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賓
蘇教版語文教材第三冊中有一篇楊絳先生的文章《老王》,刻畫的是一個社會底層者的形象,一個社會底層者的不幸與其人性光輝。
一、底層者的不幸
《老王》一文中的“老王”,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沒有文化、沒有親人,是一個除了蹬三輪沒有其它任何謀生手段的單干、單身、單眼的孤單老人。這就是楊絳筆下的老王。作為一個社會最底層者,老王是不幸的,老王的不幸讓人同情。
單干的老王。老王是個單干戶。北京解放后,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了,老王卻因為“腦袋慢”“沒繞過來”“晚了一步”,結(jié)果就“進不去了”。進不了什么呢?組織!正因為如此,所以老王只好感嘆自己“人老了,沒用了”,常常產(chǎn)生一種“失群落伍的惶恐”。這種惶恐,對于一個沒有文化,沒有親人,單身單眼的老人來說,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一個老人最怕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孤單,就是失群落伍,就是形單影只。這里,我們可以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一個孤單的老人內(nèi)心的孤獨寂寞與失落,并且,這種孤獨寂寞與失落時時纏繞著老王,揮之不去。
單身的老王。老王是個單身漢。老王的活命工具只有一輛破舊的三輪車,陪伴老王的也就是這一輛破舊的三輪車。雖然老王有個哥哥,卻死了;雖然有兩個侄子,卻沒有出息。因此,對于老王而言,卻只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單身漢而已,一個年輕時候也許并不老實的老光棍。以至于活到老得“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時候,成了別人“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對白骨”的時候,仍不能安享晚年,不能享受一個老人該有的天倫之樂??衫贤鯀s還是惦記著給別人送去香油與雞蛋,盡管單身的老王是怎樣死的卻沒有多少人知道!
單眼的老王。老王還是一個單眼的老王,因為老王的那只田螺眼是瞎的。即使不瞎的那只,也是有病的,所以這使得單干的老王很難找到生意,因為人們“不愿坐他的車,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他不僅很難找到生意,還要落得個惡名,因為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瞎掉一只眼睛。已經(jīng)瞎掉一只眼睛,這夠不幸的了,卻還要受到人們的侮辱;不僅找不到生意,還要因為眼睛不便而撞在電桿上,撞得半面腫脹,又青又紫。單眼的老王真是不幸的老王。
孤單的老王。老王更是孤單的老王。老王的不幸不僅因為生活上的不幸,也不僅因為身體上的不幸,更是因為心靈上的不幸。少年時候也許已經(jīng)營養(yǎng)不良了,或許也是因為得了惡病,已經(jīng)成了單眼的老王;又因為是單眼的老王,而成了單干的老王;成了單身的老王,更成了孤單的老王。老王的孤單不只因為身體,更因為心靈。當(dāng)載客三輪都被取締之后,孤單的老王不僅攬不到生意(也沒有力氣運送什么貨物),甚至也找不到說話的人,即使死了也只有身纏白布被埋了,甚至被埋到什么地方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一個多么孤單的老王!
二、底層者的人性光輝
但是作為一個社會底層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幸者,作為一個讓人同情的單干戶,單身漢,瞎了一只眼睛,孤單無依,沒有什么文化,居住條件十分簡陋,生活非常艱難的老王,卻還時刻關(guān)心別人,因而在老王的身上,擁有著很多人所不具備的崇高的人性光輝。以至于在文章結(jié)尾,連作者楊絳先生也發(fā)出了“對于還算幸運的生活中的人們,真應(yīng)該對這樣的一個不幸者產(chǎn)生一絲愧怍”這樣的感嘆。
誠實的老王。作為一個社會底層者,老王是一個誠實的人。因為替作者樓下人送冰,老王愿意替作者家半價代送。雖然楊絳先生不要老王減半收費,但是面對當(dāng)時也受到文革沖擊的知識分子家庭,老王從來不曾、也壓根兒沒有想到把自己的送冰對象看成可以任意欺侮的對象。老王送給作者家的冰不僅比別人送的大一倍,而且老王還做到了冰價減半。在文革那樣一個人與人之間充滿了不信任的時代,老王身上卻顯現(xiàn)出了下層勞動者身上所特有的誠實。
善良的老王。誠實的老王同時也是一個善良的老王。老王的善良也許來自于作者一家人平日里對于老王的同情關(guān)照,也許來自于老王自身天生具有的本性,也許是兩者兼而有之。雖然作者以幽默的口氣寫到“幸虧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這是作者一家對老王的照顧,好讓載客三輪被取締之后,只好把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車,卻又沒有什么力氣運送什么貨物的老王有維系生計的活計,但是作為被照顧者的老王,卻是欣然在三輪平板車的周圍裝上了三寸高的邊緣,以使已經(jīng)降格成為“貨物”的錢鐘書坐得更加安全。雖然這三寸邊緣對于增強安全性而言根本沒有作用。
即使自己生活十分艱難,即使是在死前一天,病得像是從棺材里倒出來的僵尸一般,老王還是為作者一家送去了在作者記憶里多得數(shù)不完的雞蛋和一瓶香油,并且在作者轉(zhuǎn)身進屋去的時候趕忙制止說“我不是要錢”。老王也許并不是真的不想要錢,也許他是想拿著作者記憶里多得數(shù)不完的雞蛋和一瓶香油來換錢的,但是從老王對于關(guān)心照顧過自己的人報答之情中,無不顯現(xiàn)出了老王心中善良的本質(zhì)。
質(zhì)樸的老王。老王的質(zhì)樸同時也是他的善良的表現(xiàn)。當(dāng)老王把錢鐘書先生送到醫(yī)院,扶下車,楊絳先生要給老王錢的時候,老王一句“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充分展現(xiàn)了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者對于知識分子心懷崇敬的質(zhì)樸之情。在那樣一個知識分子廣受沖擊的時代,老王質(zhì)樸的話語顯得尤其難能可貴。而當(dāng)作者一定要給錢的時候,老王啞著嗓子悄悄問作者“你還有錢嗎?”更是把一個下層勞動者的質(zhì)樸之情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老王把雞蛋與香油送給作者的時候,老王一句“我不是要錢”或許還帶有一點客套的意思,而這時候的一句“你還有錢嗎?”卻完全是出自內(nèi)心的質(zhì)樸與善良,是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面的閃現(xiàn)。
總之,在作者楊絳先生以滿懷人性的筆觸刻畫出來的老王身上,我們既可以看到老王作為一個社會最底層者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不幸;同時,我們更可以看到老王這個社會最底層者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性的光輝。對自己筆下的老王,作者楊絳先生懷著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那么,對于我們,該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去閱讀這樣的文章呢?這是每一個讀者應(yīng)該捫心自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