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斌
(中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貢獻
王浩斌
(中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性、意識形態(tài)化以及階段性等特點,致使理論工作者的歷史貢獻長期以來為學界所忽視。然而,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功不可沒,總的來說,他們不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的提出并進行了積極的理論探索,實現(xiàn)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闡釋并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代化進程,而且實現(xiàn)了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系統(tǒng)總結并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進而推動了整個社會的思想解放并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本質(zhì)。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就是確保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努力增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科化水平以及在深入回答實踐中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等。
理論工作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貢獻
中國共產(chǎn)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組織者和領導核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中流砥柱,這已是不爭的歷史事實。然而,理論工作者①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他們深入研究和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有效促進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實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與人民群眾有效溝通的重要力量。學術界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導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歷史貢獻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關于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歷史貢獻,卻沒有引起學術界足夠的重視,這無疑會影響到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建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研究。為此,深入探討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歷史貢獻,對于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明確理論工作者當前的歷史責任,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理論工作者的天職就是從事理論學習、宣傳、研究和傳播等,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毫無疑問就是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宣傳和研究的社會科學工作者。馬克思主義自傳入中國的那天開始,理論工作者就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沒有第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②對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宣傳、學習和深入傳播,要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的有機結合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后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運動了。那么,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究竟發(fā)揮了哪些歷史作用?形成了哪些學說或觀點?這無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說發(fā)展史研究的核心議題。
學說史研究是一門學問或理論的基礎性內(nèi)容,是決定并制約著理論能否立足以及是否具有合法性的重要前提。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說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科建設的基礎性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表明,馬克思主義學說發(fā)展史長期以來是學術界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本質(zhì)決定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一個純粹的馬克思主義文本解讀和理論詮釋過程,更是一個實踐過程,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是適應中國革命、改革以及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的需要而實現(xiàn)其中國化飛躍的過程,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核心在于實踐性,實質(zhì)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與本土化、民族化具體實踐的結合而使之現(xiàn)實化。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來說明:第一,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構主體和體系實質(zhì);第二,實踐性及其研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導范式;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發(fā)展的邏輯與中國實踐過程的統(tǒng)一;第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標是基于實踐方式的、通達現(xiàn)實的社會主義的實現(xiàn)?!盵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本質(zhì)在某種程度上覆蓋甚至取代了理論反思的自覺性,這是長期以來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作歷史貢獻被忽視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識形態(tài)本質(zhì)決定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再加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誕生了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所有這些都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的指導地位。作為一種引領社會進步及發(fā)展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體系或理論闡釋的穩(wěn)態(tài)性是根本前提,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越是向前發(fā)展,就越是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的指導地位。這樣,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就事實上要求理論工作者同時也應該是政治工作者或準政治工作者。實踐表明,第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實質(zhì)上就是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這些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心懷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手握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器,以改造中國為己任,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有效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及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的有機結合,成功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識形態(tài)本質(zhì)內(nèi)在地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同時又是準政治工作者,這在某種程度上凸顯了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政治作用,降低了他們的學術作用。
