吏、農民 (兵農合一)之外,不應存在其他階級或階層,諸如商賈、游士之類,國家不能予以鼓勵,而應該加以禁絕,盡量使他們變成從事生產的農民?!胺蛎裰豢捎靡?見言談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賈之可以富家也,技藝之足以糊口也。民見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則必避農;避農則民輕其居,輕其居則必不為上守戰(zhàn)也。凡治國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搏也,是以圣人作壹,摶之也?!薄懊骶拚饕?去無用,止浮學事淫之民壹之農,然后國家可富而民力可摶也”(《農戰(zhàn)》)。游士、商賈、技藝,這些職業(yè)都是非生產性的,占用大量勞動力?!稗r者寡而游食者眾”,國家就會貧弱,所以必須消滅游食階層,將他們驅入農業(yè),以增加勞動者數(shù)量。

《墾令》篇列舉了盡量擴大農業(yè)生產隊伍、提高農業(yè)生產率的種種措施。這些措施包括:

1.加重官吏的工作量和限定工作時間,使官員沒有時間琢磨如何愚民,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

2.按照收成進行征稅,同樣能減少官吏盤剝,也使農民預期到更多的產出,能得到更多的剩余,從而增加生產;

3.官爵只對農戰(zhàn)開放,這樣游士因無利可圖而轉作農民,農民也就不會去做游士,并且,由于社會階層被簡化,從表面看,農民的地位也獲得“提升”,從而安心生產;

4.對豢養(yǎng)門客的貴族根據(jù)人口數(shù)課以嚴重的賦役,使他們不再養(yǎng)士,這些門客會因失去依托而歸農;

5.取消糧食市場,使農民無法從自己生產以外的其他途徑獲得糧食,而商人無法買賣,也只能去從事生產;

6.限制娛樂活動,使農民的思想情緒不受誘惑,保證勞動生產率;

7.禁止雇傭工人,這樣富家子弟只能自己動手勞作,而雇工不被雇傭,只能去做農活;

8.廢除客店旅館,一方面減少人們的交往,增加勞動時間,另一方面使得那些店主伙計也轉向農業(yè);

9.將山澤收歸國有,禁止樵采漁獵,將這部分人也驅逐到耕作中;

10.提高酒肉的價格,以十倍成本的比例征稅,賣酒肉的商人數(shù)量就得到限制,而釀酒浪費的糧食也會減少;農民也將不喜歡喝酒,更不會喝醉,保證生產效率;而官員也不會醉生夢死,更加勤勉政事;

11.實行重刑連坐之制,禁絕無謂的私斗和爭訟,減少游蕩和浪費之人,那些狡猾的人也不敢行騙,從而減少社會資源的流失;

12.禁止農民擅自遷徙,使怠惰之人不能討飯,只能自己生產,而且這樣使農民安土,專心一意地進行生產;

13.對于貴族嫡子以外的子弟,平均賦以徭役,并提高解除徭役的條件,使他們不能游事他人,這樣最終也只能務農;

14.限制貴族官吏追求博聞的行為和活動范圍,尤其不能讓農民看到新奇的事物,使農民專心于勞作;

15.軍市不準有女子,這樣就不會有人閑逛,同時軍市的商人要自備武器裝備,不準私運軍糧,使農民不得淫逸,也減少糧食的浪費;

16.統(tǒng)一各縣的政制,增強對官吏的控制,減少管理成本;

17.加重關口和市場的稅收,阻止農民經(jīng)商,逼迫商人務農;

18.對商人按其人口賦以徭役,這樣造成農民安逸,商人困頓的境況,驅使商人從事農業(yè);

19.給官家送糧不能租別人的車,回來時不能載客,減少中途時間的浪費;

20.不準向官府請求給罪犯送飯,這樣就不會鼓勵犯罪,減少對社會尤其是農民的損害。

通過以上二十條,我們可以看出,《商君書》對于如何增加農業(yè)人口、避免勞動時間的浪費和生產率的降低具有細致的考慮,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其構想也非簡單的提出方略,而是規(guī)定到細枝末節(jié),其精密程度令人咋舌。

