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琦
摘要:通過不同的提問方式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言:“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奔蠢蠋煹膯栴}如果問得夠靈活,問得夠準確,就能夠啟迪學生的智慧,開發(fā)他們的智力,進而讓他們盡快找到答案,積極地回答各種問題。
關(guān)鍵詞:提問;技巧;智慧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1-0122-02
近日,聽了幾節(jié)公開課,感受最深的是由于老師提問的方式不同,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老師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提問方式,激發(fā)學生認真思考、認真回答問題,以盡快找到答案。所以如何提問,就需要教師下一番工夫了,本文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一、課前充分準備——求“精”
要想有好的提問,課前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了解班級原有的知識水平后精心設計提問。一篇課文,如果學生通過讀或獨立思考解決了問題,不必問;上下段內(nèi)容與表達形式相近的,下段就不必問;通過教師點撥、暗示,學生就能明白的,也不必問,可通過朗讀、討論,學生自己思考、辨別就能自行解決。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要注意少而精。例如,教師在教《烏鴉喝水》時提這樣的問題:(1)烏鴉怎么啦?(2)烏鴉到處飛去找什么了呢?它找到了么?心里怎樣?(3)這時候,烏鴉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這些問題不僅簡單,而且顯得啰唆瑣碎,沒有思考的價值,失去提問的意義。反之,有位教師在教這課時設計這樣的問題:(1)圖上畫著什么?它在做什么?(出示課文插圖)(2)烏鴉想了一個什么辦法才喝著水?(3)烏鴉把小石子放進瓶子里為什么就喝著水了?(通過實驗讓學生明白)由于在文章的關(guān)鍵處提問,就調(diào)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既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二、提問注意難易——求“全”
課堂提問,往往是成績好的學生反應靈敏,踴躍舉手,對答如流,教師也愿意讓他們回答,他們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反之,成績落后的學生反應慢,不敢發(fā)言,學習心境很差,好似局外人,教師也常常冷落了他們。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受挫傷,學習效果很差,還有個別教師,平時沒養(yǎng)成讓學生回答問題要舉手的習慣,一提出問題,那些成績好的學生都搶先大聲回答,而成績落后的同學隨聲附和、濫竽充數(shù),有的干脆閉口不答。這容易造成學困生更懶,成績提不上去,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課堂提問面向全體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一環(huán)。課堂提問,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根據(jù)學生個體的實際水平,難易適度。如在《三個兒子》一文中,主要讓學生明白孝順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兒子。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思考題:(1)“兩個媽媽都夸了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卻什么也沒說,這是為什么呀?”(2)“三個媽媽提著水往回走,為什么走走停停呀?”(3)“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快速地讀課文,找出三個兒子的做法并劃上‘?搖?搖?搖?!保?)“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到一個兒子呢?”這樣難易各異的提問,就能讓程度不一的孩子都有機會回答老師的提問,讓不同層次的孩子有參與學習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
三、提問運用機智——求“巧”
教學前,教師精心設計好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后,可能會遇到學生答不出來,也就是“卡殼”的現(xiàn)象。這時教師不要立即把答案講出來,以免學生一遇到難題不肯動腦筋,而是等答案。教師要由淺入深,給學生“搭橋鋪路”,提出中介性語言,指出思維的方向和尋求答案的蹊徑。如薛法根老師教學《槐鄉(xiāng)五月》時,有這么一個小片段:師:看的角度有遠有近,有整體的看,有部分的看,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就不同。這就是一種美。這種感覺找到了,這段話就能讀好。這段話你還有感覺嗎?生:中午桌上就擺出來香噴噴的槐花飯……浸在香海中了。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香”。師:這句話用哪幾個詞來寫“香”,你把它們畫下來。生:清香、醇香、濃香。師:同樣是香,為什么要用三個不同的詞。這三個詞有什么區(qū)別嗎?生:它們都是寫“香”,但是(卡殼)師:說不出來嗎?你是聞出來的。生:笑。生:清香是有一點香,濃香是代表香味十分濃。師:這是當然的。這是一種感覺,我們能感覺到它們香的程度不同就可以了。書上還用了什么詞來說“香”?聰慧的老師在遇到學生卡殼的問題時應變能力隨即而生。薛法根老師在這段教學中機智地處理了卡殼的問題,巧妙地把學生的語言表達轉(zhuǎn)換成了學生的嗅覺形式。“香”是學生難以用語言表達的,而薛老師卻說“你是聞出來的”,這樣既解了學生的圍,也體現(xiàn)了教師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幽默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教師的溫情和智慧,并在心里感激。
四、提問語言新穎——求“趣”
這一點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教師的問題提得好就會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水面,激起學生思維的層層漣漪,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設計新穎的問題,運用有趣的語言,創(chuàng)設童話的世界。如:教學第一冊的拼音復習課時,我把課堂設計成一個大的游樂場,全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坐著火車去春游”。第一站,認讀由熟字組成的詞,學生熟讀之后就可以到達“果園”去“摘蘋果”,學生個個認讀積極,情緒高漲;第二站,翻滾過山車,誰能把第一座山上的聲母和第二座山上的韻母正確地組合成一個音節(jié),誰就能順利地到達兒童樂園;第三站,送拼音寶寶回家,把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分成三個家(用三張卡片做成三個小房子),“拼音寶寶們在草地上玩耍,玩得忘記回家了,小朋友們你們能把它們送回家嗎?”結(jié)果,學生們就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忘情地拼讀,一個個知識難點就這樣被攻克了。
五、讓學生會提問——求“疑”
要抓住低年級兒童愛提問這個思維發(fā)展的特點,重視兒童的質(zhì)疑問難,廣開言路,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如支玉恒老師執(zhí)教的《烏鴉喝水》,在課堂上,由于老師的激勵,小朋友們提出了一個個寶貴的問題,如:“烏鴉不是人為什么會想辦法?”“把小石子一個個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會升高嗎?”支老師善于引導孩子運用學過的知識,讓孩子來解答問題,后一個質(zhì)疑,通過實驗演示,在實驗的過程中,問題得到了解決。
不管是老師的提問還是學生的提問,都是教師教學藝術(shù)的體現(xiàn)。教師應備好課,在課前精心設計問題,并在課堂上適時提問,碰撞學生質(zhì)疑的火花。此外,在課堂提問時,教師力戒吐字不清晰,表達意思含糊,啰啰唆唆,而要注意表情豐富,語言表達簡潔明了,語言節(jié)奏掌握得當??傊?,課堂提問不僅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更應著眼于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提問也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