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囡囡
摘 要: Horwitz,Horwitz和Cope的外語學習焦慮理論是外語學習焦慮研究領域的一項突破,它合理地解釋了此理論產(chǎn)生之前外語學習焦慮研究存在的缺陷。然而,該理論也受到了來自其他研究者的批評與發(fā)展。本文對Horwitz等人的外語學習焦慮理論進行了探析,辯證地看待這一理論對二語研究領域的貢獻。
關鍵詞: 外語學習焦慮理論 批評 發(fā)展 辯證
1.引言
焦慮是學習過程中的常見現(xiàn)象。在學習實踐中,許多人經(jīng)歷過某種程度的緊張不安和思維阻礙。Cassady將學業(yè)焦慮定義為學習者在學習中經(jīng)歷的各種焦慮感的集合[1]。盡管不同學習下的焦慮存在很多共同特征,但它們也有自己的特殊性,這是由學習情景的特點和本質(zhì)所決定的。外語學習焦慮是一種專門與外語學習情景相關聯(lián)的焦慮形式,它具有一般性焦慮所沒有的特征。Elaine K.Horwitz,Michael B.Horwitz和Joann Cope是最先區(qū)分外語學習焦慮與一般性焦慮的學者之一,她/他們指出外語學習焦慮與其他類型的焦慮既存在某種相關性又存在不同[2],提出了外語學習焦慮理論(FLA理論),這個理論被廣泛地應用于此領域的多項相關研究中。同時她/他們也指出之前關于焦慮的多項研究之所以得出不一致的結果,正是因為研究者沒能將語言焦慮與其他類型的焦慮區(qū)分開來。
然而,沒有任何一個理論是完美的,即使是最被接受的假說需要不斷地完善修正[3]。Horwitz等人的FLA理論在之后的很多相關研究中遭到了質(zhì)疑、批評和修改。下面我將跟隨外語學習焦慮領域多名研究者的腳步,一起評價這項理論,力圖發(fā)現(xiàn)其對焦慮領域的貢獻、得到的研究支持、遭受過的質(zhì)疑和經(jīng)歷過的修正。
2.之前研究的不足
二語研究者很早就意識到了學習一門外語可能會給學習者帶來焦慮,并對學習者的外語學習產(chǎn)生影響。這些研究者曾試圖量化不同程度的焦慮與學習者語言成績之間的關系。然而,他們并沒能達成一致的結論。語言焦慮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在這些研究中相互矛盾。Tucker,Hamayan和Genesee發(fā)現(xiàn)外語學習焦慮(FLA)與一種法語水平測量方法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但他們發(fā)現(xiàn)FLA與法語的口語輸出、聽力理解和閱讀理解之間并不存在相關性[4]。Swain和Burnaby發(fā)現(xiàn)FLA與一種測量兒童學習者法語表達能力的測試存在顯著負相關,但他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FLA與其他語言測試形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5]。同樣,Young進行了一項研究并且發(fā)現(xiàn)狀態(tài)焦慮與口語表達能力之間不存在關系[6]。Chastain的研究結果更加令人困惑,他發(fā)現(xiàn)FLA與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的學習之間分別存在正相關、接近零相關和負相關的關系[7]。
3.外語學習焦慮理論
Horwitz等人關于FLA理論的提出是語言焦慮研究領域的一項突破,這一理論是解決之前研究缺陷的一種方法。整體而言,這一理論有三個突破:(1)對FLA的明確定義;(2)外語課堂焦慮量表(FLCAS)的制定;(3)FLA對于低語言水平的因果效應。
首先,Horwitz等人明確定義了FLA這一術語,指出FLA與語言學習的特殊性有關,將FLA與一般性焦慮區(qū)別開來,指出之前許多研究之所以出現(xiàn)互相矛盾的研究結果,正是因為對FLA這一概念沒有一致的認識。
其次,為了發(fā)現(xiàn)帶有FLA的學習者,Horwitz等人制定了外語課堂焦慮量表(FLCAS)。FLCAS由33個五分量表題目組成,具有相當高的信度。
最后,通過使用FLCAS,Horwitz等人發(fā)現(xiàn)FLA對于外語學習具有不利影響。有高焦慮的學習者容易產(chǎn)生心理—生理癥狀,對外語學習容易產(chǎn)生回避行為,且常常對自己的學習具有負面的預期,他們更容易在外語學習中遭受失敗[2]。
4.之后關于FLA的研究
自產(chǎn)生之日起,Horwitz等人的FLA理論就受到了很多挑戰(zhàn),同時也得到了很多修正。我在這部分主要討論三項關于外語學習焦慮的研究,探究FLA理論之后的修正與發(fā)展。
4.1MacIntyre和Gardner的研究
MacIntyre和Gardner的研究[8]以FLA理論為理論框架,旨在探究FLA與法語詞匯輸出的關系。受調(diào)查者需要完成一個包含九項焦慮量表的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者之后對九項量表進行因子分析。結果顯示九項量表中包含兩種因子,分別是一般性焦慮和交際焦慮。同時,可從研究結果中推斷出一種因果模型,如下圖所示:
