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紅波 黃飛
(浙江省舟山醫(yī)院婦幼保健院區(qū),浙江 舟 山316000)
Neuman理論的核心觀點是把人作為一個整體的、多維的開放系統(tǒng),會不斷地與環(huán)境中的壓力原(應激原,stressors)互動,并通過自身的防御體系維持整個系統(tǒng)的平衡和完整。而當人的這種防御體系或反應能力不能維持整個系統(tǒng)的協(xié)調平衡時,就會出現(xiàn)從生理到心理的一系列病理反應甚至危機狀態(tài)[1]。目前,子宮全切術作為治療子宮肌瘤等各種婦科良惡性病變的重要措施,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的應用。這種手術方式雖保留了卵巢,在理論上并不會影響患者的內分泌功能,但由于其切斷了子宮動脈,使供應卵巢的血液減少,仍然可能影響卵巢功能,進而引發(fā)卵巢早衰及一系列的植物神經(jīng)紊亂表現(xiàn),導致患者出現(xiàn)圍絕經(jīng)期癥狀。加上部分患者認為子宮切除后會造成自身性別特征的缺失,影響性功能,擔心夫妻生活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矛盾,進而引發(fā)嚴重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危機。本研究針對136例子宮全切術后存在抑郁狀態(tài)的患者,采用Neuman理論設定心理危機干預的具體措施,觀察心理護理對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作用,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0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婦科入住的子宮全切術后患者共300人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精神狀態(tài)評估,以總分>8分作為入選標準。共檢出抑郁狀態(tài)者136例,年齡24~64歲,平均年齡(46.7±12.2)歲。其中子宮肌瘤56例,子宮腺肌病44例,子宮內膜異位12例,子宮脫垂4例,其他20例,所有患者均保留卵巢。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原發(fā)疾病及精神狀態(tài)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以Neuman理論為依據(jù)的護理評估 根據(jù)Neuman理論,應激原(stressors)是能改變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不利因素[2]。具體到子宮全切術后患者,通過評估,我們認為其應激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2.1 卵巢功能受影響引發(fā)的圍絕經(jīng)期 雖然該組患者子宮全切術并未切除卵巢,但由于切斷了子宮動脈,使供應卵巢的血液減少,仍然可能影響卵巢功能,進而引發(fā)卵巢早衰及一系列的植物神經(jīng)紊亂表現(xiàn)[3],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躁不安、抑郁、喜怒無常、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等圍絕經(jīng)期癥狀。
1.2.2 性別特征缺失 部分患者認為,子宮是作為一名女性不可缺少的性別特征,是維系其社會角色認定的基礎之一[4]。切除子宮后,患者會認為自己不再具備一名女性應有的完整特征,并因此感到不安、自卑乃至抑郁、焦慮、情緒失落。
1.2.3 擔心喪失性功能,夫妻關系破裂 很多患者認為子宮切除后會喪失性欲,或者從功能上喪失進行性生活的能力,因此會影響自己的夫妻感情,甚至因此導致家庭破裂。加上患者通常認為性問題難以啟齒,與醫(yī)護人員缺乏溝通,產(chǎn)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1.3 護理措施
1.3.1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子宮全切術后患者心理處在一個極其痛苦而又自閉的狀態(tài),護理人員應以語言及良好的肢體行為與患者進行溝通,做到互相了解,進而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1.3.2 健康宣教與交流 對于患者卵巢功能受影響引發(fā)的圍絕經(jīng)期表現(xiàn),可向患者講述圍絕經(jīng)期的保健常識,告知患者這是手術后的正常表現(xiàn),焦慮緊張無助于疾病的康復,必要時可給予植物神經(jīng)調節(jié)劑或激素替代治療。針對患者在性生活方面的疑慮,應告知患者,子宮切除后,雖然不再有月經(jīng)來潮,但其喪失的僅僅是生育功能而非性功能。雖然子宮切除術可導致陰道暫時縮短,加之其他心理生理因素,夫妻性生活可能受到短期的影響,但隨著手術后性生活的進行,陰道組織可緩慢延長,逐漸恢復正常性生活。同時應告知患者,陰蒂和陰道前壁中點才是女性性感受的主要興奮點,而非子宮,切除子宮后并不會顯著影響患者的性體驗。
1.3.3 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 針對患者對術后夫妻關系的擔憂,護理人員可主動與患者家屬交流,解除患者丈夫對妻子手術后生理和心理影響的顧慮。因為丈夫的態(tài)度是影響患者術后性生活質量和家庭關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患者的主要顧慮所在,獲得患者丈夫的理解對減輕患者思想壓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4 研究工具 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于干預前和干預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療效評價。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由Hamilton于1960年編制,是臨床上評定抑郁狀態(tài)時應用得最為普遍的量表。本表共包括20項,包含總分及7類因子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運用上述理論及措施對治療組患者經(jīng)過3~18d(平均10d)的護理后,HAMD因子分析顯示,治療組患者在焦慮/軀體化(P<0.01)、絕望感(P<0.01)、認知障礙(P<0.05)方面較對照組顯著改善(表1)。
表1 兩組患者HAMD因子分析
Neuman的健康照顧系統(tǒng)模式以開放式系統(tǒng)模式為框架。個體可以用圍繞著一個基本核心的一系列同心圓來表示(圖1)。
圖1 健康照顧模式同心圓示意圖
其中基本結構(basic structure)又稱能量源。正常防御線(normal line of defense)是位于彈性防御線和抵抗線之間的實線圈,指每個個體經(jīng)過一定時間逐漸形成的對內、外界壓力的正常反應范圍,即通常的健康/穩(wěn)定狀態(tài)。彈性防御線(flexible lines of defense)是最外層的虛線圈,有防止壓力原入侵、緩沖和保護正常防御線的作用,當環(huán)境施壓時,它是正常防御線的緩沖劑。抵抗線(lines of resistance)是位于正常防御線與基本結構之間的虛線圈,是防御壓力原的一些內部的已知和未知的因素(如免疫系統(tǒng)、心理防御機制等)在壓力原侵入正常防御線時被自動地激活,主要功能是保護基本結構,使個體穩(wěn)定并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正常防御線),否則能量耗竭、死亡。
針對本組患者,護理人員根據(jù)Neuman理論總結引發(fā)子宮切除后心理危機的應激原,設定心理危機干預的具體措施,使干預組患者精神狀態(tài)獲得極大改善,取得了滿意效果。表明以Neuman理論為指導的護理方法,在子宮全切術后患者心理危機干預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各級醫(yī)院護理人員中進行普及推廣。
[1]Neuman B.The nurse theorists:21st-century updates-Betty Neuman.Interview by Jacqueline Fawcett[J].Nurs Sci Q,2001,14(3):211-4.
[2]Neuman B,Newman DM,Holder P.Leadership-scholarship integration:using the Neuman systems model for 21st-century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J].Nurs Sci Q,2000,13(1):60-63.
[3]鞠淑環(huán).子宮切除術后健康指導[J].中華現(xiàn)代婦產(chǎn)科學雜志,2005,2(2):187-188.
[4]勞雅紅,孫一勤,金煜.子宮切除患者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及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6):5691-5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