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礫漠
我作為一個農(nóng)民工,很樂意接受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徐雁(秋禾)教授的邀請,參加第十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我十分高興向大家談?wù)勎业拈喿x經(jīng)驗。
我的閱讀經(jīng)驗就是,我感覺我過去讀過的書籍、報紙和雜志沒有白讀,現(xiàn)在寫起文學作品時如逢活水源,可以比較熟練又比較恰當?shù)匾鲞^去閱讀過的書本知識。我寫文學作品,往往先有了主題思想,再考慮用什么文體(如小說、散文、書話、文學評論、隨筆等)來表現(xiàn)這個主題思想,第三個階段就是組織和選擇素材。如果素材太多,就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第四個階段就是謀篇布局,下筆寫成一段段文字,這是起草草稿的階段。第五個階段就是進行語言文字潤色、修改,盡量使用一些好的修辭手法……在上述寫作過程中,我就感覺在第三個階段,組織和選擇素材時,往往得益于過去閱讀過的書本知識,熟悉地查找到過去讀過的某本書某章某節(jié)或某一段文字……往往會有得心應(yīng)手、游刃有余的感覺。白先勇在和別人談他寫小說的經(jīng)驗時說過:他往往先有人物,再定主題思想,第三階段才是組織和選擇素材,虛構(gòu)故事情節(jié)……我覺得白先勇寫小說經(jīng)驗值得我學習。
比如,我最近寫了一篇散文《臺灣老兵的心境》。這篇文章的頭一個素材就是看央視《新聞聯(lián)播》時得來的一條消息(即一個報道):記者到臺北采訪到一個臺灣百歲老兵的談話。我覺得這個百歲老兵晚年心境恬淡得很,值得我敬佩。這樣,就有了寫作一篇散文的主題思想:談?wù)勁_灣老兵問題、老兵的心境好壞……可是,我初始醞釀這篇文章時,覺得素材太少、太孤單;忽然想起白先勇曾經(jīng)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叫作《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寫到臺灣老兵問題,這樣,我就多了一個素材,我可以摘引白先勇小說原作里的人物的一次對話,恰到好處地詮釋我的這篇散文的主題思想。
我過去的文史知識積累很多得益于武漢市街頭臨時地攤上的舊書刊。我于1987年-1991年,1993年-1996年,先后兩個時間段在武漢打工。夜晚,有時間到武昌中南路等街邊散步。街邊既有固定的長期性的私人經(jīng)營的書攤,也有臨時性舊書刊地攤。前一種書攤往往出售時下流行的暢銷書,但書價貴,往往買不起,只得翻看一會就放回書攤,放回書攤之后,往往能夠記住這本書的重要的東西(比如思想要點或一個精辟論點,精彩段落或一個奇妙的比喻句,再如錢鍾書散文《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那樣的新穎獨特的構(gòu)思,我的短篇小說《爺爺牽著一只金黃狗》就是受到他這篇散文的構(gòu)思的啟發(fā)而模仿成篇的……)。后一種書攤上的舊書籍、舊書刊,如人物傳記,湖北省政協(xié)和武漢市政協(xié)等單位的文史委員會編寫的文史資料,都很便宜,往往1元錢或2元錢可以買一本。我就買過不少這樣便宜而有文史資料價值的舊書刊。拿回住處,捧讀,或瀏覽,或細讀。1997年春天到夏天,我在江蘇省太倉市時思鎮(zhèn)為動員拆遷戶建造的安置房小區(qū)做木工時,買不到書刊和報紙,幸好我將一冊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的《白先勇自選集》帶在身邊,我就細讀、精讀這本書。果然,我沒有白費時間和精力?,F(xiàn)在,白先勇的作品成了我的重要知識積累;我寫過不少文章都引用過白先勇的話或文字。
這就是我個人的讀書經(jīng)驗。我并不因為我是農(nóng)民工而自卑。中共十八大的2268名正式代表中有26名農(nóng)民工。黨和政府承認農(nóng)民工是當今社會生產(chǎn)經(jīng)濟發(fā)展和文化建設(shè)中的生力軍。我們也要正視農(nóng)民工自身的弱點和弱勢地位,奮發(fā)進取,有所作為。(本刊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