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從業(yè)
【前言】
有人說當班主任是一種良心活,負責與不負責的工作量相差很大,而干多干少的結(jié)果卻相差不大,但有時恰好相反,自己盡力而為的事往往毫無收獲,筆者認為,做班主任完全是一種心中的責任,一種問心無愧的責任。責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靈魂,是班主任工作的源泉和動力,責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的工作量是其他老師的兩倍以上,從早到晚都是班主任的工作時間,衛(wèi)生值周、自習、課間、兩操都要管好,思想工作要做、教學成績要抓、活動比賽要爭。但班主任要苦在其中,樂在其中。只要有了高度的責任心,樹立“班興我榮,班落我恥,榮恥與共”的意識,班主任就會在工作中想方設(shè)法把班級管理好,從而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并得到學生的擁護和愛戴。
【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教師,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許多事情上,筆者覺得身教重于言教。記得筆者剛接手高三(3)班時,筆者發(fā)現(xiàn)下面一些情況:對教室地面上的紙屑、走廊、樓梯上的雜物,大多數(shù)同學是熟視無睹,老師不叫撿,他們也許一輩子也看不見,也不會撿。不是他們看不見,而是看見了卻認為和自己沒關(guān)系,沒有這個意識去撿。為此,筆者利用班會的時間,對同學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結(jié)果仍收效甚微。原因是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從那次班會后只要筆者看到教室的地面上有紙片,就彎腰把它拾起來,然后放進教室的垃圾箱里,學生看見筆者這樣做,也紛紛動手撿拾自己桌子下面的紙片,時間長了,學生也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習慣了,不再往地面亂扔廢紙,教室里的衛(wèi)生也好起來了。這件事使筆者受益匪淺。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做到正人需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接受你、喜歡你、效仿你,這樣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用言語說教人,要靠自身的行動和表率吸引人、影響人。也就是說,對學生,班主任要靠言教,更要靠身體力行??鬃釉疲骸捌渖碚?,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笨梢姡撠熃逃虒W重任的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工作能力,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做到言傳身教。作為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學識、涵養(yǎng)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重拾教育的責任心】
在筆者班里有個學生叫姚琦(化名),他給筆者的第一印象是有點傻傻的感覺。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筆者發(fā)現(xiàn)他上課無精打采,要么做小動作,要么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時追逐打鬧,喜歡說閑話,作業(yè)經(jīng)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每次考試都不及格,是全班唯一的后進生。有一次物理考試,他只考了二十幾分,于是筆者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yè),知錯就改,爭取進步。每次訓完,他只是口頭上答應,可剛轉(zhuǎn)過身去他又一如既往,該怎么玩就怎么玩,毫無長進,把老師的話忘得一干二凈。此時筆者想算了吧,何必自己想不開,隨他去吧,或許他就是“爛泥扶不上墻”已“無可救藥”。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轉(zhuǎn)化后進生是不容推卸的責任,就開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得當。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筆者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于是筆者多次找他談話,筆者問他:“老師為什么會常在課堂上批評你,你知道嗎?”他說:“因為我常違反紀律,上課不注意聽講,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書寫也不工整……”“你已經(jīng)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說明你是一個勇于認錯的好孩子,但是,這還不夠,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好?”“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受老師和同學喜歡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紀律,團結(jié)友愛,認真完成作業(yè)……”“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后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筆者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guān)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
班主任面對思想比較活躍的學生,要明白他們并不喜歡說教,要想改變他們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光靠口頭的三言兩語是絕對行不通的??鬃釉疲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惫P者想,要改變他們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于是精心設(shè)計了各種主題讓學生討論,鼓勵每位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當每位學生都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后,無論講得怎么樣,筆者都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揚,他們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功,知道的人越多他越高興,他們的自信心也就越強,他學習的興趣也越大。只要學生“樂學”,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肯定會提高,人格與情感也會隨之改變。同時筆者覺得一個人如果總是在克服自己的缺點,那他的一生可能都與缺點作斗爭,他會是個自卑的人;相反,如果一個人總是發(fā)揚優(yōu)點,他可能一生都在發(fā)揚他的長處,他會是個自信者。筆者相信,只要教師用愛心、責任心、耐心去悉心培育,讓這些學生明白到“我是最棒的”,他們總有一天會成為真正最棒的人。
(責任編輯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