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xí)語是語言的精華,它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內(nèi)涵,英漢習(xí)語作為兩種不同的語言瑰寶,由于其獨特的文化而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進行比較與分析探討了英語習(xí)語和漢語習(xí)語之間存在的差異。本文討論了直譯、意譯、代換法等翻譯方法。
關(guān)鍵詞:英漢習(xí)語 文化 文化差異 翻譯原則 翻譯方法
引言
語言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而作為語言精華的習(xí)語,更具有強烈的文化特征,是語言的核心與精華,是語言反映社會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本民族的風(fēng)土人情、歷史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什么叫文化?根據(jù)《辭海》的解釋,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拔幕菑?fù)雜體,它包括了實物、知識、信仰、藝術(shù)、道德、法律、風(fēng)俗以及其余社會上習(xí)得的能力和習(xí)慣?!币粋€民族的價值觀念、社會風(fēng)俗、思維方式無不在習(xí)語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習(xí)語是某種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固定的表達方式。英漢兩種語言歷史悠久,其中包含著大量的習(xí)語,它們或幽默、含蓄,或典雅、嚴肅,不僅形象生動,妙趣橫生,而且言簡意賅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然而由于生活習(xí)慣、宗教信仰、民族歷史以及地理環(huán)境的差別,英漢習(xí)語承載著各自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它們與其文化傳統(tǒng)緊密相連、融為一體。
一、英漢習(xí)語的文化差異
(一)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
中西方地理環(huán)境的迥異,導(dǎo)致英語和漢語中存在著許多反映其地理環(huán)境特點的習(xí)語。由于英國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英國是個島國),其漁業(yè)和航海業(yè)在英國經(jīng)濟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此英語的習(xí)語中就出現(xiàn)了大量與航海和捕魚有關(guān)的習(xí)語如,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比喻處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不自在;burn ones boats比喻“破釜沉舟,自斷退路”;all at sea表示“不知所措”的意思;spend money like water比喻花錢浪費。而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與其相差甚大(中國乃歷史悠久的農(nóng)業(yè)國家),所以在漢語的習(xí)語中與農(nóng)產(chǎn)品相關(guān)的居多,如:“斬草除根”“瓜熟蒂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等等。
(二)宗教信仰的文化差異
宗教在各民族的發(fā)展中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中國人信仰的是佛教,而西方人信仰的基督教。因此,與宗教信仰有關(guān)的習(xí)語在中西方習(xí)語中也各不相同。在英美國家,大多數(shù)人信奉基督教,這在習(xí)語中也能體現(xiàn)出來如:Go to hell.“下地獄去”,也有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圣經(jīng)》在基督教中地位顯赫,被奉為經(jīng)典主要在于《圣經(jīng)》講述了有關(guān)猶太人的傳說故事、法典、宗教教規(guī)以及部分的史實、許多具有宗教色彩的神話等等。它反映了古人的喜怒哀樂、乞求與理想。因此,有大量的習(xí)語是與《圣經(jīng)》相關(guān)的。如:Judas kiss“猶大之吻”,Jobs patience“極有耐心”,as wise as Solomon“智慧超群”,adaughter of Eve“女人”等等。從這就可以看出《圣經(jīng)》在英美國家人們心中的地位了。在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至今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一些來自佛教或與佛教有關(guān)的習(xí)語隨著漢語的出現(xiàn)隨之出現(xiàn),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借花獻佛,臨時抱佛腳,五體投地,閑時不燒香,回頭是岸頂禮膜拜等等。
(三)習(xí)俗差異
