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洪平(江蘇省宜興中學)
閱讀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沒有個性的閱讀、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只是一種“死讀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感受審美樂趣。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雖然教學模式、教師角色在不斷地重新定位,但每當我們翻開學生的一本本作文,千山一形、千人一面的文章比比皆是。語言運用更不乏千篇一律、假話連篇。究其根源,這與課堂上教師煩瑣的提問和講解關系甚密。新的課堂不僅僅是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不同的生命個體進行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經驗重組、釋放活力、展示成長過程的空間。實踐中,我們清晰地認識到,要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主動積極、富于個性化,必須徹底破除公式化、標準化、概念化的固定模式,走自主閱讀的道路。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個體,教師不厭其煩的分析和講解,嚴重影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個人的高度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壓抑了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封閉著學生思維與智慧的頭腦。而只有個性化的閱讀,才能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人人參與活動課堂。教師只有“蹲下來”走近學生,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真正開啟學生色彩各異的豐富世界。怎樣才能在閱讀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閱讀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口頭活動,而是來自心靈的活動。為此,我根據內容的不同,讓學生畫一畫、演一演、做一做。如在閱讀《天凈沙·秋思》一詩時,我讓學生根據詩的意境描繪出一幅自己想象的圖,結果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勾勒出了自己意念中的圖畫,有的學生表現了“枯藤老樹”的凄涼,有的學生表現了“小橋流水”的明快,這樣就將學生帶入生活的情境中,使其身臨其境,迫不及待地想說,其個性感受在自然狀態(tài)下迸發(fā)出來,帶著真實,帶著自我,帶著個性。
從眾心理在中學生中普遍存在,表現在閱讀教學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顯然不利于個性化的閱讀。而批注閱讀強調的是學生在獨立閱讀過程中,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感知,對語文的內容、層次、思想感情、表現手法、語言特點、精彩片段、重點語句,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用線條符號或文字加以標記。學生可在預習時或課堂上進行。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愛怎樣批注就怎樣批注,具有很強的閱讀自主權。學生通過有感而發(fā)、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了個性學習的需要,促進了個性品質的發(fā)展,不失為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方法。
閱讀既然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那么,學生自然可以依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對課文產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批判。所以,在課文問題設計上,應多設置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如在教學“唐詩宋詞”時,盡可能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認識和體驗,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做出闡述。有的學生從教材的原意出發(fā),認為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把它分解成一個一個小困難再去克服,困難就迎刃而解了;有的學生則結合現在的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提出,父母應該像文中的父親學習,善于引導和鼓勵,教給孩子克服困難的方法而不是幫孩子爬下來;有的學生說,我們要學習文中孩子們的冒險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這樣才有新的發(fā)現和成就;還有的說我們要有愛心,比如文中的一些孩子就缺乏愛心,只要有愛世界就變成溫暖的人間。這里,學生之所以能萌發(fā)如此具有強烈自主意識和深厚個性色彩的答案,主要得益于開放性問題情境的設置。
“學起于思,源于疑?!薄百|疑”是學生在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理解和探究基礎上的一種求真、求異的思維過程,它蘊涵著學生可貴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提升和外露。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捕捉學習思維的質疑點。教師言語上的引導、點撥、鼓勵,都會把學生帶到相關情境,產生質疑的內在動力,在這種“力”的推動下,促使學生將心理活動轉換為飽滿的學習熱情,激勵他們主動地“質疑”。如在閱讀《愚公移山》一文時,我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愚公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和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同時要啟發(fā)學生結合現代社會的競爭意識思考愚公的精神是否可取,這樣就從課文的內容上升到了現實生活,拓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大膽質疑、廣開言路,使學生對大部分的價值取向能做到“當局者不迷”,達到撥云見日之效。
賞識教育強調人文關懷。對不同學生所持有的不同價值取向,教師要充分予以尊重,允許學生大膽發(fā)言、保留獨特的體驗,不能對發(fā)表了不符合自己心中“標準”的見解的學生不理不睬、冷眼冷語,或加以訓斥。讓學生在寬松的賞識環(huán)境中、心情愉悅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在悄無聲息中吸收別人的價值取向,不斷修正自己的價值取向。
人們常有這樣的體驗:當讀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個動人的情節(jié)時,往往會熱淚盈眶或黯然神傷。為什么?那是因為閱讀者帶著閱讀主體的強烈的個性特征,閱讀時融進了自己的獨特情感、理解和體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十分重視啟發(fā)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感到審美的樂趣。教授《羚羊木雕》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把自己融入故事的角色中進行朗讀實踐。學生朗讀到媽媽不聽“我”的解釋、堅持要“我”把木雕從好朋友萬芳那里要回來時,學生的聲音顫抖了,眼里含著淚,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個不被人理解的孩子,這時候,他們儼然成了文中的“我”了。學生感同身受,當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就能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了。
教師有了自己的教學個性,才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魅力,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化思維。我們要用愛心,在學生心中播撒知識的種子,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氣氛中學會知識。我們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把學生生命的體驗和心靈感悟激活,有意識地塑造自己獨特而盡可能完美的教學風格,把自己的課堂變得芳香四溢、與眾不同。我們應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豐富的智力生活背景,創(chuàng)設豐富的生成智慧資源,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探索精神的學習情境,創(chuàng)造一個心靈自由、心理健康、相互支持、相互欣賞、彼此接納的和諧心理氛圍。這樣的環(huán)境可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固守內心本真的、獨特的閱讀感受,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體閱讀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新的閱讀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個性化的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促使學生標新立異;使學生思維的個性得到張揚。只有個性化的閱讀,才能有效地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開啟他們幽閉的心智,放飛他們囚禁的情緒,使學生自由、健康、充分、全面地發(fā)展。正是在樂于接納對方、又快于傾吐自我的互動學習中,學生的整體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個性方能得到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