這個模型說明外語學習焦慮對語言表現(xiàn)具有負面影響,而不好的語言表現(xiàn)會導致狀態(tài)焦慮。同時,如果一個學生在學習外語時頻繁地遭受狀態(tài)焦慮,這些狀態(tài)焦慮極有可能會固化為關于學習這門外語的焦慮,而這種外語學習焦慮又會帶來不好的語言表現(xiàn),之后又會導致狀態(tài)焦慮。由此看來,外語學習焦慮與狀態(tài)焦慮之間存在某種關系。
這項研究以FLA理論為理論框架,為這一理論的可信度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明,同時也證實了Horwitz等人關于FLA會對外語學習造成不良影響的主張。同時,MacIntyre和Gardener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Horwitz等人的理論,為FLA與一般性焦慮的區(qū)分提供了實驗依據(jù),進一步澄清了導致之前研究相互矛盾結果的概念模糊等問題。同時,MacIntyre和Gardener提出了一種新的描述FLA發(fā)展的模型,使FLA的研究更加完善。
4.2 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
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3]目標語是法語。與其他研究不同,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重點是緊張而不是焦慮。確切地說,緊張不同于焦慮,它也有可能會對外語學習產(chǎn)生有利影響。緊張在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中被概念化為由某種情景或事項導致的不穩(wěn)定現(xiàn)象。不同的學習者對緊張的對待方式是不同的。緊張既會產(chǎn)生消極影響,又會產(chǎn)生積極影響。
與之前的研究不同,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研究數(shù)據(jù)主要來自訪談、觀察和錄音。調(diào)查者被分為兩組,并被置于不同程度的壓力之下。研究結果顯示緊張既能產(chǎn)生使學生煩躁不安的影響,又能產(chǎn)生使學生愉悅的影響。
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在某種程度上對Horwitz等人的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它不僅驗證了外語學習焦慮對外語學習的負面影響,還說明了某種程度的緊張給外語學習帶來的正面影響。同時,Spielmann和Radnofsky的研究證實緊張不僅有程度上的區(qū)別,同時還有愉悅性緊張、煩躁不安性緊張等的區(qū)分。這說明研究緊張時不僅需要做定量研究,還需要做定性研究。
4.3 Sparks和Ganschow的研究
Sparks和Ganschow的研究[9]是對MacIntyre對他們的語言編碼差異假設(LCDH)批評的回應。語言編碼差異假設認為語言學是導致學習者外語學習水平不同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各種情感變量。MacIntyre指出外語學習焦慮是導致語言學習者語言水平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10],然而Sparks和Ganschow更多地將情感變量,包括焦慮,作為外語學習的一種后果,而不是原因。他們的思想主要如下圖所示:
Sparks和Ganschow的研究對Horwitz等人的理論提出了某種程度的挑戰(zhàn)。主要圍繞兩點:(1)外語學習焦慮是低語言能力的原因還是后果;(2)用一種不同的理論框架解釋外語學習能力。
首先,與Horwitz等人FLA導致差的學習表現(xiàn)的觀點不同,Sparks和Ganschow盡管承認FLA具有阻礙學習的能力,但更傾向于將FLA作為語言學習困難的后果而不是原因。然而,他們并不能完全推翻Horwitz等人的觀點,因為即使是高水平的學生也可能會在考試中遭遇偶爾的大腦短路。因此,Sparks和Ganschow指出這是一個“雞和蛋的現(xiàn)象”[9]。MacIntyre也發(fā)現(xiàn)FLA和學習表現(xiàn)之間具有循環(huán)關系[31]。
其次,Sparks和Ganschow用LCDH解釋語言成績,他們認為母語學習缺陷是導致低語言能力的主要原因。這一主張得到了Argaman和Abu-Rabia的支持,他們認為如果一個高焦慮的學生在每一項外語能力方面都表現(xiàn)很差,那么真正的問題可能并不在于焦慮而是由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根源所導致的外語能力的缺陷[12]。然而對這一想法,很多人持反對意見。