英漢習(xí)俗差異是中西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一些動物在中西方家庭的地位天壤之別,最典型的莫過于狗。狗在中國人眼中(傳統(tǒng)的中國人)是一種卑微的動物,這一點在漢語與狗有關(guān)的習(xí)語中就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痛打落水狗,狗急跳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狐朋狗黨,狗腿子等。而在西方國家狗被當作家庭的一員,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這一點在英語諺語中也能得到證實,如:lucky dog(幸運兒);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出頭日)等。而對于中國人而言,貓就如狗在西方擔當?shù)慕巧且粯拥?,所以又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些習(xí)語,如:A cat has nine lives(吉人自有天相),而在英語中,心地惡毒的女人又常和貓聯(lián)系在一起,如:Cats hide their 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因此,想要準確理解一個句子必須要掌握其文化習(xí)俗。
(四)歷史典故
中國與英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而習(xí)語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來源于此。如英語中“castle in the air”(空中樓閣)源于神話傳說;“cross the Rubicon”“hang by a(孤注一擲)源于羅馬歷史故事;thread”(千鈞一發(fā))則源于希臘故事。這些習(xí)語言簡意賅、形象生動、意義深遠、結(jié)構(gòu)凝練、含蓄幽默,且都具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通常不能僅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如:cats paw若直譯為貓爪子,可能我們并不能理解其用意,其實是用它來比喻“受人愚弄的人”或“被人當作工具使用的人”,其源自《伊索寓言》。而漢語中的大多數(shù)習(xí)語主要源于我國寓言故事,經(jīng)傳典籍和神話傳說,比如“守株待兔”“葉公好龍”等源于寓言故事,“杯弓蛇影”“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出自神話傳說,“破釜沉舟”源自《史記項羽本紀》。這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古代文化精髓。
二、英漢習(xí)語翻譯的具體原則和方法
關(guān)于翻譯的標準,中外翻譯理論家們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嚴復(fù)在他的《天演論》中說:“譯道三難:信、達、雅?!濒斞笇Ψg標準的主要觀點是:“凡是翻譯,必須兼顧著兩面,一當然力求其易解,一則保持著原作的豐姿?!备道讋t認為:“以效果而論,翻譯應(yīng)該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卞X鐘書則提出:“文化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p>
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的翻譯概念是:“翻譯就是接受語言復(fù)制出與原語信息最接近的語言等值體——首先是就其意義而言,其次是就其風(fēng)格而言?!边@些主張雖然側(cè)重點不同,但中心要旨都是譯文要忠實準確地表達原文的意義,保持原作的風(fēng)格,重視反映原作的風(fēng)貌。忠實準確,實際上指的是透過一種語言去再現(xiàn)另一種語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
縱覽中外翻譯史,“直譯”與意譯之爭均赫然在目。爭論的實質(zhì)可用一句話概括: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原文的表達形式問題。其實,直譯與意譯是相對的,兩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只要一種語言忠實傳達了另一種語言的思想文化,則不論直譯還是意譯都是可取的。
翻譯是再現(xiàn)原作的過程,能忠實地再現(xiàn)原作的全部內(nèi)容和特點的譯文就是好的譯文。好的譯作總是結(jié)合各種翻譯方法。在習(xí)語的翻譯上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直譯法
有的習(xí)語英漢語上基本一致(基本對應(yīng)并不是說完全對等)我們可采用直譯的方式以保持原文的特點。如:
(1)一帆風(fēng)順smooth sailing
(2)易如反掌as easy as turning ones hand
(3)三三兩兩in twos and threes
(4)不可理喻be impervious to reason
(5)New wine in old bottles舊瓶裝新酒
(6)to show ones card攤牌
(7)clench ones teeth咬牙切齒
(8)dark horse黑馬
(9)Easy come easy go來得容易去得快
(二)意譯法
有些習(xí)語的表達含有本國特有的歷史典故或文化背景,若直譯則可能會牽強,也可能不被中國讀者所理解。因此我們會采用意譯,例如:
(1)To break the ice打破沉默
(2)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生長在富貴之家
(3)Wet blanket令人掃興
(4)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人多智慧大
(5)Teach fish to swim班門弄斧
(6)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無風(fēng)不起浪
(7)Drink like a fish牛飲
(三)代換法
由于中西文化傳統(tǒng)、社會結(jié)構(gòu)、審美情趣、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不同,有些英語習(xí)語所承載的寓意無法在漢語中找到相對應(yīng)的詞來體現(xiàn)。此時就要改換喻體,用讀者較熟悉的物體,從而產(chǎn)生與原語相近的或相似的寓意來達到相同或相近的表達效果。
(1)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the eating.
