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芬
(中州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3)
追尋自由
——對凱特·肖邦《覺醒》的女性主義解讀
王曉芬
(中州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3)
《覺醒》是美國著名女作家凱特·肖邦的代表作。作品剛問世,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強烈批評。直到20世紀30年代,隨著女權(quán)主義運動的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評論家開始重視這部小說。20世紀60年代,《覺醒》被奉為女權(quán)主義的經(jīng)典作品。
女性主義;父權(quán)社會;自由
《覺醒》是美國著名女作家凱特·肖邦的代表作,書中描繪了一個婦女自我意識的逐步覺醒。小說出版后,由于內(nèi)容不適合當時上流社會的規(guī)范和口味,遭到批評家的嚴厲抨擊,不少人認為該小說是“病態(tài)”,“不健康“的,因而被列為禁書。直到20世紀30年代,隨著女權(quán)主義運動的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評論家開始重視這部小說。20世紀60年代,《覺醒》被奉為女權(quán)主義的經(jīng)典作品。
小說描寫的是 19世紀末美國南部的克里奧爾人的生活??死飱W爾的女人非常保守和貞潔,照顧家庭和生兒育女被認為是她們的天職。小說一開始就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完全喪失自我的克里奧爾婦女的生活圖景:“她們就是這樣的女人:鐘愛孩子,崇敬丈夫,認為抹殺自己個人的存在,并且長出翅膀變成救苦救難的天使,是一種神圣的權(quán)利。”
主人公艾德娜覺醒之前是一位喪失了自我的女性。她順從社會規(guī)定的角色模式,忍受與丈夫沒有愛情的生活。在丈夫眼里,她就像珠寶、瓷器一樣是一個有價值的私人財產(chǎn),是他的附屬品,艾德娜當初嫁給他也并不是因為愛他,她只是認為“作為一個受到丈夫崇拜的忠實妻子,她也許還可以以一定的尊嚴在現(xiàn)實世界中生活下去,而永遠關(guān)閉掉通向浪漫和夢想的王國之門。”
然而,與其他婦女不一樣的是,艾德娜并不甘愿全心全意地做個賢妻良母。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時不時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壓力,出自她所不熟悉的某一部分良心深處,使她充滿模糊苦悶的感覺?!敝皇亲畛跛€不知道這種壓力是出于對失去自我的生活感到不滿。
《覺醒》是按照女主人公艾德娜的心理發(fā)展過程來進行敘述的。艾德娜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就去世了,母親的死使她養(yǎng)成保守而自閉的性格,人在獨處時有更多的時間獨立思考,往往容易將自我與世界進行聯(lián)系,因此獨處使艾德娜沒有完全脫離自我意識,她也因此不能完全接受父權(quán)制社會對女性自我的壓抑。于是她的性格中具有叛逆的一面,當她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為了逃避長老會的禮拜而獨自跑到一片像大海一般的草地上自由飛奔,因此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一直有對自由的渴望。
小說中拉蒂諾爾夫人雖然是一個典型的失去女性自我的賢妻良母型婦女,但是她對艾德娜的覺醒產(chǎn)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長久以來,艾德娜習慣于將自己的情感隱藏起來,然而拉蒂諾爾夫人過人的魅力吸引著她,使她變得從未有過的坦白,同拉蒂諾爾夫人的交談,使她意識到內(nèi)心對自由的渴求。
如果說拉蒂諾爾夫人使艾德娜內(nèi)心泛起波瀾,那么雷西小姐的影響卻對艾德娜的覺醒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雷西小姐有著強烈的女性自我意識,她是克里奧爾文化的“叛逆者”,敢于違背社會對女性的種種要求和限制:她靠自己精湛的鋼琴技藝贏得了經(jīng)濟上的獨立,但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排斥和孤立。她鼓勵艾德娜拋棄自己長久以來所認同的社會習俗和偏見,她喚醒了艾德娜的精神世界并鼓勵她敞開心扉接受羅伯特的愛情。
艾德娜是一個充滿浪漫幻想的女性,她拒絕被物化,不希望自己變成男人欲望投射的對象或客體,而堅持做一個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她從道德上開始反叛單調(diào)枯燥、味同嚼蠟的婚姻,渴望投入到一種全新的激情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擇自己的情侶。她試圖通過婚外“出位”去體驗性與愛的奇遇,并因此產(chǎn)生了兩段婚外戀情。對于婚姻的道德逾越,艾德娜并沒有感到“羞恥或懊悔”,只是有時會“遺憾那使自己感到狂熱的并不是愛的吻,會遺憾將生命的甘泉遞到唇際的不是愛情”。然而,賴斯小姐曾經(jīng)提醒,“翱翔于傳統(tǒng)與偏見之上的鳥必須具有強壯的翅膀??吹藉钊跽呤軅⒘吆笈闹岚蚵浠氐厣鲜呛芷鄳K的景象”。艾德娜于情人羅伯特那兒的失意,讓她回到現(xiàn)實,重新面對活。在丈夫和孩子不在身邊時,艾德娜自我獨立的嘗試只能是短暫和無結(jié)果的努力,因為她無法輕易地擺脫來自各方的倫理制約,無法割斷與孩子之間的倫理關(guān)系。她注定只能像“一只斷了羽翼的海鳥在空中撲打,旋轉(zhuǎn),無力地畫著圈子下墜”。小說結(jié)尾時,艾德娜赤裸著身體,緩緩走入大海,向遠方游去,直到精疲力竭。
艾德娜的覺醒和小說中的大海,繪畫藝術(shù),甚至是她的著裝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首先,大海在小說中是自我意識產(chǎn)生的源泉。海浪聲無數(shù)次地呼喚著艾德娜,撫慰著她的心靈。大海之所以能夠如此讓她著迷是因為她可以從大海那嗅到自由的氣息。只有一步步地邁近大海,感受到它,才能使艾德娜擺脫不安,得到滿足感。由此可見,大海在小說中象征著自由,即從現(xiàn)實社會的束縛中逃離后的唯一選擇——自由天國。
為了實現(xiàn)自我的獨立,艾德娜最終選擇了投入大海的懷抱,此時大海便象征著她努力尋找的女性世界。艾德娜的死并不是對社會的妥協(xié)和屈服,也不是對自我意識的放棄,而是對父權(quán)社會的無言的反抗。因此,艾德娜的死使她追尋自由的開始。愛德娜,在大海的深情呼喚下,脫掉了“討厭,約束的衣服”,如同擺脫了為人妻,為人母,為人情婦的過去,也擺脫了一切社會偏見,擺脫了男權(quán)社會的統(tǒng)治束縛。她的覺醒是她真正的自我意識的覺醒,真正的尋找一條自己的路,屬于自己的生活。
主人翁的穿著變化更是顯示了作者別具匠心之處。小說剛開始,艾德娜著裝正式、華貴、精細,但隨著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她的衣著逐漸變得簡單、隨意、舒適、自在。一定意義上,煩瑣衣服象征了世俗的束縛。所以,在小說接近高潮時,女主人翁擺脫了所有的束縛,裸體走入了大海。她越游越遠,舒適自在地享受著大海的撫摩,擁抱。艾德娜沒有再回來,她在大海中得到了重生。女主人翁的自我的覺醒和對個人自由的探求至此得到了充分展示。
[1] Kate Chopin. The Awakenning[M]. 文忠強,賈淑勤,等譯. 漓江出版社,1991.
I106.4
A
1008-7427(2011)03-0087-01
201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