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穎
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在臨床上以咳嗽、咳痰、氣喘、發(fā)熱為主要表現(xiàn)。氨溴索系新型黏液溶解劑,同時對呼吸系統(tǒng)有保護作用[1]。我們在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輔以氨溴索不同給藥方式佐治,進行臨床療效對比,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兒186例,年齡為3個月至3歲,男96例,女90例,患兒均有咳嗽、發(fā)熱及肺部啰音,診斷均符合小兒下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三組:霧化組64例,男34例,女30例;靜脈滴注組62例,男32例,女30例;口服組60例,男32例,女28例。所有病例均無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腦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等嚴重并發(fā)癥和合并癥。統(tǒng)計學處理三組中例數(shù)、年齡、性別及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三組患兒均按下呼吸道感染治療措施給于抗感染、止咳、平喘,必要時吸氧、吸痰等綜合治療。在此基礎上,加用氨溴索輔助治療。霧化組:氨溴索7.5 mg+生理鹽水4 ml/次,氧驅動霧化吸入,每次10 min,2次/d。靜脈滴注組:2歲以下兒童氨溴索7.5 mg+5% 葡萄糖25 ml/次,慢速靜脈滴注,2次/d,2歲以上氨溴索7.5 mg+5% 葡萄糖25 ml/次,慢速靜脈滴注,3次/d??诜M:氨溴索糖漿0.3 g/100 ml,3~6月兒童每次1.5 ml,2次/d;6月至2歲兒童每次2.5 ml,2次/d,2~3歲兒童每次2.5 ml,3次/d。記錄三組患兒的咳嗽消失時間、氣促痰鳴音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以及不良反應。
1.3 療效評定 顯效:治療5~7 d,無咳嗽,體溫正常,雙肺啰音明顯減少或基本消失,胸片復查見炎性病變基本吸收;有效:治療7 d,體溫明顯下降或正常,咳嗽明顯好轉或消失,胸片復查見炎性病變有所吸收好轉;無效:治療7 d后主要癥狀、體征及胸片無改善或進一步惡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臨床療效結果 見表1。治療結果表明,霧化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靜脈滴注組和口服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靜脈滴注組與口服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相比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差別。
表1 三組臨床療效情況比較(例)
2.2 三組主要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見表2。霧化組咳嗽、氣促痰鳴音、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較靜脈滴注組和口服組明顯縮短,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其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靜脈滴注組和口服組在主要臨床癥狀消退時間的比較差異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三組臨床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d,)
表2 三組臨床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d,)
60 5.03±1.10 3.29±1.21 6.13±0.79 64 3.55±1.17 2.63±1.55 5.45±1.32靜脈滴注組 62 4.68±1.12 2.92±1.15 5.97±1.13口服組組別 例數(shù) 咳嗽消失 氣促痰鳴音消失 肺部啰音消失霧化組
2.3 不良反應 口服組和靜脈滴注組3例出現(xiàn)消化不良、惡心癥狀,1例出現(xiàn)皮疹,均在停藥后緩解;霧化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因為嬰幼兒黏膜血管豐富,缺乏彈力組織而支撐作用差,粘液腺分泌不足而氣道干燥,纖毛運動空間小致清除能力差,病菌易于感染,感染使氣道壁黏膜充血、水腫,黏性分泌物增多,而嬰幼兒咳嗽排痰能力弱,故在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過程中,使用有效的黏液溶解藥物,促使患兒痰液易于溶解分泌排除,及時減輕咳嗽、咳痰、痰堵癥狀,對迅速緩解病情極為重要。而霧化吸入藥物使痰液稀釋易于排出,是目前比較有效的治療措施[3]。
鹽酸氨溴索是具有多種效應的呼吸道潤滑祛痰藥,其分子式為C13H19Br2CIN2O3,對肺組織有較高的親和力,能刺激支氣管分泌細胞,增加氣道內漿液分泌,降低痰液的粘度,降低粘痰對氣道壁的粘附,促進纖毛上皮的再生,激活受損的呼吸道纖毛功能,加強纖毛擺動,減少粘液的滯留,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氨溴索有協(xié)同抗生素的作用,使抗生素的肺組織/血漿濃度比值上升,縮短抗生素用藥時間,并可增加抗生素在氣道內的藥物濃度,以增強其殺菌作用[4]。
本研究通過霧化、靜脈滴注、口服三種方式使用氨溴索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氨溴索霧化輔助治療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其療效顯著,在改善咳嗽、咳痰、氣喘癥狀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是優(yōu)于靜脈滴注和口服這兩種方式的,經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靜脈滴注和口服這兩種方式的療效則無明顯差別。小兒氣道和肺泡對藥物的接觸和吸收表面積大,呼吸道黏膜通透性和吸收性能良好,藥物吸收起效快,局部濃度高,而用量較小,全身不良作用小。通過氧氣驅動藥物霧化器中的氨溴索變成細小霧粒,隨呼吸被吸入呼吸道,到達終末支氣管及肺泡,起到濕化氣道稀釋痰液的作用。由于痰液的及時有效排出能減少病菌的繁殖及解除支氣管阻塞,有效改善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控制臨床癥狀,明顯縮短療程。而靜脈給藥需要通過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才能產生藥效,同時部分藥物經過肝臟首過效應的滅活,藥效降低;口服氨溴索經過胃腸道吸收,可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起效較慢,不良反應會增加。
本組結果證實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采用氨溴索化痰治療,應用霧化給藥方式效果最優(yōu),該方法作用迅速、直接,痰液易于清除,能明顯減少和減輕患兒咳嗽,是促使患兒更快痊愈的一種有效臨床輔助措施。而本組應用氨溴索的患兒,治療后患兒的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均無異常改變,臨床使用安全。因此,臨床上治療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患兒可以推廣氨溴索霧化治療。
[1]殷凱生,張勁松,孫麗華,等.國產氨溴索片祛痰的療效及安全性.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0,19(2):99 102.
[2]吳瑞萍.實用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136-1141.
[3]朱科明,李深,鄧小明.沐舒坦對危重患者肺功能的保護.中國急救醫(yī)學,2001,21(1):59.
[4]朱科明,李申,楊波.沐舒坦對呼吸系統(tǒng)的保護機制.國外醫(yī)學·麻醉與復蘇分冊,2001,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