如要譯成“要檢驗布丁就要吃一吃”也無可非議,但是“布丁”畢竟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沒有的東西,譯成“親身下河方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更富有漢語的色彩。
(2)as timid as rabbit.
翻譯時我們不能直譯為膽小如兔,而在漢語中我們經(jīng)常會說“膽小如鼠”。由此可見,習(xí)語乃人類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價值的語言表示形式之一,它經(jīng)過長期積累不斷豐富,富有民族性等特點,成為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所以想要正確理解英語的習(xí)語就必須奠定一定的文化基礎(chǔ),否則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四)套用法
習(xí)語大都是名言警句,它們積累概括了人類文化的精華,觸及到人類生活最基本的問題。因此,在不同語言中能找到類似的習(xí)語。它們有著類似的內(nèi)容與表達方式,如果把它們用在習(xí)語互譯中,看起來就像是直譯一樣。例如:
(1)隔墻有耳Walls have ears.
(2)趁熱打鐵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3)說時容易做時難Easier said than done.
(4)福無雙至Good luck would never come in pairs.
雙方完全相同的習(xí)語:
(5)To praise to the skies捧上天去
(6)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澆油
(7)Walls have ears隔墻有耳
雙方擁有的大體相同的習(xí)語
(8)A drop in the oceans滄海一粟
(9)To be out at elbows捉襟見肘
(10)At six and sevens七顛八倒,亂七八糟
(11)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s.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但是套譯法的使用非常有限,只有當我們對兩國的習(xí)語都非常了解時才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
(五)注釋法
在英漢習(xí)語中,有一些是源于歷史典故。如果直譯,則很難理解;如果意譯,則不能保持原文的特色。為了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給譯文加注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將“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譯為“Siam Zhaos ill intent is known to all-the villains design is obvious”,“門可羅雀”譯為“You can catch sparrows on the doorstep-visitors are few and far-between”,“Achilles heel”譯為“阿喀琉斯的腳后跟——致命的弱點”,“Apple of discord”為“不和的金蘋果——引起仇恨爭吵的禍根”。 “三請諸葛亮”直譯成ask you three times,like Choke Liang,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可以加注說明諸葛亮其人其事:Choke Liang was a hero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He had to be asked three times before he would grant an interview to Liu Pei,whom he afterwards served,and helped to become emperor.
翻譯英語習(xí)語非常復(fù)雜,難學(xué)更難譯,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相同的意思。準確地翻譯習(xí)語,要求我們要有深厚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和文化基礎(chǔ),要多讀有關(guān)中西方的歷史、風(fēng)俗習(xí)慣、地理等方面的書籍。在閱讀中積累知識,以便更好地進行翻譯,翻譯更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另外還需要譯者間的相互交流。
(六)省略法
有時兩個表示同一個意思的漢語習(xí)語連用在一起,在修辭上起了美化音調(diào)、形式以及加強語氣的作用。英譯時這種連用的習(xí)語往往沒有兼收并蓄的必要,可酌情譯出兩者之一就行了。例如,我們寫文章時常把同義習(xí)語“取之不盡”和“用之不竭”連用在一起。英譯時僅用inexhaustible或abundant等一個詞就可概括它們的全部意義了。另外,漢語習(xí)語有的是對稱四字詞組,在這四字詞組中前后兩對往往在含義上重復(fù),在修辭上很優(yōu)美勻稱。但在英語中一般沒有這種形式,因此英譯時只須譯出其中的一對。例如,“貪官污吏”是對稱詞組,其中“貪官”和“污吏”指的是同一種人物,只須英譯為corrupt officials就夠了。又如習(xí)語“暴風(fēng)驟雨”作比喻用時,“暴風(fēng)”和“驟雨”是代表同一概念,即“猛烈”的意思,可以簡單明了地譯為tornado或tempest等。如拘泥于前后的表面意思,把它譯為tornado or tempest,反而顯得累贅無力。例如:
(1)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羅貫中《三國演義》)
Suddenly he heard a rustle in the peony pavilion and some sighing deeply.
