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海蓉
【摘要】在新課改進程中,一些語文課走入了形式化的誤區(qū),形式大于內(nèi)容,看似熱鬧實則虛空。本文試從課堂導入、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課堂提問、課件運用四個方面分析語文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形式化現(xiàn)象,以期幫助語文課摒棄浮華走出誤區(qū)。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形式化;誤區(qū)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然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華美樂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也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鮮活靈動。但是一些語文課也由此走入一種浮華的誤區(qū),形式大于內(nèi)容,看似熱鬧,實則虛空。部分教師卻樂此不疲,像蠶一樣只注重吐絲結(jié)繭,用美麗的絲線裝飾課堂,卻不考慮教學實效,從而陷入作繭自縛的“泥沼”。表面的浮華終究掩蓋不了理念與行動的貌合神離,只有沖破形式化的束縛方能使語文課堂“破繭成蝶”。
一、課堂導入,不可“千呼萬喚始出來”
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起到先聲奪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所以許多語文教師都在課堂導入上煞費苦心。但是課堂導入只是一堂新課的引子,并非這堂課的主體部分,因而切不可在這上面花費很多時間。一堂40分鐘的語文課,導入一般只能用三至五分鐘時間,如果花了十多分鐘導入新課,勢必會占據(jù)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時間,那樣即使導得再精彩,也成了本末倒置,喧賓奪主的花把式。例如上《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時,如果用時代背景導入新課,切不可拓展太寬,假如花很多時間介紹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這堂語文課也就異化成了歷史課。記得一次學校開放日,我和一位學生家長聽一名語文老師上《南州六月荔枝丹》。這名語文老師首先用多媒體展示了許多荔枝圖片,然后拿出一顆荔枝將其層層剝開,并由外到內(nèi)詳細介紹起荔枝的結(jié)構(gòu)來,整個導入過程整整花了十七分鐘。聽完課后這位家長竟疑惑地問我:“這是上生物課還是語文課?”我一時語塞,尷尬得不知如何回答。由此可見為求形式,故弄玄虛,“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課堂導入即便再精彩也只是一個敗筆。
二、凸顯主體,莫讓學生“勝似閑庭信步”
一些教師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改革“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毅然將課堂交給學生,簡單地迎合學生游離于表面的膚淺體驗。學生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就學習哪一部分;學生只要能自圓其說,想怎么理解文本就怎么理解文本。一位教師上《故都的秋》時,先播放課文朗讀音頻,然后讓學生談?wù)劇跋矚g故都的哪些秋景”。學生有的說喜歡故都秋天的槐樹,有的說喜歡秋天的落蕊,有的說喜歡秋蟬,還有的說喜歡故都的亭院等等,不一而足。學生們都說出了自己喜歡什么,但卻沒有幾個學生能深入說明喜歡的原因——闡明原因時只是把課文中相關(guān)的那幾句話讀一遍。而老師也不加引導,只是當好一個聽眾并言不由衷地對學生大加贊賞,“非常好”“不錯”“真好”。甚至當一名學生回答說:“我不喜歡秋天,我喜歡夏天,所以我不喜歡故都的秋景”時,老師竟然毫不在意地說:“好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請坐!” 這種以“尊重學生”為由,過分遷就放任學生的課堂教學,表面光鮮,實則雜亂混沌。讓學生在課堂上“勝似閑庭信步”,并非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而是一種放任,這樣的語文課堂無疑是失敗的。
三、活躍氣氛,勿使問題“千樹萬樹梨花開”
為了讓課堂氣氛變得更為活躍,一些語文教師把提問當成了氣氛調(diào)和劑,從而形成一種以問代講,一問到底的所謂“雙向交流”式課堂模式。課堂上老師的提問真好比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豎排的一組學生輪流答完了幾個問題;接著幾分鐘后,橫排的一組學生又答完了幾個問題;還有許多問題是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出來的。一節(jié)課內(nèi)如果總是拿一些非常簡單,思維含量極低的問題來發(fā)問,用學生通過翻閱教材就能做出的響亮回答來代替自己的講授,看似課堂互動頻繁,也涉及到了教材的知識點,實則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沒有得到任何實質(zhì)性的提升。尤其上文言文時,一些教師簡單地拿課文下面就有的翻譯注解來提問,一節(jié)課40分鐘時間,教師提了幾十個問題,學生大都輕而易舉地回答了出來。但冷靜思考后發(fā)現(xiàn),教師的問題多是教材上一眼就能看到的沒有多少思維價值的“假”問題,而一些需要認真探究剖析的深層次問題卻被一帶而過。這樣的課堂教學,看似氣氛活躍,實際又有多少效果呢?
四、課件運用,切記“莫讓浮云遮望眼”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語文課堂變得豐富起來,告別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蒼白無力,直觀的聲畫效果和強有力的視聽沖擊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但與此同時,課件運用也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為使課件更生動,許多老師在制作課件時刻意加入了一些聲畫效果。比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問題時,總會看到在這些問題旁邊出現(xiàn)一些很可愛的卡通動畫,例如帶著陣陣“咕咚”聲不時跳出的小狗,或是伴著“叮咚”響時而飛出的小天使。當看到這些動畫時,學生們都會發(fā)出“真可愛”的驚嘆,然后指指點點,交頭接耳,所有的注意力都被課件上的小裝飾給吸引了,哪里還會集中精神思考問題呢?而且過于直觀的視覺沖擊,會干擾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悟在多媒體富有動感的演示中淺嘗輒止。例如上《春江花月夜》一課時,我找了很多精美的圖片并配上優(yōu)揚的洞簫聲制成課件。課堂上學生們都陶醉在課件展示的美景之中,發(fā)出唏噓不已的贊嘆。原以為這堂課很成功,但卻出乎意料。課后當我問學生覺得這首詩美嗎,學生都很茫然,說是對詩句沒有多少印象,只是記住了課件上的優(yōu)美圖片。所以不是所有的語文課堂都要運用多媒體課件,運用課件,切記回歸本真“莫讓浮云遮望眼”。
實施新課改,需要一腔熱忱,更要清醒、理性。語文教學不能舍本逐末,為了活動而活動,制造課堂教學的虛假繁榮,而應(yīng)走出形式化的樊籬,摒棄浮華,方能“破繭成蝶”,飛向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