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
一、習慣與人格的內涵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是家庭的希望,要想真正使他們成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成為他們家庭的希望,我們廣大教師就必須充分認識學生的特點,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自身的潛能,從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入手,來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
“人格”,目前仍是一個各學派解釋不統(tǒng)一的概念。通常認為,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是一個人的行為、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是后天形成的,它為每個個人所獨有。后天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后天的努力和實踐,不斷地沉積為人們的內在品質,而這品質又使其具有價值,并使其在社會中居于某種地位,產生某種作用。在心理學家的研究中,健全人格的人是指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正確的自我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等特征的人。從總體上看,真正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是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實踐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干,為人類、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使自己的人格在各個方面得到充分的、協(xié)調發(fā)展的人。
十九世紀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過:“播下一種行動,你將會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會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會收獲一種命運?!边@段話說明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對塑造他們的健全人格的重要意義以及培養(yǎng)良好習慣與塑造健全人格的關系,即從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入手,來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
良好的習慣常常助人成功。40年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邀游了108分鐘,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在二十多名宇航員中,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原來,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主設計師羅廖夫發(fā)現,在進入飛船前,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只穿襪子進入艙內。就是這個細節(jié)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如此懂得規(guī)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于是決定讓加加林執(zhí)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圣使命。這個事例說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是多么重要。人的一生,很多決定和行為,往往受到習慣的支配。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關系重大。它反映著一個人的修養(yǎng)與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與幸福。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就是其品德、人格的體現。很難想象一個偷竊成性的學生將來會是個廉潔奉公的人;也很難想象一個見了課本就頭疼的人將來會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從更深刻的意義上講,習慣是人生之基,而基礎水平決定人的發(fā)展前景。大量事實證明,習慣常??梢詻Q定一個人的成敗,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
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比~圣陶先生也曾經指出:“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一直是古往今來各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什么是“習慣”?習慣是由于重復和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自然需要的行動方式。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wěn)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習慣形成以后,就會成為一種人們的“自然的需要”了。
二、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告訴我們:在素質教育中,應該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發(fā)展,使他們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體、心理等幾個方面形成一系列優(yōu)良的素質。這些主要方面的素質基本上都包含在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和學會學習三個大的方面,這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標準。標準就是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行為”是指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是人的思想、品德、素質的外部表現;所謂“規(guī)范”,就是規(guī)則,標準的意思。行為規(guī)范就是指學生的行為標準。具體說來,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種習慣。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的習慣
人的才能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之上,是由知識轉化而來的,才能是知識的產物,知識是學習的結果。學習是每個人由生物人變?yōu)樯鐣说谋赜芍?,是人的社會化的必要手段。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學習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學習能使一個人變絕望為希望,變后進為先進,變貧窮為富有。為了學生們的明天,教師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進而使學生養(yǎng)成勤奮刻苦,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習慣。如:訓練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用心聽講的習慣,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的習慣,做好課堂筆記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有疑難問題立刻就問的習慣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后,會使學生變得精神更加充實,氣質更加優(yōu)雅。
2.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
經常性地開展必要的文明禮貌、禮儀、禮節(jié)、教育活動,對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fā)現,現在許多學生個性強,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禮貌。文明禮貌是誠信品質的外在表現,文明禮貌包括各種場合的文明禮儀、文明的行為舉止、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等。教育學生要對人友好禮貌,懂得并學會使用“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禮貌用語。要做到口語文明,不說臟話、粗話,與人說話口氣溫和。通過外在的文明禮貌行為實踐使學生養(yǎng)成誠信的內在品質。尊重師長,真誠待人、誠實守信,善待他人,樂于助人,把幫助他人視為自己的需要。教育學生要說和做相一致,形成對自己、對家庭和對社會負責的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3.培養(yǎng)學生守時惜時的習慣
在21世紀的今天,社會大發(fā)展使人與人之間充滿了非常殘酷的競爭?!皶r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對于每一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是否善于珍惜時間,會不會合理地利用時間,是衡量一個人生命質量高低的標準之一。在平時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中,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每天從早到晚要做到早上按時起床,晚上定時睡覺,早上起床后要有充裕的時間整理床鋪、洗刷、吃早飯,并確保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平時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都要規(guī)劃并安排好活動的時間,保證準時參加,從而使其養(yǎng)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
現在絕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不少學生在家養(yǎng)成了搞衛(wèi)生由父母包辦代替,衛(wèi)生自理能力差的生活習性。教師不妨抓住新生入學軍訓這一有利時機,在軍訓的過程中,除了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雷厲風行的生活作風和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外,積極配合教官教會學生整理床鋪、疊被子、洗衣服、打掃宿舍衛(wèi)生等。學生們不但學會了整理教室宿舍衛(wèi)生的勞動技能,而且還養(yǎng)成了講究衛(wèi)生的好習慣。軍訓結束后,教師應當嚴格按照軍訓時的勞動衛(wèi)生標準,檢查監(jiān)督。對班級勞動衛(wèi)生積極分子進行適時表揚獎勵,為廣大學生樹立榜樣。同時還應要求大家珍惜勞動成果,隨時注意保持教室和宿舍的衛(wèi)生。這樣,在教會學生勞動的同時,還注意培養(yǎng)學生講衛(wèi)生的習慣,不亂扔紙屑和廢紙屑,從而也使學生養(yǎng)成了獨立生活和自我服務的習慣。
5.培養(yǎng)學生合作共事的習慣
現在有不少的學生從小就是家中的“小皇帝”,自我意識比較強,時時處處強調“以自我為中心”,一旦出了問題和矛盾,總是別人的不對,缺乏大局觀念,缺乏合作精神。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作共事的習慣。大局觀念、合作精神,其實質就是樂于助人、善于合作的精神。具有合作共事的團隊精神,往往比專業(yè)技能、工作能力更為重要。它是一個社會實體不斷發(fā)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們的學生就業(yè)后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根本前提?,F代社會的發(fā)展從更為寬泛的意義上對人們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所有這些要求中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是提醒人們在共事的過程中必須更加注重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F在每一位學生都是班集體中的一員,同學彼此之間雖然各自有一些差別,但共同的學生身份以及并不突出的利益需求,要求他們必須在合作共事的過程中來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在完成學業(yè)的過程中更加注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否則,將來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去實現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的完美構建。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早地養(yǎng)成客觀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的良好習慣,學會在合作共事中注意從他人身上汲取長處,進而克服自己身上的不足,全面提升自己。
6.培養(yǎng)學生認真做事的習慣
古人說過:“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闭J真做好瑣碎的小事,是成就事業(yè)必備的素質和作風。如果平常拒絕做小事,想要在關鍵時刻創(chuàng)造輝煌,那是癡人說夢,天下沒有這樣的事。只要我們有認真的態(tài)度和求實的作風,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干好每一件不起眼的工作,那么可以肯定,勝利和成功就會向我們招手!
