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一介
郭店竹簡《性自命出》是戰(zhàn)國中期的一篇儒家典籍,其中有這樣幾句:“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自命出”“命自天降”。把這幾句話聯(lián)系起來分析將使我們對先秦儒家如何了解“性情”問題十分重要。我們可以這樣解釋這幾句話:人道是由于人們之間存在著情感開始而有的,人的喜怒哀樂之情是由人性中發(fā)生出來的;人性是由天命給予人的,天命是“天”所表現(xiàn)的必然性和目的性。從這幾句話看,“道始于情”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十分重要的一個命題。說“道始于情”而不說“道生于情”是有道理的,因“人道”是由人之“情”開始面而有,但并非“人道”均由“情”生,蓋“人道”亦可生于理性,或由學(xué)習(xí)而生,故《性自命出》中說:“知情者能出之,知義者能入之”。通達人情者能發(fā)揮人的感情,掌握禮義者能調(diào)節(jié)人的感情,因而禮義也和“情”息息相關(guān),離不開人所具有的感情的表現(xiàn)。
◎道之人道
“道始于情”的“道”是指“人道”,不是指總括“天道”和“人道”的“道”;更不是指老子所說的“常道”,因本篇中說:“唯人道為可道也”?!翱傻馈狈恰俺5馈保遣豢傻乐暗馈?,故這里的“道”,不是老子所說的“先天地生”的“道”。篇中嘗謂:“禮作于情”,而 “禮”自屬于“人道”范圍。因此,“道始于情”不是道家的學(xué)說,而是儒家的思想。這種系于“情”的“禮”正是維系社會人與人之間禮儀等的基礎(chǔ)。
情之為情的“情”指“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或“六情”:喜怒哀樂好惡;或“五情”:喜怒哀樂怨。 “喜怒哀悲之氣,性也”“好惡,性也”。這涉及“性”與“情”的關(guān)系問題?!盾髯印ぬ煺摗分姓f:“好惡喜怒哀樂臧焉,夫是謂之天情。”“臧”者“藏也”,好惡喜怒哀樂是內(nèi)在人的天生的情感,“情”是內(nèi)在于人的天性,“感物而動”而發(fā)之于外的,表現(xiàn)出來的人的感情。
◎天與天命
儒家的“天”是何義?儒家的“天”實有種種含義,且因不同的大儒,如孟子、荀子,等等,而有不同的含義。但我認(rèn)為,把中國古代,特別是儒家的“天”解釋為超越于天地萬物,當(dāng)然也超越于人的支配力量和道理,而“天命”則是說這種支配天地萬物的力量所具有的必然性與目的性,這樣解釋“天”和“天命”應(yīng)該說是一種有意義的合理詮釋。
如果我們根據(jù)《性自命出》中的“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自命出,命由天降”來看,先秦儒家的“性靜情動”說較之“性善情惡”說無疑有更為深刻的理論價值,“道始于情”可以說揭示了先秦儒家倫理道德學(xué)說產(chǎn)生的根據(jù)。
編輯/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