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中國大陸刑法學的境界

2011-08-15 00:54:12馬榮春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責任感境界大陸

馬榮春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江蘇南京 210046)

論中國大陸刑法學的境界

馬榮春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江蘇南京 210046)

中國大陸刑法學的境界問題是其方法論問題。由于直接事關中國大陸刑法學的自身發(fā)展和使命擔當,故此問題應受到關注?!叭簩W性”與遞生性的相結合是中國大陸刑法的學術境界,歷史責任感、現(xiàn)今責任感和未來責任感的連貫是其責任境界,深入性和提升性的相結合是其實踐境界。中國大陸刑法學的三種境界應該相互融通。

中國大陸刑法學;學術境界;責任境界;實踐境界;方法論

一、中國大陸刑法學的學術境界

(一)中國大陸刑法學的“群學性”

把曾經(jīng)聽到的關于學科的評價連綴起來,則有如下讓人頗感壓抑的順序:社會科學的科學性不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中法學的科學性不及其他學科→法學中刑法學的科學性不及其他專業(yè)(至少不及法理學)。社會科學的科學性不及自然科學的看法明顯體現(xiàn)在名為綜合性而實是靠理工類專業(yè)打開影響的院校的氛圍中,如有的綜合性大學只設科學技術處而不設社會科學處;社會科學中法學的科學性不及其他學科的看法至少對于部分哲學研究者是這樣認識的;而法學中刑法學的科學性不及其他專業(yè)的看法至少對于部分法理學研究者是這樣的。前述順序讓人感到壓抑之處何在?似乎刑法學的學術境界不足為道或不值一提了。前述順序所串聯(lián)著的有關看法屬“事出有因”而不足為奇,正如有學者在分析制約中國社會科學“走出去”即走向世界的“瓶頸”時指出:“第二大瓶頸乃是與上述‘西方化傾向’緊密勾連在一起的一種日趨嚴重的、狹隘的‘唯學科化’傾向?!唧w而言,這種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下述兩個方面:首先,‘學術研究的唯學科化傾向’?!袊鐣茖W知識的生產(chǎn)也是以各個學科的邊界為限的。更為嚴重的是,‘唯學科化’傾向甚至已經(jīng)侵入到同一個一級學科之下的二級學科學術研究之間。以法學為例,不僅部門法 (應用法學)之間與理論法學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學科壁壘,甚至各個部門法學 (應用法學)之間的研究也老死不相往來。其次,‘學術評價的唯學科化傾向’。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更為致命的傾向,因為在中國,學術評價機制或標準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學術研究的指揮棒:在學術評價機制或標準唯學科化的條件下,中國的社會科學研究大體上也只能朝著學科化的方向。因此,學術評價機制或標準學科化傾向引導甚或決定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學科化。”[1]其實,筆者在多年從事刑法學研究后的感受是:可能恰恰相反,刑法學的應有學術境界在社會科學中是較高的,或許是最高的。這是個人的學術興趣乃至偏好所決定的嗎?不是!刑法學是直接事關刑法對公民財產(chǎn)、自由乃至生命的予奪之學,故刑法學若要有力地論證刑法對公民財產(chǎn)、自由乃至生命的予奪的正當性,則其必須將經(jīng)濟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其他社會科學聚攏來,而經(jīng)濟學、社會學和倫理學等其他社會科學也似乎只有為著佐證刑法對公民財產(chǎn)、自由乃至生命的予奪的正當性,始能收獲加入刑法學的充分意義。也就是說,在社會科學中,刑法學可謂“群學匯萃”之學。既然犯罪和刑罰是刑法學的基本研究對象①雖然通說將犯罪、刑罰和刑事責任并列為刑法學的研究對象,但由于刑事責任是犯罪和刑罰的上位概念,而一旦抽離了犯罪和刑罰,則刑事責任便成了空洞的東西,故將犯罪、刑罰和刑事責任并列為刑法學的研究對象是不妥的。因此,要么說刑法學的研究對象是犯罪和刑罰,要么說刑法學的研究對象是刑事責任。,那么筆者要指出的是:刑法學不僅在“予奪”即刑罰這一層面上具有“群學性”,更是先于犯罪這一層面就已經(jīng)具有了“群學性”,因為犯罪本身就是一個涉及政治、經(jīng)濟、倫理、科技等多方面的社會綜合性問題。那就是說,犯罪本身對社會問題的“聚攏性”就已經(jīng)使得將之作為首要研究對象的刑法學自然而然地具有學科或學術“聚攏性”或“匯聚性”,而刑法學在刑罰這一層面的“群學性”只不過是其在犯罪這一層面的“群學性”的延伸罷了。

