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桂強 葉永景 馬靜宜
[摘要] 目的 探討舒芬太尼與瑞芬太尼對患者全麻誘導期血流動力學和應激反應的影響。 方法 76例擇期全麻手術患者分為瑞芬太尼組和舒芬太尼組,記錄入室后靜臥5 min(T)、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 min(T1)、插管后3 min(T2)和插管后5 min(T3)各時間點MAP和HR,同時測定NE和E水平。 結果 與T比較,T0時兩組患者 MAP和HR顯著下降(P < 0.05),從T1到T3瑞芬太尼組持續(xù)下降;T1、T3時,舒芬太尼組MAP和HR高于瑞芬太尼組(P < 0.05);瑞芬太尼組和舒芬太尼組各時間點NE和E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抑制氣管插管時應激反應效果均較好,舒芬太尼更有利于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
[關鍵詞]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應激反應
[中圖分類號] R614.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12-0106-02
全麻誘導過程中氣管插管強刺激使機體交感-腎上腺系統(tǒng)活動增強,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不良反應[1]。阿片類鎮(zhèn)痛藥芬太尼的兩種衍生物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可有效抑制全麻誘導時氣管插管反應,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減少圍術期并發(fā)癥。因此,本文作者采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分別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觀察二者在全麻誘導期對應激反應和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影響,旨在為臨床尋找最佳麻醉方法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于我院擇期全麻手術的患者76例,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齡20~65歲,平均(43.2±8.3)歲;ASA Ⅰ~Ⅱ級;體重46~73 kg,平均(56.1±7.2) kg;排除嚴重心、肺、肝等臟器功能異常和電解質紊亂的患者,且過往未長期使用阿片類鎮(zhèn)痛藥。將76例擇期全麻手術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為瑞芬太尼組和舒芬太尼組,每組各3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30 min肌內(nèi)注射阿托品0.5 mg,入室后開放上肢靜脈,行橈動脈穿刺直接測壓,麻醉前輸入林格氏液8 mL/kg,面罩吸入純氧3 min后開始麻醉誘導。瑞芬太尼組:咪唑安定(0.05 mg/kg)+瑞芬太尼(2 μg/kg+0.9%氯化鈉注射液配至10 mL)+異丙酚(1.5 mg/kg)+阿曲庫銨(0.5 mg/kg,靜脈推注),繼之以瑞芬太尼12 μg/kg+0.9%氯化鈉注射液配至20 mL,以20 mL/h的速度持續(xù)輸注;舒芬太尼組: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0.9%氯化鈉注射液配至10 mL)+異丙酚(1.5 mg/kg)+阿曲庫銨(0.5 mg/kg,靜脈推注),繼之以舒芬太尼1.8 μg/kg+0.9%氯化鈉注射液配至20 mL,以20 mL/h的速度持續(xù)輸注。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入室后靜臥5 min(T,基礎值)、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 min(T1)、插管后3 min(T2)和插管后5 min(T3)各時間點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同時于各時間點抽取上肢肘靜脈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血漿去甲腎上腺素(NE)和腎上腺素水平(E)。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 < 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
與T比較,T0時兩組患者 MAP和HR顯著下降(P < 0.05),從T1到T3時瑞芬太尼組呈持續(xù)下降趨勢,舒芬太尼組趨于穩(wěn)定;T1、T3時,舒芬太尼組MAP和HR顯著高于瑞芬太尼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說明舒芬太尼全麻誘導期血流動力學較瑞芬太尼穩(wěn)定。見表1。
2.2 兩組患者插管前后NE、E的變化
兩組抑制氣管插管時應激反應效果均較好,瑞芬太尼組和舒芬太尼組各時間點NE和E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全麻誘導過程中特別是氣管插管時,咽喉和氣管內(nèi)感受器受到強刺激,引起交感-腎上腺系統(tǒng)活動亢進,血流動力學變化較大,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2]。因此,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適當緩解應激反應的程度,減少圍術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已成為麻醉醫(yī)生密切關注的問題。
阿片類鎮(zhèn)痛藥通過控制垂體和腎上腺素髓質皮質激素的釋放和活動,并調控心血管功能,協(xié)助其他麻醉藥物達到麻醉鎮(zhèn)痛效果[3]。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是新型μ阿片受體激動劑,瑞芬太尼的鎮(zhèn)痛效果略強于芬太尼,起效時間約為1 min,作用持續(xù)時間為5~10 min,舒芬太尼的鎮(zhèn)痛效力為芬太尼的5~10倍,是芬太尼家族中鎮(zhèn)痛作用最強的。由于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應和鎮(zhèn)痛效應較強,使麻醉程度較深,可有效抑制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使患者行氣管插管時,血流動力學更穩(wěn)定[4]。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全麻誘導后,兩組患者MAP和HR顯著下降(P < 0.05),從T1到T3時瑞芬太尼組呈持續(xù)下降趨勢,舒芬太尼組趨于穩(wěn)定,說明舒芬太尼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小,瑞芬太尼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對于心血管代償功能減弱的老年患者應慎用瑞芬太尼[5]。
全麻誘導氣管插管時機體缺氧,二氧化碳分壓升高,刺激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使延髓呼吸和心血管中樞興奮,增加交感縮血管神經(jīng)傳出沖動,使兒茶酚胺分泌增多[6]。本研究將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分別應用于全麻誘導中,使其對抗應激反應,結果顯示瑞芬太尼組和舒芬太尼組各時間點NE和E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說明兩組均較好地抑制氣管插管時應激反應的發(fā)生,與文獻[7]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抑制氣管插管時應激反應效果均較好,舒芬太尼對心血管影響較小,更有利于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綜合考慮舒芬太尼可安全應用于全麻誘導中。
[參考文獻]
[1]劉偉,胡紅玲,馬金孝. 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對全麻誘導期應激反應影響的比較[J]. 寧夏醫(yī)學雜志,2010,32(1):85-86.
[2]李慧芬,劉保江,韓沖芳.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輸注在全麻誘導期對應激反應的影響[J]. 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39(6):573-576.
[3]王充,毛楚華,董玉素,等.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輸注對老年患者全麻誘導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 醫(yī)學信息,2010,23(2):46-47.
[4]王慶霞,周清河,吳城,等.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雙腔氣管導管插管誘導比較[J]. 浙江臨床醫(yī)學,2008,10(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