長吁”和“短嘆”在這里表示的是同一概念,所以,只要譯成sighing deeply概括兩者之意就可以了。
(2)馬二先生還走著,見茶鋪里一個油頭粉面的女人招呼他喝茶。(吳敬梓《儒林外史》)
A highly-painted woman in one of the tea shops invited Ma er in.
“油頭”和“粉面”都形容一個女人的濃妝,即擦脂抹粉之意,兩者實際上只表示一個概念,所以譯成highly-painted概括兩者的意思即可。
(七)增添法
有時,為了幫助讀者更充分地理解漢語習(xí)語原文的意思,翻譯時除了把習(xí)語直譯成英語外,還必須結(jié)合上下文的需要和原文內(nèi)涵,在譯文中增添一些原文所沒有的詞。例如:
(1)修橋補道,盡攤?cè)思夜俟ぃ氵@叫借香敬佛。(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
You contracted for the building of bridges and repairing of roads,but you forced poor men to work without pay.That was borrowing joss-sticks from a neighbor and burning them before Buddha for your own sake.
習(xí)語“借香敬佛”也可結(jié)合上下文的內(nèi)容全部意譯出來,但會失去原文的生動形象。如僅僅按字面直譯為to borrow joss-sticks and offer them to Buddha,又未能把配合上下文的全部含義引伸出來。外國讀者仍會不了解這里的“燒香”和“敬佛”是為了什么,譯文borrow joss-sticks from a neighbor and burning them before Buddha for your own sake中的from a neighbor(從鄰居那里)以及for your own sake(為了你自己)都是增添的詞,它們突出了假公濟私、自私自利的含義。
(2)他們的后臺總是靠不住的,一旦樹倒猢猻散,全局就改觀了。(《毛澤東選集》,第751頁)
The ire wire-pulling bosses are not reliable;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and the whole situation will change.
本句中的“樹倒猢猻散”譯為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and the whole situation will change,其中helter-skelter是翻譯時添加進去的成分,作“狼狽”“慌慌張張”等解釋,原文雖無其字而有其意,習(xí)語翻譯時采用添法,加強了原文應(yīng)有的貶意,使形象更為突出,使其更有聲有色。
(八)還原法
漢語中有一部分常用習(xí)語是從英語中直譯過來的外來習(xí)語。翻譯時只須把這一類習(xí)語還原到原來的英語習(xí)語就可以了,這種翻譯方法稱為還原法。例如:
(1)他只好硬著頭皮,裝出也不在乎的態(tài)度,實際上是勉勉強強地給她牽著鼻子走。(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
He had no alternative but to brazen it out and pretend that he did not care,either,though the fact of the matter was that he was being reluctantly led by the nose.
“牽著鼻子走”是從英語直譯過來的外來語,現(xiàn)在只要把它還原為led by the nose即可。人們早就利用鼻圈或籠頭等物牽著馬、牛等牲口的頭部行走,這就是這個英語習(xí)語的來源,它具體的引伸的隱義是“唯命是從”或“盲目服從”等意思。
(2)原來被捕的同志全押在這里,像沙丁魚罐頭一樣,擠得緊緊的。(曲波《林海雪原》)
Here the captured comrades were jammed together like sardines.
