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瓊平 黃綺梨 王婷婷 鄧穎珊 梁杰寶 肖薇 張粵君
[摘要] 目的 探討口服氨甲環(huán)酸片配合光子照射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 方法 我院于2008年8月1日~2012年8月1日收治的黃褐斑患者336例,給予氨甲環(huán)酸片配合光子照射治療,隨訪12個月,觀察臨床療效。 結(jié)果 58.9%的患者在治療2周后開始出現(xiàn)色斑減輕,12個月后,基本治愈率為48.5%,總有效率達98.5%,治療后3、6、9個月的基本治愈率與治療后12個月的基本治愈率均有顯著性差異(P < 0.05), 治療后3、6、9個月的總有效率與治療后12個月的總有效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 > 0.05),且均無嚴重不良反應。 結(jié)論 氨甲環(huán)酸片配合光子照射治療黃褐斑臨床療效可靠,副作用少,安全度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氨甲環(huán)酸片;光子照射;黃褐斑
[中圖分類號] R758.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6-0149-02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獲得性色素增多性疾病,好發(fā)于面部,中青年女性為主,男性也可患病,大多病因不明,治療上也無特別有效方法[1]。由于該病影響美觀,患者精神壓力較大,加重愛美女性的心理負擔。筆者于2008年8月1日~2012年8月1日采用口服氨甲環(huán)酸片配合光子照射治療女性黃褐斑336例,旨在探討口服氨甲環(huán)酸片配合光子照射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于2008年8月1日~2012年8月1日收治的黃褐斑患者336例,均為女性,年齡18~55歲,平均34.1歲。其中蝶形型98例,皮損主要分布在兩側(cè)面頰部,呈蝶形對稱性分布;面上部型112例:皮損主要分布在前額、顳部、鼻部和頰部;面下部型57例:皮損主要分布在頰下部、口周和唇部;泛發(fā)型69例:皮損泛發(fā)在面部大部區(qū)域。
1.2治療方法
1.2.1具體操作步驟 ①治療前,安排患者進行面部的正位、側(cè)位、斜位拍照,照片存檔;②分別測量患者面部正位、側(cè)位、斜位的斑面積,評估顏色深淺程度及記錄。③口服藥物,每日2次,每次250 mg。以3個月作為一個療程。注意應囑患者在治療期間停止服用用其他相關藥物,以避免影響療效評價。同時每月1次光子照射治療,6次為一療程。治療參數(shù):Wavelength:570 nm、Pulse:10~12 ms、Fluence:(10~12) J/cm2 。治療期間應注意防曬,忌食一些光敏的食物如芹菜、莧菜及胡蘿卜等。④每月隨訪1次,觀察療效并建檔、拍照存檔。⑤根據(jù)每位患者的個人信息適時進行比對分析,及時調(diào)整治療。
1.2.2氨甲環(huán)酸片 小劑量口服氨甲環(huán)酸片(日本制造,商品名為“妥塞敏”),每日2次,每次250 mg,以3個月作為一個療程。囑患者在治療期間停用其他治療手段,以避免影響療效評價。氨甲環(huán)酸是抗纖溶止血藥物,作用機制主要為通過阻斷纖溶酶原分子上的賴氨酸結(jié)合點,從而拮抗纖維蛋白的溶解,不會增加凝血酶原的活性,對各種凝血參數(shù)沒有影響,不會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主要的給藥途徑為口服、肌注及靜注。于1979年,首次報道氨甲環(huán)酸對黃褐斑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1.2.3光子照射 器械與材料:飛頓激光光子工作站(以色列飛頓激光公司;型號:LovelyⅡ;570n治療手具);金諾特光子嫩膚冷凝膠(山東濟寧生產(chǎn)),規(guī)格:250g/支。光子照射治療是一種先進的、高科技的美容項目,光子是一特定的寬光譜彩光[Wavelength:570 nm、Pulse:10~12 ms、Fluence:(10~12) J/cm2],光子直接照射于皮膚表面后,可穿透至皮膚深層,選擇性地作用于皮下色素和血管,有效地分解色斑,同時閉合異常的紅血絲,從未解除患者肌膚上的各種瑕疵。光子還能刺激皮下的膠原蛋白增生,使肌膚變得更清爽、健康并富有光澤,是目前有效治療黃褐斑新方法。
1.3療效判定[2]
