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姝 張攀
摘 要 對普通高職院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教育工作的核心和重要基礎(chǔ),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則是其所有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歸宿,對其有效性的研究是當前教育領(lǐng)域一個極其關(guān)鍵的重要命題,直接影響學校日常管理和學生終其一生的發(fā)展。人的需要是人類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原動力,長期以來,但忽視學生的需要僅從書本出發(fā)的教條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差強人意,本文擬以學生需要理論為基點,研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從一個嶄新的視角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構(gòu)想。
關(guān)鍵詞 高職院校 需要理論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Students' Need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ul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Xiaoshu[1], ZHANG Pan[2]
([1] School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2]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For ordina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education student work and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ll activities and ultimate end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research is thecurrent education field a crucial important proposition, directly influence the school daily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hroughout his life.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the students need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theory basis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a new angle of view, provides new thoughts and ideas for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Need The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ults
思想政治教育歸根結(jié)底是做人的工作,從這個角度而言,有學者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稱之為“人學”。而至今,國內(nèi)理論界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chǔ)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特別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人學基礎(chǔ)研究比較零散和膚淺。從實踐操作層面,當前大多數(shù)普通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以是書本內(nèi)容為核心的教條主義的灌輸,不尊重甚至完全忽視學生的需要,這種教育現(xiàn)狀難免會使得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產(chǎn)生極大的抵觸心理,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對人的需要的研究,可以為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增添新的更科學的視角,使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更應(yīng)突出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促使我們進一步把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的關(guān)注點從外部因素轉(zhuǎn)向內(nèi)部因素,從而切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 思想政治教育對需要理論的借鑒
需要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學術(shù)詞匯,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我們往往對其應(yīng)用的淋漓盡致,這個概念的用途之廣,超出我們的想象。
而在對需要理論的研究中,人們最為所熟知的還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層次論。馬斯洛在其專著《動機與人格》中,主要從動機理論、心理病態(tài)與正常狀態(tài)、自我實現(xiàn)以及人類科學的方法論這四部分來論述其主要觀點。其中最為有影響力的當屬其需要的五層次理論,他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所謂基本需要就是最根本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滿足總是沿著依次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雖然西方理論界對其需要理論進行很多的論證,認為審美的、認知的需要被排除在外,但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仍是被大眾最為熟知和贊同的。在需要層次理論的基礎(chǔ)上,馬斯洛提出所謂的“優(yōu)勢需要”,這種需要被解釋為:人同時存在多種基本需要,各種基本需要對人的行為的支配力和影響力是不同的,而在所有的基本需要中,對人的行為具有最大支配力的需要就是“優(yōu)勢需要”,人的行為大多數(shù)行為都是圍繞這種“優(yōu)勢需要”的滿足。①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啟示我們,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需要的影響力是不同的,其中優(yōu)勢需要是最為迫切、最優(yōu)先的需要。
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弗洛姆在其代表作《逃避自由》和《健全的社會》中對人的需要也有詳細的論述。他提出自我保存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尋根的需要、身份感的需要、方向感和獻身的需要。②弗洛姆的需要理論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對人的精神的理解,必須植根于對人的需要的分析之上,而這些需要則根源于他的生存條件”。③研究人的需要必須從人的生存條件開始,這個思路對我們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啟示意義。
2 學生需要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相關(guān)性
2.1 人的需要的分類及其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相關(guān)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需要即為人的本性,要想進行深入的、人性化的思想教育就必須重視人的本性,研究人的需要,并能夠時時刻刻從人的需要出發(fā)。對人的需要的研究是一個極為復雜的課題,深刻理解人的需要的內(nèi)涵,并在此基礎(chǔ)上解析需要的分類及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由此進一步推論出,對學生需要的研究,能夠更加使得我們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理論基礎(chǔ)和科學依據(jù)。
人的需要,總體上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tǒng),也是一個處在不斷變化中的概念。基于此,從橫向與縱向的角度更有助于加深我們對人的需要的分類及其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關(guān)性的研究。從橫向上看,人的需要根據(jù)性質(zhì)可劃分為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據(jù)內(nèi)容可以劃分為物質(zhì)需要和精神需要;根據(jù)主體可以劃分為個體需要和社會需要。而從縱向進行分類,可分為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不斷提高的過程。其中人的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實現(xiàn)的邏輯起點。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簡言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及其程度。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起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是要研究現(xiàn)實的人,或者更進一步說就是研究現(xiàn)實的人的現(xiàn)實需要,需求契合即謀求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相統(tǒng)一的過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成基礎(chǔ)。因此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重視學生的需要,并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與觀察,理解和分析學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階段的需要,從而能夠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2.2 對學生需要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點
首先,人的一切活動、人類社會和人類歷史的一切現(xiàn)象都建立在人的本性這個根基上,并表現(xiàn)著人的本性。如果不論人的本性進行研究,無疑是丟掉了研究的根本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歸根結(jié)底是研究如何對現(xiàn)實的人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學科,自然和人性密切相關(guān)。對于其人性的尊重與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據(jù)和基礎(chǔ),缺少整個基礎(chǔ),任何教育都猶如無根的浮萍,不能對受教育者產(chǎn)生心靈的觸動和引起思想上的共鳴。我國學者候玉基認為,我們承擔思想政治教育任務(wù)的工作者在以往的教育實踐中,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對人的行為深入剖析上,結(jié)果造成對學生基本的需要心理即對行為發(fā)生的整個過程的不夠重視與忽略,使得我國目前大多數(shù)學習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流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夠滿足學生對其產(chǎn)生認同感和追求感的合理需要,忽視了使人的需要更好的發(fā)揮的原動力作用。
其次,人的需要是人的現(xiàn)實活動的驅(qū)動力,這種驅(qū)動作用是具有雙重性的。其中,合理的需要可以驅(qū)動人去進行積極的活動,而不合理的需要則容易驅(qū)動人去做壞事。人的需要也是人內(nèi)在利益系統(tǒng)和價值系統(tǒng)的基礎(chǔ),“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價值觀問題?!彼枷胝谓逃罡咀饔镁褪且獛椭鷮W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價值觀教育就要重視人的需要。研究學生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必然要求,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點。高度重視合理需要,能夠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
3 學生需要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契合的實現(xiàn)途徑
3.1 以灌輸理論為依據(jù),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性
盡管國內(nèi)外學者曾對灌輸教育存在的合理性進行持久的辯論,最終人們不得不承認,科學的思想和先進理論不會通過自發(fā)的形式進入學生的頭腦中,綜觀人類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灌輸一直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灌輸?shù)倪^程實際上就是毛主席認為的“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們的頭腦”。理論上認為,人們要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提高其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一般都要經(jīng)過兩個階段,即強制階段和自覺階段。在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直到能夠自覺得將其變成自身的行動為止,灌輸都是學習和認識科學思想理論的基礎(chǔ)和個體社會化的必然選擇。
3.2 以人本理念為核心,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要求。要實現(xiàn)個體需要社會化,這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強調(diào),在人本理念的指導下,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以現(xiàn)實為基礎(chǔ),重視人的實際需要,關(guān)心教育對象的切身利益,避免空洞的說教,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jié)合起來,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性。同時,應(yīng)注重人的需要差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根據(jù)教育對象的需要和思想實際的差異等情況實施不同內(nèi)容和形式的教育,注重個體需要差異,堅持個性化的教育原則。
注釋
①②[美]馬斯洛著.動機與人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③ [美]弗洛姆著.健全的社會.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
參考文獻
[1] 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 陸慶壬.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chǔ)理論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