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旻 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yī)院 麗水 323000
雞血藤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莖。在我國主產于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其性溫、味苦、甘、澀,有行血補血,舒筋活絡,強筋骨,調經的作用,多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等癥,為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藥。本品含多種鞣質、異黃酮、二氫黃酮、查爾酮、擬雌內酯類、三萜類及甾醇類成分[1]。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雞血藤混淆品屢見不鮮,其中尤以豆科的油麻藤屬及崖豆藤屬植物的藤莖冒充雞血藤的現象最為常見,甚至出現個別地區(qū)用其混淆品充當習用品而長期使用。為保障藥材藥效,筆者對雞血藤與常用混淆品的鑒別方法作一介紹。
1.1 性狀特征 莖呈扁圓柱形。通常多切成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斜切片,厚度為0.3~1cm,表面灰棕色,栓皮脫落處呈紅褐色,有縱溝。橫切面可見小形的髓偏向一側,木部淡紅色,小孔洞(導管)不規(guī)則排列,皮部內側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褐色或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3~8個偏心性半圓形的環(huán)。質地堅實,難折斷,折斷面呈不整齊的裂片狀。氣微,味澀[2]。
1.2.1 莖橫切面 ①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內含棕紅色物。②皮層較窄,散有石細胞群,細胞腔內充滿棕紅色物;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③維管束異型,由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排列成數輪。④韌皮部最外側為石細胞群與纖維束組成的厚壁細胞層;射線多被擠壓;分泌細胞甚多,充滿棕紅色物,常數個至十多個切向排列成層;纖維束較多,非木化至微木化,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鞘纖維,含晶體纖維細胞壁木化增厚;石細胞群散在。⑤木質部射線有時含紅棕色物。導管多單個散在,類圓形,直徑可達400μm;木纖維束亦為晶鞘纖維,木薄壁細胞中少數含有棕紅色物[2]。
1.2.2 粉 末 棕紅色。①石細胞成群,呈淡黃色或黃棕色,類方形、類圓形、類三角形等;壁厚者層紋明顯,有的胞腔內含紅棕色物。壁稍厚者,常含草酸鈣方晶,孔溝明顯。②纖維束周圍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鞘纖維,纖維末端的壁易分裂為數條,呈針狀纖維束。③導管以具緣紋孔為主。④木射線細胞常與薄壁細胞垂直排列,類方形具紋孔。木薄壁細胞類長條形,紋孔細密。⑤內含紅棕色物的分泌細胞眾多,排列成條狀或不規(guī)則塊狀。⑥草酸鈣方晶存在于石細胞或其他厚壁細胞內。⑦木栓細胞多角形,壁具長圓形紋孔[2]。
2.1 山雞血藤 來源于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iet 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的干燥藤莖。主產于中南、西南、華東地區(qū)。性狀特征:莖圓柱形,直徑1.5~2cm,表面灰棕色,有多數縱長或橫長的皮孔;栓皮鱗片狀。橫切面皮部約占半徑的1/4處有一圈滲出的黑棕色樹脂狀物,向外漸疏,木質部黃色或淡黃色,可見細密小孔,射線細,髓極小,居中。質堅實,氣微弱,味微苦澀[3]。
2.2 常春油麻藤 來源于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 l的干燥藤莖。主產于福建,該地區(qū)亦有作為雞血藤的習用品入藥。性狀特征:莖圓柱形,直徑1.6~3.5cm,表面灰褐色,粗糙,具有縱向陷溝、橫環(huán)紋和疣狀凸起的皮孔,尚可見瘤狀凸起的側枝痕跡。橫切面韌皮部棕褐色,有樹脂狀分泌物,木質部灰黃色,導管孔洞狀,多放射狀整齊排列。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排列呈4~6個同心性環(huán),髓部細小,居中,射線致密呈放射狀。質堅實,難折斷,折斷面纖維性,氣微弱,味澀而微甜。
2.3 白花油麻藤 來源于豆科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 oodiana Tutcher的干燥藤莖。主產于廣東。性狀特征:莖為稍彎曲的扁圓柱形,直徑3~7cm,表面灰棕色,具明顯的橫溝和縱向皮孔,節(jié)處微凸起,栓皮脫落處呈紅棕色。橫切面木質部淡紅棕色,韌皮部有樹脂分泌物呈紅褐色與木質部相間排列呈1~5個同心環(huán),髓小,在中央偏于一側或居中。質堅實,難折斷,折斷時裂片狀。氣微,味澀。
2.4 豐城崖豆藤 來源于豆科植物豐城崖豆藤Millettianitida Benth.Var hirsutissina Z.Wei的干燥藤莖。主產于江西、廣東。四川省曾將該植物作為雞血藤入藥[4]。性狀特征:莖圓柱形,直徑1~3.5cm,棕褐色至深褐色,有點狀皮孔。皮部約占半徑的1/4~1/3,外側黃白色,內側分泌物紅棕色斑點,呈紅棕色或黑褐色形成一圈。木質部黃白色,導管細孔狀,髓小,居中。質地堅實,不易折斷,氣微,味澀。
2.5 異型南五味子 來源于木蘭科植物異型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e(Roxb.)Craib的藤莖。主產于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是云南制雞血藤膏的主要原料之一,該商品名稱是“鳳慶雞血藤膏”[5]。性狀特征:莖圓柱形,直徑1.5~8cm,栓皮黃白色,柔軟而富彈性,厚達0.7cm,具縱溝和橫裂隙,將栓皮分割成條塊狀,常附有地衣,栓皮易塊狀剝落,剝落處呈暗紫紅色。橫切面皮部窄,紅褐色,木部淺棕色,導管孔排列較密。質堅實,不易折斷,具有特殊香氣。
綜上所述,雞血藤與其常見混淆品的鑒別要點在于髓部的位置及木部與皮部分泌物所組成圓環(huán)的類型。正品髓部偏向一側,與之最易混淆的白花油麻藤雖也有髓部偏向一側的情況存在,但其木部與皮部的樹脂狀分泌物所構成的是同心性圓環(huán),而正品雞血藤則是偏心性圓環(huán)。因此,抓住以上兩個鑒別要點,結合雞血藤的顯微特征有利于對正品雞血藤的識別,從而保障藥材質量,提高臨床用藥療效。
[1]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385.
[2]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S].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34,180.
[3]康廷國.中藥鑒定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249.
[4]四川省衛(wèi)生廳.四川省中藥材標準[S].1987:126.
[5]閻玉凝,王春根.中藥鑒定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