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香萍
(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素質教育部,江蘇 南京 210000)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高職高專院校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不斷嘗試著新的改革,教學改革中,已有很多院校在大學英語教學計劃中引入了“行業(yè)英語”課程教學,這也是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應用型”發(fā)展特色的體現,然而“行業(yè)英語”課程教學的效果究竟如何?學生們作何反饋?為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今后將如何完善?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教學改革進程中仔細了解和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我院的“行業(yè)英語”課程教學,通過問卷調查與分析,對反饋信息做了細致的總結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探索性問題。
作為我院大學英語改革項目之一的“行業(yè)英語”的引入,在經過一學期的“行業(yè)英語”的教學實踐之后,相應地進行了相關調查。本次調查采用的是問卷調查形式,面向全院大二各系的學生,此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習“行業(yè)英語”之后的真實感受以及他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分析目前“行業(y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學生的需求,以進一步完善今后的“行業(yè)英語”教學。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為我院大二各系學生,每個系選取一個班級。此次問卷調查共發(fā)出問卷238分,收回230分,有效問卷數為213份。問卷共設11道選擇題和1道主觀表述題。
以下是問卷調查結果的具體反饋:
(一)從學生們的問卷反饋來看,大多數學生對“行業(yè)英語”這門課的興趣度不高。這或與教材的部分內容設計有關,當然主要應該牽涉到教師的具體教學實踐。如何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通過補充和提升教材內容以及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促進學生對“行業(yè)英語”這門課程的興趣將成為今后教學中研討和探索的重點。
(二)就對“行業(yè)英語”的“實用性”認識來看,認為“很實用”和“不清楚”的學生人數相當,也占多數。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本著“實用性”的路線,認真解讀教材,將“實用”的知識板塊以更突出的方式呈現出來,并加強訓練。
(三)“行業(yè)英語”教學中對于“行業(yè)知識”的滲透還不夠,大多數學生認為,“行業(yè)知識”雖有獲取,但量不足。
(四)多數學生認為該教材以及教學還是突出了“行業(yè)英語”的“口頭”和“書面”交際的內容,也認為最實用的應該是“口語交際”部分,并希望在課程評價體系中側重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核。此外,多數學生認可教師在課堂上“交際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的運用。根據一些同學的反饋建議,學生對于行業(yè)英語中的“口頭交際能力”的獲得還是很渴望的,因此,今后教學研討中應更加圍繞這一方面展開探索。
(五)多數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所屬行業(yè)不是特別了解,只是知道一些。因而,在今后教學中加強“行業(yè)知識”的介紹和擴展還是很有必要的。問及是否愿從事所屬行業(yè)時,38%的學生表示“愿意”,38%的學生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見,很多學生對于自己將來的目標還不太明確,教學中可引入更多的行業(yè)分析及發(fā)展前景介紹??偟膩碚f,大多數學生認為“行業(yè)英語”對于他們今后的擇業(yè)還是有幫助的,但同時可以看出,這樣的“幫助力度”還遠遠不夠,聯系到學生的反饋建議——“增加‘情景模擬’,再現‘崗位需求’,加強實戰(zhàn)演練”,為真正提升“幫助力度”,該建議是勢在必行,因為只有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他們的“英語能力”在實戰(zhàn)中“逐步提升”,看得到的“效果”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
總的來說,學生們普遍期望:通過更多的“真實語境”模擬訓練在英語交際能力,特別是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并且在其過程中能了解到更多的行業(yè)知識,真正將“行業(yè)英語”的“實用性”落到實處。
對教師們而言,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認清自己的主體任務不是一味的講解和簡單的互動,而是通過設計具體的“真實的語言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同學們通過協力配合,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獲得解決實際問題更為直觀的經驗和感受。這樣的“體驗式”學習,對學生們而言才會是真正感覺到“收獲”。[1]有“收獲”,才會覺得“實用”。
因此,教師們還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設計學習資源、學習環(huán)境和真實任務等上面。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們要圍繞所學知識和所需掌握的技能,盡量設計一些真實的、貼近學習者目標工作情境當中可能會遇到的學習任務。[2]Nunan(1991)曾把任務定義為“學習者用目的語進行理解、操練、產出與互動的任一課堂活動,而且學習者主要關注意義而不是形式。任務應該具備完整性,其本身就是一項交際行為”。他認為,任務教學法具有以下五個主要特征:1)強調通過用目標語進行交互作用活動來學習交際;2)將真實語篇引人學習情景;3)為學習者提供機會,讓他們把注意力不僅僅集中于語言,而同時集中于過程本身;4)提升學習者個人的經歷,把這些經歷看作課堂學習的重要貢獻成分;5)試圖將課堂語言學習與課外語言的激活聯系起來。[3]教師們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自己動手查找資料、學會合作分享、學會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實現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而不是一味地去依賴老師,被動地等、靠、要。盡管“行業(yè)英語”課程具有明顯的行業(yè)針對性,和學習者的目標工作情境相吻合,然而,教學材料還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和設計,使之更貼近崗位應用情景并且語言任務一定要遵循“i+1”可理解性輸入理論。[4]讓學生“學得起來”且“學之所需”。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學生對“行業(yè)英語”課程教學的具體意見和建議,并進行了深入總結和反思,得出相應的指導性方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然而,如何設計“真實的語言任務”?如何把握好“i+1”可理解性輸入中的“1”?這些仍將是值得不斷研討的重要話題。
[1]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Gass,S.and Madden,C.(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 York:Newbury House,1985:235-256.
[2]谷志忠.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3]Nunan,D.Communicative tasks and language curriculum[J].TESOL Quarterly,1991,25(2):279 -295.
[4]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Beverly Hills,CA:Laredo Publishing Company,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