當然,《墾令》只是列舉這套制度的一部分?!端愕亍菲仓赋鰢乙莆胀恋睾蛻艏疇顩r,便于安排生產,而《徠民》則想方設法吸引國外移民從事農耕。

這些措施的運用,大大增加了農業(yè)投入,保證了農業(yè)生產的規(guī)模和效率,為增加社會財富提供了基礎。

二、攫取的方式:稅收和賞罰激勵

強大的政府意味著強大的財政汲取力。雖然通過驅民于農的種種措施提高了社會產出,但若是國家不能將財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仍然不能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所以《商君書》構想的不僅是一套充分利用勞動力的生產體系,更是一套極力幫助國家攫取社會資源的財稅體系。

首先,必須盡量將農民的生產所得通過稅收形式收繳上來?!渡叹龝芬?guī)定的稅制是“訾粟而稅”(《墾令》),就是“結合產量,按照一定租率,校訂出一個常數(shù),作為固定租額”。[2]一般來說,相對固定的稅率或租額會使生產者能預期自己的稅后所得,若是有利可圖,生產者便有動力增加投入,提高產出。另外,基于稅收和征用的需要,戶籍制度和田土測量也得到重視。

但這套稅制背后還有“家不積粟,上藏也”(《說民》)的原則,以圖盡可能的將農民的產出收歸國有?!渡叹龝氛J為,只需將農民的生活水平維持在“足以養(yǎng)二親,治軍事”(《君臣》)的程度便可使農民安居樂業(yè),超過或低于這個限度,農民就沒有致力生產的積極性,難以為國家控制和利用。其具體措施是“民有余糧,使民以粟出官爵”(《靳令》)。即將稅收后超過勞動者基本生活保障的那部分產出再通過賦以官爵的方式收歸國有①關于秦代的此項政策,最早記載于《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四年“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庇捎谖覀兲接懙氖恰渡叹龝返乃枷脒壿?在當時未必實行,故對歷史事實姑置不論。。而民間納粟買爵的主要目的并非為了脫離生產階層,大多只是為免除令人難以忍受的徭役征發(fā)。

除了稅收和納粟拜爵外,為保證將農民的產出盡可能集中到國家手中,國家還運用各種手段打擊和取消市場,如提高糧食價格或者直接禁止糧食買賣。這樣做除了將商人趕進農業(yè)外,更重要的是在于防止商人通過市場獲得農民的部分產出,與國家爭利。

一般而言,良好的貨幣政策也能使國家獲得社會產出的絕大部分,比如《管子·輕重乙》言:“五谷粟米者,民之司命也,黃金刀布者,民之通貨也。先王善治其通貨,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盡也。”建議君主掌握貨幣發(fā)行權,通過操控商業(yè)市場謀取利益。但《商君書》對商業(yè)和貨幣的看法卻是“國好生金于境內,則金粟兩死,倉府兩虛,國弱;國好生粟于境內,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強?!?《去強》)這是因為《商君書》設想的是直接通過政治權力掌握所有資源,可以將對商業(yè)的需要壓至最低限度——文中并無不與其他諸侯國通商的表示。

這種體制對于社會財富的汲取程度實在令人驚訝。但這就會產生一個問題需要我們解釋,那就是在絕大部分社會產出收歸君主,農民所得甚少的情況下,如何保持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減少懶惰怠工呢?

《商君書》為此又設計了一套十分嚴密的賞罰機制,它所遵從的基本邏輯是“貧者益之以刑則富,富者損之以賞則貧”(《說民》)。用刑罰逼迫勞動,而用賞爵來換取農民的財富。“夫人情好爵祿而惡賞罰,人君設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錯法》)。

這里,我們有必要注意一下《商君書》所認為的“富”是怎樣的。它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所謂富者,入多而出寡。衣服有制,飲食有節(jié),則出寡矣;女事盡于內,男事盡于外,則入多矣”(《畫策》)??梢钥闯鏊J為的這個富只是表示可供國家攫取的財富增加,而不意味著農民的收入隨之增加。這也可以印證,所謂的富國強兵,農民并非真正的受益者。

