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娟
(山西大同大學 文學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廣東番禹人,一生數(shù)易其名,字號極多。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詩人、詞人,“嶺南三大家”之一。其作于康熙八年(1669年)的《舂山草堂感懷十七首》中有“半生游俠誤,一代逸民真”之句。這十字足能概括其平生。他的一生,都奔走在抗清、流亡之路上。忽儒忽僧,屢易字號,正是其特定漂泊行跡的具體標志。屈大均曾經(jīng)數(shù)次北上游歷,幾次到過山西。第一次大約是在順治九年以后??滴踉辏?662年),屈大均結(jié)束了第一次北游,南歸故鄉(xiāng)??滴跷迥辏?666年),屈大均與李因篤等人同游大同、雁門。此后的三年,屈大均都在大同、雁門一帶活動,直至康熙七年(1668年),屈大均從代州南歸。兩次游歷大同,屈大均留下了一些豪氣十足又悲壯不已的作品。
屈大均在大同所作的詩歌,真實地記錄了清初清軍的暴行,可以當作詩史來讀。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大同感嘆》一詩:“殺氣滿天地,日月難為光。嗟爾苦寒子,結(jié)發(fā)在戰(zhàn)場。為誰饑與渴,葛履踐嚴霜。朝辭大同城,暮宿青磷傍?;ㄩT多暴虐,人命如牛羊。膏血溢槽中,馬飲毛生光。鞍上一紅顏,琵琶聲慘傷。肌肉苦無多,何以充君糧?踟躕赴刀俎,自惜凝脂香?!表樦挝迥?,大同爆發(fā)過一場反清斗爭。順治六年,清軍入城后,大肆屠殺大同軍民,除了600多人外,“大同其余從逆之官吏兵民盡行誅之”[1](P245)。一時之間,大同城內(nèi)血肉橫飛,尸橫遍野。從“殺氣滿天地”到“葛履踐嚴霜”,是對那場屠殺的追憶。清軍屠城時,屈大均并不在大同,可能是他后來在大同一帶游歷時,聽幸存者講述了當時的情景?!俺o大同城,暮宿青磷傍”,這兩句寫的是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青磷,磷火,俗稱鬼火。從這兩句可以想見,當時大同城內(nèi)外一片荒涼,方圓數(shù)十里,隨處可見無人掩埋的白骨?!盎ㄩT”為回紇的代稱,本詩中指滿清。“花門多暴虐,人命如牛羊”,作者對清朝統(tǒng)治者殺人如麻,視人命如草芥的暴行,發(fā)出了強烈的控訴?!案嘌绮壑?,馬飲毛生光”,這兩句又是對當時情景的追憶。當年清軍大肆屠殺大同軍民后,大同城內(nèi)到處是死尸,血流成河,連馬槽里也溢滿了膏血,異常凄慘。“鞍上一紅顏,琵琶聲慘傷。肌肉苦無多,何以充君糧?踟躕赴刀俎,自惜凝脂香”,這幾句最讓人震撼。一位紅顏在戰(zhàn)爭中被屠殺充當軍糧。以人肉充糧,這是何等的滅絕人性。在這幾句詩中,屈大均表現(xiàn)出對戰(zhàn)爭的深刻厭惡,以及對廣大婦女遭受苦難的深刻同情。
《大同感嘆》是屈大均的代表作之一,真實地記錄了清初清軍屠城的歷史。嚴迪昌先生在《清詩史》中,對此詩給予了高度評價:“清代詩歌在初期的驚心動魄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透發(fā)出來的血火和苦淚交織的光芒,是空前而幾乎難有后繼的?!保?](P307)
屈大均在大同所作的詩歌,抒發(fā)了作者推翻清朝統(tǒng)治,恢復(fù)故國的決心,及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奮斗不息的豪情。例如其《云州秋望》一詩:“白草黃羊外,空聞觱栗哀。遙尋蘇武廟,不上李陵臺。風助群鷹擊,云隨萬馬來。關(guān)前無數(shù)柳,一夜落龍堆?!痹浦菽斯趴っ?,戰(zhàn)國趙武靈王置,東漢末廢。唐天寶元年,以云州改置云中郡,治所在云中,即現(xiàn)在的山西大同。遼重熙十三年升為大同府,元改為路,明、清復(fù)為府。詩歌的首句,描寫了塞外奇麗的風光,勾勒出一幅獨特的塞外放牧圖,而凄切的觱栗聲,更增添了一種悲壯的情緒。頷聯(lián)寫人,涉及到了歷史上的兩個人物:蘇武與李陵。蘇武因為忠君愛國,完節(jié)歸漢,留名青史,而李陵不僅家破人亡,身敗名裂,更使整個家族蒙羞。詩人在對比中表達了自己的愛憎,暗含著對忠于故國的反清志士的景仰,以及對屈膝投降清朝者的極端鄙棄。頸聯(lián)寫景,景中寓情。“群鷹”趁著勁吹的秋風,展翅翱翔,“萬馬”伴隨著疾馳的飛云,奔騰向前。這一切都預(yù)示著,一場反清復(fù)明的風暴即將來臨。尾聯(lián)中的龍堆即白龍堆,原指天山南路的沙漠地帶,本句泛指塞外遼遠地區(qū)。關(guān)隘前的柳樹,則象征著清政府。作者以柳樹的飄零衰敗,表達了一種希冀:在抗清義士的奮勇抗擊中,清朝的統(tǒng)治終將會迅速土崩瓦解。