“像沙丁魚罐頭一樣,擠得緊緊的”意思就是“擠得像罐頭沙丁魚”,這一習(xí)語也是從英語直譯過來的,這里把它還原為jammed together like sardines(= packed like sardines)。
(九)借用法
由于人類在感情、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及社會經(jīng)歷等方面不免存在相似之處,所以英漢習(xí)語中存在著少量相同或近似的習(xí)語,這些習(xí)語字面意義、形象意義相同或近似,隱含意義則完全相同,也就是說,此類習(xí)語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所傳達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這樣的習(xí)語則可以采用借用法進行互譯。如英語中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與漢語中的“熟能生巧”,又如漢語中的“破釜沉舟”與英語中的“burn ones boats”都來源于兩國的軍事策略,因此用法和含義都相同。
(十)節(jié)譯法
在漢語習(xí)語中,常有并列的對偶結(jié)構(gòu),即用兩個不同的喻體表達相同的寓意,前后含義重復(fù),遇到這種情況就可用節(jié)譯法處理,省去并列重復(fù)部分,如“銅墻鐵壁”譯為“wall of bronze”,不必說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長吁短嘆用節(jié)譯法譯為“sighing deeply”。
(十一)修辭法
習(xí)語是各種修辭手段的集中表現(xiàn)。因此,習(xí)語的翻譯除了要考慮民族形式和正確表達原意外,最好也要照顧到譯文的美化,采用漢語習(xí)語所常用的修辭手段,如對稱、韻腳、雙聲、格調(diào)、詞的重復(fù)等修辭手段,使譯文不但字句美麗而且韻味十足,讀來鏗鏘有力,或?qū)h語習(xí)語作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加工,使它符合某些英語習(xí)語的修辭形式,成為更容易理解和傳播的東西。例如:
抓人、押人、查夜、跑腿,是得力人手;論領(lǐng)導(dǎo),還年輕。俗話說:“嘴上沒毛,說話不牢,”再過上六七年也許差不多。(柳青《銅墻鐵壁》)
He is good at nabbing criminals, escorting them under guard,night control,messenger work…,As the old saying goes:“Downy lips make thoughtless slips.”Maybe in five or six years he will be ready for it.
“嘴上沒毛,說話不牢”譯為Downy lips make thoughtless slips.其中l(wèi)ips和slips押韻,全句又有抑揚(trochee)的格調(diào),譯文千脆利落,使其帶有一般英語習(xí)語的味道。
(十二)粗俗語回避法
漢語習(xí)語中有一部分俗語,特別是常用的罵人語等,是很粗俗的,這類習(xí)語在漢譯英時應(yīng)當如何處理是一個值得加以注意和探討的問題。對許多粗俗的習(xí)語來說,直譯法是不宜采用的,可以采用英語同義詞習(xí)語或意譯等方法來回避較為粗俗的比喻。例如,“他媽的”是一句很普通的罵人的話,在我國近代各種小說的人物對話中屢見不鮮,譯成英語時我們可以借用英文中的同義罵人語“Go to hell”或“What the hell”等來表達?!八麐尩摹焙汀癎o to hell”實際上都已失去了字面上原有的意義,現(xiàn)在它們只表示“我對你發(fā)脾氣”等,所以在翻譯時沒有必要把它的真實意義譯出來,如果勉強把“他媽的”直譯成英語,譯文會顯得不倫不類,反而會曲解其真實意義。這不僅僅局限于罵人語,許多一般的習(xí)語中也常常有粗俗語出現(xiàn),如“屁”“屎”“尿”“屌”等等,英譯時也應(yīng)當設(shè)法回避。例如:
(1)狗屁的會!陳老八,他是放狗屁的農(nóng)民協(xié)會的委員;他自己也放印子錢,怎么我放的債就讓鄉(xiāng)下人白賴呢!”(茅盾《子夜》)
“Blast their association!”he roared.“chen Lao-pa—I know hes a committee member of that confounded peasantsassociation.Hes a money-lender himself,and he allows them to get away their debts to me.”
“狗屁的”前后酌情分別譯為blast(動詞)和confounded(形容詞),它們和原文表示同樣的意義,但使譯文回避了英國讀者所不習(xí)慣的、并且也難于直譯的粗俗語“狗屁的”。
(2)你們他媽的盡辦些拉屎不揩臉的啰嗦事。(曲波《林海雪原》)
You idiots are always pulling stupid tricks like this.