刑法學的“群學性”可以形象地將之描述成一個圓圈,犯罪和刑罰或刑事責任可以看成是其圓心。由此圓心“蕩漾”開去,則整個法學可以看成是個小圈,整個社會科學可以看成是個中圈,而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整個人類科學則可以看成是個大圈。當某個犯罪或刑罰即刑事責任問題需要從犯罪學或民法學的角度給予解答,則刑法學的“群學性”是在小圈內得以體現(xiàn);當某個犯罪或刑罰即刑事責任問題需要從倫理學或經(jīng)濟學的角度給予解答,則刑法學的“群學性”是在中圈內得以體現(xiàn);當某個犯罪或刑罰即刑事責任問題需要從生物學或精神病學的角度給予解答,則刑法學的“群學性”是在大圈內得以體現(xiàn)。在此,筆者通過自首制度問題來例證刑法學的“群學性”在小圈之內的體現(xiàn),從而窺一斑而見全豹。至今無人注意到民法學的合同原理和相關原則可以被用來考察刑法學上的自首制度的正義性問題。自首制度實質上是一種國家以從寬處罰向罪犯發(fā)出的“要約”,而罪犯自首則是對此“要約”的“承諾”。那么,如果罪犯以自首而作出了“承諾”,則國家與罪犯之間一種特殊的“合同”便生效了??上攵?國家對自首的罪犯不給予從寬處罰是什么性質的行為?是“撤回”或“撕毀”已經(jīng)發(fā)出的“要約”,是說話不算數(shù),是言而無信[2]!刑法不是其他法律包括民法的“保障法”或“后盾法”嗎?為何刑法要破壞民法所欲維護的誠信原則?那么,從民法學的合同原理和相關原則中我們看到了刑法中現(xiàn)行自首制度的不正義性,從而刑法學對現(xiàn)行自首制度問題應該有自身的反思。

洞察刑法學的“群學性”的學術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群學性”排斥著“唯學科化”,而“唯學科化”使得中國社會科學包括刑法學在路越走越窄之中“迷失”了自己的前途。提出多年的“刑事一體化”暗含著對刑事學科“群學性”及其意義的朦朧認識,但能夠將刑事科學的路越拓越寬的“群學性”絕不能局限在“刑事”范圍內,因為“刑事一體化”視野下的“群學性”只能造就犯罪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和行刑學等的“專業(yè)鏈”,而我們所需要的是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學科鏈”。在廣闊的“群學性”視野下,刑法學只有犯罪和刑罰或刑事責任的“問題主導”而無“學科主導”,更無“專業(yè)主導”,即刑法學將變成“無學科之學”。顯然,當刑法學變成“無學科之學”便意味著刑法學是“無學不學之學”。刑法學的應然的“群學性”使之無愧于身為“保障法”或“后盾法”的一門學問,因為“群學性”將賦予刑法學“哺育”刑法的保障性或后盾性的學術能力,而刑法學的學術境界也正是在其“群學性”及其所造就的對學術“哺育”能力的拱舉中而得以升高。

洞察刑法學的“群學性”是欲對刑法學方法論重新拭目,而方法論直接決定本體論,這就是刑法學的“群學性”何由造就其學術“哺育”能力,進而抬升刑法學的學術境界所在。筆者在與別人進行法學問題的交流時曾經(jīng)有過如下表達:如果我能成為一個法學家,則我會在民法學家和刑法學家之間選擇做一個刑法學家。我如此選擇是因為做一個刑法學家將使我更感自豪,而之所以做一個刑法學家將使我更感自豪,乃是因為一個不懂刑法的人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民法學家,而一個不懂民法的人卻很難成為一個刑法學家,至少很難成為一個刑法學大家,這最終是由刑法是“保障法”或“后盾法”的地位或使命所決定的。試問,對民法學上的財產(chǎn)權知識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能對刑法學中的財產(chǎn)犯罪問題作出有“基礎性”的解答嗎?筆者的前述表達暗含著對刑法學的學術境界的一種認識,或許此認識尚顯淺薄。中國大陸刑法學應被改造成為“群學之學”。

