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揚
【摘 要】web3.0逐漸將成為互聯(lián)網技術的應用模式發(fā)展主流趨勢。本文從技術角度對web3.0的概念、特征以及在高校教學方面的應用方面做了較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web;萬維網;教學設計
一、Web3.0介紹
1.Web是什么
Web的全稱是World Wide Web,中文翻譯為“萬維網”或“全球信息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互聯(lián)網,縮寫為WWW。它是由遍及全球信息資源組成的系統(tǒng), 其表現為三種形式,即超文本(hypertext)、超媒體(hypermedia)、超文本傳輸協(xié)議(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HTTP)。Web可以說是運行在Internet之上的所有HTTP服務器軟件和它們所管理的對象(及其作用)的集合。
2.Web2.0
Web 2.0的概念始于2004年,是相對于Web1.0提出的。Web1.0 的主要特點在于用戶通過互聯(lián)網來獲取信息。Web2.0 則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制造者。用戶從單純的接受信息發(fā)展到創(chuàng)造信息與接受信息雙向發(fā)展的局面。
3.Web3.0時代的到來
Web3.0相對于之前有著更為豐富的含義,用來概括互聯(lián)網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方向和特征,包括將互聯(lián)網本身轉化為一個泛型數據庫;跨瀏覽器、超瀏覽器的內容投遞和請求機制;應用程序開發(fā)的草根化以及社區(qū)的廣泛化和協(xié)同化。總之,web3.0更多的不是僅僅一種技術上的革新,而是以統(tǒng)一的通訊協(xié)議,通過更加簡潔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為個性化的互聯(lián)網信息資訊定制的一種技術整合。
二、Web3.0特征
1.微內容(Widget)的自由整合與有效聚合
Web3.0將應用Mashup技術對用戶生成的內容信息進行整合,使得內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顯,便于檢索。從而實現數字通信與信息處理、網絡與計算、媒體內容與業(yè)務智能、傳播與管理、藝術與人文的有序有效結合和融會貫通。高可信度的信息發(fā)布源為以后交際圈的擴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將傳統(tǒng)意義的聚合技術和挖掘技術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更加個性化、搜索反應迅速、準確的“Web挖掘個性化搜索引擎”。
2.適合多種終端平臺,實現信息服務的普適性
現有的Web2.0只能通過PC終端應用在互聯(lián)網這一單一的平臺上,面臨現在層出不窮的新的移動終端的開發(fā)與應用都需要新的技術層面和理念層面的支持。而Web3.0將打破這一僵局,使得各種終端的用戶群體都可以享受到在互聯(lián)網上沖浪的便捷。Web3.0的網絡模式將實現不同終端的兼容,從PC互聯(lián)網到WAP手機,PDA,機頂盒,專用終端。
3.有效和有序的數字新技術
Web3.0同樣以人為本,將用戶的偏好作為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個性化搜索引擎以有效的用戶偏好信息處理為基礎,來分析用戶的偏好。通過偏好系統(tǒng)得出的結論再歸類到一起,在某一內容主題(如體育方面)形成一種內容,搜索的聚合,推送,達到更好的滿足用戶搜索,觀看的需求。將這一技術引入廣播電視中來,將會給傳統(tǒng)電視帶來巨大的影響。對于數字電視機頂盒的應用,IPV、WEBTV的推廣提供了更好的聚合推送業(yè)務。
4.良好的人性化用戶體驗、以及基礎性的個性化配置
Web3.0將建立可信的SNS(社會網絡服務系統(tǒng)),可管理的VoIP與IM,可控的Blog/Vlog/Wiki,實現數字通信與信息處理、網絡與計算、媒體內容與業(yè)務智能、傳播與管理、藝術與人文的有效結合的融會貫通。
Web2.0模式下的SNS—網絡社交平臺,只是簡單的將人與人通過互聯(lián)網這一平臺連接起來。通過互聯(lián)網注冊在SNS的平臺上結交朋友這一途徑,并不能確保注冊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不是每一次交際圈的擴展都會帶來相應的利益需求。這一問題在web3.0模式下,將通過對用戶的真實信息的核查與認證這一方式來解決。
Web3.0模式下可管理的VoIP與IM,同樣為互聯(lián)網用戶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方式??尚哦仍礁?、信用度越好的用戶發(fā)布的信息將會被自動置頂,既提高了信息源發(fā)布者的可信度,同時使得這些有用、真實的信息更快的出現在用戶面前,發(fā)揮信息的最大效力,提高了信息的使用率、降低了信息查找的時間損耗。
三、Web3.0在教育中的應用
1.微博在教育中的應用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 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qū),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實現即時分享。國內知名新媒體領域研究學者陳永東在國內率先給出了微博的定義:微博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其中有五方面的理解:
(1)關注機制:可單向可雙向兩種。
(2)簡短內容:通常為140字。
(3)實時信息:最新實時信息。
(4)廣播式:公開的信息,誰都可以瀏覽。
(5)社交網絡平臺:把微博歸為社交網絡。
微博將學習者學習時所產生的意識碎片聚合在一起,為微型學習、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的實現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平臺,即貫穿了“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任何設備進行學習活動”的理念。通過微博,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地點幾乎不受任何限制,有了突發(fā)的疑問或者對某個問題的看法, 可以隨時隨地發(fā)出信息;微博平臺的其他群組人員如教師可以隨時接收,并可以使參與移動學習的群體擴張到無限,學生可以隨時與專家、教師、學習伙伴及他們的粉絲取得聯(lián)系,一個問題可以在這個龐大的學習團隊中迅速解決,體現了移動學習中對問題處理、知識傳播和習得的高效性,這種學習方式,是傳統(tǒng)的Web工具所無法比擬的。
2.OpenID在教育中的應用
OpenID 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數字身份識別框架,它具有開放、分散、自由等特性。OpenID 系統(tǒng)的第一部分是身份驗證, 即如何通過 URI 來認證用戶身份。目前的網站都是依靠用戶名和密碼來登錄認證,這就意味著大家在每個網站都需要注冊用戶名和密碼,即便你使用的是同樣的密碼。
與OpenID同屬性的身份識別服務商還有ⅥeID,ClaimID,CardSpace,Rapleaf,Trufina ID Card等,其中ⅥeID通用賬戶的應用最為廣泛。
3.虛擬圖書館
有人認為:“Library3.0是指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圖書館服務?!盬eb3.0擁有良好的人機交互、智能化界面,用戶體驗度高。Web3.0可以使虛擬圖書館仿真程度越來越高,使社區(qū)、參與、互動、分享等理念在網絡空間中得以深入和延伸。技術的進步使虛擬的網絡世界正在越來越接近 真實世界,比如在second life(第二生活)這種與現實世界并行的虛擬世界中開辟新的服務領域,“圖書館不僅在圖書館的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中進行服務?!碧摂M世界的圖書館可以和現實的圖書館有一樣的館舍和布局,有圖書館員為讀者“面對面”的提供服務。雖然這個圖書館和圖書館員是虛擬的,但其作用卻是真實的,而讀者可以不用親臨圖書館。虛擬圖書館可以為讀者提供效果更好的實時咨詢,還可以進行組織培訓、研討和讀者交流活動;虛擬圖書館 自由開放的特點,可以拉近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溝通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王琴.Web3.0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軟件導刊,2010.10
[2]李紅艷.淺析微博在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