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懷勇
理想的地理教學應該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fā)展的過程。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那么,怎樣激發(fā)高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根據(jù)學生已經學過或掌握的知識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引起學生的注意。課堂上有些問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方法解決,這時就激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當學生的心理活動處于“憤”“悱”的階段時,對他們進行啟發(fā)、誘導,進而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我提出這么一個問題:指揮交通的紅綠燈,為什么用紅色表示停止、禁止,用綠色表示安靜與安全,用黃色表示有危險呢?學習完《日界線》的內容后,我立即提出一個問題:有一對雙胞胎,由于她們出生的地點稍有變化,姐姐比妹妹后出生,這可能嗎?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學生都在認真思考、比劃,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二、運用直觀的教具
地理研究對象的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涉及多學科的知識,單純依靠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地球儀、各種教學掛圖和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直觀的教具往往可以把復雜紛繁的地理事物由陌生變得熟悉、由難于理解變得易于掌握,而科學的記憶方法則可降低難度,提高學習的興趣。
1.課本中的插圖、地圖冊和教學掛圖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的目的。直觀的教學形象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擴大學生的視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設計好地理略圖,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文圖轉換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又能培養(yǎng)學生畫地圖的基本技能。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畫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教師的筆端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手腦并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既便于記憶,又能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利用地理學科的實用性
地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直接為生產建設服務,可以說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地理的實用性小到知天氣冷暖,大到衛(wèi)星發(fā)射。仰望夜空,繁星滿天,可預知第二天的天氣;觀察云的狀態(tài),可預知晴雨天氣;學習了地球的運動,可計算出新世紀的鐘聲最早在哪里敲響;根據(jù)時令物候,農民進行農事安排;根據(jù)地形地貌,工程師設計交通,甚至根據(jù)地區(qū)差異,商人可以發(fā)家致富??梢姡乩砼c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提倡學用結合,達到學以致用。例如,在復習地球運動和太陽輻射的內容時,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太陽能熱水器”的案例,讓學生探究、摸索,揭示其中的原理。最后正確擺放熱水器的位置,最大限度發(fā)揮熱水器的功能。學生親歷探究過程,享受獲得學習成果的喜悅,轉化為學習地理的志趣,樹立學好地理的志向。
四、教學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有趣
地理教學,無論用什么形式或方法,都要有教師的生動語言。在地理教材中,許多地理事物是學生未經感知過的,在教學中需要用豐富、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引導學生想象,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正確理解地理事物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抓住區(qū)域地理相互聯(lián)系的規(guī)律,編成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用一些詩詞,則能使一堂課充滿詩情畫意,使課堂教學富有感染力和啟發(fā)性,激發(fā)學生興趣,令學生神往,達到良好的效果。
五、以情感激發(fā)興趣
以興趣為出發(fā)點,培養(yǎng)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情感因素,特別是中國地理蘊涵著豐富的鄉(xiāng)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可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
總之,興趣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只有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時間一長,學生才能在上地理課時感到輕松愉快,覺得既能學到知識,又是一種享受,從而形成愛學地理的良好風氣。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