(二)中國大陸刑法學的遞升性

如果一個刑法學者的所謂學術成果全部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就事論事式的著述,則其學術難以稱做刑法學術或真正的刑法學術,而其本人也難以稱做刑法學者或真正的刑法學者。那么,若堪稱刑法學者或真正的刑法學者,則其學術應呈現(xiàn)出一派氣象:其學術成果在理論層面上層層遞升。所謂層層遞升,是指后面的成果是前面的成果在本體論上的步步拓寬與加深,在方法論上的番番更新。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氣象沒有貫穿其整個學術過程或學術生涯倒并不要緊,因為幾乎每個學者的學術都始于“散打”。

要使刑法學術在理論上具有遞升性,最根本的是需要刑法學者從某個問題開始,做到長期連貫的思考與斟酌。而在此過程中不斷匯入的是本體論和方法論上的各色學術“養(yǎng)分”,從而不斷地實現(xiàn)“自我揚棄”。所謂“自我揚棄”是指在自覺的自醒心態(tài)之下,在否定自我中不斷地走向新的肯定自我?!白晕覔P棄”不僅包含著揚棄“我自己”,也包含著揚棄“我的宗師”。揚棄“我自己”是很難的,因為人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本能或“頑固”;而揚棄“我的宗師”或許更難,因為雖然說“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但揚棄“我的宗師”總有“背叛”師門之嫌,特別是在“尊師”傳統(tǒng)根深蒂固的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國外刑法學術史與我們形成了鮮明對比,因為在國外刑法學術史上,“背叛”師門不乏其人其事,如在犯罪原因論上菲利對龍勃羅梭的“背叛”和在犯罪論體系上麥茲格對貝林的“背叛”。

“自我揚棄”不僅意味著“痛苦”地揚棄自我,更意味著杜絕沒有立場和觀點的理論折中。由此,我們不得不提及刑法理論中常見的“二元論”即“折中論”。有學者指出:“極端地說,所有的二元論其實都是一元論,折中有時恐怕比只執(zhí)一詞更難。墻沒騎成反栽倒在一邊的墻角。諸多二元立場表面看來折中無偏倚,實際上均有所側重。”[3]在筆者看來,社會科學包括刑法學中那種“和稀泥”式的“二元論”或“折中論”比停步不前的“一元論”更沒有學術境界,因為“和稀泥”式的“二元論”或“折中論”實質上是沒有觀點,而如果是暗中討好學術對立的雙方,則是連最起碼的學術責任感都喪失了,而這又正如另有學者指出:“‘保持現(xiàn)狀型’研究誤用和濫用折中說,理論研究在關鍵時刻得出不負責任的結論,這是最難以讓人滿意的。所以,未來中國刑法學研究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必須堅定不移地反對折中說’!”[4]

要實現(xiàn)刑法學術的不斷遞升,還需要從事刑法學術的人懷有包容心態(tài),因為在包容中可以取長補短。包容和自醒可以看成是一個刑法學者的學術修養(yǎng),對于刑法學術的不斷遞升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正如有學者所說:“一個學科,必須有足夠的自醒能力和包容心態(tài)”,而“自醒能力和包容心態(tài)是一個事物的兩面,在自醒的同時,要對明顯不同的刑法學觀點的合理性分別進行考察,能夠容納不同意見的存在”[5]。但是,就當今中國大陸刑法學界而言,相互包容是嚴重不夠的,表現(xiàn)為不同“派系”之間從學生到導師的森然對峙:不以文字進行商榷和對話倒罷了,嚴重的是不參加同一個學術會議,自己主辦或主編的學術刊物不對學術“敵對”開放等等。

刑法學術在理論上的遞升性可以促成狀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學術感覺。當然,提倡刑法學術在理論上的遞升性并不反對研究刑法學的微觀問題或“瑣碎”問題,因為所謂遞升常常是從微觀問題或“瑣碎”問題開始的,恰如滔滔江河匯自涓涓細流。

