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高丁
(云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日裔美籍學者,社會學家、政治學家,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曾任美國國務院政策企劃司副司長,負責中東及歐洲的政治、軍事事務。1989年夏,福山在美國新保守主義雜志《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上發(fā)表了《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一文,拋出了“歷史終結論”,即“共產主義失敗論”。他指出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制度可能形成“人類意識形態(tài)進步的終點”與“人類統(tǒng)治的最后形態(tài)”。[1]此論一出,立即掀起了一股“終結熱潮”?!皻v史終結論”使福山成為新保守主義的杰出代表,也使新保守主義運動得到前所未有的壯大。然而,2006年,福山的一部新作《十字路口的美國:民主、實力和新保守主義遺產》公然宣布與新保守主義決裂。在新書中,福山一反常態(tài),對體現(xiàn)“布什主義”的新保守主義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和深刻的反思。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持續(xù)至今的歐元危機,再一次掀起了“歷史終結論”討論熱潮。面對世界的質疑和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zhàn),福山的思想開始動搖,從竭力支持自由民主轉而批判自由民主。他在《歷史的未來》一書中提出,資本主義現(xiàn)行的政治和社會體制已無力應對全球危機,呼吁建立新的意識形態(tài),改革社會政治體制,從而保衛(wèi)自由民主。
新保守主義是指20世紀80年代以來,盛行于美國社會的保守主義思想。新保守主義在政治上尊崇自由民主制;在經濟上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在外交上推行“單邊主義”,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主張向全世界推行美國式民主制。新保守主義者的核心理念在于對民主的堅定信念,這也是福山“歷史終結論”的核心。
福山是美國新保守主義的杰出代表,同時也是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福山與新保守主義的結緣得益于他的學術訓練和人脈關系。他在康奈爾大學讀古典學系時,師從施特勞斯大弟子布魯姆(Allan Bloom)學習政治哲學,深受新保守主義“施派”的影響。然而對福山新保守主義思想影響最大的莫過于他在康奈爾大學結識的保羅·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保羅·沃爾福威茨同樣受教于布魯姆,是新保守主義派的領軍人物。保羅·沃爾福威茨在白宮任國防部副部長時,曾兩次向福山拋出橄欖枝,對福山的思想欣賞有加。他做霍普金斯大學尼茲高級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時,還聘任福山到該學院任教。正是由于這種人際關系和學術淵源,福山在新保守主義陣營異軍突起,憑借“歷史終結論”一舉成為新保守主義少壯派的得力干將。
“歷史終結論”是弗朗西斯·福山在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來的。1989年,深受黑格爾歷史終結思想影響的福山,在美國新保守主義雜志《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上發(fā)表了《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一文,提出人類社會是以自由民主為最終發(fā)展方向的統(tǒng)治體系。自由民主已經克服世襲君主制、法西斯和共產主義等意識形態(tài),成為“歷史的終結”。隨后,他以這篇文章為主題,進一步擴展成1992年出版的《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該書宣稱除了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人類社會沒有別的進化可能,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已經是人類意識形態(tài)的最后形式。20世紀末發(fā)生的政治事件不只是標志冷戰(zhàn)的結束,也是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度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最高意識形態(tài)的做好例證,歷史將永遠停留在這個時代。
《歷史的終結》是福山新保守主義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他提出的歷史終結觀點迎合了新保守主義“自由民主”的基本主張,給布什政府推翻伊拉克政權,在世界推行美國式民主提供了理論支持。福山本人也一直旗幟鮮明的秉持新保守主義立場。布什政府上臺后,以新保守主義的政治理念作為外交方針。通過戰(zhàn)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中東國家大力推行的美式“民主”制度,這正是新保守主義的核心理念,也就是福山所極力吹捧的“歷史終結論”。然而正當新保守主義思想在布什政府時期“權傾朝野”時,福山的一部新作《十字路口的美國:民主、實力和新保守主義遺產》(America at the Crossroads:Democracy,Power,and the Neoconservative Legacy)在西方學術界激起軒然大波。在新書中,福山一反常態(tài),對體現(xiàn)“布什主義”的新保守主義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和深刻的反思。