我們知道,《商君書》通過各種方式打擊商業(yè),比如利用政治權力提高農產品的價格,使商人無利可圖,但這并不會像它宣稱的那樣增進農民的利益,因為商人的消失意味著市場的消失,農民的糧食根本賣不出去。農民多余的糧食只能通過“納粟拜爵”的方式與國家交易。而國家遵從的邏輯是“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弱民》),認為必須將農民置于辱、弱、貧的地步,才能保證僅僅付出微薄的爵、官、賞便能獲得較高的邊際效應,因此,國家通過納粟拜爵方式對農民的剝削是十分殘酷的。當時的規(guī)定是納粟千石,拜爵一級,相當于斬敵一個首級,若做官的話,俸祿為五十石??梢娰p賜之輕,民生之苦。

即使如此,《商君書》也不愿拿出一定的財富份額來鼓勵生產,書中甚至在《賞刑》篇做出將以戰(zhàn)爭所得的財富和最終的和平作為賞賜的空頭許諾,以達到“不費”和“無賞”的目的。這是因為作為激勵措施,刑罰比獎賞具有更小的成本。由于已經(jīng)禁絕了其他行業(yè),農民只能一門心思從事農業(yè)生產,這時候只需要“益之以刑”便可,所以賞賜只是更多的用來鼓勵軍功①《外內》言:“欲戰(zhàn)其民者必以重罰,賞則必多,威則必嚴?!?。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全書只是提出讓農民以粟易官爵的構想,卻并沒談什么細節(jié),而用大量篇幅詳細介紹軍功爵的設定。

因此,《商君書》的賞罰機制,賞只是次要的一面,刑罰才是主要的手段。這也可使我們對《商君書》的法治理論獲得新的理解:它主張的法治,不僅具有政治統(tǒng)治職能,還承擔著重要的經(jīng)濟功能。

三、攫取的保障:法治

《商君書》所設計的國家是一架巨大而精密的稅收機器,它貪婪而強有力地汲取著農民的生產力和戰(zhàn)斗力。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所謂法治,相對于鞏固君主權位的政治功能,《商君書》更重視它能為自己設計的這套生產和攫取機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看出,只要將國民限制于農業(yè)生產的范圍,那么不必付出太多的賞賜,努力生產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不需要獎勵,“賞善之不可也,猶賞不盜”(《畫策》)。但不努力生產,違背法令,則必須受到重罰。《商君書》是我國古代重刑主義的代表,它主張“重罰輕賞”,多刑少賞,刑罰對于賞賜的比重應該是“刑九賞一”,而其中的賞也主要限定在軍事方面,這樣才能王天下。若刑七賞三,只能成為強國;刑五賞五,則會淪為弱國。

對于重罰,《商君書》做出了道德方面的解釋,認為這是君主愛民的表現(xiàn)。“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生,則重者無從至矣。此謂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輕其輕者,輕者不止,則重者無從止矣。此謂治之于其亂也”(《說民》)。意思是說,刑過其罪,則小罪也不會產生;刑當其罪,則小罪不止,大罪也就不斷產生。所以重刑主義的邏輯是以刑去刑,最終實現(xiàn)無刑。“刑重者,民不敢犯,故無刑也。”(《畫策》)《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商君之法,刑棄灰于道者。”具體的刑罰是黥,即在臉上刺字,可見當時刑罰之重。但是我們很難相信這種道德解釋,“民之內事莫苦于農,故輕治不可以使之”(《外內》)才是其真正的考慮。

重刑只是形式上會使農民產生畏懼,不敢違犯國家法令,但若不能執(zhí)行,依然無用。所以法令的威嚴來自于實際的執(zhí)行,即必須能夠抓住犯法的人?!皣畞y也,非其法亂也,法不用也。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國皆有禁奸邪刑盜賊之法,而無使奸邪盜賊必得之法。為奸邪盜賊者死刑,而奸邪盜賊不止者,不必得”(《畫策》)。為了使法律得以執(zhí)行,提高監(jiān)管的效率,《商君書》提出一種“自治”理論。