29年前,因為家境貧寒,年僅15歲的少年查利-貝爾在澳大利亞一家麥當勞打工。貝爾在麥當勞的第一份工作是打掃廁所,盡管這活兒又臟又累,但他卻干得十分出色。常常是掃完廁所,接著就擦地板;地板干了,又去幫著翻翻烘烤箱中的漢堡包。一件接著一件,他干得非常認真,一絲不茍。他的所作所為,得到了上司的賞識,說服貝爾簽署了員工培訓協(xié)議,把他引向正規(guī)職業(yè)培訓。經過幾年全面摔打鍛煉,他很快全面熟悉并掌握了麥當勞的生產、服務、管理等一系列工作。19歲那年,貝爾被提升為澳大利亞最年輕的麥當勞店面經理。
貝爾并沒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而是不斷進取,扎扎實實地工作。27歲時貝爾成為麥當勞澳大利亞公司副總裁,29歲時成為麥當勞澳大利亞公司董事會成員。在他任職期間,麥當勞在澳大利亞的連鎖店從388家增加到683家。后來,貝爾被調到麥當勞總部,并先后擔任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qū)、歐洲地區(qū)總裁及麥當勞芝加哥總部負責人。2002年,他被提升為首席運營官。在此期間,貝爾負責麥當勞在118個國家的超過3萬家麥當勞餐廳的經營管理,并自2003年1月1日起開始進入董事會。2004年4月19日,麥當勞公司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zhí)行官吉姆·坎塔盧波突然辭世后,麥當勞董事會即推選43歲的現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貝爾為麥當勞公司新任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他因此成為第一位非美國籍的麥當勞掌門人,而且也是麥當勞最年輕的首席執(zhí)行官。
貝爾的成功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工作非常認真,極端負責,哪怕是兼職打工,哪怕是打掃廁所,他都一絲不茍,毫不馬虎。從一點一滴做起,扎扎實實做出成績,才使他一步一步得到提升,最后成為高層領導,創(chuàng)造了事業(yè)的輝煌。打掃廁所、洗擦地板、擺擺放放之類的工作,無須多少技能和技巧,只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就行了,但要做到卻并非易事。在有些人看來,這類小事太不起眼、太微不足道了,因而不屑于做,不愿意做。他們只想著做大事,認為干這類小事不會有出息。殊不知,大事和小事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任何大事業(yè)總是由一件件小事串成的。不嚴肅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所謂大事業(yè)就是一句空話。在目前人才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形勢下,學生只要能夠養(yǎng)成認真做事的習慣,在他們未來的工作中,就會取得成功。
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誠然,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首先必須讓學生認識到習慣的重要性,明確什么是好習慣,如何培養(yǎng)好習慣,對此,一定要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與如何培養(yǎng)良好習慣相輔相成的是如何戒掉壞習慣,要求學生找出自身存在的壞習慣,對壞習慣一定要痛下決心,加以破除。不破不立,否則,好習慣是無法養(yǎng)成的。
其次,學生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初期要采取強制措施,需要嚴格的要求。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心里知道該怎樣,未必就能養(yǎng)成好習慣;必須怎樣去做,才可以養(yǎng)成好習慣?!焙昧晳T是刻意培養(yǎng)出來的,如果不刻意培養(yǎng)好習慣,就會不經意地形成壞習慣。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如果放松要求就不會成功,這已被無數教師的無數經驗和教訓所證明。要制定完善的可行的計劃,一步一步地實施。還必須鍛煉學生的毅力,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朝發(fā)夕至的事情,必須持之以恒地去磨練,磨練到一定的程度,習慣成自然就好了。
再次,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學上有一條基本原理,就是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重復和練習”的結果。有人計算過,一個好習慣至少要重復21次才有可能鞏固。對學生的良好習慣,必須天天抓,反復抓。尤其是對那些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不但要通過愛的甘泉去進行入腦入心的澆灌,通過榜樣、示范的力量去爭取,還應運用一定的激勵措施去鼓起他們奮進的風帆。學生畢竟還不成熟,教師的表揚肯定,對他們來講都是一種榮譽,一份驕傲的資本。在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教育時,教師應適當地采用多種形式的激勵方式。以表揚為主,要注意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多感受成功。用成功的喜悅強化學生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何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2] 曾艷.深化大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思考.江西社會科學,2001(6).
[3] 劉海山.規(guī)范大學生行為習慣.高教研究,2006(2).
[4] 陳兵,高波.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界,2008(12).
(責任編輯 任洪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