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葳
(天津市成人教育教學研究室,天津 300122)
20世紀初,哈佛大學創(chuàng)造了案例教學法。即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典型案例,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案例為內容,通過教師設置案例,學生分析、評價案例,以達到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互動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在當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訓中受到重視和廣泛的應用。
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旨在培養(yǎng)符合現代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發(fā)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作為中職學校普遍開設的會計專業(yè),必須從會計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注重對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會計人員的基本技能,達到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統(tǒng)一,提高畢業(yè)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具有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傳統(tǒng)的會計專業(yè)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依據,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沒有動力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和運用,無法有效地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會計專業(yè)課程案例教學法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會計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轉向多層面、多角度的能力訓練上來。為使學生適應未來從事會計工作的職業(yè)需要,會計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不能只采取傳統(tǒng)的講授法從頭講到尾,而應合理使用案例教學法。
(1)教學模式單一。目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教學。在教學手段上基本是單向傳播式的傳統(tǒng)教學。上課基本采用“復習舊課,引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四段式教學法。教師多是采用灌輸式方法,講得多,做得少,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薄弱,動手能力差。灌輸式教學實際上培養(yǎng)了學員懶于學習和思考的惰性,尤其是在教師苦口婆心地“灌輸”陳舊、空洞理論的時候,更使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和壓抑,導致學生學而生倦,學而生厭。這種“傳遞—接受”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忽視了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潛能的開發(fā),導致學生“學而難以致用”。
(2)教學方法刻板。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講授法是使用最為廣泛的教學形式。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將教學內容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這種方式將教與學分割開來,突出教師教學主導地位,缺少教學雙方的交流,很少有教師與學生就某一會計問題或與會計相關的內容進行廣泛的討論,這就使教師的教授變得枯燥,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容易束縛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發(fā)展。而且教學雙方溝通的缺乏,無法及時反饋教學問題,大大降低了教學相長的可能性。
(3)教學評價模式僵化。中職學校會計專業(yè)中大部分課程是以考試成績作為課程成績評定的主要因素,課程成績評定模式僵化,導致學生在學習中以考試為導向,目標單一,不追求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和技能的提高。
(1)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計案例教學法是將會計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際緊密結合,以案例為驅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運用會計理論知識解決會計實際問題,透過實際問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符合青少年的認知規(guī)律,能夠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知行統(tǒng)一的教學原則。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會計基礎知識,提高會計實物操作能力。
(2)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在案例教學中學生需要在課外做好充分的預習,廣泛地查閱資料;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發(fā)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案例進行分析,提出解決的方法。這些都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學生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思維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都得到充分鍛煉。教學模式改革的核心是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創(chuàng)造性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接受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案例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師生互動,實現教學相長。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不是“獨唱”,而是和學生共同參與對案例的討論和分析,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會計業(yè)務進行思考,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在課堂上也不是忙于記筆記,而是積極參與討論來尋找最佳的會計核算方法。在案例分析過程中要求學生經過縝密地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是學生能力上的升華。同時學生的答案隨時要由教師給以引導,這也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同樣,雙向的教學形式對教師的理論實踐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培養(yǎng)有效的思維方式。由于采取案例教學,選取的案例來源于不同的行業(yè),不同企業(yè)之間的規(guī)模、經營業(yè)務相差比較大,各自適用的會計制度和準則不同,涉及多種會計處理方法和財務分析方法,可以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學生,啟發(fā)學生進行多方面探究,使學生學會面對復雜的情況,排除干擾信息,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吸收,并且符合會計實務工作的思維模式,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能更快適應工作。
(1)教師選擇案例。會計教學案例選擇是否適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會計專業(yè)課案例教學的效果。一個高質量的案例一般要符合以下四點要求:一是針對性。教學案例的選材要適應教學目標的要求,要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案例中所分析的問題,要能突破課程中的某些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對課程中的一些問題有較深的理解,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要能和當前社會工作實踐的環(huán)境相一致,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二是適用性。教學案例的對象是中職會計專業(yè)的學生,案例選取設計時一定要考慮中職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案例教學的效果才會更好,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是啟發(fā)性。教學案例應蘊含能啟發(fā)學生思考的一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去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以激發(fā)學生探索的熱情,逐步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四是系統(tǒng)性。會計案例教學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求學生運用已經具備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分析、研究案例,提高學生對已掌握知識“用”的能力,是一個系統(tǒng)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必須考慮到學科各章節(jié)的內在聯(lián)系,避免案例的孤立性、片段性。明確一個案例可以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教學目標;前后案例相結合可以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教學目標。使新舊知識點以及學科知識能夠有機結合,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2)學生準備案例。案例教學的成功與否與學生準備的充分與否密切相關。課前,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案例的內容,并列出一些思考題,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準備工作。學生首先要仔細閱讀案例材料,針對案例中應討論的問題,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然后進行詳細分析,還應進一步閱讀和查找一些相關的信息資料來支持自己的分析,并寫出分析筆記,初步形成關于案例中的問題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案,為課堂討論做好思想準備和知識儲備。這個步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如果準備工作沒有作充分的話,會影響到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
(3)案例分析與討論。分析討論案例是會計專業(yè)課案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會計案例主題展開討論。根據案例的難度采取個人或者小組討論的方法來進行。在課堂討論中,每一小組要選派一名代表發(fā)言,闡述本組經過討論形成的觀點,對案例進行分析。在不同觀點的撞擊、不同角度的論證中,達到對知識的理解與升華。此過程中教師應掌握分析的主流方向,不要偏離主題。同時,教師還應講究引導的方法和技巧,發(fā)現學生判斷有誤時,教師不要輕易表露自己的觀點,以免影響和限制學生的思維,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自行修正。在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雖然很好地體現了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但教師的作用卻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自始至終應保持課堂氣氛“活而不亂”,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隨機應變。
(4)總結評價。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進行總結性的點評,指出本次會計案例討論所運用的理論知識、討論難點、重點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并指出本次討論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還可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作出總結,這樣學生對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來的各種問題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表現多給予正面的、積極的評價,以激勵學生下次更積極地參與討論。教師還應根據討論結果,提出更新的更深入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最后的點評是案例教學整個程序的點睛之筆。
(1)正確處理案例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的關系。案例教學法固然很重要,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學手段,因為培養(yǎng)學生素質、提高學生能力、增長學生知識的教學手段有很多。如課堂講授、組織學生到企事業(yè)單位進行業(yè)務實習、進行會計業(yè)務的模擬實驗,都是重要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各有各的用途,是案例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正確處理好案例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的關系,才能提高會計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會計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學生必須熟練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才能站在高層次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論知識積累的越多,案例教學中知識轉化的效果就越明顯。因此,要使案例教學知識轉化過程有效發(fā)生,首先就要保障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分配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的課時。
(3)調動學生討論案例的積極性。案例討論一方面可以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主動營造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環(huán)境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使學生逐步克服在學習上的依賴心理。
總之,會計案例教學法因其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歸納、推理,因而較傳統(tǒng)教學方法更能順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會計案例教學法只有進行科學地運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案例教學需要在實踐和摸索中逐步完善,案例教學的成功實施需要教學雙方的不斷磨合和學習,逐步摸索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途徑。
[1]張慶英,張英.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探討案例教學[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02).
[2]劉繼偉,王覺.會計專業(yè)教學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3]鄧敏貞.案例教學法課堂應用的若干思考 [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