《定分》篇認為,法令必須明白易知,并且不輕易更改,這樣民眾就可以守法自治。但這只是消極服從的一面。自治理論的另一面在于民眾不僅自己守法,還可裁判他人是否違法,因此國家獎勵告奸。“省刑要保,賞不可倍也。有奸必告之,則民斷于心。上令而民知所以應,器成于家而行于官,則事斷于家。故王者刑賞斷于民心,器用斷于家”(《說民》)。告奸制度與保甲連坐制度結合,大大提高了法令執(zhí)行的效率。“治國者貴下斷,故以十里斷者弱,以五里斷者強。家斷則有余,故曰:‘日治者王。’官斷則不足,故曰:‘夜治則強。’君斷則亂,故曰‘宿治則亂?!视械乐畤?治不聽君,民不從官?!?《說民》)這段話從空間和時間上說明民眾斷于心、斷于家則具有更高的執(zhí)法效率。所以一國的治理有三種境界:“斷家王 ,斷官強 ,斷君弱 ”(《說民 》)。

與告奸制度相聯(lián)系的則是“任奸”制度,任奸便是任用奸人治理國家?!坝蒙苿t民親其親,任奸則民親其制”(《說民》)。善人良民會替別人隱瞞過失,而奸人則一定會揭發(fā)。所以,“以良民治,必亂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強。”(《說民》)由于告奸具有如此顯著的功效,《商君書》竟然慷慨地將其列入賞賜的行列?!安桓婕檎哐鼣?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史記·商君列傳》)。這樣,“賞施于告奸,則細過不失”(《開塞》)。國家對民眾的控制力大大提升。

在重刑和告奸制度下,民眾的行為受到嚴重的束縛和嚴密的監(jiān)視,只能致力于農戰(zhàn),不敢越雷池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農民并非法治的唯一對象。官吏雖然屬于統(tǒng)治階級,卻仍處于最高統(tǒng)治者之下,所以也成為治理的對象。《商君書》對于官吏問題的思考,也不像《韓非子》那樣從官吏是君主權位的爭奪者這個角度去探討。它所關注的,是如何減少官吏對于農民產出的破壞、盜竊或截留,因為官吏那樣做無疑是在從國庫偷盜,減少國君的收入?!爸V曰:‘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蟪紶幱谒蕉活櫰涿?則下離上。下離上者,國之隙也。秩官之吏隱下而漁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鮮矣。是故明主任法去私,而國無隙蠧矣”(《修權》)。官吏營私與國君的利益是絕不相容的。

《禁使》篇認為,君主通過賞罰來進行統(tǒng)治,所以需要關于功過的確切信息,“賞高罰下而上無必知其道也,與無道同”。它認識到管理上的一個重要難題和悖論,即為了防止人們謀求私利,國君依靠眾多官吏進行管理,官吏下面又有輔佐的監(jiān)丞,但是,“夫置丞立監(jiān)者,且以禁人之為利也;而丞監(jiān)亦欲為利,則何以相禁?”所以依靠這些監(jiān)丞治理國家,最多只是“僅存之治”而已。

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商君書》提出“別其勢,難其道”的方法?!捌鋭蓦y匿者,雖跖不為非焉”(《禁使》)。如何讓官吏難匿徇私舞弊的罪行呢?《商君書》首先否定了檢驗文書的做法。因為官吏長年累月在千里之外獨斷專行,定期通過文書匯報工作,國君怎么能僅僅在乍聽乍見之下做出判斷呢?即使看出問題,也很難找到證據(jù)。其次,大部分官吏之間的關系是“事同體一”,即職業(yè)和立場相同,這樣也難以互相監(jiān)督。

能互相監(jiān)督的,只會是利害關系不同的主體。如果能使利害不同,那么,即使是夫妻朋友也不會因為親情友誼而互相掩蓋罪過。書中打比方說,馬夫和馬夫職事相同,利益也不矛盾,所以缺乏互相監(jiān)督的動力。但若馬能夠說話,那么馬夫的罪責過失就無法逃避了,這是因為馬夫和馬之間利害關系正相矛盾。這種職事相聯(lián)系,但是利害相矛盾的關系,正是保甲告奸制度的設計原則。這也是《商君書》為何否定賢能治國的原因。

