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美術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它利用聲、光、影等多種要素,把文字、圖像、視頻、語言、音樂等更多的資源引入課堂,使教學過程變得更為生動、直觀。但如何把這些資源圍繞教學目標作有效地整合,從而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效率,除了相關技術和程序的掌握,更需要高度教學智慧的引領。
本文將結合實踐介紹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解決小學美術課中學生在美術學習認知方面遇到的學習難點。
用極致的直觀效果,把視覺信息的出入最大化,突破學生欣賞過程中的難點
很多時候,觀察的興趣也取決于被觀察物的大小和清晰程度。就如同電視與電影的區(qū)別一樣,經過作品清楚地放大展示,學生在課上就能夠真正地“欣賞”,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仔細地觀察,得到最佳的觀察效果。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可以說,任何美術活動都離不開眼睛的觀察。在這個階段就需要教師大膽運用多媒體的特點,根據教學需要,把作品展示做到盡可能的直觀。
如在欣賞《伏爾加河卜的纖夫》這一作品時,如果只看書中的小幅圖片,學生很難觀察到不同人物表情、動作等細節(jié),更對纖夫的苦難生活沒有生活經驗,對作品難以產生共鳴,影響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欣賞??梢詫嬐队暗酱笃聊簧?,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內容,通過鼠標指針,指點畫中細節(jié),引導學生觀察纖夫們在艱苦勞動下的各種不同的表情、姿態(tài),同時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這時學生就開始自覺地“設身處地”,進入某種情境,而自覺地體驗畫面纖夫們勞動的艱辛,產生審美同情,教學難點自然而然被突破。學生和畫作之間的情感通道得以打開,展開想象,把自身的情感融入畫面,產生感同身受的審美體驗。
又如,在《郵票設計》一課教學中,教學的難點在于教師要通過欣賞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郵票,幫助學生在開闊眼界,豐富知識的同時了解郵票的一般設計方法。但郵票本身的大小,限制了課堂展示的視覺效果,教師拿在手中展示,學生想要看清楚都很費勁,更別說進行細節(jié)的欣賞了,對教師而言,同樣也不便于郵票設計知識的講解。但如果通過多媒體,將各種郵票掃描或用數碼相機轉換成數字圖片,在課堂上投影出來的影像就可無限放大,能夠讓課堂上的每個學生都能看得清楚,達到最佳的審美效果。同時,放大局部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也能給教師結合知識重點、難點進行分析講解提供最佳的視覺支持。由此,視覺的傳達最大化與知識傳授的最佳化相得益彰,讓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和能力在審美體驗中不斷提高。
多媒體演示能有效解決學生的思考難點,使思維的過程形象化
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思維過程形象化,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在進行《漫畫》一課的教學時,要幫助學生理解漫畫藝術的特點,了解表現(xiàn)對象由真實而“漫畫”的變化過程,使用傳統(tǒng)的方法教師通過圖片出示,對比講解的方式解決,學生感覺枯燥,又不易理解。為此我制作了一個課件。先收集一些學生和自己的照片,然后在圖像處理軟件中進行色彩的高反差、形狀的拉伸,把照片(真實人物)向漫畫變化的過程用多張形象略有變化的圖片表現(xiàn)出來,并按一定的順序出示,很形象也很生動地揭示出漫畫的基本表現(xiàn)手法——夸張。而后,對著名影星鄭則仕的漫畫作品進行分析,讓學生觀察他的容貌,他們很快找出了他體型較胖的特征,接著,在屏幕上演示,把真實的形象逐步向漫畫過渡,畫面上的人物越來越胖,像放動畫片一樣。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目不轉睛地看著屏幕,最后,當我的漫畫像定格在屏幕上時,他們都明白了漫畫夸張的手法。
又如在進行“構圖的知識”教學時,為了能讓學生通過對比,體會物體在畫面上不同位置以及物體不同大小對畫面視覺效果的影響,我把原先在黑板上手繪物體演示的方式改為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從教本的范圍人手,先選定書上的一幅范圖用掃描儀輸入電腦,將背景和畫面中要描繪的幾個主要物體分別放人一個文件中不同的圖層。演示時只需把選中的圖層進行拖動,就可反映出畫中表現(xiàn)的物象在不同位置的不同效果,還可把不同的圖層進行放大、縮小的處理,以展示物象的大小變化對畫面效果的影響,使學生對構圖的重要作用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教師再制作一個有關構圖互動式課件,通過學生和電腦之間人機交流,揭示構圖的規(guī)律性,提高了參與度,更形象直觀地解決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難點。
多媒體動態(tài)的演示過程能有效解決學生美術課堂的操作難點
多媒體教學直觀、生動而且形象,圖文并茂、音像結合,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不僅可以使抽象問題形象化,而且能把靜態(tài)問題動態(tài)化,并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操作效率。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更好地完成作品,教師必須要做大量的示范,學生通過老師的示范學習在模仿中學習基本的操作常識,以便在自己的訓練中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由于這類教學內容的圖形,如各種幾何圖形的組合等,非常規(guī)范、嚴格,填色技巧很講究,因此范畫的制作或作業(yè)的完成都非常耗時費力。此時,教師就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動態(tài)地演示美術操作的過程,特別是關鍵步驟的過程,可以在電腦中進行圖形繪制、著色、編輯和修改。這樣的方式較之傳統(tǒng)黑板、粉筆的形式更為方便、快捷。因為軟件中提供了大量的繪圖工具和編輯命令供用戶使用,展示優(yōu)勢也更為明顯。比如,《重復的形》、《漸變的形》這樣的“設計”領域的教學,涉及到的單獨紋樣、二方連續(xù)紋樣、四方連續(xù)紋樣等的制作,在傳統(tǒng)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只好口頭教授,稍作演示,這樣的教學,學生往往不能掌握技法上的難點,然而在電腦中生成圖形則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再如繪制“簡單圖案”一課的教學,僅其中的上色環(huán)節(jié),就不是一遍兩遍能完成的,需要相當多的時間,教師在課堂上示范整個過程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何況也沒有辦法讓全班學生都能看清楚。不過,利用多媒體教學我們可以將圖案制作的完整程序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幻燈片進行放映,從繪制草圖、拷貝、涂色,到最后調整、修改,色彩轉換,都非常方便、快捷,整個過程展示清晰明了又獨特,學生邊看放映邊學習,印象深刻,教學難點輕松解決。
再譬如,《在萊茵河畔》一單元中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分析德國哥特式建筑的藝術特點,但書中只提供了一張科隆大教堂局部的圖片,使以讓學生對哥特式建筑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成為本課的一個難點。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則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網絡資料的收集,教師不但可以用慣常的視覺方式欣賞建筑物在靜止狀態(tài)下的形或內部構造,而且可以在課間做動感顯示,讓建筑物旋轉起來,欣賞建筑物的多個側面,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有一種現(xiàn)場感、真實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空間的建筑風格。因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產生真實新奇的視覺效果,獨特的感染力,不僅能順利地解決教學難點,也將使學生對這一課留下難忘的印象。
美術是視覺藝術也是造型藝術,現(xiàn)代化的美術教學離不開大量豐富多樣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技術,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恰如其分的運用可以充分發(fā)揮它在整合各種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方面獨特的優(yōu)勢,可以使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下長期存在的諸多教學難題迎刃而解,使得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不斷探索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