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清朱德密
(1山東省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膠州266300;2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青島266300)
老年型干燥綜合征的辨證施護
周瑞清1朱德密2
(1山東省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膠州266300;2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青島266300)
老年型干燥綜合證;辯證施護
干燥綜合征是一個主要累及外分泌腺體的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病,又稱口眼干燥和關節(jié)炎綜合征,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年以上為多,近年來在老年病的治療中已引起廣泛性。我科于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50歲以上老年人17例。通過辨證施護,在臨床實踐中已取得顯著效果。
17例患者均為我院風濕病科住院者,其中女15例,男2例;年齡在50~71歲之間,平均年齡58歲;所有病歷均已明確診斷。病程最長19年,最短7年。
論干燥綜合征的病因,可能有三種:①氣運太過,暴氣橫逆,感而受之;②過度使用辛熱燥烈之品,耗傷陰液,筋脈失濡;素體肝腎虧虛,陰液不足,筋脈關節(jié)失養(yǎng)[1],不榮而痛。有不少學者認為,雖然人體津液無處不在,燥之為病可涉及全身各個臟腑經絡與組織器官,但從臨床經驗來看,肝脾腎三臟是本病燥證產生的根蒂所在。肝藏血,腎藏精,內寓元陰元陽,燥毒侵犯人體,首先耗傷人體陰液,耗竭肝腎之陰。在老年人,燥毒容易進一步深入經絡,壅滯氣血,氣機因此不暢,肝氣因此不舒,津液出現輸布障礙。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脾氣先衰,燥毒還容易加重脾氣損傷,導致脾氣虛衰,脾失健運。
3.1 上燥肺陰不足型
3.1.1 癥見口干舌燥、咽干口渴、唇干、鼻干或鼻中燥熱、干咳或痰中帶血、舌紅、苔白而干或有裂紋,脈
細數。
3.1.2 癥狀護理干燥性角膜炎患者局部可以用人工眼淚3次/d,也可以用10%磺胺醋酸眼藥水及抗生素藥膏,如眼膏點眼,以減少局部刺激癥狀,防止繼發(fā)感染,每日飯前飯后及時淑口,定期作牙科檢查。
3.1.3 飲食調攝注意調配合理飲食,嚴禁暴飲暴食,忌食辛辣厚味,如生蔥、大蒜、韭菜、油膩生酸之品。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可選沙參粥、蓮子粥。上燥可時時頻服雪梨漿、含服話梅5次/d,可起到生津止渴之效。
3.2 中躁胃陰不足型
3.2.1 癥見病程短,少氣懶言,患者表現口舌干燥、口渴多飲、飲不止渴、大便干燥,如舌紅、苔黃躁、脈細數。
3.2.2 癥狀護理對癥程較長的患者應該注意心理護理,外除郁悶優(yōu)思,保持心情平和,注意詢問患者每日大便次數及性狀。
3.2.3 飲食調攝科學合理飲食,少食多餐,可食用半流食,忌飲食不節(jié),積熱耗津,多食清淡可口營養(yǎng)適中食物,常服蒸食山藥,晚睡前或常服蜂蜜。
3.3 下躁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型
3.3.1 癥見咽喉干燥,耳輪甘焦、目赤干澀,尿澀少或尿量顯著增多,肌肉酸痛,盤脈拘急或兼耳鳴,舌紅無苔或苔少而干,脈細數。
3.3.2 癥狀護理關節(jié)腫痛嚴重者應臥床休息,給予中藥熏蒸1/天,15天為1個療程。對長期臥床翻身困難者應幫助其交換體位,以防發(fā)生褥瘡。癥狀基本控制后應適當進行功能鍛煉以促進氣血流通,防止關節(jié)強直和肌肉萎縮。
3.3.3 飲食調攝調整飲食扶助正氣,適當服用發(fā)菜粥、淡菜粥以化痰軟堅,消腫散結??捎锰於?、麥冬煎湯久服,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選擇既有營養(yǎng)又有利于病情緩解的食物,也可每日在飲品中加入檸檬片薄荷葉。
4.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濕度在50%~60%,宜陰涼,勿過躁,以防六淫氣候外邪的侵害,致意個人衛(wèi)生防護,常洗澡,洗澡后可用潤膚露擦拭皮膚,勤更內衣。
4.2 情志護理七情是內傷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老年人對異常精神刺激承受力差,對老年患者要認真、耐心、細致,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而情志失調,心境憂愁,使內火自息,均能消耗陰津,日久耗傷使內臟組織失去濡養(yǎng)而生干燥之征,故引起患者排除干擾,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耐心細致地與患者溝通。給予安慰、解釋、疏導,發(fā)揮患者特長,幫助患者組織文娛活動,有利于患者保持樂觀情緒。取得家庭支持。有些患者子女僅提供經濟支持,對患者關心不足。因此,協助子女與患者的溝通,讓患者聽到家庭生活中令人快樂、開心的事情,感到家庭生活的樂趣,解除患者心理障礙。
4.3 出院指導患者出院時,護士應詳細交待藥物的用法、用量及不良反應。因老年人記憶力差,要打印成文字交代給家屬,使其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映,尤其口服激素的量不能自己擅自停服或減量,要定期復查,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病情好轉后,適當鍛煉,動靜結合,調整陰陽,促進恢復健康,減少發(fā)作。
[1]包林,魏睦新.老年干燥綜合征的中醫(yī)辯證論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8(29):1996-1998.
[2]張玲.干燥綜合征的辨證施護[J].河北中醫(yī)雜志,2000,22(11):864-86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0.070
1672-2779(2013)-10-0104-02
??韓世輝
201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