再次,是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階段性特點決定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體現(xiàn)為一個不斷探索和發(fā)展的過程,呈現(xiàn)著具有不同特點和實踐訴求的發(fā)展階段:1921~1949年圍繞著中國革命實踐主題而推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階段,1949~1978年圍繞著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實踐主題推進的階段,1978年至今圍繞著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主題推進的階段等等。盡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主旨是一脈相承的,卻有著不同的實踐目標訴求。這一方面給理論工作者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jīng)驗帶來了一定困難,另一方面,也打斷了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jīng)驗或者理論工作者自身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貢獻的總結,因為理論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是要為當前的實踐活動提供理論闡釋。這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越是呈現(xiàn)出階段性發(fā)展的特點,理論工作者對于自身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歷史貢獻的研究就越是滯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際進程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就已經(jīng)開始了,然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的明確提出卻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由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所作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提出的。毛澤東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lián)系的。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lián)的共產(chǎn)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盵2]“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在當時的原文中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1952年在收入《毛澤東選集》第2卷時將它改成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這個修改,是與我黨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不提‘毛澤東思想’相聯(lián)系的,是由外國的影響造成的,但也不是實質(zhì)上的修改”[3]。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張聞天提出了“使組織工作中國化”、宣傳馬列主義“要認真的使馬列主義中國化”,所有這些,都充分表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一個概念被正式提出來了。
其實,早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正式提出之前,學術界就興起了以“中國化思潮”為核心的新啟蒙運動③,這種“中國化”思潮是在日本帝國主義全面進攻,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危急關頭情況下的文化省思,是對“五四”運動所強調(diào)的“全盤西化”的揚棄?!爸袊彼汲钡闹饕砣宋镉凶鳛槔碚摴ぷ髡叩膮俏脑濉㈥愇▽?、嵇文甫、張申府和柳湜等。1930年吳文藻提出了要使社會學“徹底的中國化”[4];1936年陳唯實在《通俗辯證法講話》一書中率先提出了“辯證法之實用化和中國化”的主張,即“最要緊的,是熟能生巧,能把它具體化、實用化,多引例子或問題來證明它。同時語言要中國化、通俗化,使聽者明白才有意義”[5];1940年歷史學家嵇文甫在《漫談學術中國化問題》一文中將學術中國化看成是學術通俗化[6]、現(xiàn)代化和本土化;1937年,張申府指出了“不但要中國科學化,同時也要科學中國化”[7]的主張,強調(diào)使中國對科學有其特殊的貢獻,使科學在中國有其特殊的特色;1938年柳湜在《延安以來文化運動的發(fā)展》中也使用了“中國化”的提法。
這種“中國化思潮”對于毛澤東同志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有著巨大的影響,即“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倡導和探索,對一貫主張反對本本主義的毛澤東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一直強調(diào)中國革命要走中國式道路的毛澤東,深深地感到‘中國化’的口號是反對教條主義的有力武器”[8]。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不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的形成,而且還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指導,探索了中國新文化的建設方向,為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強調(diào)新文化的本質(zhì)是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但這種“民主主義”不是“簡單的歐美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文化的重復,就好像它在政治運動上已經(jīng)有了更堅強的主力一樣,在文化上也吸收了近代科學的最新成果,而有了更正確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就有了更正確的策略和戰(zhàn)術”[9]。強調(diào)新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遵循科學的原則,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艾思奇指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不僅是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而且同時是指要能在一定的具體環(huán)境之下實踐馬克思主義,在一定國家的特殊條件之下來進行創(chuàng)造馬克思主義的事業(yè)”[10]?!皠?chuàng)造馬克思主義”實質(zhì)上就是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就是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由此可知,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不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的提出,而且還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指導對新文化建設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索,奠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文化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有機統(tǒng)一。
要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改革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的有機結合,首要的問題就是實現(xiàn)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闡釋,弄清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前提,在這方面,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者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李大釗就是其中的先驅(qū),是他最先科學地解釋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袄畲筢撌侵袊钤缧麄骱徒榻B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家和現(xiàn)代化意識的倡導者,同時也是一位知識淵博、學貫中西、有著深厚學術功底的學者?!盵11]李大釗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中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進行了系統(tǒng)介紹:“馬氏社會主義的理論,可大別為三部:一為關于過去的理論,就是他的歷史論,也稱社會組織進化論;二為關于現(xiàn)在的理論,就是他的經(jīng)濟論,也稱資本主義的經(jīng)濟論;三為關于將來的理論,就是他的政策論,也稱社會主義運動論,就是社會民主主義。離了他的特有的史觀,去考他的社會主義,簡直的是不可能。因為他根據(jù)他的史觀,確定社會組織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變化而來的;然后根據(jù)這個確定的原理,以觀察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狀態(tài),就把資本主義的經(jīng)濟組織,為分析的、解剖的研究,預言現(xiàn)在資本主義的組織不久必移入社會主義的組織,是必然的運命;然后更根據(jù)這個預見,斷定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階級競爭。他這三部理論,都有不可分的關系,而階級競爭說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從根本上聯(lián)絡起來?!盵12]可以看出,李大釗不僅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而且還深入分析了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自那以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者如蔡和森、瞿秋白、艾思奇等展開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較為深入的理論闡釋,直至今日,這種研究就沒有停止過。比如,1924年蔡和森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為基礎,寫成了《社會進化史》,對家族、財產(chǎn)以及國家的起源和進化進行了深入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詮釋,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瞿秋白強調(diào)要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fā),應用馬克思主義于中國具體國情,從而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研究表明,瞿秋白不僅“致力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中國國情和中國歷史,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作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13],“最早提出馬克思主義歷史主義,即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主義這一理論原則”[14],而且“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在中國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作出了開拓性貢獻”[15],“尤其注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新形勢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民主革命的實際出發(fā),就民族問題和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做了積極而又成功的探索和研究”[16]。1957年艾思奇為準備出國講學,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了從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直到1945年中國共產(chǎn)黨“七大”召開這段時間內(nèi)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情況④,可以說是最早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研究。
