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錫高
腹股溝內環(huán)較為狹小時,腹內壓突然增高,可造成腹股溝嵌頓疝,用手不能夠將其還納進腹腔。腹股溝嵌頓疝內容物通常為腸管,因此會造成腸管嵌頓,產生機械性腸梗阻癥狀,需要手術及時處理[1]。目前臨床上治療腹股溝嵌頓疝包括傳統(tǒng)的疝修補術如Bassini法,及新興的無張力修補術,本研究比較兩種手術方法的臨床療效及術后復發(fā)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了76例腹股溝嵌頓疝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腹股溝嵌頓疝的診斷標準,且無腸管壞死及腹膜炎體征。將76例腹股溝嵌頓疝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A組38例,男31例,女7例,年齡35~59歲,平均年齡(46.2±11.3)歲。B組38例,男34例,女4例,年齡36~63歲,平均年齡(47.5±13.2)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腹股溝疝類型、病程等一般情況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 A組與B組患者均做好必要準備,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A組給予無張力修補術的手術治療:采用硬膜外麻醉,切口選擇為腹股溝區(qū)切口,長度約為4~6cm。逐層切開疝囊外組織,打開疝囊,解除壓迫,然后根據腸管色澤、蠕動能力、腸系膜動脈搏動情況判斷腸管活力,若已壞死則行切除吻合術,若無壞死,將其還納至腹腔。游離疝囊,在疝囊高位處結扎,切除遠側的疝囊,然后放置錐形疝環(huán)填充物并縫合固定于腹壁上。對于男性病人,還要游離精索,并在精索后方放置網狀補片,縫合固定,逐層縫合。B組患者給予Bassini法手術:高位結扎疝囊頸后,將精索提起,在精索后方把腹內斜肌下緣和聯合腱縫至腹股溝韌帶上,將精索放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然后逐層縫合。A組及B組患者均給予術后抗生素治療[2]。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尿潴留、陰囊血腫、切口感染等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隨訪觀察3年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復發(fā)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采用t檢驗,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術后復發(fā)率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 A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5.3±1.8)天,顯著低于B組(8.7±1.7)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的對比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復發(fā)率的比較 A組患者共發(fā)生2例尿潴留、1例陰囊水腫,B組患者共發(fā)生1例尿潴留、1例陰囊水腫、1例切口感染,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為7.9%(3/38)無顯著差異。隨訪1年后,A組隨訪36例患者均未發(fā)生復發(fā),B組隨訪35例患者的,共2例復發(fā),復發(fā)率5.7%。兩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A組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B組(P<0.05)。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其預后較好,但腹股溝嵌頓疝往往合并腸管壞死、腸梗阻等并發(fā)癥,預后相對較差,因此需要盡早進行手術治療,解除嵌頓,恢復血供[3]。
無張力修補法使用聚乙烯人造網片進行腹股溝管后壁的加強,其耐酸性、生物適應性均較好,因此其復發(fā)率較低,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4]。而Bassini法則將腹內斜肌下緣和聯合腱縫至腹股溝韌帶上,其張力較大,破壞了人體正常的解剖結構,因此其復發(fā)率相對較高,且恢復較慢[5]。
本研究中,A組平均術后住院時間顯著短于B組、術后復發(fā)率顯著低于B組。而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主要包括尿潴留、陰囊血腫、切口感染等,尿潴留是由于硬膜外麻醉所致,而陰囊血腫是由于疝囊剝離創(chuàng)面出血所致,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患者經過治療后均好轉。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Bassini法相比,無張力修補法治療腹股溝嵌頓疝療效確切,損傷小、恢復快,術后復發(fā)率低,可作為臨床首選術式。
[1]孫成文,趙紅軍.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與傳統(tǒng)修補術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1,24(1):52.
[2]嚴勝利,黃定蒙.傳統(tǒng)法與無張力修補法治療腹股溝嵌頓疝的療效比較[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75.
[3]李金龍,韓剛,曹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Bassini法治療老年人絞窄性腹股溝疝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9):1288.
[4]倪紅衛(wèi).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70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16):52-53.
[5]黃國強, 張磊, 胡鵬飛.平片法無張力疝修補術與Bassini法的比較分析[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09,14(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