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梅,于宙
摘要:研究探討了10歲的兒童在社會交往情境下說謊的狀況,以及情感因素對兒童道德選擇的影響。發(fā)現(xiàn)不同情感因素作用下,兒童說謊狀況有差別;不同情感因素下,說謊狀況有性別差異;強烈的情感因素使兒童更傾向于選擇說謊;正面情感時女孩子更傾向于選擇說謊,負面情感時,男孩子更容易選擇說謊。
關(guān)鍵詞:情感因素;兒童;說謊;道德選擇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219-03
最早對說謊概念做出界定的是皮亞杰。他認為6歲以下兒童尚不能考慮意圖的性質(zhì),而是將所有的錯誤行為都視作說謊,直至10~11歲時兒童才認識到只有有意的欺騙才能被認定為說謊[1,2]。兒童說謊行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社會因素、兒童自身認知機能、心理理論水平的發(fā)展等。本研究主要考察兒童的情感因素對道德選擇的影響。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隨機抽取淄博市一所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小學(xué),從五個班中隨機選取了100名學(xué)生被試,其中54名男生,46名女生。平均年齡為9.34歲。采用調(diào)查法,請這100名學(xué)生填寫調(diào)查表,給每名被試的誠實度打分。所有被試者互評誠實度,采用10分制,10分為最誠實(孩子相互了解較多,并且不容易出現(xiàn)老師對兒童評價的印刻效應(yīng)),被試者也評價自己。所有的結(jié)果求平均數(shù),按照得分從高到底的順序排列,求標準分數(shù),取P值為正負0.15之間的部分,Z值在正負0.39之間的學(xué)生,為第三十六到六十六名,這些被試者參與實驗四,其他的參與實驗二。選取的這30名被試者中,男生16人,女生14人。
2.方法。實驗材料:苦瓜,臭豆腐,辣蘿卜,酸蘋果,苦蛋糕,生西瓜,檸檬,記錄卡,圓珠筆,本子(作為兒童配合實驗的獎勵)。實驗一:每人發(fā)一小塊貼著標簽的材料,有苦瓜,臭豆腐,辣蘿卜,酸蘋果,苦蛋糕,生西瓜,檸檬,生柿子等材料。請所有的被試者品嘗實驗材料,并且按照好吃程度打分,10分為最好吃,求平均數(shù),選取得分最低的五項,作為實驗三的實驗材料。最后,苦瓜,生柿子,苦蛋糕,生西瓜,檸檬得分最低,被作為實驗三的材料。實驗二:所有的100名被試者,評價自己的10名任課老師,填寫評價表,第一欄老師的代號,填每個老師的名字,由于保護隱私需要,這里將姓名用代號代替。實行5分制,第二欄5分為最喜歡,第三欄5分為最害怕。所有老師的得分求平均分,第二欄分數(shù)最高的為最害怕的老師,分數(shù)最低的為最不害怕的老師;第三欄分數(shù)最高的為最喜歡的老師,分數(shù)最低的為最不喜歡的老師。選取這4名老師參加實驗,再加上隨機選取的一名陌生人,總共5人作為主試者參加實驗。實驗三:指導(dǎo)主試者用很平靜的語氣說話,表情自然,遞給被試者生西瓜,等被試者吃完,問:“你喜不喜歡我給你的吃的這個?”然后,記錄被試者的反應(yīng),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說假話(好吃),記為A,一類是如實說(難吃),記為B。將被試者分為五組,分別標為A、B、C、D、E,采用ABBA設(shè)計。隨機分配各組的實驗材料,五組的實驗材料各不相同,陌生人分配生柿子,最害怕的老師分配苦蛋糕,最不怕的老師分配生西瓜,最喜歡的老師分配檸檬,最不喜歡的老師分配苦瓜。被試者進入辦公室后,主試者遞給被試者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語氣平和地問:“你喜不喜歡我給你的吃的這個???”由主試者記錄被試者的表現(xiàn),并填寫記錄卡。按照或A或B記錄。
二、結(jié)果與分析