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闡釋,不僅極大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我國具體實踐的有機結合,而且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特點的有機結合,并事實上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者從當時世界現(xiàn)代化的時代潮流出發(fā),開展馬克思主義研究:其一,探討了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代化的關系。林京耀指出:“學習、運用、研究、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使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沿著健康的軌道發(fā)展并取得成功的保證。”[17]周振華認為馬克思主義必須同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相結合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發(fā)展,即:“在我國進行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必須同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情況、新實踐相結合,才能在中國這個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上得到豐富和發(fā)展,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18]其二,從現(xiàn)代化的理論視野來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郭湛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現(xiàn)代化的哲學,即:“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就是社會生活的現(xiàn)代化。我們的生活、實踐歸根到底都融匯于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潮流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現(xiàn)代化的哲學,它的使命在于推動社會的現(xiàn)代化,不僅為了現(xiàn)在的現(xiàn)代化,而且為了未來的現(xiàn)代化?!盵19]其三,直接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代化問題,提出要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現(xiàn)代化。翟東林、江丹林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是為實踐反復檢驗過的普遍真理。然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表現(xiàn)形式和它的內(nèi)容,都要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現(xiàn)代化……只有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現(xiàn)代化。”[20]此外,還有許多理論工作者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政治學以及社會學的現(xiàn)代化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態(tài)。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升華,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格的重要彰顯。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系統(tǒng)總結不僅是理論的需要,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訴求。一般認為,最早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進行系統(tǒng)總結的是革命家劉少奇同志,是他在中共“七大”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⑤中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個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闡釋:在根本性質(zhì)上,毛澤東思想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21]315,“就是中國的共產(chǎn)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333;在理論地位上,“黨章的總綱上確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我黨一切工作的指針……努力地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是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義務”[21]332;從理論內(nèi)容上,“毛澤東思想,就是毛澤東同志關于中國歷史、社會與中國革命的理論與政策”[21]333,“毛澤東思想,從他的宇宙觀以至他的工作作風,乃是發(fā)展著與完善著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乃是中國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國理論……”[21]335;在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上,毛澤東“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獨立的光輝的補充,并用中國人民通俗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使之適合于新的歷史環(huán)境和中國的特殊條件,成為中國無產(chǎn)階級群眾與全體勞動人民群眾戰(zhàn)斗的武器。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毛澤東同志,出色地成功地進行了這件特殊困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yè)”[21]336。的確,是劉少奇同志及黨的“七大”對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毛澤東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的闡釋,從而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黨內(nèi)的指導地位。
但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系統(tǒng)總結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貢獻。事實上,在中共“七大”召開之前,理論工作者就已經(jīng)提出了“毛澤東思想”的概念并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張如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張如心同志作為黨的優(yōu)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在長期的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宣傳和教育工作中,以高度的革命熱忱和深厚的理論積淀,積極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毛澤東思想,并作為為毛澤東的理論命名的第一人而推動了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的形成?!盵22]他在1941年3月的文章《論布爾什維克的教育家》一文中提出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概念,即強調(diào)我們黨的教育應該忠實于列寧、斯大林的思想,忠實于毛澤東同志的思想。1941年4月,張如心在《解放》周刊上發(fā)表了《在毛澤東同志的旗幟下前進》的文章,對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進行了深入分析,將毛澤東思想概括為八個方面:中國社會性質(zhì)的正確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特點、中國革命與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武裝斗爭思想、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工農(nóng)民主專政蘇維埃思想、革命軍隊根據(jù)地建設以及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等。此外,“在毛澤東思想研究、概括、宣傳和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產(chǎn)生過程中,鄧拓也作出了較大貢獻……對毛澤東思想的提法、定義、內(nèi)容及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等問題做了全面而深刻的闡述”[8]。
