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幼玲
摘 要:在高校擴大招生、收費制度改革的過程中,貧困生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影響到高校穩(wěn)定、高等教育快速的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教育公平,讓更多的學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資助政策和措施,基本形成了“獎、貸、助、補、減”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本文就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外資助政策與我國現(xiàn)存制度方式的不同之處進行比較,提出完善我國高校學生資助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 學生資助 政策 比較
在高校進行招生、收費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已成為影響高校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秶鴦赵宏P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文件中指出“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yè)教育,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優(yōu)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實履行公共財政職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盵1]為此,在我國高等學校中,逐步建立起了以獎學金、學生貸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簡稱“獎、貸、助、補、減”)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政策體系,以保證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時入學、安心學習和生活。
一、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主要內容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是指國家在高等教育階段頒布實施的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師范生免費教育、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一系列有關政策、規(guī)定。其主要內容有:
(一)國家獎學金制度。中央設立國家獎學金,用于獎勵高校在校生中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8000元,所需資金由中央負擔。中央與地方共同設立國家勵志獎學金,用于獎勵資助高校本專科在校生中品學兼優(yōu)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5000元。
(二)國家助學金制度。中央與地方共同設立國家助學金,用于資助高校在校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在校農村學生及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平均約占全國高校在校生總數的20%。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具體標準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圍內確定,可分為2-3檔。
(三)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高校在校本??粕?、第二學位學生、研究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主要用于解決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問題。在校期間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畢業(yè)后自愿到艱苦地區(qū)基層單位從事第一線工作且服務達到一定年限的大學生,國家實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
(四)國家對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中部分確因經濟條件所限,交納學費有困難的學生,特別是其中的孤殘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及烈士子女、優(yōu)撫家庭子女等,實行減免學費政策。從2007年起,對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新招收的師范生,實行免費教育。
(五)勤工助學。勤工助學是高校學生資助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后可以通過勤工助學方式減輕經濟壓力,以順利完成學業(yè),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和學生正常學習的前提下開展,勤工助學崗位分固定崗位和臨時崗位。
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經過不斷改革完善,資助能力逐漸擴大,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資助體系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我國高校學生資助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fā)展,大學生資助政策不斷遇到新的問題。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貧困生的界定缺乏合理機制?!督逃?、財政部關于對高等學校生活特別困難學生進行資助的通知》文件將經濟困難學生概括為:家庭經濟困難,月收入低于學校所在地區(qū)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準線,無力支付教育費用,或支付教育費用很困難的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2]實際操作中遇到困難顯而易見:1.學生的月收入難以準確掌握;2.經濟困難學生界定需要充分考慮學生衣、食、住、行等消費習慣;3.學生支付教育費用的能力呈動態(tài),高校難以預測其將來支付教育費用的能力;4.各地教育和民政部門出具貧困證明把關不嚴,貧困證明的可信度低。
