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慧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把評價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在教學的不同目標領域(認知領域、技能領域、情感領域等)選用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征、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等方面的差異,也要求評價應采用多種方式。設計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要求教師深刻領會各種評價手段、方式的核心理念,對各種評價方式的特點、功能以及各自的優(yōu)勢和不足等都了然于胸,根據(jù)不同階段、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學情,設計不同的評價手段和方式。為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深入學習和領會新課程的相關理念,設計多樣而有效的評價方式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目前的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許多體現(xiàn)新的評價理念的評價方式。這些評價方式,是對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改革。不管選擇和設計何種評價方式,教師一定要深入學習和領會新課程的相關理念,搞明白各種評價方式的內涵、價值、作用、特點,克服盲目性,不搞“花架子”,設計切實有效的評價方式。
如:《新課程背景下學生成長記錄袋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摘要(鮮萬苗)
成長記錄袋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一)成長記錄袋的基本成分是學生的作品,用以展現(xiàn)學生的成就、進步和不足,描寫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反應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興趣、情感等。
(二)收集作品是依據(jù)教學目標或學生的發(fā)展目標來進行的,包括以下幾點:
1.展示學生的成就或特長。2.展現(xiàn)學習與發(fā)展的過程。3.評估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水平。
(三)成長記錄袋應留給學生發(fā)表意見與反省的空間,展示通過自我評價與自我反省而獲得的結果,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改進的愿望與信心,而且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和對學習負責的精神,為學會學習、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
這個案例反映出設計者在設計成長記錄袋評價方式過程中的主要思考過程:“成長記錄袋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反映了設計者對評價方式的認識。按照老師的評價設計,對于成長記錄袋中的資料,學生必須隨時翻閱,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學習的得失,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不斷成長與進步。這樣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可以為教師全面了解、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提供幫助,使之成為在教學中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據(jù)。
二、優(yōu)勢互補,設計綜合應用評價方式
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功能、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也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局限。選擇、設計和應用評價方式,教師必須認真分析、比較各種評價方式的功能、應用范圍和條件,根據(jù)需要把各種評價方式結合起來,靈活地綜合應用。
如:《狼》的教學片段
1.初讀課文,要求疏通詞句,初步讀懂課文。
2.對初讀效果進行檢測,測定學生對字詞讀音、意思以及重點句子的翻譯的掌握情況。(主要題型:根據(jù)拼音寫漢字,對加點字進行解釋,一字多義,句子翻譯。)
3.深入閱讀,領會課文。
(1)請學生針對課文中屠夫與狼的斗爭提出問題。
(2)教師引導,對學生初步提出的問題展開議論,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
問題一: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對后文故事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問題二:文中寫了屠夫和狼的幾次交鋒?屠夫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問題三:狼的“黠”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問題四:狼雖然狡詐,最后卻雙雙斃命。結尾作者的議論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3)圍繞問題逐個展開閱讀討論。
教師布置小組合作學習。(各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在各組間巡回觀察,傾聽學生的討論,適時插話,進行引導。)
全班交流。教師在小組代表交流時,針對學生發(fā)言中的不足,不斷追問,將討論交流引向深入。例如:屠夫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幾次變化?教師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并且請學生揣摩在這些變化中,屠夫的心態(tài)是如何一步步變化的,從中可以看出屠夫具備怎樣的形象特點,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本案例中,教師成功地設計和綜合運用了各種評價方式。在起始階段,教師采用了檢測法。在學生討論、提出問題以及全班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設計并采用談話法,對學生的討論交流進行即時的評價, 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不足之處,及時引導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