中國大陸刑法學的遞升性是其“群學性”的結果性體現(xiàn)?!叭簩W性”與遞升性的相輔相成所構筑的便是中國大陸刑法學的學術境界所在。

二、中國大陸刑法學的責任境界

在筆者看來,中國大陸刑法學的責任境界應由歷史責任感、現(xiàn)今責任感和未來責任感所有機構成。在歷史責任感之下,中國大陸刑法學要汲取中國刑法史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寶貴經(jīng)驗、精巧制度和閃光理念等被稱為精華的成分。歷史責任感告誡中國大陸刑法學術切勿“數(shù)典忘祖”而推倒重來,要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如此,則中國大陸刑法學還做得遠遠不夠,體現(xiàn)為當法律史學還深陷在“為歷史而歷史”之中,中國大陸刑法學對諸如“刑期于無刑”、“惟齊非齊,有論有要”、“舉輕以明重,舉重以明輕”等寶貴理念或制度知之甚少,更遑論啟發(fā)當今。中國大陸刑法學至今還在輕視中國刑法史學,似乎中國刑法史學永遠是法律史學的田園。在筆者看來,中國刑法史學應當之無愧地在中國大陸刑法學中占有一席之地,因為將之置于中國大陸刑法學中更容易令其在“古為今用”之中得到更深的挖掘,而法律史學至今還未擺脫“為歷史而歷史”的不應有的“純粹”。日本學者對中國刑法史學的研究在某些方面顯得比中國大陸還精深得多,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感慚愧和“警覺”。在現(xiàn)今責任感之下,刑法學要密切關注當下的社會生活,包括社會政治生活、社會經(jīng)濟生活、社會科技文化生活。從對當下的社會生活的密切關注中,刑法學要為刑法的規(guī)制方向和規(guī)制方式的適時調整而作出“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論證。如此,中國大陸刑法學也做得遠遠不夠,輕者體現(xiàn)為所謂“熱點問題”或“前沿問題”的“流行歌曲”般地輪番登場,重者體現(xiàn)為專門針對某人某事的功利迎合。在未來責任感之下,刑法學要在把握社會生活大勢的前提下去預感或前瞻刑法從理念到具體制度的新內涵或新設計,從而使得刑法能在“進化”中“吻合”社會生活,特別是在網(wǎng)絡技術和生物技術所促成的社會生活大勢之下。這里,筆者僅指出,隨著網(wǎng)絡技術和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應用,犯罪對象和犯罪客體等是否會以新的樣態(tài)向刑法學提出新的課題?刑法學應始終走在刑法前面,這是刑法學未來責任感的要求。既然可有刑法史學,為何不可有“未來刑法學”?

在從歷史責任感到現(xiàn)今責任感再到未來責任感的繼往開來中,中國大陸刑法學才能保持健壯而年輕,因為刑法學的責任感就是刑法學者的責任感,而“人一旦受到責任感的驅使,就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來”[6]。強烈的責任感將使得中國大陸刑法學不輕易墜入自說自話或文字游戲乃至故弄玄虛之中。需要提醒的是,在歷史責任感、現(xiàn)今責任感和未來責任感中,歷史責任感最容易被中國大陸刑法學借口“過去就讓它過去”而予以輕淡乃至丟棄,因為我們面臨的總是“新的”生活,但波斯納卻說:“法律是所有專業(yè)中最有歷史取向的學科,更坦率地說,是最向后看的、最‘依賴于往昔’的學科。它尊崇傳統(tǒng)、先例、譜系、儀式、習俗、古老的實踐、古老的文本、古代的術語、成熟、智慧、資歷、老人政治以及被視為重新發(fā)現(xiàn)歷史之方法的解釋。”[7]那么,筆者在此要說,在所有法學專業(yè)中,刑法學是“最有歷史取向的”專業(yè),一個“從舊兼從輕”的刑法效力原則難道不足以說明問題嗎?在三種責任感中,未來責任感與其說是容易被刑法所輕淡,倒不如說常常為刑法學所畏懼,因為對“未來”的把握本非易事和實非易事,況且還有法律總是滯后于社會生活的觀念“障礙”。那么,筆者在此要指出,法律可以滯后于社會生活,因為法律的步伐本來就比社會生活的步伐“慢半拍”,但法學包括刑法學卻可以引領社會生活而走在前面,因為“學”不僅包括“學”過去、“學”現(xiàn)狀,而且包括或更加包括“學”規(guī)律和趨勢即“學”未來,而“學”規(guī)律和趨勢即“學”未來應被看成是“學”的最終價值所在。未來責任感可能是所有社會科學包括刑法學的最大原動力所在。有學者指出:“由于社會科學學術傳統(tǒng)的總體缺乏,我們還遠不是‘學術大國’以及學術影響下的‘政治大國’。在過去的30年中,主要是囿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階段性,中國對西方的影響主要還是局限在一般的政治層面、經(jīng)濟層面和大眾層面,而忽略了或無力對西方乃至世界的學術產(chǎn)生足夠的影響,我們的研究成果在世界未來發(fā)展的問題上、甚至在發(fā)展中國家如何發(fā)展的問題上幾乎從來不為國際學術界所引證?!贝搜詫τ谥袊箨懶谭▽W的進一步發(fā)展頗有啟發(fā)意義,而中國大陸刑法學至少應對自己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的未來負起責任來,即應懷有未來責任感乃至強烈的未來責任感?!拔磥韺W”中應該有一朵叫做“未來刑法學”的奇葩在鮮艷起來。

