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問題情境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怎樣設置及有效利用,如何恰當地利用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內部逐步形成或已建立的知識經驗,是每一位教師關注的問題。本文基于問題情境的運用分析,提出使學生擺脫“數學就是解題”及枯燥乏味的數學觀,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建議。
關鍵詞: 教學教材 問題情境 基本原則 教學建議
布魯納認為:“學習者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經歷對學習材料的親身體驗和發(fā)展過程,才是學習者最有價值的東西?!币磺袑W習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問題情境”可理解為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教學環(huán)境。這種教學環(huán)境除了物理意義上的存在外,還有心理意義上的存在。于是圍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的活動也越來越多,教師也更多的地關注問題情境的設計和氛圍的營造,但是如何恰當地運用問題情境來幫助教學目標的實現,指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呢?
一、運用問題情境的基本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體現在針對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兩個方面。問題情境很多是知識性情境,考慮到學生群體的特征,如年齡、心理特征和知識能力水平等各方面,或聯系生產知識、其他學科知識的情境,加上學生日趨成熟,自控能力增強。因此,首先,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知識基礎以及教學內容與目標,恰當地設置數學情境;其次,突出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應通過生動活潑的語言與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呈現;最后,教師所呈現方式應圖文并茂、豐富多彩,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發(fā)展性原則。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學生的學習是從已知區(qū)—最近發(fā)展區(qū)—未知區(qū)的過程,是一種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積累。而問題情境教學就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知區(qū))出發(fā),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入手,創(chuàng)設有層次的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架起思維的梯子,使學生認知思維在層層遞進的情境中不斷地上臺階,從而到達未知區(qū)實現教學目標。由此可見,要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問題情境,必須基于學生當前已形成的固定的知識、經驗及能力,綜合考慮學生發(fā)展的生活環(huán)境及實際來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既能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又給學生留有創(chuàng)造及探索的空間。問題情境教學是學生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發(fā)展新能力的平臺。
(三)趣味性原則。
如在講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老師先講了一個數學小故事: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在小學讀書時,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1+2+3+…+100=?。老師剛讀完題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寫出了答案:5050。這時學生出現驚疑,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這么快呢?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究反響。教師順勢引入新課:等差數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這樣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對于教師而言,生活中的諸多例子是鮮活的,易于學生理解與掌握的,因此,我們應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數學文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品質,積極營造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氛圍。
二、對問題情境教學的建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創(chuàng)設數學問題情境教學越來越受到老師們的關注,成為新課程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為了充分發(fā)揮數學問題情境的教學功能和有效性,提出以下建議。
(一)充分重視“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有些教師并不重視,或忽略或不會利用,直接講所學內容,沒有發(fā)揮“問題情境”的功能。仍然進行的是傳統(tǒng)的數學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壓力下不得不學習數學,使得學生沒有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以及數學在生活的應用。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觀,重視問題情境的作用,它可以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借助數學的思想方法。他們會對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現象理解得更深刻,真正體會到數學來自生活及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在問題情境中鍛煉學生學習的遷移能力。
對于學到的數學知識,只有會應用,才算是真正理解。如何將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問題解決中,或從問題情境中總結出知識點,也是需要鍛煉的能力。例如:在講圓的性質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在生活中車輪的形象是圓的,水管是圓的,許多容器也是圓柱形的,如:臉盆,水杯,水桶,等等。設計者為什么要把它們設計成圓形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呢?這樣的提問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也就是說,圓周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是相等的。這是圓的一個最重要而又最基本的性質。車輪就是利用圓的這種性質制成的。當車子在行進中時,車軸距路面的距離就總是一樣的。假如我們把車輪做成方形的,把車軸放在車輪的對稱中心,車在行進時,車軸到路面的距離會時大時小,即便走在平坦的公路上,車也會上下顛簸,坐車人的感覺也就不會舒服了。
(三)注重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解決。
問題情境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對問題的解決已經充滿急切的心情,因此,讓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體會問題從提出到解決的全過程,這樣可以讓知識的形成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簡言之,問題情境的問題應在教學中得到解決。即使忘記數學結論,也不會忘記在解決此類問題中體驗成功的場景,同時也引導學生在以后的解決問題中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四)基于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學生問題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的水平,幫助學生獲得必要的經驗,為學生順利進入問題情境提供必要的準備。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概念,問題情境應該符合自己學生的認知水平,既不能高于已有水平,又不能低于學生的已有水平,應該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即需要老師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在使用問題情境的時間上應有所限制,不能一味為了創(chuàng)設實際中的情景,耗費大量的時間,雖然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但難以保證教學效率。
三、結語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燈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F代心理學認為:教學時應沒法為學生刨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的思想方法,他們會對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現象理解得更深刻,真正體會到數學來自生活及學習數學的樂趣。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奧蘇泊爾所提出的,學習應是有意義的學習,當學習具有意義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fā),就能夠基于生活中所積累的知識,先于課堂內容而產生問題,并將問題與課堂之間形成緊密的銜接關系,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及知識結構的生成。問題情境本身就是教育家所倡導的“先行組織者”,二者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參考文獻:
[1]陳艷.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校長),2007(06).
[2]易敏.數學建模,促使中小學“無縫”銜接[J].教育藝術,2011(08).
[3]李金選.小學數學建模教學探究[J].華章,2010(24).
[4]趙景清,趙云肖.創(chuàng)設數學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J].河北教育(綜合版),2007(09).
[5]王彩平.變靜為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J].小學教學設計,2007(32).
[6]謝春燕.在問題情境中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實踐[J].新課程(教師),2010(10).
[7]朱志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處理好六對關系[J].小學教學研究,2007(07).
[8]郎文選.拆項鏈問題與數學建模[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7(09).
[9]陽謙.創(chuàng)設數學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J].云南教育,2000(17).
[10]陳玉梅.也談數學問題情境的有效利用[J].小學教學設計,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