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瑛
內(nèi)容摘要:本文從語言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教知識教思路教方法和重實踐重訓練重能力三個方面對初中文言文教學思路以及教法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 教學思路 教學方法
文言文學習是初中語文學科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由于是門語言課,知識點多,信息繁復密集,學起來不像文學作品那樣易于接受,饒有興味,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起來也要下一番功夫。然而,它又很“必須”,是基礎,是工具,也是一種“資源”。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學得有興趣、有成效呢?筆者從觀察與思考所及,擬從語言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教知識教思路教方法、重實踐重訓練重能力三個方面聊陳淺見,以與同仁共勉。
一.語言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在文言文教學中提倡思想教育,不是把學生拉回到古人那里去,而是古為今用,繼承人類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財富。實施這種結合,還必須明確:1、課改深化的需要。課改的深化就是要探索合乎規(guī)律的發(fā)展和最佳的教育教學方法、最佳的教學質(zhì)量,這種兩相結合符合原則和質(zhì)的規(guī)定性。2、學科內(nèi)容的需要。社會科學包含“文”與“道”兩個方面,道寓于文,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文言文教學也是“傳道授業(yè)”,當然應吸收的是部分合理內(nèi)核的“道”。3、教書育人的需要。文言文記載和保留著豐富燦爛的古代文化和高尚民族精神,這是我們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材料,也是我們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使之然。
初中教材中所選文言文是“思想健康、語言典范”的名篇,它并非是干巴巴的皮殼和枯燥乏味的說教,有的名篇佳作說是“膾炙人口、有血有肉”也不過分。
文言文中可結合語言教育、知識教育而進行的思想教育的內(nèi)容可謂豐富多樣,如愛國主義精神、人生價值、道德情操與美育等諸方面的教育。精讀《勸學》可受到“鍥而不舍”情操的陶冶;讀《出師表》可受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教育;學《岳陽樓記》可感受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學《醉翁亭記》可了解歐陽修“與民同樂”的高尚風范。從文言文的學習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祖國自然山水、人物奇美等內(nèi)容,真是豐富極了、生動極了,都可以給我們美的教育提供材料和例文,“不唯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當然,這種結合的方式方法不是平均用力,千篇一律,而是方式靈活,角度多變,可以點化、啟發(fā)和引導。誠然,文言文學習不是思想教育課,但文言文滲透著思想教育卻是一個事實。但凡優(yōu)質(zhì)高效的教育教學,沒有不是滲透著貫穿著豐富生動、優(yōu)美高尚、巧妙藝術的思想教育的,從字句得精神,從篇章明其義,從平凡或偉大中見真諦。“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種教學的勝境和藝術,應當努力探求與追尋。
二.教知識、教思路、教方法
文言文教學,教什么?怎么教?歷來存著不同的教法、不同的選擇,什么是最好的教學思路呢?回答應當是:教知識、教思路、教方法。文言文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消化教材,弄清重點、難點和疑點,不僅教知識,而且要教思路、教方法,實施、協(xié)調(diào)并統(tǒng)一好這“三教”,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為了做好文言文教學,筆者提出“薄、實、活、新”四字訣,以此作為著眼點,組織和落實文言文教學。
所謂“薄”,即厚薄法,把厚書讀薄,長文讀短,以簡馭繁,基本的知識點、內(nèi)容,能了然于胸,這是從整體入手,宏觀著眼的一種把握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強調(diào),使學生粗知,以激發(fā)求知欲。如具體到一篇課文的學習,需要運用比較、概括(可與課內(nèi),也可與課外)。本課是怎樣的,與別的課文有何不同,不同點是哪些,本課有何特色,疑難點是什么等,在比較中突現(xiàn)一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心中有“丘壑”,這就可以化厚為薄,由博返約。
所謂“實”,即求實法,意思是學得實在,合實際,能真正學到東西,不可膚淺和浮泛,而要沉下去,潛入水中,弄清問題,明確關鍵點,字詞句三落實要真正落到實處。這就需要下一番功夫,學得扎實,“吃”得飽滿充實。如隨便抽出一句,要知道是什么意思,出自何篇,關鍵字詞的講法等,可以擬難句集釋,也可以辯析易混問題等。
所謂“活”,是指知識的溝通與聯(lián)系,能舉一反三。這是在“實”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知識能夠激活,不死板,能融會貫通,左右、上下、前后聯(lián)系。如常用文言虛詞,一篇之中可以梳理,篇與篇之間可以比較歸納等。這當中也就有思路、有方法,適當指點,布置練習,是會收到好效果的。
所謂“新”,即產(chǎn)生新知識、獲得新知,這是相對而言的。文言文教學,學者云集,說到新知,談何容易?但文言文教學最終應能引導學生見到新天地,即用自己所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去分析和探求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乃至解決問題,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取得新進展。這一點,在現(xiàn)今的文言文學習中,尤其是目前文言文考查將課內(nèi)、課外進行比較閱讀,加大了難度的情況下,尤為重要。
