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第十五屆推普周期間(2012年9月14日~2012年9月21日)的《新聞1+1》為例,試析在推普周期間,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在語言規(guī)范方面存在的問題,旨在提高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語言規(guī)范意識,使其在推廣普通話工作中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語言 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新聞1+1
2012年2月24日,教育部召開“當前廣播電視語言問題與對策座談會”。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廣播電視研究中心主任姚喜雙教授認為,當前研究廣播電視語言問題與對策非常有意義、有價值。他指出,加強語言文字法制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需要很好地發(fā)揮廣播電視等媒體語言的示范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試析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語言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產(chǎn)生原因。
一、存在的問題
在第十五屆推普周期間,《新聞1+1》欄目共計5個視頻,時長為116分鐘,轉寫的文本共計33892字。在該文本中,語音、詞匯和語法三方面存在以下不規(guī)范現(xiàn)象。
(一)語音方面
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三個方面的考察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12年第6版)作為參考標準。
1.聲母方面
“對于大陸也好,或者說臺灣也好的這個漁民來說,捕魚是他們的生計”(9月18日)中的“捕”,應讀作“bǔ”,而主持人誤讀作“pǔ”。
同樣,在“殺人在國外,犯罪在國外,抓捕在國外”(9月19日)中,“捕”也誤讀為“pǔ”。
2.聲調(diào)方面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人的愛國熱情高漲”(9月17日)中的“漲”是一個多音字。當表示“升高、提高”時讀為三聲“zhǎng”,如“物價上漲”“水漲船高”;當表示“物體吸收液體體積增大”“超出”“頭部充血”時讀為四聲“zhàng”,如“豆子泡漲了”“錢花漲了”“臉漲得通紅”等。這里應讀作三聲“zhǎng”,而主持人誤讀為四聲“zhàng”。
“看看日本的靖國使館究竟針對亞洲國家,還是本質上其實針對的是中國”(9月17日)中的“使館”應讀作“shǐ guǎn”,而主持人誤讀為“shǐ guān”。
(二)詞匯方面
詞匯的使用很難有統(tǒng)一的標準,個人因語言表達的需要可以選用不同的詞匯。因此,我們在是否用詞得當這個問題上不做贅述,只指出有明顯錯誤的地方。
“日本在面對這個日子的時候,應該反省自己,不要在右翼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應該懸崖勒馬?!保?月18日)中成語“懸崖勒馬”的“勒”讀作“l(fā)è”,而主持人讀作了“l(fā)ēi”。這不是語音方面的錯誤,而是語言使用者對多音字“勒”的使用情況不明確而造成的失誤。當表示“收住韁繩不讓騾馬等前進”時讀作“l(fā)è”,如“懸崖勒馬”;當表示“用繩子等捆住或套住”時,讀作“l(fā)ēi”,如“繩子沒有捆緊,再勒一勒。”
(三)語法方面
(1)曲所長,你如何看待做這件事會取得什么樣的效果?(9月14日)
語病在于將兩個問句重疊。兩個問句分別是“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和“做這件事會取得什么樣的效果?”于是造成了語病。要改正語病,把有兩個問句意義的句子改為單一句子意思,可以改為“你如何看待做這件事將會取得的效果?”這樣,原句“取得什么樣的效果”這一含有疑問意義的動賓短語被改成“將會取得的效果”這個沒有疑問意義的動賓短語,使得單一句子表示單一的語義內(nèi)容,從而改正了病句。
(2)其實日本政府現(xiàn)在處在一種尷尬的這種境地之中(兩難),它必須得回到一個正確的路上去來。(9月17日)
語病是句尾語義重復?!盎氐揭粋€正確的路上去來”中的“去來”,把兩個句子的內(nèi)容重疊到一起了。重疊的兩個句子分別是“它必須回到正確的路上去”和“它必須回到正確的路上來”。要改正這個病句只需要把句尾的“去”或者“來”刪掉任意一個即可?!叭ァ焙汀皝怼钡牟煌瑢嶋H上暗含一個方向性或者指向性的不同,“去”更多含有與說話人相反的方向,而“來”更多地帶有與說話人一致的方向,這里,主持人是在客觀地陳述,不帶有個人傾向性,所以用“去”或者“來”都可以。
(3)對于大陸也好或者臺灣也好的這個漁民來說,捕魚是他們的生計,另外,“主權”二字本來就賦予他們在自己的領海里頭去打魚,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9月18日)
這句話的語病是成分殘缺。“賦予”的后面帶雙賓語,一個間接賓語和一個直接賓語,如“賦予人民權力”。我們將“賦予”一詞在語料庫中進行檢索,檢索結果表示“賦予”一詞后面的間接賓語可以省略,而直接賓語大多要出現(xiàn),如“賦予法律地位、賦予歷史內(nèi)涵”等等。因此,這個句子中“賦予”的直接賓語缺失,應改為“‘主權二字本來就賦予他們在自己的領海里頭去打魚的權力?!?/p>
