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何曉鐘 潘久泰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幼兒師范學校)
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途徑很多,最基本的一條,應該是讓學生多寫。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理法。”道理說得明明白白,然而,長期以來中學作文教學的實際情形卻并非如此。閱讀教學擠占了大量課時,學生動筆的時間很少,一般是每兩周一次作文,到三年級除考試之外,基本不寫作文。中職則寫得更少,一學期能寫三兩篇的算是勤奮學生。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時間批改,學生作文周期過長,能力難有長進。語文老師大多教兩班語文,當個班主任,每班60幾個學生,工作負擔夠重的了,如果教三班語文,那就更無時間批改作文。而學生也習染了畏難情緒和不良習慣,反正寫不好,所以干脆不寫;老師不批改,寫了也白寫,依賴心理嚴重。久而久之,作文教學便陷入了困境。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首先要轉(zhuǎn)變作文教學觀念,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寫、改并重,大膽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這種作法,應該是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唯一正確的途徑。
長期來,人們對作文教學持有一種較為偏頗的看法:學生的作文一定要老師改了才放心。這困擾制約著廣大語文教師不思改革,不敢創(chuàng)新,哪怕是邁一小步也不敢。正如葉老指出的那樣:“學校領導迷信精批細改,家長也迷信,實在有損于學生的是:學生的主動性阻礙了,這是最大的損害?!比~老語重心長地呼吁:“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p>
到底怎樣批改作文才會有效呢?目前在批改作文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有的主張“精批細改,全批全改”;有的堅持“粗批略改,注重講評”;有的試行“教師指導,學生自改”。我們以為,與改高考作文那樣“90秒鐘定生死”不可取;將學生作文改得“滿紙鮮紅”也有越俎代庖之嫌。如果學生能認真閱讀,推敲老師的批改,肯定有收獲??墒悄切┟苊苈槁榈呐Z,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符號,就是批改者本人也不想再看,更何況學生?這種費時費力費心血卻不討好的作法,絕對不應提倡!其實,老師批沒批改并不重要,關鍵是要看批改的方法是否得當,學生有沒有收獲。教師應該根據(jù)教材與單元學習要求,聯(lián)系學生的寫作實際,制訂學期寫作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確定具體寫作目標和任務。每次批改重點也要有安排,應該就主要問題和有代表性的問題提出看法,讓學生互相批改或自己批改。無論教師批改多么全面、詳細,作文教學也是不成功的,因為沒有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本領。
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學生只管寫,老師包改,改與寫分離的結(jié)果是白白耗費老師的心血;學生沒有主動參與,多數(shù)只看重分數(shù),根本沒有把作文評改看成一個訓練過程。這實質(zhì)上仍然是注入式教學的反映,教師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和積極性,將修改文章視為學生無能力插手的禁區(qū)。如果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養(yǎng)成自寫自改的習慣,慢慢地不需要老師批改,學生便能寫出好文章。學生批改,再差也是一次動腦動手的訓練。這種參與,對于挖掘?qū)W生的潛力,培養(yǎng)智力和提高能力,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們天天喊教學改革,實際上仍然在關注教師的表演,花哨的形式,板書設計怎樣,語言表達如何,作文批改多不多,等等,往往忽略了學生到底訓練了什么,訓練到了何種程度。一句話,就是忽略了學習的主體功能。教師如同教練,不能事事都包攬下來,一堂課,應該指導學生去努力完成教學目標;目標完成了,教師即使講得不多做得也少,而學生得到了訓練,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何嘗不可以呢?實際情形也如此,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很高,既緩解了每次作文的畏難情緒,又多了幾分責任感和自信心。
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還能適當減輕教師的負擔,提高評改作文的效率。教師可在全面瀏覽的基礎上,把全班作文按一定標準大致分成優(yōu)、良、一般、較差四個等級。然后從各個等級中抽出一兩篇,重點批改,或批改全篇,或批改段落,作為講評材料。其余作文,可讓學生按要求互相批改或自己修改。這樣做,老師既能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文動態(tài),又能節(jié)省時間,避免逐篇詳批細改的勞苦。被譽為當代教育家的魏書生只布置學生寫作文,從來不批改,學生寫作水平比同年級高出很多??焖僮魑闹笚畛醮合壬髮W生自改互改,老師只檢查學生寫了沒有,效果極佳。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詫W一學呢?很多同行認為這是神話,而且大多數(shù)教育管理者從來就不敢這么“放縱”語文老師,家長也認為這樣的老師是失職,不作為。一些有識之士在這方面大膽實踐 ,既考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絕不取代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同完成寫、議、評、改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一來,教師就有了足夠的精力指導學生多寫了。只有大量的、經(jīng)常的、多種多樣的寫作訓練,才有可能將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寫作特點、表達技巧之類朦朦朧朧的寫作知識轉(zhuǎn)化為實實在在的寫作能力,完成由知性到智性,再到能力的飛躍。如果抱守“寫是為了改,改了就一定好”的陳見,將重擔壓到教師頭上,作文教改將永遠是一句空話。教師要勇于丟掉包袱,給學生留下訓練的機會。當然,讓學生互批自改的目的不是消極地減輕老師的負擔。相反,教師要精心指導每一次批改,提出具體目標和要求,學生的批改才會有針對性,才會有效果。與精批細改不同的是,教師更輕松些,學生也更主動些,師生都受益,豈不兩全其美!
懂得了自改作文的意義之后,就是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批改了。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應該讓學生明白,改文章比寫文章更難,因為修改文章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我們可以用古今名家的創(chuàng)作實例進行啟發(fā):曹雪芹的《紅樓夢》就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果戈理的《欽差大臣》有過六種修改稿;毛澤東的詩詞,也是多次請人修改。學生懂得了批改也是一種能力和技巧訓練的道理后,純粹依賴教師批改的心理就會逐漸消失,最終也會把修改作文當成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其次,教師要傳授批改方法,要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可以由矯正性練習,即對字、詞、句、標點等較淺顯錯誤的修改,逐步過渡到潤色性練習,即對選材、立意、結(jié)構、修辭等進行加工。在批改形式上,可以靈活多變。每次批改的目標確定要具體,可按單元練習和課文寫作特色分項安排。這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一定能夠逐步掌握作文技法和批改要領。最后,也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寫完作文之后,教師宜“趁熱”批改。每班批閱10本左右,二三年級只批改3至5篇就行,主要用于講評。爭取一學期每個學生至少由老師批改一次作文。而學生不可立即修改自己的作文,因為剛剛寫完,根本看不出哪里需要修改,可適當“冷卻”三五天、一兩周,甚至一兩個月,再讀就會發(fā)現(xiàn)毛病,可以進行修改了。有條件的學??捎枚嗝襟w進行作文教學。有電腦的家庭可讓學生將作文采用全拼法輸入電腦,存入“我的文檔”,用郵件發(fā)給老師。老師在網(wǎng)上批改,做成課件,到課堂上演示批改過程,點擊“顯示”欄,將“原始狀態(tài)”、“標記的原始狀態(tài)”與“最終狀態(tài)”對比便可盡知作文的優(yōu)劣得失和艱辛與快樂。堅持一兩年之后,學生就會養(yǎng)成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進入“不待老師改,自能作文”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