5.結語
Horwitz等人的理論是對之前關于焦慮的研究缺陷的一個回應,它說明之前許多研究之所以取得不一致的結果,是因為研究者對FLA的概念沒有達成一致。FLA實質(zhì)上產(chǎn)生于外語語言學習的獨特特征,而不是一般性焦慮單純地向外語學習情景的轉(zhuǎn)移。在這一立場之下,Horwitz等人進行實證研究,并且發(fā)現(xiàn)FLA對外語學習具有負面的影響。然而,Horwitz等人的FLA理論受到了一些批評與發(fā)展。
5.1對于FLA理論的批評
通過回顧相關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FLA理論的批評主要圍繞兩點:(1)FLA是外語學習困難的原因還是后果;(2)FLA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是單純的消極,還是有一些積極的影響。
首先,研究者對于FLA與外語學習困難的因果關系具有不同的見解。Horwitz等人認為FLA是導致外語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Sparks和Ganschow認為FLA是外語學習困難的后果而不是原因,在他們看來,母語語言學能的差異才是導致外語學習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低水平的語言技能導致差的外語語言表現(xiàn),差的語言表現(xiàn)導致學習過程中的焦慮。Sparks和Ganschow的這一主張雖然得到了Argaman和Abu-Rabia的支持,但也受到了其他二語研究者的挑戰(zhàn)。MacIntyre指出,即使是高水平的學生,也偶爾會在考試中遭遇思維阻礙。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焦慮的存在才能解釋這個學生在考試中的不好表現(xiàn),而不是低水平的語言技能[10]。Sparks和Ganschow回應這其實是一個雞和蛋的現(xiàn)象,F(xiàn)LA與外語學習困難或許并沒有誰先誰后的問題[9]。事實上,MacIntyre曾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證實過這一“雞和蛋現(xiàn)象”,他發(fā)現(xiàn)FLA與學習者在學習任務中的表現(xiàn)具有循環(huán)的關系[11]。
因此,關于這個“原因還是后果”的問題,研究者們沒能達成一致,雙方均有自己正當?shù)睦碛伞H欢@一討論促使Horwitz對自己的理論進行修正,她同時也承認低水平的語言能力具有導致學習焦慮的可能[13]。
其次,關于FLA對外語學習的影響,Horwitz等人認為FLA對外語學習具有有害影響。Spielmann和Radnofsky認為適度的緊張會對外語學習具有有利的影響。然而,大多數(shù)的研究者還是傾向于FLA對外語學習有有害影響。
5.2對于FLA理論的發(fā)展
通過回顧相關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FLA理論的發(fā)展主要有三點:(1)用實驗證明FLA區(qū)別于一般性焦慮;(2)提出另外一種與焦慮有關的概念:緊張;(3)提出一種進行焦慮研究的新方法:定性研究。
首先,Horwitz等人指出FLA區(qū)別于一般性焦慮。然而,她/他們對此并沒有提供實驗證明。MacIntyre和Gardener對多種焦慮測量量表進行因子分析并發(fā)現(xiàn)只有交際焦慮影響法語詞匯學習,說明了在外語學習中,一般性焦慮并不發(fā)揮作用。從那之后,F(xiàn)LA區(qū)別于一般性焦慮的假設得到了證明,之前研究出現(xiàn)互相矛盾結果的原因也被挖掘了出來。
其次,Horwitz等人發(fā)現(xiàn)FLA對外語學習具有消極影響。因此使用包含某種消極意義的焦慮一詞便恰到好處。然而,Spielmann和Radnofsky發(fā)現(xiàn)學習者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包括緊張不安等,實際上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學習[3]。他們主張研究重點應該轉(zhuǎn)為既包含消極意義又包含有某種積極意義的緊張而不是焦慮。這一提議并不是毫無根據(jù)的,而是基于幾項實證研究的結果,其中一項是M.Csikszentmihalyi的研究。M.Csikszentmihalyi指出,當學習者進行某些特定學習任務時,適當?shù)木o張會使他們進入最佳狀態(tài)[14]。
最后,Spielmann和Radnofsky提議定性研究應被引入關于焦慮的研究中,因為定性研究常常是基于測試結果,而測試是與語言教學所倡導的提高學生交際技能的教學目標相矛盾的[3]。Spielmann和Radnofsky認為,僅僅定性研究并不能反映語言焦慮這一現(xiàn)象的異常復雜性。
