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磊 朱忠偉 繆 敏 袁靜義 丁小云
(1.寧波市第一醫(yī)院,浙江 寧波 315010;2.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煉化醫(yī)院,浙江 寧波 315207)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l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我國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目前已經(jīng)成為第二大肝病。然而,NAFLD不僅是肝臟本身的疾病,而且更是代謝綜合征在肝臟的表現(xiàn)[1]。代謝綜合征具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聚集,和動脈硬化密切相關(guān),本文主要研究NAFLD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guān)系。
1.1 一般資料 所有對象均為2007年6月鎮(zhèn)海區(qū)煉化醫(yī)院的體檢人群。NAFLD患者納入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與酒精性肝病學組2006年制定的NAFLD診療指南[2]。排除標準為:(1)有惡性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2)近1個月內(nèi)有感染或組織損傷病史;(3)有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4)近1個月內(nèi)有服用降血脂、降血糖、減肥藥物。符合入選標準的NAFLD共48例,其中男37例,女 11例,年齡 37~80歲,平均(55.0±10.7)歲。同期對照組為體檢健康者共51例,男40,女11例,年齡37~77歲,平均(56.5±11.0)歲。對照組均排除符合NAFLD診斷標準者及其他肝臟疾病者,且每周酒精攝入量在限定標準內(nèi)(男性<140g/w,女性<70g/w)。
1.2 方法 對體檢者由專人采用事先設(shè)計好的表格調(diào)查相關(guān)因素:晨起空腹狀態(tài)下,采取標準方法測定入選者體質(zhì)量、身高、腰圍及血壓等人體學指標;計算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l),BMI=體質(zhì)量(kg)/身高(m2);肘靜脈抽血,分離血清及血漿(枸櫞酸抗凝)待測實驗室指標。
實驗室檢測 在Olypus AU640自動生化儀上測定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總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胰島素(INS)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羅氏診斷試劑)。采用穩(wěn)態(tài)模型計算的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作為評估胰島素抵抗的指標,HOMA-IR=FBG×INS/22.5。
超聲檢測 1名有經(jīng)驗的專業(yè)B超醫(yī)生進行頸動脈及腹部超聲檢測。頸動脈超聲檢測時受檢者取仰臥位,頭略偏向受檢對側(cè),探頭置于胸鎖乳頭肌與氣管之間,縱切顯示雙側(cè)頸動脈長軸,檢查頸膨大處、頸內(nèi)外動脈,測值在頸總動脈后壁頸膨大下1cm左右的IMT最厚處及距此遠心1cm、近心1cm三點。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定義為雙側(cè)三點平均值,斑塊定義根據(jù)文獻[3],即為任何檢測部位的IMT>1.2mm。腹部超聲檢測為晨起空腹狀態(tài)下測定,脂肪性肝病影像學標準參考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與酒精性肝病學組2006年制定的NAFLD診療指南[2]。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統(tǒng)計學軟件。定性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定量資料組間比較符合條件的采用t檢驗,不符合條件者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
2.1 NAFLD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性別、年齡、身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NAFLD組的體質(zhì)量、體質(zhì)量指數(shù)、腰圍及血壓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表2顯示,兩組TP、ALC 、TC、BUN 、Cr、FBG 比較,差異無計學意義;ALT 、TG 、INS、HOMA-IRNAFLD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s)
項 目 NAFLD(n=48) 對照(n=51) P ALT(U/L) 42.7±27.8 25.6±13.2 <0.01 TP(g/L) 72.7± 5.0 71.7± 4.1 >0.05 Alb(g/L) 44.8± 2.1 44.6± 2.1 >0.05 TG(mmol/L) 2.4± 1.7 1.5± 1.0 <0.01 TC(mmol/L) 5.8± 1.1 5.5± 0.9 >0.05 BUN(mmol/L) 5.1± 1.2 5.2± 1.3 >0.05 Cr(μmol/L) 57.3±13.0 58.6±10.9 >0.05 INS(uU/mL) 8.1± 3.5 4.7± 2.5 <0.01 FBG(mmol/L) 5.2± 0.7 5.0± 0.4 >0.05 HOMA-IR 1.9± 0.9 1.1± 0.6 <0.01
2.3 NAFLD和對照組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及斑塊的比較 本結(jié)果顯示NAFLD患者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0.803±0.129)mm高于對照組(0.729±0.117)mm(P<0.05)。NAFLD頸動脈粥樣斑塊檢出率31.2%也顯著高于對照組9.8%(P<0.01)。見表3。
表3 兩組IMT及斑塊比較±s)
表3 兩組IMT及斑塊比較±s)
組 別 n IMT(mm) 斑塊(率)NAFL9 48 0.803±0.129 15/48(31.2%)對照組 51 0.729±0.117 5/51(9.8%)P<0.05 <0.01
目前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確。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病機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Angulo[3]報道胰島素抵抗在NAFLD的發(fā)病中也起到關(guān)鍵作用,顯示兩者之間可能具有密切關(guān)系。本組結(jié)果顯示NAFLD患者的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并且NAFLD患者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也高于對照組,這提示NAFLD與動脈粥樣硬化有并。
此外,NAFLD也被認為是代謝綜合征在肝臟的表現(xiàn),本組結(jié)果也顯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組體質(zhì)量指數(shù)、腰圍、血壓、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均高于對照組,而這些因素均是代謝綜合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些因素也均是冠心病及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以上結(jié)果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的聚集[4-5],兩者可能共同有類似的危險因素。因為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及斑塊改變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標志,其與冠狀動脈的硬化一致性較好[6]。表明NAFLD患者具有高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險率。
本觀察局限性在于采用B超診斷NAFLD,雖然目前認為B超診斷脂肪性肝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7]。但是NAFLD診斷的金標準仍認為是肝臟病理診斷。此外,本觀察頸動脈粥樣硬化而非“心腦血管事件”的直接“犯罪血管”(即冠狀動脈或腦動脈),因此研究NAFLD與冠狀動脈及腦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關(guān)系尚需要其他實驗證實。
總之,本觀察顯示NAFLD具有高的心腦血管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同時NAFLD具有高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提示NAFLD具有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的聚集。
[1] Almeda-Valdes P,Cuevas-Ramos D,Aguilar-Salinas C A.Metabolic syndrome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nn Hepatol,2009,8(Supp):S18
[2] 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3):161
[3] Angulo P.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Engl JMed,2002,346(16):1221
[4] Bellantani S,Bedogni G,Tiribelli C.Liver and heart:a new link.J Hepatol,2008,49(2):300
[5] Choi S Y,Kim D,Kim H J,et al.The relation betwee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the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Koreans.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8):1953
[6] O'Leary D H,Polak J F.Intima-media thickness:a tool for atherosclerosisimaging and eventprediction.Am JCardiol,2002,90(10C):18L
[7] 劉云霞,劉建平,賈紅英.脂肪肝影像學診斷性試驗的系統(tǒng)評價.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4,26(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