“歷史終結論”作為新保守主義的典型之作,自提出起就在東西學術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它在造就福山的同時,也引起幾乎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形式的批評。不僅有亨廷頓、德里達、詹姆遜等眾多知名作者在理論上的批評,而且受到來自全球金融危機和中國模式在現(xiàn)實中的挑戰(zhàn)。面對理論界的質疑和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福山當然不會無動于衷。他在理論的批判和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中不斷修正和改良自己的觀點,在變與不變中堅持自己的信念。
如果說《歷史的終結和最后一人》是福山最有爭議的著作,那么《十字路口的美國:民主、實力和新保守主義遺產》就是他最引人關注的書了。原因在于福山一直被認為是新保守主義的杰出代表,而新保守主義是“布什主義”的思想智庫。他在此書中的觀點發(fā)生了轉變,對以新保守主義為基礎的“布什主義”進行全方位的批判。該書被歐美讀者看成是福山“與新保守主義訣別的宣言書”,紐約時報形容福山此舉是一個人的“嘩變”。[2]
福山與新保守主義的決裂原因在于美國對伊拉克的戰(zhàn)爭?!?·11”事件以后,新保守主義認為美國為了保護自身安全,必須在全球推廣美式民主,在推行的過程中可以不惜使用軍事力量。福山作為一名新保守主義者,同樣堅信民主在全球的普及。但他與新保守主義的分歧在于,民主要靠內在的培養(yǎng)出來,而不是外在的武力強加?!胺N種完全以控制全世界為最終目的的民主使福山決定從先前的信仰作出轉向,退出新保守主義運動”[3]早在1998年,福山就約同另外25個新保守主義者聯(lián)名寫信給克林頓總統(tǒng),主張以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但隨后他對戰(zhàn)爭表示擔憂,甚至斷言入侵伊拉克是一場持久而又勝算不大的冒險。“到了2003年,福山已經改變了他的觀點,他反對入侵,并開始與著名的新保守主義者公開爭辯。”[4]2006年2月19日,福山在《紐約時報》上發(fā)表題為《新保守主義之后》一文,對新保守主義推動戰(zhàn)爭進行嚴厲的批評,并將其與新保守主義陣營的決裂公之于眾。隨后他又出版新著《在十字路口的美國:民主、實力和新保守主義遺產》,更立場鮮明地與新保守主義劃清界限。他在新書中批判新保守主義走向軍國主義,提出“現(xiàn)實的威爾遜主義”,試圖為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提出新的建議。福山的新外交政策實質上是對美國新保守主義思想的一次內部修正,從崇尚武力干涉轉向文化軟實力滲透,從單邊主義轉向國際合作。
正當福山與新保守主義決裂的討論告一段落時,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使“歷史終結論”是否終結再次成為討論的熱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西方世界陷入經濟衰退,社會矛盾激化,政府軟弱無力。一直被西方引以為傲的意識形態(tài)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被一種普遍的懷疑所代替?!安×说馁Y本主義”、“危機中的資本主義”,這些美歐主流媒體中很少出現(xiàn)的語句近來也開始涌現(xiàn)在西方各主流媒體中。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金融危機中的脆弱和中國“黑馬”般的迅速發(fā)展,福山顯然意識到資本主義體制的弊端,對“歷史終結論”有所反思,對中國模式也開始關注。他在《政治秩序諸起源》一書中,對世界各個國家政治本質的歷史發(fā)展進行描述和分析,常常拿中國歷史進行比較分析。日前,新華網發(fā)布了一篇日本政論雜志對福山的專訪《日本要直面中國世紀》。這篇報道著重強調,福山肯定中國模式的優(yōu)越性,認為它會受到更多國家的傾魅,并指出,“客觀事實證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類歷史進展的終點。隨著中國的崛起,所謂的‘歷史終結論’有待進一步的推敲和完善?!盵5]2012年伊始,福山再次以歷史為題,在美國《外交》雜志上,發(fā)表了《歷史的未來——自由民主制能否在中產階級的衰落中幸存下來?》一文,提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中產階級正在衰落,而中產階層是自由民主的基礎,這會使自由民主制度岌岌可危?,F(xiàn)在對自由民主最大的挑戰(zhàn)來自中國,中國政府結合了權威政治體制和開放市場經濟,能夠高效率地作出重大而復雜的決策,這與西方民主國家的“弱政府”模式形成鮮明的對比。