如果將歷史責任感、現(xiàn)今責任感和未來責任感連貫起來,則中國大陸刑法學不僅不會墜入自說自話或文字游戲乃至故弄玄虛之中,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刑法學既不會身陷對蘇聯(lián)刑法學的“情有獨鐘”,也不會一下子對德日或英美刑法學“移情別戀”乃至“愛莫能助”,而將會在兼收并蓄中趟出一條“自己的”路。

中國大陸刑法學的責任境界就是中國大陸刑法學者的責任境界?!跋茸鋈撕笞鰧W問”包含著帶著責任感去做學問,而中國大陸刑法學者應帶著中國社會的責任感去做刑法學問。

三、中國大陸刑法學的實踐境界

稍作考察,我們便可約略知道中國大陸刑法學對中國大陸的刑法實踐包括刑法立法和刑法司法的影響現(xiàn)實是怎樣的,而將來又應該是怎樣的,即知其實踐境界當下如何而將來又該當如何。

客觀地說,以高銘暄教授和馬克昌教授等為“第一代領軍人物”和以陳興良教授和趙秉志教授等為“第二代領軍人物”的中國大陸刑法學對中國大陸的刑法立法確實產(chǎn)生了“舉國矚目”的影響,其宏觀體現(xiàn)是在 1979年中國大陸刑法的頒行前與1997年中國大陸刑法的頒行前都迎來了一波又一波有關刑法問題的理論熱潮,而微觀體現(xiàn)便是高銘暄教授等以刑法學者身份直接參與刑法的制定與修改。因此,在相當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沒有中國大陸刑法學,便沒有當代中國大陸刑法。