在其另一首詞作《長亭怨·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guān)作》中,屈大均也表達了愿意繼續(xù)為抗清大業(yè)而奮斗的決心:
記燒燭、雁門高處。積雪封城,凍云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嗪缭S。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xiāng)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關(guān)南,更重作、并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
李天生即李因篤,也是一位遺民??滴跷迥曜笥?,其與屈大均一起,在大同一帶從事抗清活動。在地當南北要沖,巍峨矗立的雄關(guān)之上,作者與好友秉燭夜飲?!胺e雪封城”,“凍云迷路”,自有一種渾樸蒼莽之美,但作者此時并沒有欣賞北國風光的閑情逸致?!疤肀M”二句,寫二人交談投機,相知甚深,盡管雁門嚴寒徹骨,圍爐夜話,添盡香煤,仍未盡興,于是緊擁貂裘,長談不疲。二人都是抗清志士,正好密談抗清大計?!翱嗪缭S”既是描寫自然天氣,也隱喻了當時的政治氣候。因為清朝統(tǒng)治者的嚴酷鎮(zhèn)壓,南北的抗清運動都陷入了低谷,所以作者倍感凄涼?!耙黄l(xiāng)愁,飲不醉、壚頭駝乳”,既寫出了邊塞飲駝乳酒的習俗,也點明二人的凄涼心境正因為那濃濃的鄉(xiāng)愁。家與國本不可分,“望鄉(xiāng)愁”背后所隱藏的,正是那難以排解難以忘卻的亡國之痛。下片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織轉(zhuǎn)換中展開。詞人身在雁門關(guān),正是趙國故地,觸景生情,自然想起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想當年,趙武靈王兵力強盛,破林胡、樓煩,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東滅中山,拓土固邊,成就了一番英雄大業(yè)。而如今,像趙武靈王那樣奮發(fā)圖強,堅決抵御外敵的英雄豪杰,已經(jīng)不可得,長城內(nèi)外也已經(jīng)被清軍占領(lǐng)?!吧筹w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這幾句不僅僅是在寫景。張元干《賀新郎》詞中有“聚萬落千村狐兔”之句,即以“狐兔”喻金兵,而清朝的前身正是后金,所以本詞中的“狐兔”是指代清兵?!吧筹w似箭”,表達了抗清志士對清朝統(tǒng)治者的切齒痛恨?!澳悄苁埂⒖诒标P(guān)南,更重作、并州門戶”,口北關(guān)南指張家口北雁門關(guān)南一帶的長城、要塞。并州,古代九州之一,是連接中原、西北、塞外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作者認為,應(yīng)該奮發(fā)圖強,采取措施,不能使“口北關(guān)南”作為清王朝進一步統(tǒng)治內(nèi)地的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既然憑吊沙場緬懷古人只能徒增感慨,不如南歸,另做打算。整首詞縱橫排蕩,既抒發(fā)了未能為國守土、抵御外侮的感慨,也暗示了作者不肯放棄,愿意繼續(xù)為抗清大業(yè)奔走的決心。
以屈大均為代表的遺民們,在江山易代,國破家亡之時,不畏懼任何風險與困難,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真正內(nèi)涵。雖然由于時代的原因,屈大均的追求最終以悲劇而收結(jié),但他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犧牲精神,那種永不屈服,永不言棄的民族精神,將永遠感動激勵后人。
[1]史松,林鐵鈞.清史編年第一卷(順治朝)[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嚴迪昌.清詩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