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貞
新課程體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只是師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著教師的角色將由權威者變成合作者,由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現(xiàn),個性的張揚。
素質(zhì)教育的關鍵就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即轉(zhuǎn)變教師由傳統(tǒng)的關注“教”徹底向關注學生的“學”轉(zhuǎn)變。轉(zhuǎn)變學生傳統(tǒng)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先學后導,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倡導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發(fā)展。
制定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助學卷,先讓學生在課前根據(jù)助學卷的提示內(nèi)容,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初步對文本進行自學。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對教學得失情況進行分析,對學生學情進行深入了解,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哪些知識,哪些還比較模糊,都要了如指掌。另外,學生自學時可能會遇到哪些疑難問題,怎樣設計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等。
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自學,自學指導的制定目的是讓學生達到四個明確:明確自學的內(nèi)容,明確自學的方法,明確自學的時間,明確自學的要求(自學檢測)。
制定檢測自學效果的題目。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本,做到有的放矢,學生自學完成之后,根據(jù)層次要求,采用獨立或合作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先學后導,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效果的最終檢測是通過“當堂訓練”來完成的。而這一部分的設計根據(jù)不同的課型有所不同。背誦篇章(古代、現(xiàn)代詩歌,文言文等),可以設計當堂背誦,要注意明確學生背書的時間、方法。一般文本(散文、小說、社科文等)可設計書面練習。
教材作為一種教學資源,不會面面俱到,必然會有缺陷,而“高效課堂助學卷” 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可以大容量地加入一些課外的延伸,擴大學生的積累量。
以“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助學卷”為課堂輔助工具,學生根據(jù)助學卷的提示內(nèi)容,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文本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
運用“三步閱讀”教學法進行三次由淺入深的自學指導。粗讀課文,疏通文意。自學指導要緊扣學習目標,首先要求通過預習、泛讀,讓學生在心中對文章主要內(nèi)容有個大致的輪廓,這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就不會是孤立、分散、不完整的,避免導致學生片面地理解課文甚至出現(xiàn)謬誤。從系統(tǒng)的觀點來看,整體結構功能總是大于各部分功能簡單相加之和。教師必須從整體結構出發(fā),進行教學。即不把字、詞、句、段、篇孤立起來,而應圍繞文章中心有機地聯(lián)結起來,從整體結構上去認識,以獲得教學的最佳效果。
精讀課文,合作交流。教師強調(diào)首先要對文章有個總體印象,強調(diào)不要將字、詞、句、段作孤立的分析講解,但絕不是反對對文章局部作深入的分析研究。那么在粗讀文本之后的精讀這一步驟中,自學指導在緊扣學習目標的同時,要對文本的局部進行探究,達到從“點”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品讀課文,延伸拓展。完成以上兩個步驟之后,還要突出重點段落的精心品味。突出重點,并非為教而教,而是要把作者、教者和學者三者統(tǒng)一起來,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這一步驟的自學指導要緊扣學習目標,側(cè)重回到整體上來,通過整體的認識,引起認真全面的思考,達到認識的升華。
當堂訓練,重點檢測文本學習的效果,緊抓基礎知識,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否則就會造成空中樓閣,一切都是虛的。
教材作為一種教學資源,不會面面俱到,必然會有缺陷,新課改提倡以課程標準為準,可以適當?shù)难a充和改變,教師應在指導自學和分層練習時加入一定的拓展練習,尤其是語文教學,課程標準提倡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在延伸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利用“高效課堂助學卷”,大容量地加入一些課外的延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師一定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教給學生點金之術、漁獵之技。教師要能扣住課文,抓住課堂,將教材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范例。憑這個范例使學生舉一反三,掌握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通過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課內(nèi)既得法,又得益,進而在課外得益,徹底走出繁瑣分析的泥潭。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自己找問題自己解答的方法,學會了與他人的合作,提高了探究問題的能力,這些一旦形成習慣,學生自學的能力就會增強,學習的興趣就會提高。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就是是否使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有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