同樣,在鄧小平理論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⑥之前,理論工作者也對鄧小平理論進行了概括和系統(tǒng)總結。1983年11月間石仲泉在廣西南寧召開的全國毛澤東思想研討會的發(fā)言中,對鄧小平同志所作的歷史貢獻進行了概括,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央領導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對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貢獻是異常豐富的,可以從不同方面、采取不同方法進行歸納和概括,但是,從根本上說,就是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從總體上把毛澤東思想開始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水平的標志。”[23]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實質(zhì)上就是鄧小平理論。1989年張灝提出了“鄧小平的思想理論體系”的概念,并且認為它是今后我們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概括了鄧小平同志所有的思想理論內(nèi)容,是鄧小平的思想理論體系的主體。它既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史經(jīng)驗的科學總結,又是今后我們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盵24]1992年孟祥中首次將鄧小平同志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簡稱為“鄧小平理論”[25],并深入分析了鄧小平理論的原則性、務實性、開放性以及先進性等四個方面的顯著特征??梢钥闯?,理論工作者在鄧小平理論形成及其系統(tǒng)總結的過程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理論貢獻。至于理論工作者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所作的理論概括和系統(tǒng)總結,因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在此不贅述。
理論工作者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系統(tǒng)總結,一方面直接促進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形成,另一方面,促進并推動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和時代化。理論工作者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系統(tǒng)總結既有對于具體結論的理論抽象和高度概括,也有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較為抽象的理論概念、理論結論以及理論體系所作的具體明確的闡釋,從而使馬克思主義通俗化、現(xiàn)實化和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真正的中國化,就是要真正地能夠把握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就是要真正能理解、精通、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10]48。而要理解、精通、應用馬克思主義,就必須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在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方面,理論工作者是主力軍和生力軍。
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歷史貢獻,不僅體現(xiàn)在深入學習、積極傳播等方面,而且在模范踐行方面也作出了榜樣。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模范踐行是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者主動地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有機結合,從理論到實踐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歷史表明,理論工作者的模范踐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思想解放,極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歷史性飛躍,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本質(zhì)。因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每一次歷史性飛躍,都是以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基礎的,而理論工作者在其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毛澤東思想是在延安整風運動的基礎上形成的,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者如艾思奇、張如心、鄧拓等在反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宗派主義等主觀主義的過程中就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鄧小平理論就是在1978年破除“個人崇拜”和1992年沖破“計劃經(jīng)濟崇拜”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下形成的,理論工作者在這兩場思想解放運動中發(fā)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拔母铩币院?,“兩個凡是”禁錮著人們的頭腦,為了破除“個人崇拜”,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者在鄧小平的支持下不失時機地掀起了真理標準的大討論。1978年1月9日,邵華澤在《人民日報》發(fā)表《文風與認識路線》一文指出:“檢驗工作好壞、水平高低的標準是看實踐,還是看別的東西?答案只能是看實踐。”[26]1978年3月26日,張德成在《人民日報》發(fā)表文章《標準只有一個》,指出:“真理的標準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除了社會實踐,不可能再有其他檢驗真理的標準。”[27]1978年4月,胡福明撰文《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后經(jīng)《光明日報》總編輯楊西光邀請孫長江、馬沛文、王強華等反復修改,將文章標題改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特約評論員的名義在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報》發(fā)表。理論工作者發(fā)起的這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極大地促進了思想解放,實現(xiàn)了思想領域的撥亂反正,破除了“個人崇拜”,恢復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在經(jīng)濟領域,思想解放首先要突破的是對“計劃經(jīng)濟”的崇拜,其關鍵問題就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的關系問題,本質(zhì)上就是市場經(jīng)濟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為此,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如劉國光、于祖堯、蘇星、張薰華等,在突破“計劃經(jīng)濟”崇拜、主張市場化改革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正如有學者指出的:“于祖堯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最早倡導者和杰出貢獻者;劉國光是主張縮小指令性計劃和市場化改革取向的最早倡導者和杰出貢獻者;蘇星是我國社會主義股份制的最早倡導者和杰出貢獻者;張薰華是我國土地管理體制改革的最早倡導者和杰出貢獻者?!盵28]在理論工作者的積極推動下,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講話中最終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歷史地位,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zhì)區(qū)別。計劃經(jīng)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jīng)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jīng)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是解放生產(chǎn)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29]由此可見,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有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鄧小平理論才最終形成。
綜上所述,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黨的領袖與群眾的結合及溝通中起了橋梁與紐帶作用,其歷史貢獻是不可忽視也是無法替代的。
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攻堅、社會加速轉(zhuǎn)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如何繼續(xù)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有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xiàn)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民族化和現(xiàn)代化,進一步解放思想等,都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大力參與??偟膩碚f,當前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歷史責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意識形態(tài)是反映一定階級或階層利益及社會關系的思想體系,它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學、道德、藝術和宗教等構成,是該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綱領、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社會理想的思想理論依據(jù)。近年來,世界現(xiàn)代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以及我國社會的加速轉(zhuǎn)型,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其一,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社會思潮中的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等蜂擁而至,對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構成了很大的挑戰(zhàn),危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其二,西方庸俗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構成了巨大的沖擊,危及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和制度規(guī)范;其三,我國社會加速轉(zhuǎn)型和經(jīng)濟體制轉(zhuǎn)軌引發(fā)了巨大的利益調(diào)整,凸顯了各個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和沖突,放大了某些社會階層的挫折感,影響到很多社會成員的社會滿意度,事實上造成了國民信仰危機和價值失范。
