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摘 要: 在“有”字存在句和“是”字存在句中,“有”和“是”在表顯性存在時均在句法形式上有著各自所對應的同構關系,從而導致了二者在語義屬性上同中有異,這是留學生在學習這兩類句型時易產生錯誤的主要原因。本文通過分析二者在意象圖式上的特點,驗證、補充了它們的差異,進一步闡述了二者在表示存在時的用法。
關鍵詞: 存在句 “有” “是” 語義屬性 意象圖式
1.引言
在表達顯性存在時,“是”字句和“有”字句是現(xiàn)代漢語的兩種基本句型,二者的基本結構是:“NPLOC+有/是+NP”。
(1)箱子里有什么? 箱子里是什么?
山那邊有什么? 山那邊是什么?
(2)湖面有一艘船。 *湖面是一艘船。
袖口有個洞。 *袖口是個洞。
(3)*眼前有一望無際的稻田。
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稻田。
*西安有十三朝帝王定都的地方。
西安是十三朝帝王定都的地方。
在(1)中的“有”與“是”,均可構成合法的句子。在(2)中,“有”所構成的句子均合法,而“是”所構成的句子,在單說時一般不合法,除非聯(lián)系前文,在對前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舊信息再次確認或者糾正時,才合法。在(3)中,“是”所構成的句子合法,而“有”所構成的句子,單說時一般不合法。
2.“有”和“是”語義屬性的比較
2.1“有”的語義特征分析
通過對CCL語料庫中的古代漢語語料檢索,我們可以發(fā)與“NP+‘有+NP”這一結構吻合的主要有如下兩類例句:
(4)山有苞棣。(詩·秦風·晨風)
西有常山,南有河津。(史記·蘇秦列傳)
(5)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論語·堯曰)
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于下。(書·仲虺之誥)
(4)中“有”的前段部分NP具有[-生命]屬性,其主要功能是顯示后段賓語的存在。(5)中“有”的前段部分具有[+生命]屬性,主要是表示領屬、擁有賓語。在這種句法上的同構模式之下,“有”在表示“存在”的同時,便具有了表示“領有、擁有”的義項。簡言之,存在句中的“有”同時具有[+存在,+擁有]這一屬性,只是因為會受其前段NP[+生命/-生命]屬性的影響,而只凸顯這兩個語義屬性中的某一個,但是另外一個語義屬性因為句法上的同構關系而并不會被完全排斥。這兩種語義屬性由于句法上的同構關系得以共持發(fā)展至現(xiàn)代漢語中。
(6)我家有個小院。
(6)中的“有”已經(jīng)很難辨析出是單純表示“擁有”,還是單純表示“存在”。若把前段名詞“家”理解為表示家庭成員的集合而帶上[+生命]屬性,那么可以表示“領有”,若把“家”理解為方位場所而帶上[-生命]屬性,那么又可以表示“存在”。
2.2“是”的語義特征分析
“是”在上古漢語中最早出現(xiàn)時常位于主語和謂語之間,進而由句法導致語義演變,從最初的指示代詞演化為判斷動詞而表示判斷,最典型的例證就是“是”常與“也”這一有判斷句式標志的助詞連用:
(7)“是魯孔丘與?”曰:“是也。”(論語·微子)
大節(jié)是也,小節(jié)是也,上君也。
基于此,“是”演化出獨立表示“判斷、確認”的語義特征。
(8)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力士是東郭門外官奴。(西京雜記)
與此同時,“NP+‘是+NP”結構中的前段NP若是NPLOC或與之相當?shù)腘P,在句法同構的模式之下,“是”也會發(fā)生語義演化,使得NPLOC后的“是”帶有表示“存在”的語義屬性。
(9)滿目是淚。(敦煌變文)
進門便是一道小橋。(老殘游記)
(9)中“是”的前段NP均可看做是NPLOC,此時,在句法同構的模式之下,語義屬性由表示“判斷、確認”的基本屬性演化出了[+存在]屬性,即同時兼有[+存在,+判斷]雙重屬性。
綜上所述,“有”與“是”在用于存在句時,因為二者均在句法上各有同構關系,而導致語義上的演化。保留到在現(xiàn)代漢語中時,二者的語義屬性自然表現(xiàn)為同中有異:
有[+存在+擁有-判斷]
