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建立線段的表象,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圖形里的線段條數(shù)并會畫線段。
2.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小朋友們看,這位小姑娘長得漂亮嗎?你覺得她哪兒長得特別漂亮?看看老師呢,請你說說老師最突出的地方。小朋友們眼睛真亮,把老師和同學的特點一下子就找到了。在今天的數(shù)學課上,我們要認識的一位新朋友,大家可一定要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努力發(fā)現(xiàn)它究竟有什么樣的特點,好不好?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簡短的談話,很快聯(lián)系到將要學習的新知,有利于在較短時間內(nèi),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在學習方法上,也適當進行了指導和遷移,為后面順利開展新知的學習活動,做了一個有效的鋪墊?!?br/> 一、初步認識線段
小朋友們,今天,毛線寶寶也來和我們一起學習呢,你們開心不開心?課前,老師布置大家已經(jīng)進行了預習,誰來說一說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知識?(板書課題)你知道線段是什么樣的?(生自由說)
1.曲線變直。
(1)引導學生想辦法把一根彎曲的毛線變直。
毛線寶寶給大家?guī)砹艘桓€,看一看,它是線段嗎?為什么?你能想辦法將它變成一條線段嗎?動手試一試。
?。?)提問:誰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做法?
?。?)課件動畫演示,教師相機講述: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
?。?)誰來指一指:哪兒可以看成線段?線段是什么樣的?端點在哪里?
?。?)同桌合作:一人將毛線拉直,一人指一指。
(6)教師演示變式,讓學生辨別。
小結:只要是直的,有兩個端點,不管是橫著、豎著還是斜著的,都是線段。
2.介紹圖形。
課件演示:隱去兩只手,出現(xiàn)兩個小豎線(或小圓點),讓學生記住這樣的圖形就是線段。
建立表象:請大家用眼睛為線段拍張照片,把它們的樣子記在心里。(教師同時描述線段的特征)
提問:以后如果碰到這樣的圖形,你能一眼認出是線段嗎?毛線寶寶帶來了一些圖形,請你認一認。
3.圖形判斷(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4.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征。
(1)介紹:生活中,在很多物體的身上都隱藏著線段。如老師手里的這把尺,它的這條邊可以看成線段嗎?為什么?除了這條邊還有嗎?直尺的一個面上有多少條線段?
?。?)與我們朝夕相伴的數(shù)學書,它的身上也有線段,你會找嗎?
?。?)再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作線段?
?。?)小結: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線段。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用手拉一拉、比一比,體驗并得出線段“直”的特點,接著進一步觀察線段的圖形,知道線段是直的并且有2個端點,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直尺、課本的每條邊,通過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線段的主要特征。最后讓學生憑借對線段的初步認識,舉出生活中所見到的例子,加深學生對線段的認識?!?br/> 5.感知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進一步抽象線段特征。
?。?)學習多邊形是由線段圍成的。
①課件出示一條線段。你們猜,用線段可能圍成一個什么圖形呢?
?、诿€寶寶也圍了一些圖形,想請大家數(shù)一數(shù)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
?、奂w交流:每個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芟胍幌耄毫呅问怯蓭讞l線段圍成的?八邊形呢?十邊形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發(fā)現(xiàn):幾邊形就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從變式圖形中找線段。
過渡:從一些物體或圖形身上,我們能找出許多線段。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一些線段?
二、動手創(chuàng)作線段
1.折一折,引導學生在長方形紙片上創(chuàng)造出線段。
?。?)出示一張長方形紙,問:這張長方形身上藏著幾條線段?下面老師用一張長方形紙來給大家再變出一條線段,想不想看?(教師將紙對折后講述:折痕也可以看成線段)
?。?)你們想折嗎?請你折出比這條線段長的折痕。
(3)還想折嗎?請你折出比這條線段短的折痕。
得出結論:線段有長有短。
過渡:這些線段,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畫下來?你覺得可以用什么工具來畫呢?
2.畫一畫,用尺子畫線段。
?。?)學生試畫線段。
①選擇一份作業(yè)展示,提問:他畫得對嗎?說出你的理由。
②對照要求檢查一下自己所畫的線段。
?、巯胍幌耄寒嬀€段時要注意什么?給大家提個醒。
(2)毛線寶寶也想畫條線段,可是忘記帶直尺了,你覺得還可以用什么工具能畫出線段呢?為什么可以用這些東西來畫?
小結:借助物體直直的邊都可以畫出線段。
【設計意圖:學生積累了對線段的豐富的感性認識后,鼓勵學生尋找和利用身邊各種各樣的工具來畫線段,并讓學生自己先獨立嘗試畫線段,然后再交流各自畫線段的方法,既體現(xiàn)了方式的多樣性,也體現(xiàn)了過程的多樣性?!?br/> 過渡:給你指定的點,你會畫線段嗎?好,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闖三關”的游戲!
3.連一連。
?、貾49第3題。學生嘗試以給出的兩點為端點畫出線段。提問:連接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赑49第4題。引導學生理解“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畫成的是什么圖形。
③P49第5題。學生獨立嘗試畫線段。及時滲透:像這樣有序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
④拓展:若給你5個點、6個點呢?你會連嗎?其中是不是還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呢?
【設計意圖:將靜止枯燥的練習,變化為闖關的游戲形式,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讓學生不斷接受智力的挑戰(zhàn),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不服輸?shù)男睦硖攸c。最后的拓展練習,可以使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得到鍛煉和提高?!?br/> 三、總結線段特征
1.線段的自我介紹。
2.欣賞“生活中的線段”。
教學反思:
1.突出預習。
在預習的背景下,學生是帶著自身的經(jīng)驗和背景參與教學活動的,是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的。課堂上,教師需要先通過一系列問題進行師生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預習成果,然后“以學定教”。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大膽展示自己,充分表達個人的意見和想法,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梢哉f,真正有質(zhì)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使學生在數(shù)學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也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2.情境統(tǒng)一。
課堂教學充分考慮兒童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有趣的毛線寶寶,將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有挑戰(zhàn)性,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線段的基本特征。這正是當下我們數(shù)學課堂所努力追求和實現(xiàn)的一種境界!
3.遵循認知。
在學習線段時分了三個步驟:(1)動手操作感知;(2)抽象圖形建立表象;(3)運用表象到生活中尋找線段。引導學生由一般個體實物入手,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發(fā)現(xiàn)和歸納出線段所具有的一些本質(zhì)特征,然后再應用頭腦中所形成的對該圖形的認知和表象,回歸生活尋找符合要求的一些實物。這樣使學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我們所學的一切數(shù)學知識其實都來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務于生活,從而更加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ㄘ熅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