這里把“他媽的”譯為idiots,把“辦些拉屎不揩臉的啰嗦事”譯為are pulling stupid tricks,從而回避了原文的粗俗語。
(3)混蛋!再打一個電話去!叫他馬上來見我?。┒堋蹲右埂罚?/p>
You blasted idiots!Go and ring him up again and tell him to come round at once!
本句中把“混蛋”譯為you blasted idiots,回避了原文的粗俗語。
(4)殺千刀的大風(fēng)!(茅盾《子夜》)
Oh,what a beast of a wind!
詛咒語“殺千刀的”也很粗俗,并且很難直譯,現(xiàn)在把它英譯為a beast of,其字面意義是“像畜牲一般的”,實際意義是“可惡的”“討厭的”等,和原文同義。
三、翻譯中的主要因素
(一)常見的阻礙
既然英語習(xí)語反應(yīng)出其獨特的文化,譯者應(yīng)該試圖保持原作的風(fēng)姿,保留其豐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內(nèi)涵。但是譯者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障礙,例如詞義不符或者是語義空缺。產(chǎn)生這些障礙的原因主要是中英人民在諸多方面的不同點,如經(jīng)濟、文化、地理壞境、生活風(fēng)俗等。
(二)詞義不符
詞義不符是指在中英文中,一個詞有相同的字面意思,但其蘊含意義有一點不同或完全不同。以“狗”為例,在大部分的英語習(xí)語中“狗”通常含有褒義,例如,a lucky dog幸運兒,a top dog優(yōu)勝者,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出頭日。英國人以愛狗而出名,他們甚至將好朋友的名字為狗命名。然而在漢語中,狗通常含有貶義,如下列表達:狗仗人勢,狗東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三)語義空缺
在英語中,一些動物形象有著獨特的文化意義,但中文中卻沒有相對應(yīng)的延伸意義或形象意義。例如:在圣經(jīng)和希臘神話中的動物,nightingale(夜鶯)即偵探的意思;Swan(天鵝)杰出的詩人或歌唱家。
結(jié)語
綜上說述,習(xí)語是語言中獨特而固定的部分,是語言的精華,而且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它們簡潔生動,在日常生活中被頻繁使用。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使英漢習(xí)語中體現(xiàn)出很大的文化差異,因此也給翻譯帶來了困難。習(xí)語的翻譯既要有科學(xué)的精神,又要有藝術(shù)的風(fēng)格,將二者融為一體,才能使譯文再現(xiàn)原文之美。此外,好的習(xí)語譯文還可達到促進英漢文化交流的目的。
習(xí)語是語言中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它是語言中的特殊成分以及民族形式和各種修辭手段的集中表現(xiàn),因此習(xí)語的處理在翻譯中是非常重要的。習(xí)語的翻譯有時雖比較困難,但它的可譯性仍然是肯定的。譯者在防止逐字死譯和濫用同義習(xí)語的兩種偏向時必須認識到直譯的一定價值。習(xí)語的翻譯雖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可采用,但沒有一定的公式和絕對正確的定義可以套用,主要還是依靠自己的認真嚴肅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根據(jù)形式和內(nèi)容相統(tǒng)一的原則在不同的具體情況下作靈活的處理。往往同一個漢語習(xí)語在不同的上下文里就必須用不同的譯法來處理。總之,漢語習(xí)語豐富,對于漢語習(xí)語的翻譯是不同文化交流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謝天振.中西翻譯簡史[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
[2]楊志紅,王克非.翻譯及其研究[J].外語教學(xué),2010,(6).
[3]徐麗娜.語境與釋義[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9,(5).
[4]馮亞武,劉全福.“文化轉(zhuǎn)向”與文化翻譯范式[J].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2008,(4).
[5]盧秋萍.文化圖式在大學(xué)外語閱讀教學(xué)中的應(yīng)用研究[J].重慶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08,(8).
[6]李長拴.非文學(xué)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
(李振 山東日照 曲阜師范大學(xué)東方語言與翻譯學(xué)院 276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