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春東
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玉林 537000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42例臨床分析
丘春東
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玉林 537000
子宮肌瘤;腹腔鏡;剔除術
子宮肌瘤好發(fā)于30~50歲的婦女,是婦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主要癥狀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貧血等。子宮肌瘤也是婦科所見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fā)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且越來越年輕化。2009-03~2010-0,我科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42例,均順利完成手術,并取得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年齡27~63歲,平均(42.5± 13.6)歲。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痛經、下腹墜脹感及不同程度的貧血。但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經健康體檢時B超掃查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術前均行B超檢查明確肌瘤大小、數(shù)目、位置,同時排除黏膜下子宮肌瘤及宮頸肌瘤。B超下測定子宮肌瘤直徑(56.5±10.5)mm。單發(fā)肌瘤37例,其中漿膜下肌瘤與闊韌帶肌瘤各1例,肌壁間肌瘤35例;多發(fā)性肌瘤5例。術前均除外惡性可能,無腹腔鏡手術禁忌證。
1.2 手術方法 常規(guī)術前宮頸細胞學檢查,以除外宮頸病變。如遇陰道異常出血或年齡在40歲以上者行診斷性刮宮,以排除子宮內膜惡性病變。手術選擇在月經干凈后的卵泡期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膀胱截石位,消毒腹部及會陰、陰道后鋪無菌巾。留置導尿管及舉宮器。在臍上緣或臍孔正中行長約1.0 cm的縱行或橫行切口,然后直接緩慢旋轉置入10 mm trocar及0°腹腔鏡。進入腹腔后快速充氣,建立CO2氣腹,氣腹壓力為12~14 mm Hg。常規(guī)氣腹穿刺,取臍部、反麥氏點與麥氏點切口長約1.0 cm、1.0 cm、0.5 cm,置入Trocar,陰道放置舉宮器以便術中更好的暴露肌瘤。(1)對于帶蒂的漿膜下肌瘤,采用單極電凝切斷瘤蒂,不予縫合。(2)肌壁間肌瘤及無蒂漿膜下肌瘤,于肌瘤周圍子宮肌層注入垂體后葉素12 U,用雙極電鉤縱向或橫向電凝切開肌瘤表面的肌層直達瘤核,長度約為肌瘤的2/3,大抓鉗鉗夾牽拉瘤體,逐步分離肌瘤與周圍肌層組織,剝出肌瘤;或肌瘤鉆刺入瘤核邊牽拉邊旋轉,邊凝邊分離瘤體假包膜完整分離剝出肌瘤。沖洗殘腔,仔細查有無出血或是否損傷輸尿管后,1 -0可吸收線連續(xù)縫合瘤腔。如創(chuàng)面直徑<1 cm,深度未超過1/2肌層,可不縫合。體積小的肌瘤直接從左下腹切口取出,體積較大肌瘤用經子宮旋切器粉碎后取出。然后沖洗盆腔,排出CO2氣體,拔出套管,關閉穿刺孔,術畢。術后放置引流管,肌注催產素及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本組42例患者均在腹腔鏡下順利完成,無1例中轉開腹。手術時間45~163 min,平均85 min;術中失血量35~175 mL,平均50 mL;術后排氣時間(22.5±5.6)h;術后住院4~9 d,平均7 d;無嚴重并發(fā)癥。術后病理檢查均為子宮平滑肌瘤。
子宮肌瘤是生育期婦女生殖系統(tǒng)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fā)病率20%~25%。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切口小、外觀美、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術后病率少等優(yōu)點。同時亦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維持子宮的生理功能,保持盆底解剖結構的完整性,是一種安全有效的保留器官的微創(chuàng)術式[1]。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缺少使用手指觸摸子宮的感覺,從而不易發(fā)現(xiàn)位于肌壁間、體積小、子宮表面無變形的子宮肌瘤,對多發(fā)性肌瘤患者就有可能在手術中遺留較小的肌壁間肌瘤[2]。因此,術前應對肌瘤所在部位、個數(shù)、大小進行充分的估計。
手術者的操作技巧十分重要。找到肌瘤與子宮的界面是本手術成功的關鍵。當找到界面后在用電凝鉤切開突起的肌瘤表面時,長度要比子宮肌瘤直徑稍大,因為子宮肌層注射了腦垂體后葉素而產生有效收縮,肌瘤會明顯突出于切口處,然后再用大號抓鉗提夾肌瘤并牽扯,用電凝鉤沿肌瘤與子宮肌瘤界面離斷。由于子宮肌瘤切除是出血較多的手術,尤其是肌瘤直徑>6 cm時,不能像開腹手術一樣觸摸子宮,故術前需B超確定肌瘤類型、位置及數(shù)量。術中鏡下嚴密探查,注意子宮后壁容易被遺漏的部位[3]。術中減少出血十分重要,可以通過子宮切口處注入垂體后葉素、正確的解剖層次分離及快速穩(wěn)妥的縫合止血來實現(xiàn)。切忌為達到切口止血而多次采用電凝創(chuàng)面方法,這種做法可能引起子宮肌層壞死,甚至可導致子宮破裂,增加術后子宮妊娠時破裂[4]。如若位置深,肌瘤過大、過多,肌瘤向闊韌帶方向生長或位于峽部,腹腔鏡手術困難時應及時中轉開腹[5]。本組無1例中轉開腹。
本組資料顯示,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無臟器損傷及中轉開腹,無術后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及住院時間短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楊洪波,鈕慧遠.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26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10):1 534.
[2]聶小毳,汪桂蘭,王煜.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176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4):1 971-1 972.
[3]黃浩,王剛,劉霓.電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107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5): 305.
[4]尹國武,李怡,楊華光,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對比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39(4):475-477.
[5]金倩,李玉霞,黃秀娟.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8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93-94.
(收稿 2011-03-01)
【中圖文分類號】 R711.74
B
1007-8991(2011)04-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