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元
平面鏡成像實驗是初中物理的經(jīng)典實驗之一,教育部頒布的《初中物理課程標準(2012年版)》將其列入20個學生必做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由于現(xiàn)有實驗器材的局限性,該實驗操作中會存在一定的誤差,筆者嘗試對該實驗的現(xiàn)有器材進行改進。
平面鏡成像實驗中使用的主要器材—平面鏡是由平板玻璃制成的。平板玻璃本身存在一定的厚度,而反射面在玻璃板的表面,實驗操作中測量出的物距與像距數(shù)據(jù)不相等,而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如果在實驗操作中眼睛正對像的位置,數(shù)據(jù)的差就是玻璃板的厚度。2012年南京市物理教研室在高淳某中學開設市級公開課《平面鏡成像》,教研員許志老師評課時說,江蘇省教研室組織省內(nèi)部分初中物理教師進行實驗操作技能競賽,其中就有平面鏡成像實驗,操作結(jié)束后有關(guān)專家點評,由于玻璃板厚度會引起誤差,所以平面鏡成像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數(shù)據(jù)不應該相同。
2012年《物理通報》第2期發(fā)表了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物理系吳德蘭和秦萌的論文《平面鏡成像實驗的像距系統(tǒng)誤差分析》,他們認為減小系統(tǒng)誤差的方法有:(1)盡量選擇薄的玻璃板;(2)盡量選擇折射率小的玻璃板;(3)眼睛的位置盡量正對像的位置。
筆者的設想是,將反射面設置在玻璃板的中間。實驗操作中,測量物距與像距時從玻璃板兩側(cè)的表面出發(fā),測出的像距和物距數(shù)據(jù)就一樣了。當然這時的物距與像距不是從反射面算起,而是玻璃板兩側(cè)的表面,誤差仍然存在。
現(xiàn)有的器材有一層深色的涂層,這就是反射光的涂層。這涂層的特點是既反射光又透光,類似于夏天戴的太陽鏡片。通過查找資料得知:鍍膜玻璃可分為陽光控制鍍膜玻璃和低輻射鍍膜玻璃。(1)陽光控制鍍膜玻璃,是對太陽光具有一定控制作用的鍍膜玻璃。這種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鍍膜層具有單向透視性,故又稱為單反玻璃。(2)低輻射鍍膜玻璃,是一種對遠紅外線有較高反射比的鍍膜玻璃。這種玻璃對于太陽可見光和近紅外光有較高的透過率。
如果用玻璃板來制作鍍膜玻璃,由于玻璃硬度較高,加工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有沒有現(xiàn)成的材料?筆者想到了實驗室用的櫥窗卡,商品名字叫桌牌(如圖1所示),是有機玻璃材質(zhì),硬度較低,加工起來也方便,它做櫥窗卡時也是二層有機玻璃板夾一張卡紙,還有個底座,將底座鋸開一分為二正好做支架(如圖2所示)。如何做得具有鍍膜玻璃一樣的效果呢?筆者想到了家裝材料中的玻璃貼膜,迎光的一面具有鏡子特性,背面則可以透視(如圖3所示),可用它貼玻璃膜。
圖1
圖2
圖3
玻璃膜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高透型,保持了最高的透光率,又能最大可能地吸收太陽能;(2)熱反射型,具有良好的遮光性能和隔熱性能;(3)單向透視型,具有最高反射太陽輻射熱和可見光的性能,迎光的一面具有鏡子特性,背面則可以透視;(4)中高透視型,既保持了較高的透光性,又阻隔了一定的太陽熱能。
筆者選擇的玻璃膜是單向透視型,這樣會給實驗操作帶來方便。平面鏡成像實驗就是要求既具有鏡子特性能夠成像,又能透光方便觀察。
玻璃膜的粘貼需要一定的技術(shù),加工前要用練習膜多次練習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玻璃貼膜的方法:(1)裁膜,利用美工刀按需要尺寸把玻璃膜裁好。注意,玻璃膜分兩層,一層為無色透明的稱為保護膜,一層有黏性帶顏色的稱為貼膜。(2)貼膜,在清洗好的有機玻璃板和貼膜上噴水(把保護膜分開,帶膠的那面噴水,膠面是貼在有機玻璃上的),把膜貼到合適的位置。用膜刮把里面的水刮出來并刮平。噴水是為了暫時阻擋膜的膠性出來,這樣才好控制膜。膜面直接刮的時候只能用軟刮,如果用硬刮片或者塑料刮片,得重新按貼膜方法用保護膜蓋好膜面再刮,免得刮壞膜(如圖4所示)。
圖4
加工后的實驗器材如圖5、圖6所示。
圖5
圖6
實驗的改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關(guān)于該實驗改進的文章有很多,筆者只是從一個角度做了小小的改進,其效果如何還有待于大家在實際應用中進一步檢驗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