然而,福山真的徹底否定了其“歷史終結論”,轉而推崇中國現(xiàn)行體制嗎?作為一個竭力宣揚西方自由民主的知名學者,是否真的發(fā)生了一次“思想巨變”呢?事實上并非如此,他批判的是美國當前的體制和外交政策,而非針對自由民主制本身。新保守主義的核心理念在于對自由民主的堅定信念,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通過運用權力和意志,即軍事力量。而“這種作為政治象征和思想體系的新保守主義已經演變成了某種他不能再繼續(xù)支持的東西”。[6]福山最近的觀點修正只是在與美國新保守主義劃清界限而已,而不是否定“歷史終結論”。“歷史終結論”的核心是人類社會一直在演進,而演進的終點是自由民主社會。福山認為推行自由民主的方式是其內在力量,而不是新保守主義者所謂的通過武力推動歷史走向自由民主?!昂推渌卤J刂髁x者一樣,福山認為美國應該在全球,尤其中東地區(qū)傳播民主,美國一般的新保守主義者對實現(xiàn)這一目的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同福山有所不同?!盵7]由此可見,福山與新保守主義的決裂,只是他在推行自由民主方式上的轉變,而不是他根本思想的轉變。他批判的是體現(xiàn)“布什主義”的新保守主義,而不是自由民主本身。
至于歷史是否終結,福山的回答是肯定的。自1989年《歷史的終結》發(fā)表以后,福山的歷史終結觀點遭到各種質疑和批判,但他本人卻一直堅持“自由民主最終勝利”的基本論題。2007年10月,福山在布朗大學演講,在回答關于中國模式是否顛覆他的“歷史終結論”時,他的答案仍然沒有否定自己先前的觀點,認為至少要等15到20年才能看清楚。甚至到了2008年9月,福山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被問及“歷史的終結背后論題仍然成立嗎?”,他的答復是“這個基本假設仍然成立,盡管權威主義在俄國和中國復興,但自由主義仍然是被廣泛接受的唯一正當?shù)恼w形式”。[8]近些年來,福山對中國獨特的發(fā)展模式有更多的關注,也發(fā)現(xiàn)中國獨特的政治文明體制及其對東亞地區(qū)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影響,甚至認為中國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但是,他至今仍然沒有放棄他的核心思想:自由民主將是人類歷史的最終政體,并認為民主政體之外的其他模式遲早會面臨民主化的壓力而難以長期維系。
故此,筆者認為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思想在根本上是沒有改變的,只不過是在實現(xiàn)形式的判斷上,由20年前的空前樂觀,認為自由民主已經不可戰(zhàn)勝,變?yōu)槌姓J自由民主的實現(xiàn)仍需時日。這只是一種基于現(xiàn)實而在理論上的修正,而其基本的觀點并沒有發(fā)生變化,福山還是原來的福山。
“歷史終結論”使福山名動一時,也招來了各界學者的批判與質疑。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持續(xù)至今的歐元危機,使西方社會陷入經濟衰退,政治僵化,社會矛盾激化。與此同時,中國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世界的關注?!皻v史終結論”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討論。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不堪一擊和中國的高速發(fā)展與繁榮穩(wěn)定,福山也開始修改自己先前的觀點。最近福山在其新作《歷史的未來——自由民主制能否在中產階級的衰落中幸存下來?》一文中提出新的觀點,呼吁批判自由市場和新保守主義理念,在不否定資本主義前提下,建立一個全新的意識形態(tài),通過改革現(xiàn)行社會政治體制,從而鞏固中產階層地位,保衛(wèi)自由民主。
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元危機,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源于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化這一基本矛盾。西方學者、政客把危機原因歸結于金融監(jiān)管松懈、過度的投機行為、政府不作為等等,卻否認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聯(lián)系。而馬克思主義學者則以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制度內在矛盾的分析為基礎,揭示了資本主義金融危機發(fā)生的必然性。資本家對商品利潤的過度追求和放任自由的市場競爭使資本主義生產具有無限擴大的趨勢。放任自由的市場和資本,在全球化的推動下,使財富極大地集中起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中產階層不斷弱化。社會財富分配中嚴重的兩極分化,使中下層勞動人民日益貧困。而中產階層是自由民主的基礎,如果中產階層不斷弱化,這將會威脅到當前的自由民主,并顛覆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tài)。最讓人不解的全球現(xiàn)象之一是,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美國右翼政黨雖然在言語上反對精英階層,但其成員卻把選票投給了代表金融家和商業(yè)精英利益的保守派政客。擁有廣泛民眾基礎的左翼也未能提出一個系統(tǒng)的解釋和方案。為此,福山認為這必須要用民主的動員來制衡。民主的社會動員必須首先要打破完全的自由市場和小政府主義理念,批判金錢政治,批判精英們對中下層的出賣,重新建立一個健康的中產階層和走向強大的自由民主社會。
