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存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理論在中國具體實際情況中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審計形式,國外雖然沒有經濟責任審計這一概念的直接提法,但是存在很多像經濟責任審計這樣的行為活動,國內對經濟責任審計的研究百家爭鳴,研究領域比較寬廣。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研究;文獻綜述
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中辦法[2010]32號),并于12月8日向社會公布。《規(guī)定》的頒布施行,是貫徹落實十七大會議精神和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行動,是指導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綱領性法規(guī)文件,是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監(jiān)督制度的重要舉措,對于加強干部管理和監(jiān)督、健全權力約束和監(jiān)督制度、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使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面臨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2012年12月24日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劉家義審計長強調,各級審計機關應當站在一個高度,要充分認識經濟責任審計在完善國家治理、促進國民經濟發(fā)展健康發(fā)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密切關注權力行使和責任履行情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充分認識經濟責任審計是強化干部管理監(jiān)督和建立健全問責機制,促進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措施,是促進領導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是促進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guī)盡責,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國的重要途徑,是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jiān)督和制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重要手段。面對新的歷史時期,各級審計機關要認真落實兩辦《規(guī)定》,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加大對審計信息和整改情況的依法公開力度,促進公開透明和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大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揭示問題、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議的力度,促進健全制度和深化改革,同時通過揭示和分析違法違紀行為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查找制度上和管理上的漏洞,從機制上、源頭上懲治和預防腐敗。
國外雖然沒有關于“經濟責任審計”這種概念的直接提法,但可以從審計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看出,存在著很多像經濟責任審計這樣的經濟行為活動,國外政府的工作績效、政府和企業(yè)的社會責任、環(huán)境保護責任等方面的審計,其研究文獻也主要集中在對績效審計、社會責任審計、環(huán)境審計等領域的研究。關于績效審計的研究主要包括,1986年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OSAI)第十二屆國際會議發(fā)表的《關于績效審計、公營企業(yè)審計和審計質量的總聲明》中,將各種對公共資源使用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審計名稱統(tǒng)一稱為績效審計(performance auditing),并給出了如下定義:對政府部門和公營單位管理公共資源的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所作的評價與監(jiān)督。INTOSAI將績效審計定義為對公營部門管理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作的評價與監(jiān)督。同時還提出了績效審計的4個目標:為公共部門改善一切資源的管理打好基礎;使決策者、立法者和公眾所利用的公共部門管理成果方面的信息質量得到提高;促使公共管理部門人員采用一定的程序對績效做出報告;確定更適當?shù)慕洕熑巍腎NTOSAI對審計內涵和目標的描述可以看出績效審計的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強調服務,不僅對被審計單位提供服務,而且重視對決策者、立法者和社會公眾服務;另一方面將審計工作的出發(fā)點落實到政府的責任上。美國審計總署(GAO)1994 年將效益審計定義為:關于政府組織、規(guī)劃和活動的“3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方面的審計,近來美國有專家認為應當在“3E”審計的基礎上增加公平性(Equity)和環(huán)境性(Environment)審計兩個內容,使“3E”審計變成“5E”審計。
關于社會責任審計的研究
umble(1973)討論了社會責任在不同單位中的重要性,指出每一社會個機構包括企業(yè),都應當貫徹落實社會責任審計,也包括各級政府、事業(yè)單位以及國有企業(yè)。Waddock和Neil Smith(2000)指出社會責任審計在公司績效管理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實施社會責任審計有助于降低企業(yè)風險,能有效反應公司核心價值。Peter Koketal(2001)對社會責任的內涵作了進一步闡述,認為應當使用更先進的審計工具,以促使各級政府、事業(yè)單位以及企業(yè)反省各自的社會責任履行和完成情況。Morimoto Risakoetai(2005)論證了新型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審計的可行性,提出應當創(chuàng)建一個能與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審計制度相結合的社會責任審計制度。
關于環(huán)境審計的研究
自從環(huán)境審計這一概念被有關學者提出以來自,就引起了學術界對環(huán)境責任履行情況的密切關注。但到現(xiàn)在為止,國外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研究只是停留在一個崗起步研究的階段,還沒有一套比較成熟的制度。主要有Maltby對有關環(huán)境審計理論與實踐一些問題的研究;Taylor和Sheahan指出有效實行環(huán)境審計對于促進環(huán)境管理責任的履行具有積極作用
國內有關經濟責任審計的研究呈現(xiàn)出百家爭鳴的場面,經濟責任審計是現(xiàn)代審計理論與方法在中國的實際情況面前,形成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監(jiān)控制度。近些年來,國內有關經濟責任審計的研究領域比較寬廣。在經濟責任審計基礎理論研究領域,涉及到經濟責任審計的歷史沿革(林鐘高、龔明曉(1998)認為,我國審計始于周代,歷經周朝、西漢、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經濟責任審計的動因(秦榮生(1999)認為,受托經濟責任關系是審計產生的客觀基礎和根本動因,受托經濟責任關系是經濟責任審計產生的基礎,而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理論則是經濟責任審計的理論基礎。陳波(2005)認為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機你感覺監(jiān)督制度,我國獨特的制度背景形成了對于經濟責任審計的獨特需求。)經濟責任審計的主體(簡燕玲、辛旭(2006)指出,經濟責任審計的主體包括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社會審計組織。鄭英林(2005)得出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審計主體應由國資委主導。)經濟責任審計的定位(蔡春、陳曉媛(2005)認為,經濟責任審計的理論依據(jù)是特定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存在,此種受托經濟責任關系更明確指向行為人本人。)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姜彥秋(1999)認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有:任期經營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重大經營活動的決策是否具有民主名和科學性;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性;職工收入及福利情況;遵紀守法的情況。呂文基(2002)指出,黨政領導干部審計的評價內容包括:預算執(zhí)行和決算審計或財務收支計劃執(zhí)行情況和決算審計;審計預算外資金的收入、指出和管理情況;審計專項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國有資產的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況審計;遵守國家財經法律法規(guī)。陳曉芳、桂珍若(2006)指出高效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等)、經濟責任的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皮凡(2000)提出,以規(guī)模指標、運營指標和綜合指標三類來衡量企事業(yè)領導人的經濟責任。洪承旭、閻建軍(2002)認為,商業(yè)銀行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從發(fā)展能力指標、資產安全性指標、資產流動性指標和財政效益指標四個方面予以確定。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科學化課題組(2005)廣泛、深入的研究了量化計分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綜合評價的做法。王曉彗(2006)認為,國有企業(y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包括:財務責任指標、管理責任評價指標、違紀責任評價指標、社會責任評價指標四個方面。)、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秦小麗、常麗娟(2005)指出,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的特殊性和目前審計環(huán)境的復雜性促使我們必須深刻思考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陳漢平(2002)分析了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危害性和可控性,并提出化解風險的建議。常人兵(2003)等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與控制作了分析。)等諸多方面。
通過國外文獻回顧來看,雖然國外沒有與經濟責任審計直接對應的概念,但是存在于經濟責任審計緊密相關的審計類型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政府機構的績效審計、面向政府和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審計與環(huán)境審計等,這部分文獻眾多,最大的特色就是對責任的強調非常普遍,在一定意義上也體現(xiàn)了經濟責任審計的有關內容與要求。國內經濟責任審計的理論研究狀況評述,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的基本理論研究成果較為豐富,經濟責任審計的基本理論研究主要包括經濟責任審計的歷史沿革、經濟責任審計的動因、經濟責任審計的主體、經濟責任審計的定位、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經濟責任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各個方面。(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