相形之下,中國大陸刑法學對中國大陸的刑法司法的影響卻遠不如人意,其主要體現(xiàn)是中國大陸的刑法司法者幾乎是“無視”那些“洋洋灑灑”的刑法理論而憑借著對現(xiàn)行規(guī)定的粗淺理解徑自地且“樸素地”進行定罪量刑。其實,由于成文法總是在被作出一番理解或解釋后才被適用到具體案件中,故中國大陸的刑法司法者本來是需要乃至“渴望”能夠指導他們進行定罪量刑的刑法理論的。這體現(xiàn)為公訴人員和審判人員常常習慣于在他們的案頭打開他們的最高機關即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所編寫和出版的直接關于刑法適用的書籍。但是,中國大陸的刑法司法界對中國大陸的“國產(chǎn)”刑法理論的認可度較低乃至極低。顯然,中國大陸刑法理論在刑法司法那里遭到了冷遇,而后者對前者幾乎是“不屑一顧”。為何如此這般?我們似乎可以說這里存在著雙方的原因,而存在于刑法司法界的原因又似乎可以表述為:我們的刑法司法者即我們的刑事審判人員刑法理論素養(yǎng)低下。這種說辭在當代中國大陸刑法司法的初始階段還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著非法學科班出身者占據(jù)審判隊伍半數(shù)以上的“國情”,但隨著法學科班出身者在審判隊伍中越來越擴大“陣營”,這種說辭就不切實際了。于是,我們有必要從刑法理論本身來尋找根子上的原因或問題的根本所在。在筆者看來,這根子上的原因或問題的根本所在或許就是我們應用刑法學出了問題乃至嚴重的問題。前文已經(jīng)指出,作為成文法,我們的現(xiàn)行刑法在相當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我們的刑法理論的直接產(chǎn)物。但由于刑法司法是刑法理解適用的一種活動,故先前產(chǎn)生刑法的刑法理論必須以應用刑法學的面目來影響刑法司法。那么,應用刑法學怎樣便直接決定刑法理論對刑法司法的影響,而刑法學的實踐境界將在此影響中得以形成。在筆者看來,應用刑法學首先應被看成是刑法方法學,是刑法理論的直接“播種機”。那么,如果從某種意義上把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法適用的出版物在內的那些著述看成是應用刑法學,則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一是常常在一般教材層次上作循環(huán)論證。這就使得問題沒有被展開和深入,從而有關刑法理論便失去了對相關問題的刑法司法適用的影響乃至“指導”機會。二是常常纏身于具體而荒于概括和提升。嚴格地講,司法實踐中發(fā)生的每一個具體的刑法問題都難以和刑法已經(jīng)作出的一般性規(guī)定完全對接,因為刑法的一般性規(guī)定是在對個別現(xiàn)象去其表面的差異而取其共性所形成,而個案的具象常常會擾亂刑事司法人員對具體問題的歸屬與性質判斷。而更為重要的是,個案與個案之間的具象差異更容易使得刑事司法人員在“紛繁復雜”和“眼花繚亂”中迷失了規(guī)范的一般性判斷。在這種情狀之中,刑法理論喪失了概括和提升的性能,從而其“指導”作用不復存在。前述問題說明著中國大陸刑法學與刑法實踐疏離的同時,讓兩者貼近即讓前者貼近后者的方案也一并得到說明。而那方案似乎應是深入性與提升性相結合:深入性使得刑法理論較易“探尋”到社會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各種具體的刑法問題,亦即各種具體的刑法問題較易找到刑法理論的“入口”;而提升性使得刑法理論較易剔除具象差別而使社會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各種具體的刑法問題得到刑法理論的統(tǒng)括。那么,在深入性與提升性的相結合之中,刑法理論對于刑法司法實踐所能獲得的實踐境界便是前者對后者的導引和后者對前者的傍依。德國一個“癖馬案”可以形成一個叫做“期待可能性理論”并直接在民眾心口皆服之中決定了該案被告人的命運,我們的“許霆取款案”除了應用“期待可能性理論”,難道不可以生成某種觀念或理論來形成公平合理的判決嗎?還有已經(jīng)發(fā)生在成都和南京的“醉駕案”,我們的刑法理論又該如何促成一個真正公平合理的刑事判決?對微觀問題的刑法理論只能指導刑法的微觀實踐,針對中觀問題的刑法理論只能指導刑法的中觀實踐,而針對宏觀問題的刑法理論便能指導刑法的宏觀問題。從微觀到中觀再到宏觀,刑法理論的實踐視野在步步升高。那么,筆者在此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種刑法理論,如果其深入性和提升性越強,則其深入性和提升性的相結合將使其實踐境界更高遠?!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和況味便依存于高度的深入性和高度的提升性及其高度結合的刑法理論之于刑法實踐的關系之中。當然,提倡刑法理論在實踐上的高遠境界并不反對解決刑法實踐中的微觀問題或“瑣碎”問題,因為高樓的巍峨來自磚石的渺小。

中國大陸刑法學通過其在“導引”刑法司法實踐中的深入性和提升性及其相互結合的強化,也直接實現(xiàn)著自身的發(fā)展和完善,所謂“理論來源于實踐”。

結 語

中國大陸刑法學的學術境界、責任境界和實踐境界這三者是相互促進和相互融通的,而只有此三者的相互促進和相互融通,中國大陸刑法學才可能有境界或曰有高境界。如果把中國大陸刑法學的發(fā)展看成是一場攀登,則實踐境界可以看成是腳蹬,責任境界可以看成是勇氣,而學術境界可以看成是手抓。在勇氣之下,蹬得穩(wěn),抓得牢,豈有“無限風光”不在眼前之理?中國大陸刑法學的境界問題是中國大陸刑法學的方法論問題,直接事關中國大陸刑法學的自身發(fā)展和對時代使命的擔當,故問題意義不可小覷,而我們不應僅僅對那些所謂刑法熱點問題或前沿問題津津樂道。

[1]鄧正來.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社會科學發(fā)展[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9,(5):10.

[2][3]方泉.犯罪論體系的演變[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194.

[4][5]周光權.中國刑法學的想象力與前景[J].政法論壇,2006,(6):5.

[6][美]伯頓·史蒂文森.世界名言博引詞典[Z].周文標,等編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 984.

[7][美]理查德 ·A.波斯納.法律理論的前沿[M].武欣,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149.

責任編輯:王 瑞

D914

A

1008-6951(2011)01-0064-05

2010-08-08

馬榮春(1968— ),男,江蘇東海人,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科研人員,南昌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猜你喜歡
責任感境界大陸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少先隊活動(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0
英國“大爺”的責任感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8
國企如何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品“境界”
中華詩詞(2019年3期)2019-08-30 03:46:20
IQ大陸
北方大陸向
冰之大陸
慎獨的境界
山東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4
培養(yǎng)責任感強的孩子
“人師”的境界
體育師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