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棟 夏蘭 黃波貞 黃家杰 包家福
肺氣腫作為一種中老年人群中常見的多發(fā)疾病,傳統(tǒng)對其診斷主要采用肺功能檢查進行診斷,但是部分患者耐受能力以及依從性較差[1]。隨著科技發(fā)展,DR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低輻射的X線成像技術,廣泛運用于臨床肺部疾病的篩查,同時由于CT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對慢性肺氣腫具有較好的定量指標而用于對慢性肺氣腫的檢查[2]。為探究CT和DR對老年期肺氣腫的診斷價值,我院對收治的老年學肺氣腫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我院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老年肺氣腫患者85例,其中男53例,女32例,患者年齡為65~82歲,平均年齡為(73.2±8.2)歲?;颊叻螝饽[種類:全小葉中央型肺氣腫38例,小葉中心型肺氣腫22例及不規(guī)則肺氣腫25例。排除標準:患者有胸部手術病史、胸廓畸形以及影響肺功能的疾病史,患者無嚴重的肝腎功能異常,且均接受肺功能檢查,均進行肺功能試驗,我們對患者采用安微電子科學研究所生產(chǎn)的FGC-A肺功能測量儀進行測定,在測定時要求患者取坐位,并對患者進行測定FVC、T LC、FEV/PFVC,且結合患者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確診為肺氣腫。納入本臨床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臨床研究,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其中實驗組患者45例,對其行CT檢查,對照組患者40例對其行DR檢查,并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肺功能檢查進行明確診斷。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疾病構成比較中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本臨床研究均有可比性。
對實驗組患者采用飛利浦16層螺旋CT進行檢查,其中掃描參數(shù)按照文獻[3]進行設定,并采用HRCT進行重建。對照組患者采用GE飛天6000進行相關檢查,而后對相關資料進行處理。
對兩組患者均根據(jù)其影像學特點進行判斷,具體方案參考文獻[4],同時對兩組患者檢測結果進行判斷。
對本臨床研究的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4.0進行分析。統(tǒng)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當P<0.05時,認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性。
對本臨床研究的患者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患者中經(jīng)CT檢查結果提示有44例患者為肺氣腫,經(jīng)肺功能檢測、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結果顯示均為肺氣腫,而對照組有27例患者為肺氣腫,經(jīng)肺功能檢測、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結果顯示患者均為肺氣腫,實驗組患者肺氣腫的判斷效果(97.8%)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67.5%。
郭蔚君[5]的研究認為,肺氣腫作為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構成因素。肺氣腫的定義為: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腔出現(xiàn)異常的增大,同時伴隨出現(xiàn)肺泡壁出現(xiàn)破裂,但患者可出現(xiàn)明顯的纖維化。現(xiàn)階段對CT診斷肺氣腫的研究表明其可對患者的肺實質破壞進行視覺評價,同時根據(jù)患者的CT值進行分析[6]。在本臨床研究中,我們對患者采用CT進行檢查,結果提示其肺組織的破壞區(qū)域可明顯地現(xiàn)實,而且可對肺密度進行定量分析,從而使其達到與肺功能檢查有一定的相關性。王新[3]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肺功能診斷出肺氣腫的患者中有近96%的患者對其進行CT檢查均提示為肺氣腫,表明CT對肺氣腫有較好的敏感度。郭蔚君[5]對CT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對早期肺氣腫診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但由于本臨床研究的患者均為老年患者,其均為非早期肺氣腫,故可對患者采用肺功能檢查進行判斷[6]。在本臨床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對患者采用CT進行檢查,可明確地對肺部組織提供斷層圖像,從而避免了對其解剖結構之間的重疊,而且由于CT具有較好的分辨率,可對較小的低密度改變進行觀察,從而降低了對細小肺氣腫的漏診。在對本臨床研究的兩組患者CT及DR進行檢查結果比較現(xiàn)實,CT檢查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我們認為,對患者采用CT進行檢查可采用相關的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并從多方面進行評價,而且由于CT與病理表現(xiàn)有較好的相關性,從而為臨床早期診斷肺氣腫提供了良好的依據(jù),同時對老年患者其肺氣腫的治療提供較好的參考價值。
[1]張永潮.肺氣腫患者吸氣相與呼氣相高分辨率CT掃描的研究[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9):1266-1267.
[2]郭蔚君,韓楚源,劉春堂,等.肺氣腫患者多層螺旋CT肺密度測定與肺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薈萃,2009,24(14):1241-1242.
[3]王新蓮,馬大慶,關硯生,等.肺氣腫的CT表現(xiàn)和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6,40(10):1056-1059.
[4]霍丙勝,趙希智,姬國敏.呼吸雙相CT掃描對肺氣腫的定量研究[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8,18(9):998-1001.
[5]郭蔚君,韓楚源,劉春堂,等.肺氣腫患者高分辨率CT定量分析與肺功能試驗的對照研究[J].河北醫(yī)藥,2009,31(12):1488-1489.
[6]單琳,毛定飚,丁其勇,等.多層螺旋CT評價肺氣腫患者肺功能的可行性[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41(3):24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