Horwitz等人的FLA理論是語言焦慮研究領域的一項突破,之后的很多研究都將其作為理論根據(jù)。然而,F(xiàn)LA理論不是生來就是完美的,如若能辯證地吸收來自其他研究者的批評與發(fā)展,Horwitz等人的理論就會變得更加完善,更加科學。
參考文獻:
[1]Cassady,J.C.(Ed.).Anxiety in Schools:The Causes,Consequences,and Solutions for Academic Anxieties[M].New York:Peter Lang,2010.
[2]Horwitz,E.K.,Horwitz,M.B.,& Cope,J.A.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2):125-132.
[3]Spielmann,G.,& Radnofsky,M. L.Learning language under tension:New directions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1,85(2):259-278.
[4]Tucker,R.,Hamayan,E.,&Genesee,F(xiàn).H.Affective,cognitive,and social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76,32:214-216.
[5]Swain,M.,&Burnaby,B.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young children:A pilot study[J].Working Papers in Bilingualism,1976,11:115-128.
[6]Young,D.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foreign language oral proficiency rating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86,19:439-445.
[7]Chastain,K. Affective and ability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Language Learning,1975,25(1):153-161.
[8]MacIntyre,P.D.,& Gardner,R.C.Anxiety and second-language learning:Toward a theoretical clarifi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89,39(2):251-275.
[9]Sparks,R.L.,&Ganschow,L.A strong inference approach to causal factor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response to MacIntyre[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79(2):235-244.
[10]MacIntyre,P.D.On seeing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a rejoinder to Sparks and Ganschow[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79(2):245-248.
[11]MacIntyre,P.D.How does anxiety affec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reply to Sparks and Ganschow[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79(1):90-99.
[12]Argaman,O.,& Abu-Rabia,S.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anxiety on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tasks among native Hebrew speakers[J].Language,Culture and Curriculum,2002,15(2):143-160.
[13]Horwitz,E.K.Language anxiety and achievement[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1,21:112-126.
[14]Csikszentmihalyi, M.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