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靈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在熱忱的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下被演繹得風生水起,而在眾多的新課改理念中,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從而最終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本次課改的主導精神?!冻踔姓Z文新課程標準》關于文言文教學的要求很簡單:“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雹俚珜τ谥袑W生來說文言文深奧難懂,望而生畏;而對于文言文的拓展閱讀,他們更是不敢涉足,不愿涉足。
近年來,不少學校把課外淺易的文言文閱讀列入考查內容。這一變化,更準確地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學生淺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通過課內文的檢測往往會有偏差,因為它考查的是已學知識,更多反映的是學生的識記水平。與之相比,課外文言文的考察則更有說服力,因為它考查的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錢夢龍先生在《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一文中說:“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②
一直以來,文言文教學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始終是一個難題,現今的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其一是對文言基礎知識的教學,重積累,輕運用。在課內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普遍注重文言詞匯、語法的識記與積累,這種灌輸式的教學,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形成,也與課改精神相悖;其二是學生要求生動地學,而教師往往只能枯燥地教。作為初中生,他們正處于少年時期,希望能快樂輕松的學習,而文言文的講解又是抽象而枯燥的,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極易喪失。
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大多學生是抱著畏難或排斥的心理,而這一點在基礎薄弱的初中生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F今初中生文言文學習面臨的不利現狀是:
1.相當一部分初中生的家長,對于古典詩文一般都了解不多,學生來自家庭的熏陶幾乎處于缺失狀態(tài)。
2.初中的文言文教學主要針對教材上的文言文,學生文言文接觸少,文言積累少,導致了他們文言閱讀能力不高。
3.學生一方面閱讀能力不高,讀起來覺得困難,難以理解,另一方面又對于課本所選的有些篇目興趣不大,如《觀潮》《滿井游記》《魚我所欲也》等,這就加重了他們對文言文的畏難情緒和厭學情緒。若這一現象得不到重視與扭轉,不單是語文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落實亦舉步維艱。
總而言之,面對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和新課程的要求,以及學生今后自身學習的需要,如何有效地拓展文言文教學這個課題就變得十分緊迫。如何激發(fā)興趣,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
二、“課外淺易文言文”拓展閱讀是有效策略
讀書做學問要靠長期積累,學習文言文更要豐富積累——積累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累豐富的閱讀感悟等等。同時還要處理好積累與運用的關系,探索一條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的有效途徑,這對現今初中文言文教學有重要意義。拓展閱讀所選的“淺易文言文”因其“淺易”和“豐富”的特性,可以促使二者有效統(tǒng)一?!罢n外淺易文言文”閱讀,為學生提供了一片廣闊的閱讀天地,是學生進行積累的有效途徑。
具體設想是,在初中語文學習的不同階段,根據內容、思想情感、文體、趣味性、難易程度等要素各有側重地甄選淺顯文言文,在積累與運用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甄選拓展資料時按積累程度分層推進:初一寫人敘事類趣聞,初二寫景抒情類小品文,初三注重生活感悟類。我們在拓展時側重于課后拓展:依托課本,由節(jié)選向原著拓展、向同類主題拓展、向名家其它作品拓展。
這里借我們“課外淺易文言文拓展閱讀研究”課題組的操作過程和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漸變做一次展示和探討。
初一上完《詠雪》、《陳太丘與友期》后,老師做了個推薦閱讀《世說新語》活動,期待以《世說新語》中有趣的故事,鮮活的人物形象來激發(fā)學生的文言閱讀興趣,同時在連蒙帶猜的閱讀中積累一定的實詞。
在初二上完《小石潭記》、《醉翁亭記》、《記承天寺夜游》、《岳陽樓記》后,給學生拓展了一個專題:貶謫文學。同樣是貶謫,柳宗元的永州是寒山瘦水,柳宗元的情懷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悲涼,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冷寂悲愴;歐陽修的滁州是“蔚然而深秀”,歐陽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寄情山水和沉醉;范仲淹的巴陵是“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范仲淹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曠達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在比較與拓展中學生不僅鮮明見識到了四位大家的山水情意和政治情懷,也在比較拓展中加以分析和評價,在評價中吸收古代士人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個人價值與國家命運,以天下為己任的豁達與樂觀。這時候學生逐漸開始看到了文言經典的價值。
在做了兩次淺易文言課后拓展專題后,看到一部分學生文言閱讀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我們“課外淺易文言文拓展閱讀研究”課題組又趁熱打鐵做了一個研究性專題活動:我眼中的蘇軾。學生自己分組分工合作去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展示成果、自評互評等。學生展示的成果超乎了老師的意料和期待:視頻、手抄報、論文等,內容詳實、資料全面,一個真實又鮮活的蘇軾出現在同學們面前。在學生搜集材料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蘇軾的穿透儒、道、釋三家的人文情懷,而且在文言資料、文言字詞的認知、整理、積累、運用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到了初三,由于學生在文言文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課外拓展上也有了一定的鋪墊,所以在拓展內容上注重生活感悟類,拓展點上由積累轉向在積累中運用上。上完《出師表》后圍繞諸葛亮的“賞罰嚴明”的建議,學生做了一次關于古代典律制度的拓展嘗試,如“樂工羅程者”等淺易的課外文言拓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對文言文的學習也由積累轉向了運用。
三、關于課外淺易文言文有效拓展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選擇拓展材料時應避免不著邊際。哪一類文言文是適合初中生課外閱讀的,根據其內容、思想情感、文體、趣味性、難易程度等細部特征進行選擇,并嘗試結合學生所處學年實際理解水平,探究并總結適合初中生閱讀的課外淺易文言文的一般特征,為以后的閱讀研究奠定基礎。
2.在學生拓展閱讀時給予方法指導。在拓展活動中,學生需要教師進行合理指導,使學生懂得怎樣去延伸,向哪個方向延伸,從而能自覺地、饒有興趣地不斷拓展,變被動為主動尋覓。
3.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拓展中,要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分層設標,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進步。尤其要關注后進生,對他們要多鼓勵和輔導,讓他們有機會、有信心表達自己的見解。
古詩文承載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流傳至今,雖歷經時間磨洗卻魅力依然。一代代莘莘學子從中汲取豐厚的人文養(yǎng)料,充實自身的文化底蘊,不僅大大拓展了審美視野,獲得了精美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寫作啟迪,而且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健全了自身的人格素質??鞓返墓旁娢膶W習,將引領學生步入文言文的閱讀的殿堂,從而有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興趣導航,快樂積累,有效拓展運用,初步解決學生的畏難情緒、厭學情緒,希望在“淺顯文言文”的拓展閱讀中逐步提高初中學生文言閱讀能力。
————————
注釋:
①國家教育部制訂:《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版。
②錢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中學語文教學》,1997年第4期。
③王松泉:《閱讀教材論》,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版。
④朱紹禹:《中學語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版。
[作者通聯:廣東東莞市沙田廣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