治療開始后,患者每月回院復診1次,觀察及詢問療效和適應度,并拍照存檔、記錄。對比治療前后照片,再結(jié)合患者的主訴,綜合評估治療療效。療效判定標準分為四個級別:基本治愈、明顯消退、好轉(zhuǎn)和無效?;局斡荷呙娣e消退>90%;明顯消退:色斑面積消退>60%,且顏色明顯變淡;好轉(zhuǎn):色斑面積消退>30%,且顏色變淡;無效:色斑面積消退<30%,且顏色變化不明顯??傆行?基本治愈+明顯消退+好轉(zhuǎn)。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若P < 0.05,則說明兩組數(shù)據(jù)有顯著性差異。
2結(jié)果
治療后隨訪336例患者12個月,58.9%的患者在治療2周后開始出現(xiàn)色斑減輕,12個月后,基本治愈率為48.5%,總有效率達98.5%。治療后3、6、9個月的基本治愈率與治療后12個月的基本治愈率均有顯著性差異(P < 0.05), 治療后3、6、9個月的總有效率與治療后12個月的總有效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 > 0.05)。其中5例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輕度的胃腸道反應,3例患者出現(xiàn)月經(jīng)量減少,均無需停藥,只需每三個月復查肝腎功能。此外無其他明顯的不良反應。見表1。
3 討論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氨甲環(huán)酸治療黃褐斑的機制可能與酪氨酸酶有關,因其化學結(jié)構(gòu)為對氨甲基環(huán)已烷梭酸,與酪氨酸的化學結(jié)構(gòu)相似,可能產(chǎn)生競爭性抑制,替代酪氨酸與酪氨酸酶結(jié)合,使酪氨酸酶失去活性,從而減少酪氨酸代謝終產(chǎn)物黑素蛋白的合成,達到減少黑色素細胞產(chǎn)生黑色素的目的[3]。盧慶康等[4]曾有文獻報道,單獨使用氨甲環(huán)酸片口服治療黃褐斑總有效率達98%,且血液流變學、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均未見異常。本組病例的治療特點是長期服用低劑量氨甲環(huán)酸片:0.5g/d(作為止血劑的常用口服劑量:3g/d),因劑量低,故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在臨床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①年齡越輕、病程越短者,治療效果越好;②黃褐斑越表淺療效越好,表皮型黃褐斑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真皮型及混合型;③大部分患者于服藥3個月后,療效明顯,一般連續(xù)服藥6個月或以上,可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④黃褐斑兩側(cè)不對稱,色斑呈深褐色,且伴有腎上腺功能減退者療效較差。
黃褐斑的皮損處色素細胞功能活躍,如果光子的能量過強則會刺激黃褐斑加重,因為能量過強的光子照射治療所造成的損傷會啟動新的色素生成;能量過低,又達不到有效的治療目的。因此,黃褐斑的治療參數(shù)選擇要適中,治療后病變部位反應要輕,術后結(jié)痂少,表皮損傷輕,避免炎癥性色素沉著,降低治療風險,從而最大限度地在減輕損傷的前提下分解色素,確保黃褐斑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臨床觀察顯示,只有極少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暫時性色素沉著,一般3~6個月會自行消退,無需特殊處理。光子照射治療,每6次為一療程,每月1次。視色斑恢復情況決定下一療程治療時間。在長期的臨床觀察中發(fā)現(xiàn),第1次光子照射治療效果明顯,第2、3次效果不太明顯,從第4次開始療效逐漸明顯,至第6次療效最為顯著。分析原因可能在首次治療前患者膚色一般較暗,且合并有其他淺表的色斑如曬斑、老年斑等,第1次可使皮膚中較多黑色素被清除,其他淺表的色斑也一并被清除,故首次治療效果明顯;第2、3次治療時,上一次治療后局部產(chǎn)生炎癥反應,繼而發(fā)生一定程度炎癥后色素沉著;從第4次開始以后,由于前期治療效果的累加,皮膚中黑色素含量逐漸少、皮損顏色變淺,因而療效越來越明顯。
[參考文獻]
[1] 吐爾孫,烏甫爾,艾爾肯·米吉提. 維吾爾藥復方木尼孜其顆粒治療黃褐斑臨床報告[J]. 新疆中醫(yī)藥,2009,27(1):41-42.
[2]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7):440.
[3] 施偉偉,許惠娟,賈虹. 黃褐斑的研究進展[J]. 中國麻風皮膚病學雜志,2010,26(1):46-48.
[4] 盧慶康,任皖東. 氨甲環(huán)酸治療面部黃褐斑52例[J]. 醫(yī)藥導報,2000,19(6):573.
(收稿日期: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