(二)資助覆蓋面有限,資助體系的合力不夠。目前,我國大學貧困生的比例近30%,特困生比例為10%~15%,而在一些邊遠地區(qū)和山區(qū),貧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占一半的比例。大部分高校的獎助學金經費來源主要有國家撥款、學費提成,資金有限。企業(yè)和個人設立的獎助學金主要集中在重點大學,地方大學的學生難以得到資助。另一方面,國家、社會和學校對貧困大學生資助的合力不夠,缺乏統(tǒng)籌的方法和有機的整合,使資助出現(xiàn)偏差和不公平。
(三)勤工助學“造血”功能未得到充分發(fā)揮。據統(tǒng)計,美國、日本、英國中有約80%的大學生從事課外打工,日本普通大學生的收入來源中25%是自己的打工收入。[3]我國高校勤工助學普遍存在不夠規(guī)范、內容單調、資金不足、崗位缺乏等問題,崗位主要集中在校內,非常有限;而多數高校的崗位屬于“輸血”模式,即把資助資金通過助學的形式發(fā)給學生,并沒有擴大資助資金的來源。
(四)國家助學貸款差異大,信用體系不健全。銀行在推行國家助學貸款時,經濟發(fā)展的東部地區(qū)比經濟落后的中西部地區(qū)推行得更好更順利,在層次較高的學校比層次較低的高校推行更加順利。信用體系不完善,增加了銀行承接國家助學貸款的風險,一些學生缺乏誠信意識,故意拖欠貸款,貸款違約率高。
(五)重視經濟資助,忽視精神解困。經濟困難學生自卑、封閉、與人交往困難,承受著比普通學生更大的身心壓力。他們不得不打工和勤工助學維持生活,又不得不拼命學習,常常矛盾心理不斷,沖突激烈,導致性格發(fā)生變化,甚至出精神病狀。而高校的資助工作大多只停在經濟層面上,對由于經濟困難造成的心理和成才方面的困難研究不夠,成為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中需要加強的一個方面。[4]
近年來在幫困助學體系的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應引起我們對大學生資助體系的再思考,不斷的完善我國高校大學生的資助體系。
三、國外學生資助政策經驗借鑒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在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各國政府都極為重視,國際上高校收費、國家助學貸款比較成熟的模式主要有美國模式和英國模式兩種。
(一)美國高校資助體系的優(yōu)勢
美國的大學生資助體系以助學金、獎學金、工讀方案和貸學金為四大支柱??山梃b之處體現(xiàn)在:1.資助結構多層次,資助項目層出不窮。在哈佛大學,每年接受各種財政支持的學生在70%以上,麻省理工學院接受財政支持的學生達到75%。另一方面,民間集資助學是美
國資助體系的中堅力量,且民間渠道的資助形式多樣,來源廣泛。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蕭條,但是根據美國慈善捐助基金會的報告顯示,美國人2008年的慈善捐助數額僅下降了5.7%,在計入通貨膨脹因素后,大學接受的捐助實際上增加了1.6%,創(chuàng)歷史新高。2.“資助包”制度實現(xiàn)資助公平有效發(fā)放?!百Y助包”是指把提供給學生的全部資助,即把所有的聯(lián)邦政府的、非聯(lián)邦政府的各種資助,如獎學金、助學金、校園工讀和貸學金混合成一個“包”,協(xié)同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防止部分學生獲得大量資助,而一部分學生一無所獲。計算方法為“上學成本”減去“預期家庭貢獻”得到應得的資助金額,“資助包”制度規(guī)范透明,方便操作,便于監(jiān)督,較為公正合理。3.變無償資助為有償資助。約翰斯通的“成本分擔”理念下,聯(lián)邦政府大幅度地調整了助學金與貸學金的比例,提高了貸學金在資助體系所占比重,降低了助學金的比重。我國也應根據國情,嘗試無償資助模式向有償資助模式轉換,學校成立類似如經濟困難學生社會公益活動服務隊等形式,讓接受國家、社會、學校無償資助的學生組成的學生團體以公益活動的方式反饋社會。
(二)英國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
英國在1962年曾采取了福利國家的模式,對大學的資助和津貼大量投入。大學生所負擔的學習成本只是他們自己的生活、購買日常生活用品費及交通費。此外,學生還能享受稅收、交通、住房、醫(yī)療、保險等優(yōu)惠待遇。英國高校助學金來源主要有:1.接受捐贈,捐贈者包括雇主、個人、已畢業(yè)的學生、家庭富裕的學生家長。學校設有“捐贈特別工作組”,專門就大學如何提高總資金來源出謀劃策。2.政府撥款通過高等教育革新基金(IF)來增加對知識轉讓活動的資助幅度,這對大學而言是一個永久的第三條資金來源。英國的個人信用體系完備,每個人出生時就有一個社會保險號碼,相當于個人的社會信用檔案密碼伴隨一生,收入、納稅、申請貸款、領取退休金等全都靠它。英國政府強制規(guī)定,政府會列出全國違約拖欠償還現(xiàn)象嚴重的學校黑名單,會被起訴甚至被勒令關門。
我國國家助學貸款回收一方面可以建立類似英國貸款公司的半事業(yè)性或者企業(yè)性的貸款機構,另一方面加快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完善電子信息網絡系統(tǒng),把個人薪水以轉賬的形式記入個人信用卡賬戶,及時掌握貸款人的情況,從而有效提高助學貸款的回收率。[5]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fā)[2007]13號)[J].山東政報,2007(12).
[2]國家教育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對高等學校生活特別困難學生進行資助的通知》(教財[1993](51號)[N].人民日報,1993.7.26.
[3]劉禮明.關于構建貧困生社會化資助體系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6):39-41.
[4]丁陽.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5.
[5]袁東敏.英國大學生資助制度對我國高校助學貸款政策的啟示[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14(1).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專項課題“創(chuàng)新民族地區(qū)高校貧困生資助模式的研究—以百色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12ZZ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