福山看到了美國社會的根本問題,這也不只是美國的問題,可以說是整個西方自由民主體制根深蒂固的問題?,F(xiàn)今,全世界對政治合法性有一個統(tǒng)一的共識,至少在原則上是統(tǒng)一的共識,那就是自由民主。雖然民主制度還不能被普遍接受,但民主治理已被廣泛認同。福山描述的自由民主的未來意識形態(tài),包括政治和經濟兩個部分。在政治方面,福山強調新意識形態(tài)必須重視民主政治,確保民主政治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至高地位,并以法律形式使政府真正成為公眾利益的表達者。在經濟方面,新的意識形態(tài)在資本主義前提下,保持資本主義的多樣性,增強社會應對資本主義的能力。[9]由此可見,福山描述的未來意識形態(tài)依然沒有突破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框架,只是在框架內的小修小補,并不能從根本上幫助西方走出困境。福山對新意識形態(tài)的設計仍然是在推崇自由民主。他堅信,自由民主是最終的政府形式,也是歷史的未來。當然,他也看到民主化過程中的艱難曲折,甚至局部的消退,也認識到西方金融危機等事件帶來的社會矛盾。但他還是強調,自由民主制度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向。當然,這并不表示其自身不需要隨著實踐的變化而進行某些調整和改革。
自由、民主是人類獨有的精神文明和共同的價值目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兩個重要尺度。因此,我們可以說,自由民主制度對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普遍意義毋庸置疑。但是,自由民主作為一個抽象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福山完全以西方現(xiàn)有的制度為范本,將自由民主等同于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將人類意識形態(tài)局限于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和完美無缺的,它是人類自由民主文明進程發(fā)展的一個階段,也是在不斷發(fā)展和改進的過程中。歷史的未來應當是允許自由民主制度具有不同的形式,進行不同方式的嘗試,通過競爭而促進其本身的進步,同時也正視其不完善之處,認真地進行政治改革,才是積極的態(tài)度。
弗朗西斯·福山,一位竭力宣揚西方自由民主的明星學者。二十年前,作為西方社會新福音的傳遞者拋出了“歷史終結論”;二十年后,作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著回歸到“歷史的未來”。二十年的光陰,他的思想真的發(fā)生了“巨變”?事實證明,福山還是福山,他的理論根本沒有改變。福山在新保守主義態(tài)度上的變化,只不過是他在自由民主制的推廣方式上從外在的武力推行到內在培養(yǎng)的一個轉變過程,其對自由民主的堅定信念并沒有改變。他批判的是美國當前的體制,而不是自由民主制本身;他對中國模式的關注,并不意味著贊許中國體制,相反,他認為中國遲早會走向自由民主。福山對現(xiàn)行體制的批判,對未來意識形態(tài)的設計,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衛(wèi)自由民主。在他看來,歷史仍然會終結在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制。
中國是一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階段,我們應該對西方的自由和民主有理性的認識。面對被神化了的西方價值體系,必須保持特有的警惕和睿智。在全球范圍內的思想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碰撞中,我們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又要尊重多元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并存的客觀事實,與時俱進地推動馬克思主義成為一種更開放、更能適應人的全面發(fā)展,更能促進自由、民主、平等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識形態(tài)。
[1][美]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和最后的人[M].黃勝強,許銘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2.
[2]New York Times.WWW.nytimes.corn/pages/opinion/index.htm1.
[3]陳怡.今天,你“福山”了嗎[DB/OL].東方早報網,2006-03-26.http://www.dfzb.cn/ReadNews.asp-NewsID=9326 1.
[4]劉仁杏,裘白蓮.評福山的“歷史終結論”[J].紅旗文摘,2009,(18).
[5]星島環(huán)球網.日本要直面中國世紀2009-08-21,http://w ww.stnn.cc/ed_china/200908/t20090820_1088838.htm l.
[6][美]弗朗西斯·福山.美國處在十字路口:民主權力與新保守主義的遺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2
[7]陳志.關于福山新書《十字路口的美國:民主、實力和新保守主義遺產》的述評[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01).
[8]肖愛民.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述評[J].理論探索,2007(4).
[9][美]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未來[J],社會觀察,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