對此,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者,當前最主要的歷史使命就是大力宣傳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確保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積極探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如前所述,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但長期以來,他們忽略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科化建設問題,由此造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成果看起來頗多,但學術規(guī)范性不強,低水平重復研究的現(xiàn)象。這不利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深入研究,也無法適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進程對于理論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為此,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者必須全面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建設,努力增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科化水平,進一步促進學術規(guī)范、確保學術研究質(zhì)量、提高政策建議的水平和有效性。
要增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科化水平,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必須做到:其一,運用包括唯物史觀、西方哲學解釋學以及現(xiàn)象學等科學的研究方法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深入解讀和研究,弄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各個組成部分的本真內(nèi)涵,深入總結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來理論工作者解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及其客觀規(guī)律等等;其二,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之間的理論關聯(lián),深入考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態(tài)之間的歷史邏輯與實踐統(tǒng)一性;其三,要研究國外學者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xiàn)有研究成果,揚長避短、積極借鑒科學的理論成果及方法;其四,大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同時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其五,培養(yǎng)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特別是中青年理論家。力爭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科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說發(fā)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比較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論、國外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說研究等理論體系,從而不斷充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科內(nèi)涵。
如果說研究、宣傳、傳播以及踐行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主要職責,那么,在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特殊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必須繼續(xù)解放思想,深入回答實踐中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為此,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作者必須做到:其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xù)解放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解放思想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那么,在新的發(fā)展階段必須繼續(xù)解放思想,主要圍繞著和諧社會建設和實踐科學發(fā)展觀來展開思想解放;其二,必須確立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方法,正如江澤民同志指出的:“確立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科學方法論??次覀兪欠裾嬲龍猿至笋R克思主義,關鍵看是否能運用它來解決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推進黨的事業(yè)發(fā)展。解決的問題越多,就運用得越好……堅持馬克思主義,要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進程中來落實,要用實踐的效果來檢驗。”[30]其三,遵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自身的發(fā)展軌跡,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guī)律。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尤其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階段劃分問題上,我們思想不夠解放,完全按照黨的領導集體更替的軌跡劃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階段,有幾代領導集體,就有幾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幾個發(fā)展階段。這種階段劃分法過于簡單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的內(nèi)在邏輯尊重不夠。為此,黨的“十七大”報告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即:按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自身的發(fā)展邏輯亦即按照時代主題和實踐主題來劃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階段,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探索概括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義理論,將改革開放以來的探索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事實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面?zhèn)ゴ笃鞄?,具有巨大的整合功能,它能有效整合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探索。為此,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當務之急,自然就是在深入回答實踐中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
注 釋:
①“理論工作者”在本文中主要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所謂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就是“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最早可參見牛求《研究、闡發(fā)十二大文件精神是理論工作者的光榮任務》,載《云南社會科學》1983年第1期)的研究人員和社會科學工作者。在本文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既指那些專門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和宣傳的專家和學者,也指那些曾經(jīng)關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yè)發(fā)展并研究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工作者。
②第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指的實質(zhì)上就是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如李大釗、陳獨秀等等。
③新啟蒙運動指的是20世紀30年代即抗戰(zhàn)時期興起的文化救亡運動。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激發(fā)了許多有識之士的理論思考,認為要取得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后勝利,挽救中華民族,不僅要修筑起堅固的軍事國防,而且還要修筑起鞏固的精神國防。為此,以“繼承五四、超越五四”為口號,宣揚愛國主義,倡導新文化建設,實現(xiàn)了啟蒙目標的現(xiàn)實化、啟蒙武器的民族化、啟蒙態(tài)度的理性化、啟蒙主體的大眾化和啟蒙哲學的科學化。這場運動在某種程度上喚起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為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作出了貢獻,新啟蒙運動的“新”是相對于“五四”運動而言的,“五四”運動曾經(jīng)強調(diào)“全盤西化”,而新啟蒙運動則力主“中國化”。
④艾思奇同志的講稿后來刊登在《晉陽學刊》1983年第1期和第2期上。
⑤《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1950年1月經(jīng)作者改名為《論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共九個部分,其中一、二、五部分收入《劉少奇選集》上卷,由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
⑥鄧小平理論是在1997年9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
[1]丁素.實踐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學習論壇,2007(1):10-13.