因此,所謂告奸,不僅指民眾之間的相互告發(fā),還包含民眾可以監(jiān)視官吏的意思。由于民眾受到良好的普法教育,如果官吏以違法手段對待民眾,那么民眾就可以到法官那里確認法律規(guī)定,并正告官吏,官吏就不敢為非。前面提到的訾粟而稅,也正出于此方面的考慮。

同時,也正因為認識到“上與吏也,事合而利異者也”(《禁使》),才導致“刑無等級”的提出?!白郧湎鄬④娨灾链蠓蚴?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敗于后,不為損刑。有善于前,有過于后,不為虧法。忠臣孝子有過,必以其數(shù)斷。守法守職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同官之人,知而訐之上者,自免于罪。無貴賤,尸襲其官長之官爵田祿”(《賞刑》)。我們知道,在各盡其職的情況下,官吏與國君之間具有相同或相容的利益關系:官吏工作越勤勉,國君得到的也就越多。這種關系同樣存在于國君與農民之間:農民產出越多,意味著國君能得到的份額也越多。但是在如何分配這些社會產出上,存在的卻是零和博弈:官吏營私得到的財富和農民的大量剩余,意味著國君的損失。所以君本位體制下,官吏與農民同樣都是國君的攫取對象,他們在君主面前是平等的,民告官和刑無等級觀點的提出也便是順理成章之事。

另外,若我們關注一下書中有關官爵的內容就會發(fā)現(xiàn),得到官爵后能享受的財富份額和政治特權也被嚴格地按照等級制加以規(guī)定。這樣做除了彰顯和維護君權威嚴,以及激勵軍功外,主要為防止貴族追求越制的財富和享受,威脅君主和國家的收入。比如《墾令》規(guī)定貴族不能養(yǎng)諸如門客之類的閑人,嫡子之外的子孫也要服役,并不準隨便出境。即使宗室成員也要立過軍功,才能列入屬籍。

因此,《商君書》的法治思想絕對不能用現(xiàn)代法治理念去解讀,即使試圖將它烙上道德的印記,也會謬以千里:在它那里,有的只是君主利益至上。法治,只是君主攫取社會財富的保障工具而已。

四、攫取體制的批判

《商君書》構造的這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無論在生產還是財政汲取方面,都堪稱空前絕后。經(jīng)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國力大增。秦國在孝公之前,主要依靠地理上的崤函之固得以在列國爭雄中立足;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后,開始取得對山東諸國的主動權,經(jīng)過七代君王的努力,到秦始皇終于統(tǒng)一六國。這可以看做商鞅富國強兵目標的最終實現(xiàn)。

但這套體制看似精密,實際卻有著致命的缺陷。

首先,這套體制的設計依賴于對君王極端理性人的假設。所謂富國強兵,君主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這套體制的動力之源和掌控者,他必須具備避免對社會竭澤而漁的理性和維持法制的決心。一旦王朝出現(xiàn)昏君,這套體制將不可避免地衰敗瓦解。

其次,這套體制依賴于農業(yè)和戰(zhàn)爭之間的相互支持。農業(yè)為戰(zhàn)爭提供物質基礎,而戰(zhàn)爭狀態(tài)則為君主的攫取提供了“合法性”,所以農戰(zhàn)缺一不可。蕭公權認為商鞅重視耕戰(zhàn),“幾乎欲舉一國之學術文化而摧毀掃蕩之,使政治社會成為一斯巴達式之戰(zhàn)斗團體”[3]16。這種看法有失偏頗。在《商君書》構造的體制下,耕戰(zhàn)之間是循環(huán)的關系,互為目的。它必須不斷的尋求敵人,以刺激生產,然后將生產的財富通過戰(zhàn)爭消耗掉,如此循環(huán)往復。“能生力,能殺力,曰攻敵之國,必疆。塞私道以窮其志,啟一門以致其欲,使民必先其所惡,然后致其所欲,故力多。力多而不用則志窮,志窮則有私,有私則有弱。故能生力 ,不能殺力 ,曰自攻之國 ,必削 ”(《說民 》)?!皣鴱姸粦?zhàn) ,毒輸于內 ,禮樂虱官生 ,必削 ”(《去強 》)。一旦失去敵人,這套系統(tǒng)將面臨崩潰①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修筑阿房宮,秦二世窮奢極欲,這也會造成“殺力”,但是卻不能提供戰(zhàn)爭的緊張和合法性。。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統(tǒng)一六國、修筑長城后,秦國會迅速滅亡,即賈誼所說的“攻守之勢異也”[4]3,也正符合《商君書》自己所說的“當時而立法,度務而制事”(《六法》)這套體制更像是戰(zhàn)時應急措施,而非長治久安之策①《賞刑》篇曾以湯武革命勝利后的和平景象作為理想目標,“海內無害,天下大定,筑五庫,藏五兵,偃武事,行文教,倒載干戈,搢笏作為樂以申其德。當此時也,賞祿不行而民整齊。”則似乎也認識到農戰(zhàn)政策的時代性。。