1.情感因素與說謊狀況?,F(xiàn)場實驗的結(jié)果是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X2檢驗來系統(tǒng)分析數(shù)據(jù)。經(jīng)獨立性檢驗表明,X2=1.31(P=0.25),X,21(0.05)=3.84,X2 2.兒童說謊狀況與性別的關(guān)系。研究顯示,在最害怕情感下兒童說謊與性別的關(guān)系,經(jīng)2(性別)×2(是否說謊)的檢驗表明,X2=5.59(P=0.015),df=1,經(jīng)查X2分布數(shù)值表,X,21(0.05)=3.84,X,21(0.0,1)=6.63,X,21(0.05)
研究結(jié)果顯示,10歲兒童在對說謊和說真話進行道德選擇時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但是在強烈的情感因素的作用下,并不是所有的兒童都傾向于說謊,即使是10歲的兒童,仍然有一部分個體在道德選擇時以原型理論中事實成份為依據(jù)。這一結(jié)果與徐芬的對不同情境下小學(xué)兒童對說謊與說真話的道德評價的研究結(jié)果是基本一致的[3]。兒童說謊在實際情景中是本能的直接的反應(yīng),當(dāng)時可能兒童下意識的反應(yīng)是不能惹老師不開心,不能駁老師的面子。所以即使是在特意選出很難吃的實驗材料的前提下都吃下去了,并且說好吃。我們把皮亞杰研究的被試年齡提前到了10歲,出現(xiàn)了與他的研究中11歲的兒童相同的結(jié)果。說明兒童道德發(fā)展的水平超過了皮亞杰研究時對兒童道德水平的估計。不同情境中小學(xué)兒童說謊和說真話的總?cè)藬?shù)差異并不顯著,說明部分10歲兒童已經(jīng)開始考慮人際交往中他人的感受,而不僅僅是固守他律的道德標準。在陌生人情境下,更多兒童傾向于說真話。在最害怕老師作為主試的情境下,更多的兒童傾向于說假話。這說明在害怕情感因素的實驗處理下,兒童可能會更多的考慮他人的感受和自己行為的后果,怕對自己產(chǎn)生不良的負面效果。在最不害怕老師作為主試的情境下,兒童說謊和說真話的差異并不顯著,兒童選擇說謊話和說真話并無區(qū)別,這種情景下氛圍比較寬松,借用社會心理學(xué)的一個概念來說,兒童也是“認知吝嗇鬼”[4],所以就可能不會占用自己的認知資源考慮后果,也不會選擇壓抑自己的感覺,而是實話實說選擇說真話。在最喜歡老師作為主試的情境下,更多的兒童傾向于說假話。兒童可能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老師的喜愛,使兒童選擇壓抑自己的感覺。在最不喜歡老師作為主試的情境下,兒童選擇說謊話和說真話并無區(qū)別。兒童可能不再考慮老師的感覺,甚至出現(xiàn)了故意使老師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感情。所以,不會去刻意的說假話。性別與說謊的關(guān)系,該研究驗證了前人多次的研究成果,性別與說真話與否無關(guān)。這一結(jié)果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2,5]。但研究發(fā)現(xiàn)同樣兒童道德選擇時在不同情感因素作用下有時存在性別差異。在無情感因素摻雜的時候,女孩子也傾向于考慮他人感受而說假話,男孩子則不考慮他人感受而說真話。在性別與情感因素的交互作用這個維度上,性別和說謊的關(guān)系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
參考文獻:
[1]傅根躍,陳昌凱,胡優(yōu)君.小學(xué)兒童集體主義意識研究[J].心理科學(xué),2002,25(5):612-613.
[2]王炯,辛自強.兒童說謊研究的進展與方向[N].中華女子學(xué)院學(xué)報,2007,(2):68-71.
[3]Strichartz A F,Burton R V.Lies and truth: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J].Child Development,1990,61(1):211-220.
[4]洪秀敏.兒童社會性交往的生態(tài)學(xué)分析[J].學(xué)前教育研究,2003,(4):7-97612-613.
[5]皮亞杰. 兒童的道德判斷[M].傅統(tǒng)先,陸有銓,譯.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