[2]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3]柳春.誰首先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J].黨的文獻,2005(3):93-94.
[4]吳文藻.吳文藻自傳[J].晉陽學刊,1982(6):44-52.
[5]陳唯實.通俗辯證法講話[M].上海:上海新東方出版社,1936:7.
[6]嵇文甫.漫談學術中國化問題[J].理論與現(xiàn)實,1940(4):15-23.
[7]張申府.什么是新啟蒙運動[M].上海:上海生活書店,1939:89.
[8]張遠新,吳素霞.試論延安時期黨的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與貢獻[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7(4):44-49.
[9]艾思奇.目前中國文化界的動向[J].《現(xiàn)世界》創(chuàng)刊號,1936(8):28-37.
[10]艾思奇.艾思奇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81.
[11]刁世存.李大釗的馬克思主義觀[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5(3):81-85.
[12]李大釗.李大釗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76-177.
[13]杜裕根.瞿秋白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貢獻[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2):110-115.
[14]蔣大椿,李夢奎.中國最早提出馬克思主義歷史主義原則的是瞿秋白[J].中共黨史研究,1996(1):90-91.
[15]劉洪英.論瞿秋白對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開拓[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4):16-20.
[16]吳漢全.瞿秋白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中國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6):42-45.
[17]林京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現(xiàn)代化建設的精神武器[J].哲學研究,1981(6):16-20.
[18]周振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J].西南師范學院學報,1983(2):23-31.
[19]郭湛.現(xiàn)代化潮流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J].教學與研究,1984(6):7-9.
[20]翟東林,江丹林.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現(xiàn)代化的思考[J].江淮論壇,1985(5):48-68.
[21]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36.
[22]李澤華.論延安時期張如心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與貢獻[J].黨史文苑,2007(8):18-21.
[23]石仲泉.鄧小平同志對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貢獻——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九十周年[J].哲學研究,1983(12):2-14.
[24]張灝.鄧小平的思想理論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旗幟[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4):1-6.
[25]孟祥中.論鄧小平理論的四個顯著特性[J].山東社會科學,1992(6):15-20.
[26]邵華澤.文風與認識路線[N].人民日報,1978-01-09(1).
[27]張德成.標準只有一個[N].人民日報,1978-03-26(1).
[28]程恩富.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家是改革的倡導者和支持者[J].理論視野,2006(3):14-15.
[29]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0]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9.
TheoreticalWorkers’Contribution to Localization ofMarxism in China
WANG Hao-bin
(CollegeofMarxism,Central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Theoreticalworkers’contribution to localization ofMarxism in China has long been neglected.However,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ocalization ofMarxism in China.The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of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andmake a deep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it;theymake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 ofMarxism and promote themodernization ofMarxism;theymake a systematic conclusion of localization ofMarxism and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Marxsim.Nowadays,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oreticalworkersofMarxism is to guarantee ideology safety of the state,improve the disciplinary level of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theoreticalsystem of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workers;localization ofMarxism;contribution
D26
A
1674-9014(2012)04-0027-08
2012-05-20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說發(fā)展史研究”(11BKS017)。
王浩斌,男,湖南雙峰人,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張群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