再次,這套體制只攫取“體力”,重視生產力和戰(zhàn)斗力,卻忽視“智力”的重要性。利出一孔要求“止浮學,去無用”,消滅擁有智力資源的士人階層。但秦國的興盛,卻離不開從各諸侯國前來歸附的智能之士,這在李斯反對逐客令的奏疏中已得到明確的表達。我們很難想象在沒有智力資源的支持下,運行這套體系的組織能維持多久。

最后,它所設計的法治實際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效。一方面,官吏和百姓都有動力進行密謀合作,以截留社會產出,增加自己的私人所得。另一方面,秦朝法網(wǎng)之密的名聲背后,是吏權的加重和不可避免的營私舞弊,所謂的民告官或告奸制度并不能發(fā)揮作用。比如《史記》載,作為秦朝敵人的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zhí)I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史記·項羽本紀》),連項梁都可放過,其他可想而知。所以,君本位下,“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眾”[5],《商君書》為專制君主設計的這套經(jīng)濟攫取理論,從根本上是注定失敗的。

[1]劉澤華,汪茂和,王蘭仲.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31.

[2]張金光.秦自商鞅變法后的租賦徭役制度[J].文史哲,1983(1).

[3]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156.

[4]賈誼.新書 [M].閻振益,鐘夏,校注.商君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3.

[5]黃宗羲.明夷待訪錄[M]//黃宗羲.黃宗羲全集:第一冊.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3.

Abstract:Shangjunshu focused on the use of political power to dominate and manipulate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making the country rich and powerful,and conquering the world.The highly centraliz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it conceived strived to increase social production by lichuyikong(利出一孔)and driving the people to far m,grab asmuch as possible of social production by transforming the rich and the poor,and supervise the public and officials by heavypenalty doctrine andwhistleblower system.So the concept in the bookwas unique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thought.

Key words:Shangjunshu;lichuyikong;the rule of law

(責任編輯 陶舒亞)

Sovereign Interest-oriented Econom ic Exploitation Statecraft of Shangjunshu

HOU Chang-an
(Politics and Public Adm inistration Institute,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 100088,China)

K231

A

1009-1505(2011)02-0063-07

2010-12-13

侯長安,男,山東青島人,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2008級政治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

猜你喜歡
官吏農民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農民豐收歌
聰明的官吏
促進農民增收 糧食部門責無旁貸
敦煌藏文文書《吐蕃官吏呈請狀》所記陸(())、岸(())二部落考
一錢斬吏
秦漢簡牘所見基層官員毆詈現(xiàn)象探析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漢代官吏考課制度研究述評
淺談元代官吏休假制
曲阜市| 保康县| 美姑县| 合作市| 田东县| 安泽县| 岑溪市| 崇礼县| 濮阳县| 共和县| 霍林郭勒市| 桓仁| 吴川市| 旺苍县| 汉寿县| 丹江口市| 宣恩县| 铜陵市| 沛县| 天气| 申扎县| 武汉市| 河东区| 遵义市| 湘阴县| 台安县| 平果县| 保德县| 上蔡县| 景洪市| 调兵山市| 定边县| 定州市| 汉川市| 南开区| 溧阳市| 巴东县| 新干县| 光泽县| 荣成市|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