(4)其實這個民調(diào)也非常地反映,因為它是海峽兩岸的媒體進行合作所出現(xiàn)的一個數(shù)據(jù)。(9月18日)
“非常地反映”不符合語法規(guī)范。一般地說,只有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和一些能愿動詞才能受程度副詞的修飾。而“反映”既不是表心理活動的詞也不是能愿動詞,不能受程度副詞的修飾,因此有語病。此外,在語義上,“反映”也缺少賓語。把這句話改為“其實這個民調(diào)也能夠反映這個問題”則符合語法規(guī)范。
二、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一)語音方面
1.對多音字語音把握不準
多音字在不同詞語中讀法不一樣,容易出現(xiàn)語音讀錯的問題。大多數(shù)情況下,語言的使用者在把握不清具體讀音時,會選擇自己熟悉的或更為常見的讀音,這就可能讀錯。如“高漲”應讀作“zhǎng”,而主持人誤讀為“zhàng”。
2.字形干擾
把“捕”(bǔ)誤讀為“pǔ”是受到“捕”的右半結構“甫”的影響。雖然“甫”本身讀作“fǔ”,但是由它作為偏旁所構成的許多詞的音節(jié)都是以聲母p加韻母u構成的,如“鋪pū、浦pǔ、蒲pú、葡pú、圃pǔ、埔pǔ、莆pú、脯pú、匍pú、酺pú”等等。這是因字形干擾而造成的語音失誤。
(二)詞匯方面
詞匯相較于語音和語法是最靈活的。詞匯靈活多變,一個詞往往具有多種用法,在句子中使用情況比較靈活,很難有一致的標準。我們沒有過多分析,只指出了明顯錯誤:“懸崖勒馬”應讀作“l(fā)è”。這既是語音方面的錯誤,也是詞匯方面的錯誤,是對成語的理解不夠熟識造成的。
(三)語法方面
1.將兩個句子形式重疊造成語病
(5)你如何看待做這件事會取得什么樣的效果?
(6)它必須回到一個正確的路上去來。
這兩個句子錯在將句子形式重疊。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人類思維的連續(xù)性與語言符號離散性之間的矛盾。如“你如何看待做這件事會取得什么樣的效果”,這其中隱含兩個問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將會取得的效果”和“做這件事會取得什么樣的效果”。這兩個問題在思維上是可以連續(xù)的,但語言上卻要用兩個句子表達。所以,這類問題是人類思維的連續(xù)性與語言符號的離散性之間的矛盾造成的。
2.省略造成語病
(7)在為自己能坐多久或者怎么怎么樣。
(8)“主權”二字本來就賦予他們在自己的領海里頭去打魚。
三、問題匯總
我們把語音、語法、詞匯這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匯總,并對其做出了簡要分析。如下圖:
把不規(guī)范現(xiàn)象姑且叫作錯誤率,以便描述。如圖,在所有的錯誤中,語法錯誤占50%,語音錯誤占42.85%。詞匯錯誤占7.15%。
《新聞1+1》在推普周期間的語言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主要存在于語法方面,其次是語音方面。雖然語音錯誤所占比例不是最大,但我們不能忽視規(guī)范語音的重要性。因為讀錯的詞可能反復出現(xiàn),如果不及時地更正就會重復讀錯。例如,語音部分的“捕魚”一詞,主持人在當天的新聞中將這個詞讀錯4次,都誤讀為“pǔ”。
四、解決對策
(一)客觀上,有短時期的工作要做,也有長期的工作要做。
1.短期工作,主持人應該在節(jié)目前對于播報的內(nèi)容仔細審閱,除了熟悉節(jié)目內(nèi)容之外,對于一些生僻的字詞或者把握不準的詞語的語音要及時查字典。
2.長期的工作則是平時下意識地多積累一些生字詞、容易讀錯的多音字和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成語等。
此外,也可以關注同類型的新聞電視節(jié)目,對比其他主持人的讀音,以便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語音方面的問題。
(二)主觀上,主持人應該加強語言規(guī)范意識。
這是由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的工作性質決定的。主持人除了完成節(jié)目內(nèi)容的播報外,還肩負傳播規(guī)范語言的責任。所以,相對于其他不具有語言傳播性質的行業(yè),主持人的要求是較高、較為嚴苛的。主持人肩負的確實是“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所以應該加強語言規(guī)范意識。
(本文曾在2012年北京市語言學會年會上宣讀,文中謬誤概由作者本人負責。)
參考文獻:
[1]盧迪迪.推普周期間電視語言規(guī)范問題研究——以央視新聞類、
專題類、綜藝類節(jié)目為例[J].語言文字應用, 2012,(1).
[2]劉子琦,桂英,張丁.發(fā)揮媒體示范作用規(guī)范使用語言文字——
“當前廣播電視語言問題與對策座談會”在京舉辦[J].語言文字應用,2012,(2).
[3]姚喜雙,李桃.試析網(wǎng)絡視頻主持人語言規(guī)范問題[J].語言文字
應用,2012,(2).
[4]有聲媒體語言文本語料庫.http://ling.cuc.edu.cn/RawPub/.
(高程 北京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