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巴周
摘要:新課的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新課改形勢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適宜的導入方式會使一節(jié)課的開端氣氛活躍,師生之間得到迅速溝通,學生與教材之間架設起認知的橋梁,從而使教師順利完成整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導入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0166-01
語文教學的導入,是語文教師在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它是課堂教學的突破口,是實際教學的前奏,起著"引子"的作用。好的導入會像磁石一樣緊緊抓住學生,控制課堂,達到"立片言以居要"的境地,發(fā)揮引起懸念、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1 直觀導入
學生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實物、模型、書中插圖及動態(tài)圖畫等直觀材料較感興趣,思維易被激活。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這種直觀是一種發(fā)展觀察力和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力量,它給認識帶來一定的情緒色彩。這種情境在學生頭腦里,留下的不僅僅是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內心的感受,這一切必將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思維活動。如學習《米洛斯的維納斯》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欣賞維納斯塑像,并談談觀后的感受。學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的學生提出維納斯不美,因為她失去了雙臂。然后引導,失去雙臂的維納斯在日本當代詩人、小說家清岡卓行的眼里煥發(fā)出秀麗迷人的風采,學生很想知道所以然,便帶著思索走進文本。這樣的導入既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2 破題導入
課文題目五彩繽紛,形式迥異。有的題目表示文意;有的題目以句子、短語、獨詞的形式出現;有的題目涉及記敘的要素,如人物和事件;有的題目帶有象征、抒情意味;有的題目有文學色彩。文題的形式,集中概括反映了文章的內容,還反映了寫作知識、文學常識等某些內容,因此,以釋題來導入新課,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3 詩文導入
選用恰當的詩文導入新課,可使學生在欣賞、分析詩文的愉快氛圍中產生興趣,有利于新課的進行。例如:在學習《長亭送別》一課時的導入:人生要追求,總免不了漂泊,走上新的征程,"別離"便成為從古唱到今的主題,它牽系著多少有情人的魂,又打動了多少有情人的心,"多情自古傷離別"!關于"離別"的名言佳句都蘊含了作者的深情,像"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憂慮,"海內存知己,無涯若比鄰"的誠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凄切……這些佳句中,什么人之間的離別最纏纏綿綿又難舍難分?恐怕是欲長相守而不得不離的戀人了吧。《長亭送別》正是寫離愁別恨的絕唱,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離人那"多情"的心靈世界。
4 設疑導入
設疑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故意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或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啟動學生思維,然后因勢利導,自然地進入新課,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如學習《就任北京大學之演說》一課時,這樣導入:提起北京大學這所令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們心中都會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與向往??捎钟卸嗌偃酥辣本┐髮W辦學之初是什么樣的呢?如今的北京大學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呢?作為新世紀的學生應具有什么樣的素養(yǎng)才能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5 故事導入
中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他們愛聽愛看有趣的故事。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學習《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課時,先講述"梁啟超妙對杏花聯"的故事。有一個十歲的兒童,一天隨父到朋友家做客。他被院里一株蓓蕾初綻的杏樹迷住,便偷偷地折下一枝放入袖筒里,這一微妙之舉,恰被其父及朋友家人看到,他的父親雖沒言語,卻為此而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聲色地暗示一番。為活躍氣氛,父親便當眾對他說:"開宴前,我先出一上聯,如能對好,方可舉杯,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準落座。"他不知父親用意,毫無思想準備,但憑腹中的才學,自信不會出丑,于是滿口答應下來。父親略加思索,作出上聯:"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他聽后一驚,恍然大悟,但也未顯失色,隨口對來:"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對聯一出口,堂前喝彩不已。他就是梁任公,既是政壇上的風云人物,又是文壇上的著名學者。學生不僅為梁任公小時的才華聰敏所折服,而且想急切了解他作為學者的人格魅力,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新課之中。
6 情境導入
劉勰《文心雕龍》中說:"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陸機《文賦》中說:"心游萬仞,精騖八極。"皆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有激情,有想像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運用語言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共鳴,激勵他們進入新的教學情境,從而為課堂教學開了個好頭。如學習《祝?!芬徽n時,有的教師這樣導入:大雪滿天,狂風怒吼,爆竹聲聲。在現代文學人物畫廊里,艱難地走出一位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發(fā)蓬松、目光呆滯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長的左手提著一個裝著一只破碗的竹籃,干枯的右手拄著一枝下端開裂的長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魯迅著名小說《祝?!分械闹魅斯?,一個慘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迫害的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的這篇小說——《祝福》。
當然,新課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遠不止以上這些,究竟選擇何種導入法,要根據實際情況,因人制宜,因課制宜,一切從實際效果出發(fā),切忌生搬硬套。我們只有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所蘊涵的理念,認真研究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得心應手、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才能取得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