“薄、實、活、新”四字訣,是縱橫貫穿于“三教”之中的,即在教知識、教思路和教方法時要用這四字訣來關照和統(tǒng)攝,調(diào)控、組織和實施教學,使教學從平板和低效中解脫出來,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使學生易于接受和激發(fā)興趣,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zhì)量,從而收到最佳效果。
所謂“教思路”,就是指點思想的門徑和路子。全文有全文的思路,一個問題有一個問題的思路。思路能夠起到駕馭和統(tǒng)領全局的作用,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思”什么?如何“思”?錢偉長先生有一段話說得好:“當時,清華大學有個教師叫吳有訓,教我們普通物理課……他從來不照本宣科,拿本講義在那兒念,而是引導學生動腦筋,不斷地跟著他在課堂上思考問題?!v完以后,他叫你去看哪本書,從第幾頁到第幾頁。他這個教材有三四本書,這一段看這一本,那一段看那一本,都讓你自己去看。還有很多東西,他根本不講,要你自己去看,看完了照樣要考。我開始很不習慣,但后來我慢慢習慣了,覺得這是我一輩子聽到的講課中最精彩的一門,他對我學會用思考的方法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方法去學習,起了很大的作用?!边@講的雖是理科,但文科也同樣適用。錢先生的話啟示我們:啟發(fā)思考,培養(yǎng)思考習慣是關系教和學兩方面的問題。用講“問題”的方法取代滿堂灌,有利于誘發(fā)學生解決問題。書是要學生自己去讀的,問題弄清楚,讀懂教材也容易了。如講某篇文言文,用此“問題式”講法和思路就頗有效,先設計自學問題,再經(jīng)教師引導,余下由學生參見教材,交流探討,最后明確。這樣做,學生收效很快,容易掌握。
所謂“教方法”,即搜尋問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這就是交給他獵槍比給他獵物意義更大。為了教給學生方法,教師也可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起示范和引路的作用。如疏通文意方面的學習:白文標點法、口譯法、筆譯法等。再如辨析文言實詞的語境義的學習:1、集中記憶法;2、重點突破法;3、前后聯(lián)系法;4、古今異同法;5、比較歸納法;6、問題質(zhì)疑法。
這一切都是為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讓學生掌握“金鑰匙”是受用終身的事情。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而好的教師是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真理?!蔽覀兯<降恼且龑W生去發(fā)現(xiàn)真理,求得真知。
三.重實踐、重訓練、重能力
這是初中文言文教學所側(cè)重的又一個任務。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欣賞品位”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的具備,一是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二是要重視實踐。文言教學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多實踐,多做練習,要化知識為技能技巧。重視實踐、重訓練、重能力,依然是教和學兩方面的問題,不是單方面努力所能奏效的。對教與學雙邊來說都有一個提高認識與實際去做,從教師單純教知識和學生單純學知識的樊籬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游刃自如,以進一步適應目前對文言文能力的考查。
文言文的學習要求精讀熟讀,以能成誦,讀則“聲入心通”,熟讀能生巧,學以致用。通過多讀多接觸又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閱讀能力,讀夠一定的篇幅,一定的篇數(shù),化成自己的,豈不是可以受用無窮嗎?
加強訓練、重視訓練,是組織和落實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訓練在文言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專題訓練、單元訓練,這都能起到加強實踐的作用,收到一定效果。教師應認真批閱作業(yè),對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必要時要集中講評,以收到指導學習的作用。要強調(diào)獨立思考,防止照抄答案。在作業(yè)量上,以適宜為度,可分為指令性(按規(guī)定必須做的)、調(diào)節(jié)性或自由選擇性的,統(tǒng)籌兼顧全程訓練、重點訓練。
加強實踐、重視訓練的結果是鞏固和加深了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了能力。能力的獲得是我們教育教學目標的終極與歸宿。能力是什么?按照心理學的解釋,能力是決定活動完成的必備條件,也就是實際解決問題的本領,即技能、技巧。如何培養(yǎng)能力呢?這就需要多通過具體實踐和練習,鞏固和驗證所學的知識,以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言文學習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還有課外文言文這一重要項目,這也是亟待需要加強指導的。目前,課外文言文的命題體裁,以散文、傳記為主,這需要加強指導,同時在平時教學中也應顧及引導和注意開拓。
能力的形成是多渠道、多因素的。能力當中有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能力等。應用能力可說是許多能力的合力,對于研究、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是十分重要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教育“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備思考、探索問題的本領。人們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是用大腦的思維能力和智慧,而不是照本宣科?!?/p>
總之,初中文言文教學是一項基礎工程,更是科學也是藝術。應加強對初中文言文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及方法的探索,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欣賞品位而不斷努力,有所總結,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前進,不斷創(chuàng)新。
(作者單位:湖北襄陽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