是[+存在-擁有+判斷]
因此,當我們詢問“哪兒有中國銀行”,我們回答“學校有中國銀行”時,自然合法,單說也同樣合法。當我們需要對上述信息進行判斷確認、糾正時說“學校是工商銀行”,此時此句才合法,單說則不合法。簡言之,在存現(xiàn)句中,“有”側重[+擁有],“是”側重[+判斷]。
3.含“有”和“是”的存在句與英語中存在句的動詞比較
在英語中,表示顯性存在時常用的是“There be”句型,如“There are three books on the desk.”,該句型中的“be”大致等同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用于存在句時的“有”。英語在表示“判斷、確認”時通常借助的是系動詞“be”和助動詞“do”,如“Is it Bill?—“Yes,it is.”,或者“Do you remember his birthday?”—“Yes,I do.”。英語在表示“擁有、領屬”時,常用動詞“have”,如“I have a dream.”,可見,英語在表達上述三個語義屬性時,通常采用不同的動詞形式。
在漢語中,因為“有”在表示“顯性存在”和“擁有領屬”時存在句法上的同構關系,所以將兩種語義屬性共持發(fā)展?!笆恰币驗樵诒硎尽芭袛啻_認”和“顯性存在”時因句法上的同構關系而將兩種語義屬性共持發(fā)展,從而使得“有”和“是”在表示顯性存在時獲得語義上的交集,共同承擔起表示顯性存在的功能,但各自同時又有不同的側重。這就是英美留學生在使用含“有”和“是”的存在句時不夠準確的主要原因。
4.含“有”和“是”的存在句在意象圖式上的比較
我們對(2)進行分析:“有”的前段NP作為其后段焦點NP存在的背景而言,它的二維空間是大于焦點賓語NP的二維空間的,是一種點與面的部分與整體式存在關系,這也與有[+存在,+擁有]的語義屬性相呼應。我們大致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凡是背景的二維空間大于焦點的二維空間時,用“有”表存在則合法,反之,一般不合法。據(jù)此,我們可以推導出以下合法的例句:
(10)湖面有幾艘漁船。
荷葉上有一只蜻蜓。
我們對(3)進行分析:“是”的前段NP作為其后段焦點NP存在的背景時,它的二維空間大致等于焦點賓語NP的二維空間,是一種面與面的對等式存在關系。這也與是[+存在,+判斷]的語義屬性相呼應。我們大致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凡是背景的二維空間大致等于焦點的二維空間時,用“是”表存在則合法,反之,不合法。據(jù)此,我們可以推導出以下合法例句:
(11)眼前是一片漆黑。
橋下是好幾丈深的大坑。
使用“有”表存在時,我們在“有”之前加上“全”、“滿”,或者使用其他能顯示后段NP焦點所占二維空間大致與前段NP背景所占二維空間相等的操作,便可以將其改寫為合法的“是”字存在句:
(12)湖面有幾艘漁船?!媸敲苊苈槁榈臐O船。
地上有水?!厣先撬?。
如果前段NP背景與后段焦點NP之間的二維空間不明,那么用“有”和“是”均可,這就是(1)里的疑問句中無論是使用“有”還是“是”皆合法的原因。
5.結語
在“有”字存在句和“是”字存在句中,“有”和“是”在表顯性存在時均在句法上有著與其對應的句法形式上的同構關系,從而導致了二者在語義屬性上的同中有異,“有”側重[+擁有],“是”側重[+判斷],但都可表示[+存在]二者在意象圖式上的差異,也印證了這種差異的客觀存在。理清二者在表存在時的這種差異,對對外漢語教學會起到具體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貝羅貝,李明.語義演變理論與語義演變和句法演變研究[C]《當代語言學理論和漢語研究》(沈陽、馮勝利主編),商務印書館,2008.
[2]王力.漢語史稿[M].中華書局,2004.
[3]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4]李臨定.現(xiàn)代漢語句型(增訂本)[M].商務印書館,2011.
[5]儲澤祥,等.漢語存在句的歷史性考察[J].古漢語研究,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